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李亨的一生太“难”了

唐肃宗李亨,帝王之路步步惊心,到死都不顺心

-唐肃宗李亨,帝王之路步步惊心,到死都不顺心-第1图

唐肃宗李亨的一生太“难”了。

他的老爸李隆基在位45年,是大唐最辉煌最富有最强大的时期。李隆基尽情施展抱负,挥洒才能,治国有贤臣良相,击鼓有玉环伴舞。就因为玩得太嗨惹得天下男人嫉妒,一个叫安禄山的奋而起兵,领着十万大军从范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杀向长安。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倪裳羽衣曲”老爸李隆基逃了,留下儿了李亨为战争埋单。

一、娘胎里就被老爸伤害

李亨,出生在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正是老爸李隆基与姑姑镇国太平公主斗争最激烈的时候。

史书上写,李隆基为了防止太平公主借题发挥,让张说(yue)买来打胎药,亲自在密室煎药,打算在太平公主动手前先了结胎儿。结果,他再三梦到神人阻止,才又找来张说商量对策。张说听后断定这孩子有神仙护佑呀,天命不可违,还是留下吧。李亨这才捡回一条小命。

李亨的母亲出身于弘农华阴杨氏,也就是武则天的母族,后来的杨贵妃也出自这个家族。但是杨氏并不是正妃,在生下李亨后就把他送到正室王氏膝下养育。还有一种说法,是李亨出生后占卜说,不宜由生母抚养,才让无子的王氏养育。王氏就是李隆基后来的废后王皇后,为人宽厚,对李亨也是视如亲生。

但是,李亨寄养在王皇后膝下并未得到好处。而且,在他13岁时,王皇后就因厌胜和无子被废。

此时的李亨,上有兄长太子瑛,下面还有众多弟弟,也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藩王,日子相对过得平静。然而,当他27岁被册封为太子后,就开始为保命惴惴不安了。

-唐肃宗李亨,帝王之路步步惊心,到死都不顺心-第2图

二、屡遭陷害的太子生涯

从太子到皇帝,似乎只剩下最后一公里,但是很多人就止步于此。历史上,死在太子位上的不计其数,可以说这是个高危职业。

更倒霉的是,李亨遇到了超长待机的老爸,又碰到了著名奸相李林甫、杨国忠,18年的太子生涯过得战战兢兢。

李亨与李林甫的矛盾源自太子之位争夺。

自王皇后被废后,李隆基的后宫第一人是武惠妃。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十三岁入宫,二十五岁封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

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武惠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寿王勖当上太子,诬告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结党图谋不轨,导致三人被赐死,也就是著名的“一日杀三子”。

宰相李林甫为了巴结武惠妃,极力推荐寿王填补太子之位。结果,出人意料的是李隆基最终选择了年龄居长的忠王李亨。

其实,这件事细推究起来,事出意外也更是情理之中,李隆基如果真是非常看重武惠妃,早就会册立她为皇后了。

同理,李隆基对这次立储犹豫不定,也是有所顾忌的。寿王的筹码不过因为是武惠妃之子,但事有两面,这也正是他的劣势,就如同他的母亲作为武氏被人忌讳一样,他也会被人时时防范。如果他被立为太子,肯定会有人反对,也违背了李隆基当初搏命夺权的初衷。

前车伤痕不远,武氏一脉是不可能再有掌权机会的。

李隆基享受爱情,但他更是玩政治的高手,他更爱权力,更爱自己。

故而,与寿王相比,李亨的优势更多。兄长被废后,李亨居长,27岁的年纪也刚刚好,平时除了读书不惹事,没有任何丑闻绯闻。

史书上说,高力士在李隆基举棋不定、委决不下时,一句“推长而立长,孰敢争?”起了关键作用。其实,这不过是高力士猜透了李隆基的心思,还是偏向李亨这边,包括同是排行老三,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由此,极力推荐寿王为皇储的李林甫,就把李亨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如果将来李亨即位对他就极为不利,李林甫于是才要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把李亨从太子位上拉下来。

李林甫最擅长的就是口蜜腹剑,挖坑埋雷。他见李亨行事谨慎找不出漏洞,就把目标锁定在李亨的妻兄韦坚身上。

刑部尚书韦坚不仅是官二代,而且姐姐是李隆基的弟弟惠宣太子妃,妹妹又是现任太子妃,本人也很能干,有入阁拜相的资格和条件。

李林甫于是主动接近韦坚,称兄道弟请客吃饭不说,还推荐他担任要职,感情好得蜜里调油,暗地里却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寻找机会告黑状。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果然就让李林甫找到了机会。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正月十五元宵灯节,李亨出宫观灯,途中偶然遇到了韦坚。随后,韦坚又到崇仁坊景龙观与陇右节度使皇甫明聚会。

