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德国和苏联迟早有一战,希特勒进攻苏联,其实不过是为了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家都听说过巴巴罗萨计划,它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苏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22日—1942年1月苏联及东欧地区。
1941年6月22日,德国做出重大战略决议,在对英国作战的制空权,久久拿不下的局势下,决定不惜撕毁在1939年8月23日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东边的苏联发起最猛烈的进攻。
对于二战的欧洲战场,我们通常认为是德国在横扫一切,吞并各国。但在苏德战争爆发前或者反法西斯同盟成立之前,欧洲战场上其实是有两位霸主。除了横扫西欧的德国以外,还有称霸东欧的苏联。苏联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半工业化的沙俄,苏联已经做到了直追英法德等国,1939年苏联的工业产值约占世界总份额的10%,德国仅比苏联约高3个百分点,为13.2%。在当时的欧洲人眼中,苏联和德国都很强大,苏联人和德国人没多大区别,他们都在极力的兼并扩张,都有一统欧洲的势头。
苏联势头很猛,在1939年的下半年,苏联先是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然后又出兵芬兰,发起了冬季战争。而在1940年,苏联更是将手伸到了波罗的海三国以及罗马尼亚,与德国正面相对。能够称霸东欧,苏联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再加上苏联一直都有着强烈的扩张意愿,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希特勒如果想要称霸欧洲,苏联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当不成朋友,只能当敌人。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明确说明: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600年前的伟大运动,停止德国向西和向南的扩张,而是将目光盯紧东方的土地,主要是苏联和其边界附庸国的领土。
当然,德国和苏联有过短暂的结盟,比如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和一起瓜分波兰。但这只不过是缓兵之计罢了,其目的乃是为了专心应对英法所代表的老牌列强。
当时英法依然是西欧老大,凭借着马奇诺防线死死地盯着德国。如果此时德国和苏联开战,完全就是给了英法坐收渔利的机会。万一英法背后捅一刀,那才叫真正的两线作战。
而对于苏联来说,虽然忌惮德国,但同样忌惮英法。英法对于苏联可是一直都没安什么好心,且不说双方意识形态的对立,单纯从保护自己欧洲彼此既得利益的角度来讲,他们就不想看到苏联的壮大。正是由于对苏联的敌视,才让他们一味地向希特勒妥协,其目的无非就是想要祸水东引,让希特勒和苏联死磕,自己坐收渔利。
此外,苏联经历了大清洗,侵吞波兰,和芬兰的冬季战争等一系列内外斗争之后,自身元气大伤,不宜开战。所以,苏联和德国这两个仇人暂时保持了克制。希特勒更是出其不意,将战火烧到了法国,并且实现了四个星期占领法国的“乳法”成就。(乳法这个词是对法国的一种蔑视的称呼,甚至被人调侃为你永远无法在法国投降前占领法国。)
法国投降之后,西欧其实基本上已经在德国的掌控之下,此时西线战场局势其实已经比较稳定了,希特勒完全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苏联这个最大的敌人。
当然,海峡对岸大英帝国所带来的威胁希特勒不是没有考虑,毕竟数百年的欧洲搅屎棍,拿破仑都在他们手中吃过亏。所以希特勒搞了个海狮计划,企图攻占英伦三岛,彻底免除后顾之忧。
然而,英吉利海峡不是马奇诺防线,希特勒投入巨大却收获甚少,海狮计划受阻严重。可以确定的是,希特勒短时间内是无法拿下英国了。如果希特勒此时还在英吉利海峡与英国人死磕,那无疑是自讨苦吃,更给了苏联人坐收渔利和积极备战的机会。
对于希特勒来说,英国人虽然有威胁,但在拿下法国之后,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能够一鼓作气拿下自然最好,拿不下也无所谓。毕竟自己过不去,他英国也过不来。
在海狮计划受阻情况下,希特勒完全有理由调转枪口,开始对付威胁更大的苏联。毕竟希特勒当下的目标是欧陆霸主,而不是海洋霸权。希特勒发动战争的战略目标就是为了摧毁苏联,控制东欧,然后凭借东欧丰富的资源和美英争夺全球霸权。更为关键的是,希特勒在想要进攻苏联的同时,苏联又何尝不想要拿下德国呢?
早在瓜分波兰之后,苏联就已经调集重兵于苏德边境。斯大林一面与希特勒签订合谋瓜分波兰的友好条约,一面积极备战、囤重兵于苏德边境。或许在别人眼中这是为了防备德国人,但在希特勒和德国人眼中,这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啊,天知道什么时候他们会打过来?
当初德国如果不是闪电战快速击败了法国,说不准就会被苏联在背后捅一刀。
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表明,1941年苏军总参谋部曾拟定过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只不过还没有得到苏联准备充分,就遭到了希特勒的进攻。
当然,就算没有“大雷雨”计划,希特勒也不会放心,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希特勒进攻苏联是一定的。而对于进攻时机选择,其实也已经是非常合适了。一方面征服了法国,欧洲大陆之上,除了苏联,再无其他对手。一方面先手进攻,占据了主动权,几乎是一举摧毁了苏联的当初准备对付的德国的边境大军。更为关键的是,之前因为苏芬战争和瓜分波兰,苏联已经是丧尽人心,和英美关系恶劣,完全孤立。
如果苏联不是战略纵深和战争潜力过于夸张,基本上德国就能一波带走。而后面如果不是英美放下成见,大力支援苏联,希特勒依然有机会得手。
所以,总结一下,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时机以及战略战术选择,已经做得都非常棒了,只不过,德国遇到的是战斗民族,而且是在人家苏联的主场,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帝可都在这里翻了船啊!更不要说,苏联还得到了英美的大力援助,德国败得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