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作为七朝古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内现存的百年老宅规模、数量、质态在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中首屈一指。近代以来,开封的四合院和老宅不断被拆毁,而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拆毁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仅1958年全市就有233个门楼改成住房,还有许多四合院的门楼被拆掉。1959年夏到年底,仅某区房产科就用门楼拆除的石门墩、石狮、石条、抢鼓石等烧石灰2750吨,四合院门楼之毁可见一斑。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开封老城区的改造速度还是较慢的,这使得一些四合院、花门楼尽管残破却侥幸得以保存下来。近十多年来,现存的开封老宅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改造的加快,老式院宅数量减少较多,幸存下来的质量已大不如前了。当前在大力挖掘开封古城文化的进程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市现有的百年老宅的资源优势,加大保护和整合力度,抓紧保护和抢修,对于彰显开封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封百年老宅的现状
经初步调查,市区目前发现的50处百年老宅,虽然历经100~300年时间,但是现存结构轮廓比较清晰,多数原有两进、三进式的房室结构没有遭受破坏。有的木制栏杆、楼梯、地板、与部分雕花保存质量基本完好,有的门楼上的砖雕仍然存在,有的尽管几换主人、进行过部分改造,但基本雏形、轮廓还能辨别出来。如三胜前街的路北的两进院,其房屋上的木雕也为民宅中少有的精品。县街12号、草市街79号和烧鸡胡同门楼的精美雕花等。南京巷茅胡同泗水会馆的三进式的老建筑结构基本保存完整。但听居住者说,因为居住原因还是想拆除建成楼房。至此,想到开封后保定巷6号院,一户居民因为居住空间之原因,拆除了自己的老房,直接破坏了原有的四合院格局。为此我曾问过拆除老房的两户人家,如果政府开发胡同游,你这办成四合院酒店,有游客入住,自己在家靠老宅就能有长久收入,你们愿意吗!还拆除老宅吗?住户的回答是,那就留住老宅。所以开封的老宅保护应多些思路。我们在发现老宅的数量、规模、特色、亮点的同时,也发现几个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是管理状况不好,公房好于私房与私房好于公房的现象共存。私房住户经济好的多数都拆除了老宅。而多数百年老宅因管理不善,导致门窗破损、油漆脱落、缺角少边,无人居住的布满垃圾、灰尘和杂物。而房管所对于危房老宅没有资金维修,只能一个拆字解决。笔者亲自看到了三圣庙后街精美门楼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的命运。后保定巷北81号院全市民居唯一剩存的富有特色的三道门,因安全因素被拆除了。
二是安全隐患多,消防措施跟不上。百年老宅多处在老城区密集居住区,多为木质结构,老房屋电线老化,居民私拉乱接,一些老宅从现场看,消防设施几乎没有,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事故。
三是自然损毁多,锈蚀虫蛀严重。一些老宅年久失修,出现掉土落尘、缺砖少瓦、室内漏雨、梁柱裸露的惨状,少数房子已经濒临倒塌。多数木材老化、有蛀虫眼、蚁窝。如果不及时保护和修缮,这些老宅就会面临彻底消失的危险。
四是人为破坏多,保护政策不配套。由于许多老宅没有被及时地定为文物,这些老宅的所有人、居住者、甚至附近的人守着老宅不当回事,随意修补、甚至重新装修,改变房屋性质、结构者比比皆是。在柴火市街艮园老宅从现场看,有的空房子成了杂物间,有的成了倾倒污水、随意方便的地方。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家庭结构的缩小,加上当时私有房产的改造,开封传统的四合院几乎都变成了大杂院。各家各户为解决住房不足纷纷在各自门前和一切能占用的地方盖起高低不齐、大小不等、五花八门的厨房、住室、窝棚,原本宽敞的庭院只剩下可勉强通行的小道,极大破坏了原有的风貌。
二、百年老宅带给我们的启示
如今开封的胡同和胡同里的四合院,对我来说,正在像孩童时的往事一样,正在成为记忆。住进了高楼,记忆中的一幕幕恍然重现:胡同口透着沧桑的大槐树、夏夜里惬意的纳凉、摇蒲扇的奶奶、小伙伴的过家家、那让人巴巴盼着的卖小吃吆喝声……我们开始怀念那些简单质朴的胡同了。随着开封的逐年建设,消失的胡同越来越多,倒下的老宅也越来越多。它们的名字慢慢从交通图上转移到历史图中。这在全国来看,不是开封独有的现象。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又开始关注什么是持久支撑中国经济持续长久发展的根本了。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所以全国各地均开始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不同于过去拆祠堂的时代了,有经济实力与保护意识的城市都开始保护自己的百年老宅和古民居了。笔者在开封经历了两件事,更是激发了笔者对开封老宅的关注,一是看到侯家胡同1号老门楼上的精美砖雕从两个到一个,到最后拆除,自己亲自见证了开封古城文化慢慢消失的一个缩影,深感可惜!二是在开封老宅发现之旅时,一位母亲讲述了自己丈夫因资本家身份在文革中迫害致死,自己许多老宅充了公,因牵连自己曾一次次接受批判,唯一的年轻貌美的女儿被吓成了精神病,在常常被不同男人骗走的年代离开了人世。老奶奶讲起自己的家族史,深深让笔者难忘。但这只是外在的原因,去除感性的因素,理性的更深层分析,老宅就是老家,中国人对家的概念不同于西方,与全世界任何国家都不一样。
