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学者认为火器的使用是一个军队从中古时代走向近代的标准。而在大航海时代,最具代表性的火器,毫无疑问就是作为早期枪械代表的——火绳枪。本文就从一个很小的武器部件-枪托,来一窥大航海时代,究竟是如何让军事技术,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快速传播,从中可以看到,明清时的中国,在文明世界里,火绳枪的发展最为落后!
▲火绳枪是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时代重要的利器和商品
火绳枪最早诞生于15世纪。不过这期我们先不说火绳枪本身,究竟如何发展,而是从火绳枪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枪托,来梳理一下火绳枪这种武器的传播过程。枪托作为火器瞄准射击时,重要的支撑部件,早在火门枪时代就已经出现。在欧洲,其伴随着枪械的发展,其形制从而越加合理,并最终在一战开始,逐渐与握把脱离。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这一期的重点既然是谈到武器技术的传播,那么重点,就是火绳枪的枪托,在古老的亚洲,究竟是如何发展的呢?
▲17世纪欧洲的火绳枪手
就像欧洲同时期许多军事技术的传播一样,火绳枪传播的第一站,自然是当时还作为欧洲国家的奥斯曼帝国。作为当时欧洲基督教文明最大的敌人,奥斯曼帝国可以说用身体力行,见证了欧洲火器的发展,而自身也自然在不断的吸收着欧洲火器进步所带来的技术革新。不过这种“跟跑”的发展方式,却也无疑使得奥斯曼人在火枪方面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滞后,而这一点,在奥斯曼帝国火绳枪的枪托上,就表现得相当淋漓尽致。
▲奥斯曼人所使用得火绳枪
奥斯曼本土生产的火绳枪,最大特点,莫过于其枪托,多是呈笔直的三角形。这种枪托造型其实在欧洲火门枪以及火绳枪时代早期较为常见,但是由于这种造型的枪托过于笨重,且影响手握持时的手感,因此很快就被逐渐淘汰。但可能时受制于奥斯曼本土的武器制造工艺,又或者是出于对传统的自傲,这种三角形枪托,一直到18世纪奥斯曼帝国本土所制造的燧发枪上都相当常见。
▲古老的三角形枪托在18世纪奥斯曼本土生产的燧发枪中依然常见
当然工匠们的矜持,毕竟阻挡不了时代的需求。在巴尔干地区的基督教民族,还是很识时务的放弃了这种古早的枪托设计,转而学习欧洲教胞们对于火绳枪的设计。奥斯曼的军队,由于本身也会在意大利、法国等地区大量采购军备,因此本身在枪托款式上,也并非一成不变。不过讽刺的是,即使如此,奥斯曼本土的穆斯林工匠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将枪托做细以外,并没有对其进行更多的改动。
▲奥斯曼和波斯地区的本土火枪
可即使三角枪托本身有很多问题,却也并不妨碍奥斯曼人的“工匠精神”,对其他穆斯林国家带来严重的精神污染。为了维护自身作为伊斯兰“领袖”的影响力,奥斯曼帝国,向包括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各地的穆斯林穆斯林国家进行军事援助。他们特色的三角形枪托也因此传递到这些穆斯林国家,并以此为基础,有进一步传播到了其他地区。
▲明朝的鲁蜜铳就极有可能是间接从东南亚引进的奥斯曼火枪,与其他同时其的火枪相比,其三角形枪托格外醒目。
要说受到这种三角形枪托影响最深的,非印度莫属。如果说奥斯曼的工匠们,对于三角形枪托是工匠精神的话,那么印度人民在枪托这一问题上,就明显奔放许多。作为奥斯曼各类火器的直传弟子,印度人还和作为西方殖民者的葡萄牙人,在军事技术上交流频繁。但是在枪托的设计制造上,印度工匠一开始却非常粗暴的,把枪托直接做成了一种即使在火门枪时代看来,都太过粗糙的大木桩子。
▲早期印度的火绳枪枪托
