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终割让给英国,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3个条约有关。
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在英国的坚船利炮面前,清朝军队节节败退,几乎没有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1842年8月29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著名的《南京条约》。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这段话讲得很客气,意思是:英国商船远涉重洋,在中途损坏需要修补,清朝皇帝恩准将香港岛送给英国,让英国商船能够在香港岛修补商船、储存物料等。
无论如何,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将面积约80平方公里的香港岛从清朝割走了。
我们知道,19世纪初的香港,归广州府新安县管辖,是一个人烟罕至的荒岛,上面散乱地居住着一些渔民。对于地大物博的清朝来说,这点地方确实算不了什么。可对英国来说,却很重要。
从19世纪以来,英国一直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他们迫切地需要在中国沿海一带选择一个殖民地,将它开发成与中国以及其他远东诸国开展贸易的商埠。为此,英国在中国沿海寻找了很久,最初考虑的是宁波,接着又看上了舟山,最后还是选定了香港。
英国毕竟是海洋国家,眼里很好。在中国沿海各地中,香港的确是最优良的天然港口。
英国占领了香港岛后,任命了总督,成立了香港殖民政府,设立了行政局、定例局和最高法院,确定了香港的基本政治构架。然后,对香港岛进行大规模开发建设。
可是,面积只有80平方公里的香港岛,对英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又看中了被维多利亚港三面包围的九龙半岛。
1856年10月,英国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2月,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派兵强行占领了九龙半岛,形成既成事实。3月21日,两广总督劳崇光在英国军队的压力之下,被迫与巴夏礼在广州签订了一份协议,将面积约11.1平方公里的九龙半岛“永租”给英国,每年租金为500两银子。
这项协议虽然没有得到清朝政府的正式承认,可英国会让煮熟的鸭子飞了吗?没有的事情。
当年10月24日,清朝全权议和大臣恭亲王奕訢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了《北京条约》。其中第六款约定:
“前据本年二月二十八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品,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兹大清大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英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
这款约定追认了两广总督劳崇光与巴夏礼在广州签订的协议,并由“永租”改为割让(并归英属香港界内)。这就是说,英国人连每年500两银子的租金都不用给付。
通过《北京条约》,英国正式从清朝割走了九龙半岛。你看,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与香港没有任何关系;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之一,却导致了清朝将九龙半岛永久性割让给了英国。
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总面积只有90多平方平方公里,不能够填饱英国人的胃口。英国人还有更大的野心。
1895年,清朝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败给了日本,并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那以后,西方列强掀起了一股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3月,法国向清朝提出,要“租借”中国南部海岸的城市广州湾(今湛江),在那里建立煤栈。
英国见机会到了,趁机提出,如果清朝同意法国的要求,那么他们也要按照“利益均沾”的原则,对香港界址进行扩展。那时候的清朝,既惹不起法国,更惹不起英国,干脆答应他们的所有要求:将广州湾 “租借”给法国的同时,允许英国对香港界址进行展拓。
当年6月9日,清朝全权代表李鸿章、许应马癸与英国公使窦纳乐在北京正式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规定:
“溯查多年以来,素悉香港一处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扩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画定。以九十九年为限期。”
这一块新展之界,就是后来所称的“新界”。新界陆地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是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总面积的10倍。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明确新界是“租借”给英国,而且约定租期为99年,但条约里没有明确租金的数额。软弱无能的清朝政府自然也不敢向英国索要租金。
于是,从1842年到1898年,清朝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3个条约,将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了英国。
【参考资料:《清史稿》《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
请关注上面公众号“察古观今”,更方便地搜索各方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