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朝统治时,统治阶级由国王、贵族、官吏(文、武两班),地方豪强(闲人)和高级僧侣组成。良人(农民)是土地主要耕种者,要负担租税和徭役,同时还得负担兵役,良人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其子弟可参加科举考试。处于社会最下层的是“贱民”和“奴婢”。“贱民”身份低于良人,包括手工工匠和一部分农民,他们居住地称为“所”和“部曲”,“所”是官营手工业工匠的住地,“部曲”是贱民集中地,后发展成为行政单位。“奴婢”地位最低,有公私之分,主人可随意买卖他们。
976年高丽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推行了一种新的土地制度—“田柴科制度”。国家下令对全部耕地和山林登记造册,然后将文武百官、府品、“闲人”分为79品,按品位高低授田给他们。受领者有征收田税的权利,但只限终身,不得世袭,死后归公。后又授予开国功臣和归顺的地方豪强以“勋田”,又称功荫田,可世袭。耕种土地的是良人农民,除田税外,还要缴纳田赋、苛捐杂税服劳役等等。年满16岁的良人农民还得服兵役,服兵役者授府兵田。田柴科制度的实行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权力。后来由于大地主逐渐兼并扩大土地组成庄园经营,土地私有加剧,使田柴科制遭破坏。
十三世纪,高丽受蒙古人的侵略,1258年高丽投降,蒙古人在朝鲜设立“征东行省”,派“达鲁花赤”(理民官)管理。朝鲜人民在反蒙古人斗争中出现了著名的“三别抄义军”。高丽王朝后期,由于田柴科制无法实行,“府兵制”也遭破坏,因而在战时政府只得临时征募军队,称为“别抄军”,分成许多部分,“三别抄”主要指的是左别抄、右别抄和神义军。但它们的反抗并未赶走蒙古人。
三、李朝的统治和王辰卫国战争
1.李朝的统治
蒙古人在朝鲜统治了大约一个世纪。元朝统治被明推翻后,蒙古人也退出了朝鲜。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定都汉城,开始了李朝的统治。
面对土地国有制遭受破坏和兵源枯竭状况,李朝积极实行“田制改革”,烧毁公私田契,重新清丈登记土地,并按“科田法”重新分配。全国土地仍分为公、私两类。私田包括“科田”和“军田”,科田按文武官员职位高低(分为18科)分配。这样便于中央监视地方势力,又可免于长途运输粮食。地方置军田,以养军士。对“闲良官吏”(地方土豪)则授军田,受田者有服兵役义务。公私奴婢及从事工商等业者,不许受田。私田准予世袭,在一定条件下转让,其作土地为公田,由国家直接管辖和收租;私田也必须向国家纳税(属不完全私田)。科田法的实施,限制了大农庄主的横征暴敛,有利于中央权利的加强和生产力的发展。
李朝为了能将劳动者束缚在土地上。1413年实行“号牌法”,每个10~70岁的男子身上要佩带一个牌子,上书姓名,住处、面色、身长、有无胡须等,在发牌时进行户口登记。如不戴牌者,或伪造、遗失、借用者,均要受处罚,以此来国家税收。1407年实行邻保制,以连环保的方式保证对国家的各种负担。另外李朝还实行“奴婢辨正”,把许多高丽王朝末期沦为奴婢的人改为良人,将寺院的私奴改为国家控制的公奴,国家可以掌握更多的劳动力和兵源。李朝废除私兵制,实行统一的府兵制,集兵权于中央。15世纪中叶编成《经国大典》,规定国家机构和各项制度,国王拥有最高权力。
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科田法”逐渐遭破坏,1466年为制止兼并,推行了“职田制”,即分给任职官员一定的收税地,以增加他们的收入,但这也无法缓和兼并,15世纪末“科田法”完全遭破坏。人民为抵抗兼并,不断发动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展开了几百年的“党争”;一派是“勋旧派”,即靠功勋门第起家的旧的官僚集团;一派是“士林派”,即靠科举起家的新官僚集团。两派的斗争大大削弱了朝鲜的力量,为日本人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2.壬辰卫国战争(1592年~1598年)
16世纪80年代日本完成了统一,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就积极向外扩张,重点目标就是中国,为此他首先要征服朝鲜。1589年日本致信朝鲜国王李昭声称要取道朝鲜进攻中国,遭拒绝。日本就于1592年发动对朝战争,因这一年是王辰年,史称“王辰卫国战争。”可分为三个阶段:
(1)1592~1593年:1592年丰臣秀吉命小西行长和黑山长汉率20万大军,战舰700艘在釜山登陆,分三路进攻汉城,开城和平壤,由于李朝政治腐败、军备荒废,日军长驱直入,很快攻下三城,李朝迁都义州。在这种情况下广大人民和官兵自发组织反抗。在这其中出现了杰出的民族李舜臣(1545~1598年)。他武科出身,他在战争爆发时率水军积极抵抗,他改进的龟船在对日作战中起了很大作用,他率大军连续出击以少胜多,消灭了日本海上主力,打破了日本水陆并进的计划,同时也鼓舞了大陆上的义兵运动,为争取中国的援助赢得了时间,为此李朝授予他“资宪大夫”的荣誉称号,统帅全罗,迪庆和庆尚三道水军。应朝鲜请求,1592年12月明朝派大将李如松率4万人援朝,迅速收复了平壤和汉城,到1593年初日军仅能困守在釜山及其附近地区。为争取喘息时间以便卷土重来,日本提出和谈。
(2)1593~1597年:和谈时期,断断续续进行了三年。日本并非想真正停战,而是争取时间重整军备,等待形势变化,因而在谈判中提出了许多苛刻条件、延续和谈进程。这个时期在朝鲜内部,由于党争,李舜臣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职,同时明军撤回。日本在1597年中止了谈判。
(3)1597~1598年:1597年丰臣秀吉再次派水陆大军15万由南而北重新侵入朝鲜,朝军再次受毁灭性打击。朝鲜政府一方面请示明再度援朝,另一方面不得不重新起用李舜臣重整水师。明王朝又派出总兵陈邻和老将邓子龙率大军援朝,中朝两国再度联合抗日。日军节节败退,1598年丰臣秀吉死时,由于日军在朝已陷入困境,故遗嘱退兵。中朝两国在露梁西南海上截住撤退的日军,展开了一次大海战,取得大胜,击沉日舰450艘,歼敌1.5万人,但在海战中李舜臣和邓子龙牺牲了。中朝官兵们以鲜血谱写了一曲战斗友谊的颂歌。
日军被完全赶出了朝鲜,王辰卫国战争以朝鲜胜利告终,捍卫了朝鲜的独立,也粉碎了日本试图入侵中国的野心。通过这场战争加强了中朝人民的友谊。但这场战争也使朝鲜受到严重破坏,在“后金”入侵时无力抵抗,1637年屈从于清的统治,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后,朝鲜被日本占领,李朝灭亡。
四、朝鲜文化
古代朝鲜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建筑、雕刻、印刷术、天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朝是近邻,双方文化交流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对朝鲜文化影响是很深的。三国时代,三国竞相吸收中国文化,象高句丽就设太学教授汶文和儒家经典。新罗统一后,与唐王朝往来更加频繁,曾向中国派出大批留学生。朝鲜在古代无文字,一直使用汉字,到十五世纪初李世宗统治时,才创造了朝鲜文字~“训民正音”,主要由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创造的,他们据朝鲜语言参照中文音韵制定了一种音标文字,共17个子音和11个母音,并于1446年公布,这成为朝鲜文化史上划时代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