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文赏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2。借问3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4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他的祖先声名显赫,祖父杜佑在唐代是三朝宰相。他是太和二年(公元828)进士;由于他赋性刚直,不善逢迎,所以仕途并不得意。杜牧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为最高,后人称他为「小杜」,以别于杜甫。他特别其擅长七律和绝句,写景抒情,咏史怀古,意味深远。

 

注释

 

清明:此指清明节,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时间大约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民间有踏青及扫墓等习俗。

 

断魂:失魂落魄,比喻很伤心。

 

借问:请问。

 

杏花村:从字面解,是指杏花深处的村庄,有人认为这是村庄的名字,在今安徽省贵池县城西。由于杜牧此诗的影响,有好几处地方后来都起名「杏花村」,如着名的汾酒,便是山西汾阳杏花村酒厂出品。此外,很多酒家也以「杏花村」为名。

 

赏析重点

 

这首诗是即景叙事之作,咏写清明时节的景物。清明节那一天,下濛濛细雨,前往扫墓、踏青的人们神色哀伤,诗人身处其中也受到感染。这黯然的情绪该如何排遣呢?也许找个地方歇一歇,喝一点酒,可以舒解吧。于是诗人向牧童询问酒家在那里,牧童没有答话,只向远方一指,顺牧童的手指,隐约看到杏花深处的村庄,有酒家招客的旗子在晃动。

 

诗的前两句描写环境,营造气氛。第一句直接点出题目「清明」二字。「雨纷纷」是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徵;「路上行人」拥挤,带哀伤的心情扫墓,是清明时节的人物动态;「欲断魂」三字,既刻划行人的心理状况,又与「雨纷纷」的背景互相配合,营造出清明节特有的节日气氛:细雨纷纷,添人愁怀,扫墓思亲,倍增伤感。第三、四句承接「欲断魂」而来,诗人想寻找酒家歇息,抒缓情绪。故第三句用「借问」二字承转,接下来诗人与牧童的一问一答,构成一段生活中的小插曲,为诗歌增添了情趣,一个「遥」字,状写了牧童信手一挥的动作,态度轻松。村庄名为「杏花」,给人美丽的联想,「杏花烟雨江南」的画面自然在脑海中浮现,最终在温馨的期待气氛中化解了雨中清明的愁怀。诗人接有甚么行动,诗中并没有提到,让读者通过想像加以领会。

中国古典美文赏析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