图4:郑和航海线路图12
占城的新州港13是航线中重要的港口,在众多关于占城的史料中多会提及其港口,如《元史‧占城传》「自广州航海至占城港。港口北连海,海旁有小港五,通其国大州」(「明」宋濂
1935:4661)。又如《星槎胜览》:「永乐七年(1409)……秋九月,自太仓刘家港开船,十月至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十二月于福建五虎门开洋,张十二帆,顺风十昼夜到占城国,其国临海,有港曰新州」(「明」费信
1954:1)。又如《西洋番国志》:「占城国……自福建长乐县五虎门开船往西南行,好风十日可至。其国南达眞腊,西接交趾,之后东北俱大海国之东北百里,有海口名新港(「明」巩珍
1982:1)。甚至有对其港口详细描写的,如《瀛涯胜览》:
其国南连真腊,西接交趾界,东北俱临大海。国之东北百里,有一海口,名新州港。岸有一石塔为记。诸处船只到此舣泊登岸。岸有一寨,番名设比奈。以二头目为主。番人五六十家,居内以守港口。去西南百里,到王居之城,番名曰占城(「明」马欢
1955:1)。
从史料不断提及其港口来看,新州港本身应颇具规模,这使得占城在海洋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认为占城在海洋史的发展上,佔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其重要性可分以下几点讨论:
1.占城是洋流季风所经之处:
古代远洋贸易常需配合季风与洋流,因此国家的港口若位于季风或洋流经过之处,则往往会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占城港本身即具备此条件。在地方志里面有提到相关记载,如北宋时,袁抗与浙东叛卒鄂邻在广东外海发生海战,结果海上吹起大风,鄂邻消失无踪。随从说鄂邻可能溺死于海中,但袁抗却认为:「是日风势趣占城,隣未必死。」后来果然在占城捉到鄂邻。14又如南宋干道七年(1171)时,林寳慈本欲航海前往吉阳军(今海南三亚市西北)任官,结果在赴任的途中,竟「飘至占城」。15下两张图分别是亚洲冬季季风图和冬季洋流图,从图中可发现占城是季风与洋流必经之处。
图5:亚洲冬季季风图16
图6:亚洲冬季洋流图17
明朝史料亦写到:「泛海者每遇暴风则舟飘七、八昼夜至交阯青化府界,如舟不能挽,径南则入占城」(「明」张国经
1992:92)。我们应注意的是「舟不能挽,径南则入占城。」这句,其反映出一艘广州外海的船在缺乏控制之下,单单凭藉季风或洋流就能漂流至占城。因此我们只需将季风图、洋流图、郑和航海线路图三者作一重叠,即可发现新州港得天独厚之处,此为占城「天时」之便。
2.占城是衡量与其他外国距离的依据:
明人在航行海外诸国时习惯用占城定位,并计算其国与占城之间的距离和日程。在距离方面如《西洋朝贡典录》所载:眞腊国在占城之南、爪哇国在占城南一千里、三佛齐国在占城南一千里、满刺加国在占城南二千里、浡泥国在占城西南六千里、暹罗国在占城西一千五百里(「明」黄省曾
2000:14-55)等等。其中尚有针路的记载,本文试举暹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