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东征日本( 04-03)
却说中国海东,有一日本国,与高丽仅隔海峡,以其地近日出,故名日本。唐时曾派使遣唐使,到元代蒙古人征服高丽,与日本尚未通使。公元1265年,高丽人赵彝,与元朝修好,称日本可以联络,请世祖派使臣去。世祖本是个好大喜功的雄主,一听赵彝说的,自然乐从。当于次年秋季,命兵部侍郎赫德东行。日本人不睬元使:到高丽国,国王王禃也派人引导,航海到日本,抵岸也不见有人出迎,只得西归回国。世祖又命大臣潘阜等,持国书再去,在日本住了六个月,全然不得慰问,也只好回来。到了公元1269年,高丽权臣林衍作乱,倡议废立,国王王禃情急来到元朝,请求出兵。世祖于是出兵万人,送王禃回国。赵良弼出使日本:当时林衍已死,乱党闻元军大举而来,也都远逃了。王禃恢复王位,高丽无事...
明朝灭于通古斯难民( 04-03)
明朝灭于通古斯难民-民族史难民,是指因为天灾或人祸而流离失所的人,而在中国古代,中国就有着“有朋自远方来”的名句,而古代的很多统治者也乐于收留难民,以此显示封建统治者的宅心仁厚,体恤万民。而在600年前,中国曾收留了一批难民,可是让人没有料到的是,仅仅200年后,这些难民却灭了国家。这批难民就是通古斯人。大约在600年前,明朝永乐年间,一大批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向南迁移,来到了东北的土地上,通古斯人是渔猎民族,擅长捕猎。朱棣在得知通古斯人迁徙到东北后,便给他们土地居住,并竭尽全力展现了一个大明王朝的胸怀。而通古斯人来到东北后,与原有的女真人居住在了一起,两个不同民族生活在一起,难免...
二战前朝鲜人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持续增长( 04-03)
二战前朝鲜人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持续增长-民族史当沙俄帝国摄取了远东外东北时,也获得了在土地上生活的各族人民。远东地区土地广袤、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耕地开垦困难,在生产能力低下的时候,并不适合人类大规模在此开发和居住。早期这一地区的人口构成,主要是以人数不多的渔猎民族为主,中国政府并没有对这一地区给予重视,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或戍边。篱笆没有扎牢固,自然就吸引了强盗钻进来,早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沙俄政府所属的势力就开始逐步向欧亚大陆远东地区开始入侵。大约是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沙俄政府支持的远东探险队溯源叶尼塞河而行,直至占据了叶尼塞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并且开始对河流的源头地区开展勘探和...
中亚的朝鲜人是怎么来的( 04-03)
中亚的朝鲜人是怎么来的-民族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末,数十万的朝鲜族人,从他们的远东家乡被苏联迁徙到大陆深处的中亚地区——这些撇家舍业的朝鲜人,经历了痛苦的长途迁徙旅程后,又在陌生之地奋力生存。1860年,清朝与沙俄政府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清朝向沙俄割让远东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丧权辱国、尊严尽失。此后,由于连年的大规模自然灾害,许多在朝鲜半岛生活的朝鲜人,庄稼被毁、衣食无着,就如同当时同样受灾的中国农民背井离乡闯关东一样,朝鲜农民被迫大批地向着远东地区进行迁移,以谋求更好的生存活路。十月革命胜利后,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已经超过了10万人,是刚刚建立起来的苏联政府远...
13世纪欧洲如何看待东方蒙古人( 04-02)
13世纪欧洲如何看待东方蒙古人-民族史蒙古人的第二次西征,扫荡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等广大地区,在欧洲引起了极大的震撼和恐慌。蒙古骑兵vs欧洲骑士欧洲人对蒙古人一无所知,甚至将蒙古人的入侵比喻为来自地狱的“上帝之鞭”。由于我们的罪恶,我们不知道的部落来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们的语言是什么,他们是什么种族,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什么———只有上帝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从哪里跑出来的。欧洲人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深度了解蒙古人,至少要知道他们入侵的目的和今后的打算,以便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强大敌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基督教会的传教士们承担起了了解“可怕世界”的蒙古人使者的...
雅克萨之战:清朝是靠大炮打败了俄罗斯( 04-02)
雅克萨之战:清朝是靠大炮打败了俄罗斯-民族史清军为何能在雅克萨打败俄军?有朋友问,在雅克萨之战的时候,俄国因为受欧洲工业文明影响,火炮火枪已经很厉害,而当时康熙皇帝的清军,骑马射箭,为什么能在雅克萨打败俄国人呢?其实我们很多朋友,都误解了清军。在康熙皇帝的时候,清军并不是一支冷兵器军队,而是一支热兵器军队,清军的火炮,在当时是非常厉害的,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打败南明,不是靠的骑马射箭,而是靠的火炮。博物馆收藏的,雅克萨之战的清军火炮那么问题又来了:不是说大清很落后吗?大清早期,是哪来的火炮呢?答案是:汉人。是的,是汉人教会大清,制造和使用火炮。那么汉人的火炮又是谁教给汉人的呢?答案是:葡萄牙人、...
