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盛衰大势──绪论

对外政策方面,武帝一洗汉初至文、景年间退守屈辱的和亲政策,乘国力恢復,派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北伐匈奴,将其逐往漠北,封禅于居胥后才班师而还。又打通河西走廊,置敦煌、张掖、武威、酒泉四郡。此外,武帝又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实行凿空,开启中国与西域的正式关系。至于东、南方的经营,武帝曾派杨朴等人远征朝鲜,立玄菟、乐浪、真番、临屯各郡;又派兵攻入闽越,把当地民民迁往江、淮一带;稍后又派遣路博德、杨僕率兵攻南越,增设九郡。武帝又曾出兵或遣使到西南地区,在西南地区设置益州等郡加以管理。

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之内、外政策,对汉室国力及日后之发展,关系甚大。现就其施政得失,综述如下:

就内政方面来说,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扫除地方王侯势力,有助建立一强大政府,令国家基础更为稳固。其厉行察举取士,开放仕途,令平民可凭个人才德,获取官职,于是汉室人才辈出,且下启千百年士人政府局面。但武帝之提高君权,侵削相权,实开独裁之风;且其移外朝权力于内朝,重用外戚和宦官,却使戚宦势力日大,暗埋东汉戚宦相乱政的远因,对汉室政局的发展甚为不利。

经济方面,武帝的新经济政策,为国家广开财源,实有助解决频密对外用兵及大事建设而衍生的财政问题。此外,武帝的统一货币,实行平准法、均输法,採用算缗、告缗等,皆有助打击豪强,抑制兼併。但武帝虽积极开源,惜其早年好大喜功,耗费太大,令国家出现严重经济危机。其打击豪强、商贾,皆在防其囤积以谋利,而未能解决汉初以来日趋严重的土地兼併问题;而其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也对经济有负面影响。幸好,汉武晚年能知改过,既停止对匈奴用兵,并下令罢逐为他求仙药而伤民糜费的方士,拒绝在轮臺屯田远戍,又减免田赋,鼓励农业生产,以纾解民困,这正是武帝虽有亡秦之失而得免亡秦之祸。

学术方面,武帝表彰儒术,罢黜百家,立五经博士及博士弟子员等措施,儒学由是定于一尊,亦有利大一统王朝对思想的控制,但影响后世学术发展,虽使经学空前发达及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外,却扼杀了其他学说和技艺的发展。且武帝的立五经博士,而博士皆治经今文,治经古文的皆不得立博士,结果到后来,便产生激烈的经今古文之争。此外,武帝採董仲舒崇儒的建议,而董仲舒的儒学已渗入阴阳五行的思想,加以武帝为申明皇权神授之说,其行封禅,改正朔等,全附会阴阳学说,影响所及,两汉学术发展,皆渗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军事方面,武帝一扫先祖对外族屈辱退缩之策,积极经营西夷,其对匈奴大事征伐,为汉室解除边患,长年的用兵,亦令国家版图大增,超越秦朝;汉人的声威,因武帝用兵四方及遣张骞出使,于是远播外地。但武帝之好大喜功,喜对外征伐,使文景以来的积贮消耗殆尽,亦使汉步入中衰。但他晚年时,放弃出击匈奴的做法,又拒绝桑弘羊屯田西域的建议,对外政策变为消极,又影响昭帝的政策,改以休养为本。

在汉武帝统治的五十多年,不但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期,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可惜汉武帝本人好大喜功,经常对外用兵,劳民伤财,兼且大建宫室,大事游幸,尤其晚年更信方士、求仙药,使国力大耗。因而武帝的表现可算得失参半。

汉武帝的施政内容

范畴

内容

影响

中国历代盛衰大势──绪论    关于民族史的文章:
版权 © 2017 民族史 www.minzu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