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美文赏析

王谠(生卒年不详),字正甫,长安(今陕西省市西安)人,约为崇甯、大观(宋徽宗年号)间人,曾入苏轼门下。他仿《世说新语》体例,着《唐语林》十卷,全书选录唐代至宋代初五十种笔记、杂史,分门记述,共五十二门。内容多为唐代历史、政治、文学等遗闻轶事,可与新旧《唐书》互相参証。书中所引用史书,后多散佚,故《唐语林》也有保存史料之功。

本文节录自《唐语林》。

注释

谠:挡。

 

尔:你。

 

不能辨:不能辨别气味。

 

毫端:细毛的尖端,此处指最细微的东西。

 

当先:应处在首位。

 

益:用处。

 

礼仪:为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面目:样子。

赏析重点

本文是一个有趣的小寓言,记述面上几个器官的争执。原先是口与鼻争功。口认为自谈论古今,判断是非,非常有用,鼻断不应在它的上面。但鼻认为自能辨别饮食的气味,功劳很大。眼也不甘示弱,加入辩论,说自近能见最细微的东西,远能望无尽的天际,它才是最有用;心中不愤为何一无用处的的眉毛竟然会在它上面。眉毛则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它虽然没有甚么实际的用途,但就像宾客之于主人,虽然没有用处,但如果没有宾客,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礼俗仪节就没法举行了。如果没有眉毛,一个人的面目会变成甚么样子呢?

整节文字是四个器官的对话,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口、鼻、眼、眉人格化,演出了一场生动的小闹剧。口、鼻、眼的自夸蛮横可笑,极似世上争强好胜者的嘴脸。眉的回敬从容不迫而又绵里藏针,自认只是衬托,但没了它亦不成样子,很自然地道出了寓意。「若无眉,成何面目」一句足以让口鼻眼等辈瞠目结舌,恍然勐醒。

中国古典美文赏析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