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废史立牧”:州牧加快了东汉崩溃

东汉末年,汉室权利每况愈下,刘焉向朝廷提议,分别派出刘氏宗亲还有朝廷重臣到各州担任州牧,其权利在刺史、太守之上,这样便能稳住天下大乱的局势。这便是当时著名的“废史立牧”,只不过立州牧这件事并没有朝刘焉说的方向发展,而是进一步形成天下被诸侯割据的局面。

刘焉,字君郎,东汉末年的宗室子弟,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刘焉通过被百姓推荐为“贤良方正”而步入仕途。所谓“贤良方正”,是汉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一种科目,由汉文帝设立。汉文帝希望从民间选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能够弥补皇帝治理朝政的不足,以示广开言路。

刘焉“废史立牧”:州牧加快了东汉崩溃
刘焉“废史立牧”:州牧加快了东汉崩溃

那时候,正是汉灵帝刘宏在位。汉灵帝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昏庸无能,信任宦官,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党锢之祸,使得六、七百名大臣被迫害致死。汉灵帝在位期间,宦官横行无忌,飞扬跋扈。而汉灵帝为了搜刮钱财,公开在朝廷里卖官鬻爵,实行明码标价。各地刺史和太守及以下官员多是花费高昂价格买到的官职,必然要想尽办法搜刮民脂民膏,因此搞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刘焉“废史立牧”:州牧加快了东汉崩溃
汉灵帝

刘焉在朝廷里做了一段时间的官,对天下种种乱象忧心忡忡,于是,188年,刘焉给汉灵帝提了一个建议,说:“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这是什么意思呢?刘焉认为,现在刺史、太守等地方官员,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到地方去镇守,安定天下。

-小人物改变大历史:刘焉提一条建议,废掉汉朝四百年基业-第4图

汉灵帝觉得不错呀。在这之前,许多刺史、太守权力太大,已经不怎么听朝廷的招呼了。如今有人主动站出来为朝廷分忧,自告奋勇去削减刺史、太守的权力,简直不能太好。

于是,汉灵帝批准了刘焉的建议。历史上称之为“废史立牧”。

汉灵帝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废史立牧”后,刺史、太守的权力固然得到了抑制,可是,他们的权力并没有收到朝廷来,而是集中到了州牧手中。州牧拥有地方军政大权,更加不受朝廷的控制,形成了新的割据力量。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如董卓、袁绍、曹操、袁术、刘表、刘备、吕布等,几乎都是从州牧起家,或者有担任州牧的经历。到后来,曹操居然敢公然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长达24年之久。

刘焉“废史立牧”:州牧加快了东汉崩溃
曹操

汉朝创建于公元前202年,到188年时近400年历史。400年间,汉朝经历了各种惊涛骇浪,除了王莽篡汉有过短暂的中断,其余均有惊无险地度过。然而,自从“废史立牧”后,汉朝就失去了对地方官员的管理,400年基业毁于一旦。

刘焉自己也是“废史立牧”的受益者。他最初自告奋勇出任交州牧,在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后,又请求改任益州牧。刘焉到了益州后,以米贼作乱阻隔交通为由,中断了与朝廷的联络,“埋头苦干”20多年,将益州经营成一个独立王国。

不过,后来益州被刘备看上了。212年,刘备和刘焉的儿子刘璋反目成仇,大举进攻益州。经过两年多恶战,终于迫使刘璋投降。214年,刘备成了新的益州牧。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

刘焉“废史立牧”:州牧加快了东汉崩溃
刘备

刘焉没看错,益州果然有天子之气,只不过不是他们家的。

可以理解为,东汉在穷途末路的时候,与其等死,不如破而后立,废史立牧就是这样一招不得已的险棋,给各个刘氏宗亲分出权力和发展机会,希冀万一出现类似光武帝刘秀那样的英雄人物重振汉室,无奈,失控啦!

请关注上面公众号“历史与民族”,更方便地搜索各方面资讯

刘焉“废史立牧”:州牧加快了东汉崩溃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