作为设计陷害的高手,李林甫立刻抓住了可以大作文章的两个关键词,太子和藩镇,居中的韦坚就是牵线搭桥的人。

于是,李林甫借刀杀人让心腹向李隆基汇报。这无疑是李隆基最为忌讳的,大臣与藩镇勾结图谋不轨,太子参与其中,尽管证据不足,还是要严惩。

最终,韦坚被贬官流放,并很快被杀,包括他的儿子和兄弟。这个案子株连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直到李林甫死才停止。

头脑清醒的李亨,非常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第一时间以感情不好为借口,坚决向李隆基要求与太子妃韦氏离婚,划清关系。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亨的姬妾杜良娣的父亲杜有邻被女婿柳勣告发“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

其实,这是柳勣发泄私愤的诬告,但是因为涉及太子,被李林甫抓住不放,大作文章,株连了许多人。李亨为了置身事外,又是第一时间与杜良娣撇清关系。

李林甫诸如此类的设计很多。史书上说,李亨为此忧心得鬓发都出现了斑秃,也不敢再娶媳妇。最后,老爸李隆基都看不过去,强行又给他找了几个姬妾,才有了后来的代宗李豫。

-唐肃宗李亨,帝王之路步步惊心,到死都不顺心-第3图

三、尴尬的二元政局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林甫终于死了。但是,继任宰相杨国忠也是十足的小人,不仅参与过李林甫对李亨的陷害,上位后更是变本加厉。直到安史之乱打破了朝局,45岁的太子李亨终于等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李隆基在逃亡途径马嵬驿时,发生了著名的马嵬之变。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是这次哗变的主导者,但是李亨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至今都有争议,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李亨默许了对杨国忠和杨氏姐妹的诛杀。

我们还可以大胆猜测,如果李隆基也在兵变中丧生,其实更有利于李亨。事实上,这是有可能的。

当时,跟随李隆基的队伍共有三千人,其中两千人是李亨的人马,包括李亨的儿子广平王和建宁王。也就是说李亨握有多数枪杆子。

但是,事情没有继续朝更有利于李亨的方向发展,只能说是有赖于一个人坚决站在了李隆基身边,就是陈玄礼。

陈玄礼杀杨国忠,杀杨氏姐妹都是出于维护李隆基,这从他之后一直贴身护卫李隆基入蜀可以看出来。而且,李隆基心里也非常清楚,所以才对他杀杨氏兄妹没有丝毫责怪和不满,也就能解释李亨收复两京,迎回老爸后为什么强行要求陈玄礼退休。因为他自始至终是李隆基的心腹。

接着,就是与老爸李隆基的分道扬镳。史书上说,先是老百姓“遮道请留”,然后是太监李辅国等人劝说,理由非常充分就是要组织平叛力量,收复江山抚慰百姓。

但是,父子二人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一别就是二元政局的开始。

李亨与老爸分开后,带着两千人马,“一日百战”仓皇颠沛到达灵武(宁夏灵武)。三天后,李亨就匆忙在灵武登基称帝,改年号至德,尊李隆基为上皇。当天,李亨派使者入蜀通知老爸。

不是当了皇帝就万事大吉。事实上,从灵武登基到去世的六年中,李亨的日子照样不好过。

李亨登基后,被奉为太上皇的李隆基虽然没有公开表示反对——毕竟那边安禄山已经打到长安城,大唐天下都快没有了,但他写给李亨的册文却极妙,说是军国大事可以先由皇帝处置,再告诉上皇,但是要等收复两京后,自己才能完全退休。

就是说,让我承认你这个皇帝的合法性,是有条件的,必须先要收复两京,保住大唐江山。

老爸虽然已是垂暮之年,但是享国近五十年,威望依然在,而且头脑清醒,政治水平也如姜桂,老而弥辣。

比如,李隆基不但要让李亨收复两京后,才承认其皇位,还封其他儿子为都督分领兵权,又派房琯等人去辅助李亨,名为辅助实为监控。李亨身边的六个宰相,其中五个是李隆基册封的。

李亨打算清算李林甫,立后、立太子等举动都因为顾虑到老爸而作罢。特别是平叛的战略方针也要服从政治需要,没有选择进攻范阳迅速结束战争而是以攻取长安为首要,目的都是要占用先机,逼迫老爸承认自己继位的合法性。

特别是收复长安迎回老爸时,如果一步算错,让他感到有生命危险,滞留四川不归,就必定不能结束二元政局。即便是李隆基重回长安之初,二人还被百姓并称为二圣。

李亨就是这样万般小心,也还是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后世有史家明确说他这是“叛父”“不孝”。八百年后,明朝的崇祯面对李自成大军围困京师时也面临这种选择,他想到李亨灵武称帝与老爸分权的旧事,坚决要求太子留在身边,亲手掐灭了残存的希望小火苗。

李亨这一路走来太不易了,在老爸死后半月也离世,享年五十三岁。

他死前一个月,河东、朔方、镇西、北庭等地军乱迭起。史朝义也还在延续安史之乱……

唐肃宗李亨的一生太“难”了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