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文赏析

杜甫的一生,经历玄宗、肃宗、代宗三朝,这五十几年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大时代。前有安史之乱,后有吐蕃入侵,地方上的动乱更是不胜枚举。杜甫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及当时社会的面貌,因而被称为「诗史」。杜甫透过他的作品,处处表现了他忠君爱国的情绪,故后世尊他为「诗圣」。

背景资料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公元756)六月,安史叛军攻陷京城长安。七月,肃宗在甘肃灵武登基称帝,改号至德。八月,杜甫把家人安顿在鄜州后,只身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安史叛军俘虏,押往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未被囚禁。他亲眼目睹了长安沦陷后的巨大变化,触景伤情,遂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三月,写下了这首忧时伤乱的名篇。

注释

望:有两层意思,既是举目四望之「望」,眼见长安在春天的景象,也可理解为企望、盼望之「望」,热切祈望能脱险与家人团聚。

 

国破山河在:极言长安破坏的严重,山河之外的其他东西都受到破坏。

国破:指安史之乱起,长安沦陷。

山河在:只有山河依旧。

草木深:草木横生,景象荒凉。

 

感时:感伤国事。

 

溅泪:流泪。

 

恨别:与家人被迫分离,十分懊恼。

 

惊心:情绪被触动,心神不安宁。

 

烽火:指战事。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臺,发现敌情,立即燃烧柴禾升起烟火作警报。

中国古典美文赏析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