抗日名将张自忠( 04-02)
1940年,一名日本兵从自己刺死的中国将领身上,搜出一只派克钢笔,看到上面刻的名字后大为震惊,连忙上报日军大佐,对方看后难以置信,又请来了日军参谋长,原来这位中国将领正是大名鼎鼎的张自忠。以他的级别,战死沙场,这种壮烈,常人简直无法想像,甚至二战各国都少有,以他的官阶,躲在后方指挥,完全可以避开生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吗?1940年5月,日军发动枣宜战争,当时襄河西岸只有两个团的兵力驻守,无疑阻挡不住来势汹汹的进攻。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基于战争形势再三判断,不顾部下的再三劝阻,坚持由副总司令留守。5月6日,由他亲自率领2000多人渡河作战,他知道此去一战凶多吉少,但也无可奈何。他绝不会允许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
雍正是怎样将贝加尔湖拱手让给沙俄( 04-02)
雍正是怎样将贝加尔湖拱手让给沙俄-民族史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后,疯狂扩张,哥萨克一路东进。公元1635年,皇太极征服了外贝加尔地区的索伦部。1636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元室后裔林丹汗奉上了传国玉玺。从此,皇太极就兼任蒙古大汗。1638年,漠北喀尔喀蒙古向大清奉上了“九白之贡”,表示臣服。这也预示着,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的广大漠北地区,在名义归属大清王朝。但大清对漠北的主权只停留在形式上,连羁縻统治也算不上。更为严重的是,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揭开了中国改朝换代的序幕。从此,满清的统治重心完全转移到关内,北方无暇他顾。这就给了俄国人南侵的绝佳时机。早在1643年沙俄势力已抵达贝加尔湖北畔,...
准噶尔汗国独具特色的“军事工业化”,远超满清!( 04-02)
准噶尔汗国独具特色的“军事工业化”,远超满清!-民族史噶尔丹的底气,是准噶尔汗国的军工业!明末清初之际的百年时间里,源自瓦剌的准噶尔部逐渐兴盛起来。准噶尔虽然是游牧经济,但几任统治者都具备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居然在西域草原中发展出了初具规模的军事工业,令人啧啧称奇,让我们一探究竟。冶矿业准噶尔统治范围涵盖今天的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广大地区,接近今日中国版图的四成。如此广袤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锡、铅等。俄国人索洛金记载准噶尔领地内:“湖四周的铁矿相当多,它自古以来就由卫拉特人自己开采。用炼出的铁制造刀矛、盔甲等。他们那里这类匠人现在已近千人。”古人...
历史上的西夏文字( 04-02)
历史上的西夏文字-民族史西夏文,又名河西字、番文等。是党项人李元昊称帝前,命大臣野利荣仁创制。是记录党项族语言的民族文字。并在西夏境内作为国字广泛流传。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之后随着党项族逐渐消亡,西夏文也成了死文字。由于元代未修西夏史,文献记载的缺乏。使西夏的历史和文化面貌十分模糊。直至20世纪初,以科兹洛夫为首的一支俄国探险队,分别在在1908年、1909年在黑水城遗址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和其他文物,并席卷而走,至今仍藏在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和冬宫博物馆。其中西夏文文献有20万面之巨。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也在黑水城发掘大量的西夏文文献和文物,现文献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文...
18世纪以来日本和俄罗斯在库页岛的争夺( 04-02)
18世纪以来日本和俄罗斯在库页岛的争夺-民族史早在18世纪,日俄两国就对库页岛进行了势力渗透,他们多次向岛上派遣探险队进行勘察,慢慢地掌握了库页岛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日俄又同时向库页岛派遣移民,在岛上建立了许多居住点、渔场和政府机构。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日俄两国同时对库页岛进行侵夺,自然会不可避免地引发利益冲突,因此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和俄国围绕着库页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场争夺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所以在一开始时,库页岛的势力范围在无形中形成了两个部分,俄国占据库页岛北部,日本占据南部,两国大体上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的。但是在1806年10月,俄国海军舰队...
古代中国的海防( 04-02)
古代中国的海防-民族史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海防的?在唐朝以前的王朝还没有海防这个概念,这也是因为当时的古代王朝最主要的威胁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海上几乎没有较大的威胁。到了唐朝时期,曾建立了一支水师部队,当时主要是为了攻打百济,当时的日本支持百济,为了削弱百济的力量,在公元663年,唐朝的水师部队曾经在朝鲜地区击败了日本水军部队,此后,唐朝在山东登州地区驻扎了一支水师部队,这也是为了防备海上敌人。在北宋时期,辽军不但从路上进攻北宋,还组建了一支水师部队,为了抵御辽朝的水师,北宋在山东半岛设立水师防御辽军的入侵。虽然北宋在浙江地区也建立了一支水师力量,但浙江的水师兵力远远不如山...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