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涿鹿之战
在史书的记载当中,涿鹿之战是炎黄二帝联合对抗蚩尤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此战之后原始华夏族定鼎中原,因而我们今天都被称为“炎黄子孙”。但矛盾的爆发点为什么会在河北涿鹿?交战双方代表的族群分别从什么地方而来?为什么后世普遍认为蚩尤部落的文明程度更高?这些问题大多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许因为年代久远,历史在几千年的演变中逐渐变成了传说,传说又在口口相传中变成了神话,以至于流传到今天的除了一些天马行空的神魔小说,再没有更加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一次我们就尝试着将历史还原,看看上古时期究竟发生了什么。
炎黄部落从西面的黄土高原而来,这点从古至今没有疑问,可关于蚩尤到底源自东夷还是南蛮却众说纷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试着推导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假设蚩尤从南方的长江流域而来的话,从上图涿鹿的位置来看,战场显然太靠北了。当时的中原腹地被原始华夏族牢牢占据,那么当蚩尤的部众从南向北朝涿鹿拓展的时候,为什么放着富饶的河洛之地不去劫掠,反倒徒步千里去往涿鹿呢?再者,就文明程度而言炎黄部落是不敌九黎部的,在前者还在使用石器和棍棒的时候,后者已经开始装备青铜器。而据我们所知长江流域的开发要比黄河流域晚得多,假如蚩尤真是代表南蛮的话,如何解释其生产力水平比炎黄高出一大截?
既然蚩尤不可能是南蛮,那就只剩下一种情况——东夷。为什么不可能是西戎或者北狄呢?很简单,戎也好、狄也罢,本质上都是一群牧民。生产属性决定了他们对中原的劫掠往往是抢了就跑,而像涿鹿之战这种争夺天下的决定性战役,戎狄们既没有兴趣,也没有欲望。从黄河一路奔腾而来的地势上看,以山东丘陵为根据地的东夷在对华北平原的渗透上显然比局限在渭河平原的炎黄部落更有优势,这也是龙山文明问世于山东半岛的原因之一。彼时从陕北高原走下来的原始华夏族已经习惯了在渭河平原的农耕生活,随着人口的增长,他们需要向东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而这种趋势不可避免地要与自东向西扩张的东夷部落产生冲突。
换言之,此时的夷夏并立本质上就是以太行山为界的东西对峙,而最终矛盾爆发的地点也是位于高原与平原的交界处,亦即涿鹿这个地方。看到这里,相信有不少熟知中国地理的人会嗤之以鼻,因为渭河谷地又称关中平原,四周被山岭包围,因而向东最便捷的路径就是崤涵通道。那么炎黄与蚩尤决战更大的可能应该发生在崤涵通道出口处的洛阳盆地,怎么会跑到北方的燕山脚下呢?这就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即“便捷”不等于“唯一”,也就是说除了崤涵通道之外还有一条道路可以直通华北平原。那么这条道路在哪里?相信很多读者已经猜到了,它就在与河北一山之隔的山西,而且其末端正好就是涿鹿。
接下来我们把地图放大,看看从这片“华北屋脊”上能否寻找到什么端倪。很明显,山西的地形属于“两山夹一谷”,近似平行的吕梁山和太行山形成数个南北贯通的大盆地,从北向南依次是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其中大同盆地东部经桑干河与华北平原连通,南部尽管与剩余四个盆地隔着恒山山脉,不过就其险峻程度而言,这道低矮的山梁远远挡不住人们开拓土地的决心。最南端的运城盆地隔黄河与关中平原相望,所以在历史上也被称为“河东地区”。因此从理论上说,只要炎黄部落跨过黄河,就可以顺着山西谷地一路进入华北,而涿鹿刚好就是华夏与东夷势力交锋的临界点。
尽管“山西谷地”是华夏先民自关中进入华北的一个选择,但在同等条件下人们肯定更愿意走相对便利的崤函古道,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一部分华夏族人不得不绕行山西呢?很显然,在那个崇尚武力的年代,能够迫使一个部落“弃近求远”的因素只有一个:战败。如果你还记得“阪泉之战”的话,应该明白炎帝与黄帝之间并非铁板一块,大家虽属同族,但争夺土地和人口的矛盾依然存在。关于“阪泉之战”与“涿鹿之战”的先后次序众说纷纭,有人说是黄帝先在阪泉击败炎帝,然后在涿鹿干掉蚩尤;也有人说是炎黄先在涿鹿合作打垮蚩尤,接着炎帝又在阪泉败于黄帝。不过对我而言,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种说法,原因就在于那部分放弃崤函古道而远走山西的华夏先民,他们极有可能是与东夷接触之前就已经败于黄帝的炎帝部落。
当炎帝一部经过漫长的“山西谷地”终于进入涿鹿时,黄帝已经先期在洛阳盆地经营日久,因此后者的根基远比前者牢固得多。从地图上看,山东半岛距离涿鹿与洛阳的距离相差不是很大,那么东夷人在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应该是同时与炎黄二帝产生接触的。从古至今,“柿子先挑软的捏”都是不变的游戏法则,此时对蚩尤及其部众来说,炎帝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攻击目标,于是“涿鹿之战”爆发了。讲到这里,可能又有读者会产生疑问,毕竟史书明确记载黄帝才是涿鹿之战的主要力量,此时怎么变成了炎帝?难不成黄帝从河洛地区千里北上驰援炎帝?部落时代的人们应该没有这么高的战斗素养吧?不错,上古先民确实没有这么高的战斗素养,而且黄帝也没有义务劳师动众去支援炎帝,但有一样东西却足以促使黄帝投入战争,那就是诱惑!
试想东夷的主力全部投向北线,面对正面空虚且盛产青铜的蚩尤部落,黄帝一族没有理由不心动手痒。因此这部分华夏人最直接的军事动作不是北上支援炎帝,而是挥师向东,直捣黄龙。证据便是黄帝在击败蚩尤之后封禅了东夷的圣山——泰山,这也成为后世帝王毕生追求的最高理想。从结果来看,黄帝的作战行动虽然起到了“围魏救赵”的效果,但其初衷却不是为了救援炎帝,而更重要的是此战一举奠定了黄帝的霸主地位,以至后人虽认同“炎黄子孙”的说法,却往往以黄帝为尊。
请关注上面公众号“察古观今”,更方便地搜索各方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