2011年8月8号,笔者在《汴梁晚报》专刊登载了《开封老宅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总结那篇文章简单给大家报告就是,中国的家,有家谱,祠堂,家训,家风,家法,家书。我们到孔子的故乡孔林看看,30万位后代,足让看者瞬间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住在老家老宅的人走了,新的居住户又没有意识去保护原有主人的老家。随着社会发展,自身的需求,老家拆除了,而随着拆除的还有过去文化链接,所以让笔者有兴趣与毅力三年胡同走访,同时有兴听到了大量关于开封胡同的故事,而其中故事如果整理和艺术化再创作,会成为很好的影视剧和电影素材。而大量还没发掘的开封胡同中的故事,还待更多有识志士来挖掘和整理。使家的文化不断,那样这种文化就不会断层。其远期价值将不亚于再造一个开封城墙。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国家的文化,对此,我们应该把胡同适当保留,有条件了还是要大量保护些老宅,而最早的书院都是由家发展的,老宅就是家的缩影。为此笔者有感写了些对开封老宅保护的感言。
三、保护抢修好百年老宅的重要现实意义
笔者和爱人雷艳丽用三年时间把开封市内的老建筑详细摸了一下底,发现我市城区近百年以上的老建筑有近50处。现整理出来供大家指正。大黄家胡同吉鸿昌将军房产聚集区遗址旧居,小纸坊街路北民国总统徐世昌家族老宅院,
北太平街张登云故居,朝阳胡同张钫故居,朝阳胡同23号王家大院,徐府坑街47号两广总督院,生产街小袁家楼,乐观街一门三进士的田家大院,刘家胡同刘青霞故居,裴场公街28号进士院,前炒米胡同2号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公馆,旗纛街路西田家院,省府后街19号院,游梁祠东街两处,商业大院12号八角楼,财政厅东街6号院,水车胡同48号院.后保定巷6号,后保定巷北81号院,花井街3号,炉坊胡同4号,磨盘街12号,烧鸡胡同徐亚青弟老宅,杏花园街32号,省府后街大坑沿街4处,省府后街地委大院,徐府坑街122号,自由路西段老宅院一处,侯家胡同23号王家小院,双龙巷五处,茅胡同泗水会馆,东棚板两处,文殊寺街路西一处,草市街34号,柴火市街
22号,柴火市街28号,北道门街56号,大沿坑沿街28号,书店街18号信昌银号,双井街36号,双井街聂家楼,双井街18号陈慰儒旧居,三元街12号,三胜庙前街2处,三圣庙后街冯玉祥将军公馆。门楼有国民党起义将领张珍门楼,理事厅37号.,县街12号,草市街79号等100个门楼。百年门面房有鱼市口200年门面房等。
这些不可移动的老建筑中,百年老宅有23处,比较完整的11处,相对完整的13处,其中包括旧民居,100年以上的有44处,
200年以上的有5处,名人故居10处,(顺河区5处、鼓楼区1处,龙亭区4处)会馆1处。其中还另统计旧作坊1家、商铺老门面房12处、当铺1家,影壁墙1处。这些老建筑和老宅,大多介于明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300年间。从分布范围来看,城区大多数位于、顺河区,鼓楼区、龙亭区。统计来源、地方资料与百姓诉说,不确切处还请专家指正。百年老宅是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重视保护抢修对于加快发展开封古城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百年老宅是开封300多年风雨沧桑、社会发展的有形见证,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也是开封百姓引以自豪的特色文化。重视保护抢修百年老宅就是加快推进文化开封建设的实际举措,它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地方文化,增强城市魅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二是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新形象的内在要求。开封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众多的文化元素、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断增强的文化魅力,吸引全国不少主流媒体的眼球,迎来许多国内外游客观光游览。宋代特色文化、民俗文化,水系工程等,已成为开封文化的特制名片。但是,历史文化名城也应当不断赋予新的内涵,进而做到面貌不断更新、魅力不断提升。因此,重视保护抢修百年老宅,使其旧貌添新韵,重现昔日风采,成为开封文化的新亮点、新特色,从而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新形象,让历史文化名城更“名”。
