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这些民族脊梁指引着后世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豪言壮语至今让人振聋发聩,热血沸腾!
班固的《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记载:“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释义:“应该把砍下的头悬挂在蛮夷居住的槀街,让他们明白,敢于侵犯强大汉帝国的人,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这句简短的古汉语散发着无穷的力量,彰显汉家将士心灵深处的霸气豪迈之情。
汉代的民族意识源于儒家的民族思想,并且受到《诗经》民族意识的浸润。武帝开始将”民族意识”导入更深层的领域,那就是宣扬声威,使四海臣服。汉代很多言论表明汉民族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反映出一种深远的政治襟怀与战略视野,显示了汉人博大宏放的气度。
说起西汉时期的名将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被称为”帝国双壁”的卫青、霍去病以及飞将军李广,还有一位将领陈汤大家可能没有听过,就是这位名气不大的陈汤,喊出了汉人几千年历史最霸气的话”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它源于陈汤在大胜北匈奴郅支单于后,上书汉元帝的奏折。
据史料《汉书·陈汤传》记载:”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陈汤十分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又只能靠乞讨为生,便被同乡的人认为没有节操,后来陈汤到长安谋生结识了富平侯张勃,张勃觉得他很有才能。便将陈汤举荐给了刚刚继位的汉元帝。
在陈汤等待朝廷授职期间,他的父亲却因病去世了,陈汤没有回乡奔丧而是留在长安等待升官。在对于孝道十分看重的汉朝,陈汤因为这件事被司隶以不守孝道弹劾下狱治罪。而且举荐他的张勃也受了连累,被朝廷削去两百户食邑,不久便郁郁而终。
陈汤也确实有过人的才能,在牢里呆了几年以后,便被人举荐为郎官。郎官是侍卫之臣,以守卫门户,出充车骑为主要职责,在朝中有数千人之多,要脱颖而出绝非易事。陈汤不甘碌碌无为,便多次上书请求出使外邦,为国建功,数年后,陈汤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正职)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
但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汉元帝派遣使者护送汉元帝派遣使者护送匈奴郅支单于的儿子回西域时,郅支单于竟然一怒之下,将西汉使者谷吉等人杀掉。由于路途遥远西汉王朝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三次派出使者到郅支单于的居住地康居,索要使者谷吉等人的遗体。可远逃康居的郅支非但不给,而且侮辱汉使,以嘲讽的口吻敷衍说:”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不把汉朝放在眼中,狂妄至极。
自从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以后周围国家无不俯首称臣,面对这些小部落的挑衅,当陈汤得知汉朝使者被杀害以后十分的气愤。于是陈汤便假传命令,向车师国等国借兵四万余人,兵分两路向郅支都城进发。由于郅支单于完全没有料到,西汉王朝会发兵攻打,被陈汤打的措手不及很快便溃不成军,将郅支单于当场斩杀,还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王公等1500余人,活捉官吏150余人,成功解救出两名使者。
在陈汤斩杀郅支单于后呼韩邪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世称臣。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重新统一了匈奴,汉元帝还将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使得汉匈之间恢复了旧日的和亲关系。此战之后匈奴三百年无人犯边。
在陈汤大胜大胜北匈奴郅支单于后,就给汉元帝上奏折:”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可以说是汉朝乃至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奏折。其中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今仍然让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