很快,可能是印度人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所制造的这种枪托实在是用起来不顺手(印度人手普遍比欧美人要小),因此工匠们便开始对其进行了改进。不过作为奥斯曼火器弟子,印度人在某些方面的确得到了他们的真传。既然粗又硬的枪托用起来不舒服?那么简单,就把它做细呗。于是印度的枪托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18世纪初的印度火绳枪
而印度火绳枪本身的影响力,其实一点都不逊色于奥斯曼人,印度的这种木棍枪托,在我国西藏地区,一直到解放前,都颇为常见。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藏族同胞那样,能容忍印度那手感要多差就有多差的枪托。也因此,之后很快便出现了一种极具亚洲特色的弧形枪托。
▲造型极具特色的弧形枪托,这种枪托握持时舒适度较高,而且沉重的枪托虽然增加了不必要的重量,但也提高了稳定性。
弧形枪托的早期发展历史,目前史学家们对此还一无所知。笔者本身对于这种枪托的猜测,有可能是中亚地区。在与俄国人接触后,当地人对其使用的欧洲枪械其枪托进行夸张艺术化处理。这一猜测的基础一是弧形枪托开始大规模出现的时间,与俄国人与中亚地区游牧民开始接触的时间相吻合。同时这种弧形枪托的发展和分布,以中亚和阿富汗地区为主。二来,中亚地区主要使用的枪机,基本都是印度式枪机,仅有枪托这一点与印度式火绳枪不同,加之印度本土这种枪托仅有今天巴基斯坦北部,受阿富汗影响较大的区域使用,因此可以排除起源印度的可能。
▲阿富汗地区一直到19世纪,还使用弧形枪托
那么最后,再来梳理一下东亚的枪托发展。东亚国家本土火绳枪生产,最著名的是日本的“铁炮”。在从葡萄牙商人和中国海商手中得到火绳枪的生产技术后,日本人也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枪托方面的改变,让其更加适合东亚人的手型和握持特点。因此这种日本式枪托,很快在朝鲜、中国,还有东南亚大受欢迎。
▲日式的火绳枪枪托,在握持的舒适度,以及射击的稳定性方面,都是亚洲各国本土化最成功的。
而在中国和东南亚,枪托的发展就丰富了很多。无论是日本的日式枪托,还是来自穆斯林国家的三角形枪托,印度式枪托,以及弧形枪托和欧洲的枪托,几乎都可以发现。不过与东南亚的大杂烩不同的是,即使繁杂的枪托种类传入中国,但是中国在火绳枪枪托方面的主流,除了清代上层狩猎时,使用来自西藏的印度式火枪,以及一些大型抬枪外。其实作为主流的,一直是更适合东亚人使用的日式枪托,所进行的本土产物。
▲徐州博物馆中的明代鸟铳,其日式枪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明清火绳枪枪托的主流
当然中国在清代,也演化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枪托。这种诞生于清代中后期的枪托,由于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命名,因此笔者暂且以其外形特点,命名为“垂柄式枪托”。这种枪托造型类似于现代手枪的握把,有可能是从日式枪托演化而来。这种造型虽然从人体工学角度,使用起来更加舒适,但与之相对的,在射击时的稳定性,由于没有了肩膀的支撑,因此会大大降低。
▲老照片中的清末士兵,他所使用的火绳枪枪托便是“垂柄式枪托”
可以说这种枪托于其用来作战,倒不如更适合用来狩猎,也因此其在清代中后期军队中快速的流行,也可以视为清代军队松弛的象征。不过不只是清朝,伴随着欧洲文明的不断发展,最终包括清朝在内,古老的亚洲帝国们,不得不迎来一个落后挨打的时代。
之所以明清的火器落后于欧洲、西亚、中亚、印度、东南亚、日本,这与中国所处地理位置、中国引以为豪的盲目自大文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