三是借鉴历史、瞻望未来的重要载体。一座“百年老宅”保存至今,本身就是古城历史文化的缩影,其包含着一种文化传承,记载着鲜为人知的人文历史和感人故事。百年老宅的演化与变迁是明末清初以来开封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研究、保护和利用好它们,能使我们深入地了解过去,在新旧对比中更好地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能使我们借鉴历史、学习先辈,更好地继承优良传统,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建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能使我们把握今天,瞻望未来,更好地弘扬我们开封的城市精神,不断提升城市精气神和美誉度。
四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的实际举措。在国家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下,开封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会大大加大,对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渴望建设美好家园,渴望拥有一个优美祥和的人居环境。抓紧保护抢修百年老宅,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和自觉保护的认同感,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开封建设。同时,通过资源整合、展示开放,能够激活潜在的城市文化元素,丰富古街古宅游的内涵,使开封西区与老城区遥相唿应,相得益彰,共创古城特色文化旅游之路,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新期盼。
四、保护抢修百年老宅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着眼一个“保”字,在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中强化人们对百年老宅的守护意识。百年老宅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根本,百年老宅保护抢修到位,则古城开封的文化内涵扩大。要着力挖掘、整理、宣传百年老宅的文化,引导大家认识百年老宅,自觉关注保护百年老宅。开封省府后街和磨盘街两处老宅主人后代不远万里,每年都替长辈来老宅看看,照个老宅的照片回去,而现住在老宅的居民却很少有意识去探寻老宅的文化与人文历史,更少有人去保护了,实为一种文化的断层。很多海外华人离开祖国,但还一直继承着我们祖先的优良文化与传统。而国内很多人连祖宗都不尊了,更谈不上常回老家看看了。《汴梁晚报》曾开辟的专题专栏带你去看老房子,比较全面的介绍了开封的一些老宅。在此建议政府可组织建立一部门,专门负责组织老宅相关理论研究、与追本溯源考证活动,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尤其是百年老宅的后人、知情者、研究者参与挖掘整理相关的实物、照片、故事、传奇等,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关爱百年老宅的行动中来,形成全市上下守护百年老宅的浓厚氛围。
二是突出一个“管”字,在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中延续百年老宅的“生命”。老宅的生命延续在于科学管理。当前,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学习南京,杭州等地建立老宅的户口本。尽快出台相关百年老宅的管理办法,依法保护这些文物资源。对积极支持、自觉保护的给予精神奖励,对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修缮的给予资金扶持。相反,对私自改变、破坏房屋外形、内构的给予处罚。要建立由职能部门、社区、自愿者三结合的管理网络,使百年老宅处于严密的管控范围。城建等部门在旧城改造时要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尽可能多地保护抢修利用好其中的百年老宅。同时,应积极以安居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调整、置换一批亟待修缮的百年老宅,并出台保护老宅的政策,吸引和鼓励外来投资商、文化名人、本地经营者参与百年老宅的抢修保护工作,既可公房私管,亦可分开售让,切实延续这些老宅的“生命”,一改过去门楼年久失修就一拆了事的现象。
