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时,为什么德军搞了两次投降仪式?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地在法国兰斯向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帝国走向了终结。
那么5月9日发生在柏林的投降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两者都是真的。当年由于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苏联与其盟国之间一直存在着明争暗斗,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德国实际上在二战结束时进行了两次投降仪式。
随着盟军在1944年和1945年取得的胜利,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明朗,美、苏、法、英在德国投降条件的问题上出现了各自的想法。但到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碉堡自杀身亡,他的独裁统治血腥终结之时,军事或政治投降的签署将如何进行都还没有想好。
希特勒指定海军上将卡尔·德尼茨在他死后做他的继承人。而德尼茨注定不是效仿元首去要统治建设一个新的德国,他是要策划它的解体。他一上台马上就委任武装部队高级司令部作战参谋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与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将军谈判投降。
德尼茨希望谈判能为他争取时间,让尽可能多的德国人民和军队走出俄罗斯人可能带来的控制。他还希望说服不信任苏联的美国、英国和法国转而反对苏联,以便德国在这方面继续战争。不过,艾森豪威尔识破了这一诡计,坚持让约德尔不经谈判就签署投降书。
5月7日,约德尔签署了一项无条件的“军事投降法案”和一项停火协议,该协议将于中欧时间5月8日晚11:01生效。当大林听说德国人在兰斯签署了无条件投降协议时,大光起火。他认为,由于苏联在战争中牺牲了最多的军队和平民,苏军的军事指挥官应该接受德国的投降,而不是仅仅在兰斯看着别人签署这个协议。同时斯大林也反对签署的地点:他认为,既然柏林是第三帝国的首都,那就应该在柏林签署。
斯大林的第三个反对意见是约德尔并非是德军的最高指挥官。所有盟国都记得,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的签署是如何播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的。
1918年,当德意志帝国濒临失败,崩溃在即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议会共和国。新任总理埃尔兹贝格尔签署了《康皮涅停战协定》,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
投降协议的签署令大多数德国人感到震惊,因为此前他们被告知自己的军队即将取得胜利。结果,谣言开始流传,说德国新政府和其他的替罪羊如马克思主义者和犹太人出卖了军队等等。埃尔兹伯格最终就是因为这个流言而被谋杀,而这也成了新纳粹党成员巩固其政权时的一个常见的借口。
斯大林认为,允许约德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代表德国投降,就等于是开了一个新的后门,他担心德国可能再次坚持其投降是非法的。因此苏联坚持除了由德国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威廉·凯特尔元帅亲自签署这份文件,其他的都不认可。
于是盟军决定重新搞一个投降仪式。
5月8日,凯特尔元帅前往柏林郊区卡尔肖斯特,在苏军元帅朱可夫和一个小型盟军代表团面前签署这份文件。但凯特尔提出了一个小小的条件,希望附加一个条款,给予他的部队至少12小时的宽限期,以确保他们在因继续战斗而面临任何惩罚之前收到停火命令。朱可夫最终向凯特尔提供了口头承诺,但没有答应他增加这一条款的请求。由于拖延,这份文件直到停火开始后才被执行,而时间已经到了5月9日。
俄国人从此将5月9日作为二战胜利日庆祝。这一次的投降仪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宣传行动,这样斯大林就可以为结束战争争取更大的功劳。不过,在世界其他地方,5月8日是庆祝欧洲胜利日的日子,这一天被定为正式停战日。
请关注上面公众号“察古观今”,更方便地搜索各方面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