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东北地区的范围西到大兴安岭,北到外兴安岭,南到渤海和山海关一带,东到朝鲜半岛和库页岛,面积超过了250万平方公里。东北气候较为寒冷。
东北地区处于中国大陆向西伯利亚、美洲大陆延伸的过渡地带,因此是古人类迁徙的中转站。历史上的通古斯、东夷等民族都在此交汇,渔猎、农耕、游牧等民族都在此融合。东北最早的人类遗址是100万年前的吉林前郭王府遗址,之后有50年前的庙后山文化和30万年前的金牛山和鸽子洞文化。而东北出现的晚期智人遗址有青头山人、榆树人、安图人、哈尔滨人、前阳人等。
东北在我国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东北地区劳动、生息和繁衍。公元前4000年前后,中华种族肃慎族系创造了东北早期文明——新开流文化,在东北的西南部,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最早的遗迹之一。中国历史上的商朝、箕子朝鲜、扶余、高句丽、百济、渤海国、辽国、金国、清朝等王朝和政权都是东北的民族建立的。因此,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对东北的历史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一,先秦时期:红山文化的居民创造了殷墟文明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东北出现了沈阳新乐文化,吉林大安县长新南山遗址、辽东半岛小珠山文化,海拉尔西沙岗文化、昂昂溪文化、密山新开流文化、饶河小南山文化,长春氏族部落、奈曼旗大沁他拉遗址、霍林河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西辽河红山文化等。其中红山文化和夏家店文化是东北文化的代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玉器,甚至出现了一些青铜器。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发现,中原的商朝是红山——夏家店文化的创造者建立的。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夏家店居民南下,进入了黄河流域,灭夏朝建立了商朝。
商朝灭亡后,商朝的遗民分为两支,一支留在黄河流域,西周分封宋、郑、卫、鲁、齐、燕等国来管理殷商故地和殷商遗民;另外一支在箕子的带领下,退回了东北,此后在东北形成了箕子朝鲜、山戎、孤竹、令支等政权,此外还有东胡、秽貊、肃慎、燕等民族。商朝灭亡后,这些民族在名义上接受了周朝的册封,而周朝也分封召公到燕地以阻止他们南下。《左转》记载:“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春秋时期,孤竹和山戎被齐桓公所灭,成为了燕国的一部分。战国时期,燕国进一步向东北地区开拓。公元前300年,燕国大将秦开大破东胡,占据了辽东地区,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修建长城。辽东地区,气候属于暖温带,适合农业生产。因此,辽东地区成为了中原王朝羁縻整个东北的据点。公元前226年,秦国攻陷了燕国首都蓟城,太子丹就退到了辽东城。公元前223年,秦攻陷辽东,燕国灭亡。于是辽东各郡就归属了秦朝。
汉朝建立后,封卢绾为燕王,管理燕地。前196年,卢绾和陈豨叛乱,刘邦北伐,卢绾逃亡匈奴。此时燕国大将卫满带领残余势力进入了朝鲜半岛。两年后,卫满驱逐了箕氏,当上了朝鲜的国王,建立了“卫氏朝鲜”。汉武帝时期,卫满朝鲜和汉朝发生了矛盾。公元前107年,卫满朝鲜被汉武帝所灭,随后汉朝在此设立了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个郡,史称“汉四郡”。
东汉之后,中原王朝陷入了长期的分裂之中,这给高句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但是其扩张并非一帆风顺。在魏国时期,幽州刺史毋丘俭曾攻陷丸都,魏军撤退后,高句丽又复国了;西晋末年,高句丽趁中原内乱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占领了玄菟郡、乐浪郡。但是高句丽多次遭到鲜卑族的进攻,342年,鲜卑族建立的前燕政权又攻陷了丸都,高句丽的扩张遭遇了重大的挫折。
隋朝建立后,不断和高句丽发动了战争。598年,隋文帝派遣30万大军进攻高句丽,但是遭到了惨败。此后,隋炀帝又“三征高丽”,也都失败,并且引发了国内的大规模叛乱。唐朝建立后,唐太宗选择联合新罗来对抗新罗和百济,经过唐太宗和唐高宗的不断出兵,最终在660年灭百济国,唐朝设立熊津等五都督府;在668年灭高句丽。此后,唐朝在东北设立安东都护府,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结束。
三,从渤海国的统一到辽国崛起
高句丽灭亡后,新罗逐渐占据了朝鲜半岛,以大同江和唐朝为界,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韩族”建立的统一半岛的政权。新罗在国内推行了汉化改革,在地方设置郡县制,设立国学,推行儒学。768年,景德王去世,新罗的贵族势力崛起,新罗逐渐走向了衰落。
新罗衰落的同时,北方的渤海国开始兴起。隋唐时期,人们把东北的地区的肃慎、扶余、挹娄、勿吉叫做靺鞨。将东胡一支称为室韦。靺鞨分为白山靺鞨、渤海靺鞨和黑水靺鞨等,而室韦也分为两部。分布在大兴安岭周边的为室韦,分布在辽河上游一带的称为契丹、奚等。唐朝占据辽东后,契丹、奚等臣服于唐朝,唐朝在此设立了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到武则天时期,契丹脱离了唐朝的控制,使得唐朝的势力逐渐退出了东北。
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建立了震国。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和“忽汗州都督”,从此改称为渤海国。渤海国的居民被称为“高丽别种”,出自于高句丽的粟末靺鞨部。渤海国和唐朝时战时和,安史之乱后,渤海国占据了辽东地区。737年,渤海文王继位,他在国内积极推行了汉文化,模仿唐朝典章制度,在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在地方设五京及府、州、县的建制。793年,渤海文王去世,渤海国一度衰落。818年,渤海宣王继位,渤海国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宣王大破新罗,迫使新罗大大同江修建长城,向被征服了拂涅、虞娄、越喜等靺鞨部落,击败了黑水靺鞨,几乎统一了东北地区。渤海成为了东北的“海东盛国”。
女真族就是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在宋朝的称呼。《金史·世纪》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元魏时,勿吉有七部:隋称靺鞨;唐初,有黑水靺鞨,粟末靺鞨。”辽国时期,根据女真族发展情况的不同,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其中位于辽东一带的为“熟女真”,居住在黑龙江一带的为“生女真”,生女真就是唐朝的黑水靺鞨。11世纪时期,生女真中的完颜部逐渐强大起来。1113年,完颜阿骨打继立,随后统一了女真各部,1115年建立了金国。
1125年,金国灭辽国,占据了辽国的大部分土地;1126年,金国又南下进攻宋朝,制造了“靖康之变”,北宋灭亡。此后,金国和南宋以秦岭淮河为界。金国在内政上重视农业生产,仿照辽国和宋朝的制度建立官制,在汉族地区推行了州县制,在女真族地区推行了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八旗制度的前身)。完颜亮时期,大力推行了汉化政策,将首都迁徙到了燕京,将行政区划重新划分成十四路。完颜亮企图统一全国,但是因为内乱而遭到了失败。此后,金国经历了金世宗时期和金章宗时期的盛世,国力十分强盛,控制了朝鲜,臣服了蒙古和西夏。
明朝初期,女真族逐渐臣服于明朝,朱元璋于是在辽宁设置辽东都司,永乐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奴儿干都司以管理女真族。不过宣德年间,奴儿干都司被撤销,明朝就失去了对女真族的控制。明英宗时期,女真族开始侵犯明朝,嘉靖年间,明朝修建长城以抵御女真族的入侵,万历时期,派遣李成梁镇守辽东。明朝时期的女真族被分为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野人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