三是围绕一个“用”字,在包装推介中发挥百年老宅的文化价值。百年老宅充分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代表开封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与历史形象,它的文化内涵对开封的旅游、文化事业将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具有潜在的文化与商业价值,是开封丰厚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市应抓紧研究制定行政推动和市场运作的具体方案。一方面投入足够资金,尽快实施保护抢修工程;另一方面要大胆吸引民资投入,以拍卖、租赁、合作、合资等形式,激活沉睡的百年老宅,让这些老宅走出沉寂,面对镜头、游客,为我所用。比如建议恢复蒋介石逮韩复渠的大袁家楼,现东拐街原开封四中大袁家楼旧址,包装推出会成为开封又一人文景观,作为中国近代史中抗日战争时期,重要事件发生地,大袁家楼建筑的恢复是我市乃至全省抗日战争又一特别纪念遗迹,其旅游价值也非常巨大。
四是重视一个“名”字,在特色打造中彰显百年老宅的风格品味。开封“老字号”商家在鼓楼区比比皆是,鼓楼街和书店街数量最多。这些老字号犹如明珠散落在其间,也可以精心打造成老字号步行街,成为展示开封特色商品与文化的长廊和窗口。要结合城北、城东,城中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建设“百年民俗街”,开发开封胡同游,近而将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成为传统商业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相互融合的旅游街区。最后建议将朝阳胡同的张坊故居,容许民间资本介入,修旧如旧,办成国学院,或开封宋代书院。宋代是中国儒学的高峰阶段,推广儒学的机构发心建分院,政府就可以给政策,出让50年经营权要比自然坍塌好!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又能传播国学。实际是双赢的好事,即为政府保护老宅减少资金投入,又可利用民营经济发展文化项目。
让宋文化在开封胡同中去体现,把宋代的市井风情再现到开封的某一个代表胡同中去,用民俗节带动旅游发展,形成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的新坐标!把朝阳胡同建成民国一条街,让游客去体验开封民国的风情。把茅胡同的泗水会馆修复,办成一个特色博物馆。修复三胜庙街河南省博物馆,重建游梁祠。在现有的两家四合院旅馆基础上把徐府街胡同中的几个连排的一进院都办成四合院酒店,形成特色旅游接待胡同。把开封有价值的老宅,办成开封人家旅馆,让自助游的游客住在里面,去体验真正的开封市井生活。如果宣传得力,让国内地产开发商看到商业与文化结合的开封祥符文庙的开发成功,把老城区的街区胡同全部开发成四合院。站在高处,开封满城尽是四合院,仿佛瞬间回千年。那样的开封会真正成为文化中国的大开封!文化世界的大开封!
以上建议与畅想实现可能很难,但一切美的东西都需要去雕琢才成,而做出第一步最为关键。从开封老宅游开始古城文化产业新优势的第一步吧!开封老宅游会让您在喧闹的城市生活中找到深埋在我们内心的幸福感,在我们身边找到我们原本的美丽。
为了激起我们对开封老宅的关注,笔者设计了几个老宅游得线路,早上出发,从刘家胡同的刘青霞故居先体验到河南豫东特色的四合院,此院是开封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四合院之一。走出刘家胡同,我们再到乐观街田家大院,感受一门三进士的田家老宅的古建筑文化,特别是从中体会中国的木雕在开封民宅中的精华。从乐观街出来,过石桥口,走入朝阳胡同,看看深宅大院张坊故居,从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前清建筑留给我们的建筑遗迹,从零散破旧的,但又透着曾经精美的砖雕上,看出昔日宅院的辉煌。
朝阳胡同的王耀先老宅也值得一看,特别此院的二道门是开封老民居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个。然后我们拐弯可看看侯家胡同的一进院,体验下开封平常百姓的市井风情。从东司门我们再到南京巷,拐弯到茅胡同,看看现今还保留相对完整的泗水会馆,原荥阳县在开封的会馆,一个三进院落。老宅的高度比现在的两层楼还要高,进一进院南屋,我们可以看看房间中,住户改造厨房里的泗水会馆石碑,就可知道会馆的历史与沧桑了。
最后我们再到三胜庙前街去看看已经破落得但又显露着过去强烈的年代印记的两进院老宅,从遗留的精美木雕上,我们更能体会到老辈人为什么那么留恋四合院与胡同了。
所去的四合院多为要马上保护的院落,少一个,都会永远消失掉一个代表开封的历史符号。50年后,拆除者都会后悔其作为!所以在我们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坏境下,在河南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发展机遇中,让开封老宅重新焕发出她昔日的风采,用我们特有的开封胡同老宅文化来吸引更多的朋友来开封旅游,来开封投资。所以保护老宅就是发展开封的新优势,保护老在就是保护祖辈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
(作者付保军,系开封老宅胡同拍客、业余画家,绘画作品曾被多国大使馆收藏,汶川雕塑作品被北京画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