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张自忠

1940年,一名日本兵从自己刺死的中国将领身上,搜出一只派克钢笔,看到上面刻的名字后大为震惊,连忙上报日军大佐,对方看后难以置信,又请来了日军参谋长,原来这位中国将领正是大名鼎鼎的张自忠。
以他的级别,战死沙场,这种壮烈,常人简直无法想像,甚至二战各国都少有,以他的官阶,躲在后方指挥,完全可以避开生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吗?
1940年5月,日军发动枣宜战争,当时襄河西岸只有两个团的兵力驻守,无疑阻挡不住来势汹汹的进攻。
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基于战争形势再三判断,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
5月6日,由他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他知道此去一战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
他绝不会允许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走之前他已将所有的后事交代给副总司令冯治安。
5月6日,他率领的两千多人东渡襄河后,日军得到情报,立马派出成倍的兵力将其在南瓜店以北的沟沿里村阻拦。
拥有绝对人数优势的日军第13师,肆无忌惮的对张自忠实施包围夹击。
可张自忠等将士并没有退缩的意思,在十天内试图对人堆出来的铜墙铁壁冲杀突围十多次,16日凌晨,因为伤亡惨重,张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
地势险要而且状况复杂,日军没有贸然乘胜追击,而是派出了飞机大炮掩护,当地毯式轰炸结束后才进去搜查,此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自己的卫队也全都调往前方增援,身边只留下了高级参谋长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八个人。
张自忠看着前线眉头紧皱,当机立断决定殊死一搏,他把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打完,和藤冈、堂野两名日本兵搏斗,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但张自忠丝毫不慌张,反倒是两名比他矮小的日本兵被他的气势凌人所震慑得不敢动弹,第三中队长堂野在身后射出了一颗子弹,命中了这个军官头部,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
子弹穿堂而过,张之忠脸上开始露出难受的表情,藤冈这才从枪声中惊醒,重新捏紧手中的刺刀,举全身之力,向着这个高大伟岸又颤颤巍巍的身躯扎去。
日军的口述档案将张自忠的最后时刻描述为:“这一刺下去,高大的身躯向山体倒塌似的轰然倒地。”
他牺牲后不久,随行的中国官兵大部战死,剩下的马孝堂等数人被俘。
日军打扫战场时,从张自忠遗体上搜出了一些随身物品,如法国制的自动金表,兼作私章用的金戒指,法国制的望眼镜等。
此外,手提保险箱和皮包内还装着军用地图,名片及第1号的负伤军人纪念章等。
于是,日军判断,藤冈、堂野两人杀死的大个子应该是个大官。而后,他们又找来俘虏的马孝堂等人指认。
马孝堂一见到张的遗体,就抽搐地哭起来,另外还有人反复地说:“张将军死了”。直到这时,但他们仍半信半疑。
当晚尸体遗体被转运到39团司令部,恰好与张自忠将军有过一面之缘的参谋长专田盛寿大佐反复比较后惊呼:“久违了,的确是张君!”
自此,日军才完全相信张自忠已经战死。
他的遗体被白布包裹,装殓入棺,埋葬在司令部后面的土坡上,日军像护送自己将军的尸体一样护送他的遗体离开战场。
从一个市镇通过,百姓们得知那具蒙着白布的尸体就是张自忠时,不约而同地拥到街道上,跪倒失声痛哭。
他们哭的不仅是失去了一位抗日战士,更是因为内疚,错怪了他。对此,日军没有进行干预,只是肃穆前行。
张自忠将军一心求死,一方面是他在战死前,接到了他的老大哥宋哲元病死的噩耗。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和宋哲元一起打回北平,可惜如今一雪前耻的梦想破碎,活在世上不能洗刷冤屈,唯有一死可以明志。
最后一战实际上他是可以突围撤走的,但他早已经将生死看淡;曾经的北平和谈,被一些人视为叛徒。
他在心情苦闷至极下吸食过不该吃的,这都是他过往的污点,但是他能够知耻而后勇,怀有民族大义,之后的战绩更是令侵略者闻风丧胆,他是一个悲情的民族英雄,也是真实的人,更是值得人尊敬的纯爷们。

抗日名将张自忠 
  关于日本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