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名称释义(
11-07)
截至目前,关于“满洲”名称释义的研究成果非常多,既有共识更有分歧。限于文字篇幅,我们简单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满洲”一词出现的初始时间;“满洲”称谓的源流;“满洲”称谓的含义。一)“满洲”一词出现的初始时间1)始于远祖布库里雍顺这一观点出自《太祖实录》“去三姓人息争,共奉布库里雍顺(爱新觉罗氏祖先)为主….其国定号满洲,乃其始祖也”一句。在《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典》、《大清一统志》、《满洲源流考》等著作中,也均持此观点。不过,历史学家冯家升(1904—1970,满族)认为,《太祖实录》的记载,本质上与《史记》中“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殷契”的典故相类似,神话色彩过重,可信度比较有限。2)始于努尔哈赤这一观点最早见于魏源(1794—18...
野人女真包括哪些民族(
11-06)
女真人,这是古代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部族。在明朝初期,女真人主要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这其中建州女真大家知道,它就是后来建立了清朝的那支女真人,其实建州女真在辽金时代为完颜部(金朝核心统治部族)附庸五国部。元末明初,其中三个女真万户分别在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斡朵里部酋长猛哥帖木儿带领下开始向东南迁移归附明朝,明朝后来设置了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于是被称“建州女真”。而海西女真主要分布于海西(今松花江东)到黑龙江,后发展为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四部。后来,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崛起的时候,开始征伐海西并将它们...
建州女真是怎样从牡丹江迁到苏子河的(
11-06)
据明末所修万历《大明会典》记载:“盖女直三种,居海西等处者为海西女直,居建州、毛怜等处者为建州女直·····其极东为野人女直,野人女直去中国甚远,朝贡不常。”(女直即女真)。明成祖朱棣在东北设了几百个卫所,其中一支女真人生活在原渤海国率宾府建州故地,以旧地名命名为“建州卫”,后增设“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毛怜卫”为建州子卫,约等于现在的一个市管辖了3个县。建州女真原是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分布于今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名称来源于其初迁到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成员主要为元代胡里改、斡朵怜、托温三万户府管辖下的女真人。胡里改万户诸部的名称来自胡里改江(...
东北往事之五国部与鹰路(
11-05)
契丹人灭渤海国后,黑水靺鞨后裔通过战争兼并成五个联盟部落: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契丹人对其统称五国部。五国部来源于黑水靺鞨,属辽代广义的生女真。分布在约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的松花江下游至黑龙江下游南北两岸地区。以狩猎、捕鱼为业,亦饲养马等家畜。五国部在辽圣宗时归附契丹,为辽镇守东北境,兵事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领导。初由其首领任“五国酋帅”管理其民,1037年(辽重熙六年)因越里吉(一作越棘)部民向辽控告其酋帅浑敞贪污(一作坤长,一说因其不法),部民多流亡,改设契丹节度使领之。五国部向辽纳贡无定期,各部常独自遣使朝贡于辽,贡物为貂皮、马等。其...
完颜函普来自高丽,大金国是韩国人建立的吗?(
11-05)
完颜函普(金始祖),在位时间941-960年。金熙宗即位后,追上谥号为景元皇帝,庙号为始祖。《金史》提到,函普六十多岁时离开高丽,来到了完颜部,替完颜部化解了与临近部落的仇怨,使两部落不再互相仇杀,完颜部为感谢他,将一位年满六十尚未出嫁的贤女许配给他为妻,后来贤女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叫乌鲁,次子叫斡鲁,还有一个女儿,都成了完颜部人。函普的后代渐渐成为了完颜部的领袖。函普的四世孙石鲁,开始制订部落管理条例的时候,他的族人都不高兴,甚至有人打算活埋他。一拨人把石鲁捆绑起来时,他的叔父谢里忽赶到,揽弓向人群中射了一箭,那帮人都逃走了,石鲁才免于一即死。石鲁制订...
通古斯人有哪些?为什么叫通古斯?(
11-05)
通古斯是什么意思?在中国,“通古斯”,是对居住在陈旗的鄂温克人的称呼,在鄂温克旗的锡尼河流域也有一部分被称为“通古斯”的鄂温克人。语言学上,通古斯人(Tungusicpeoples)作为族群的称呼最初是近邻雅库特人(Yakuts)对鄂温克人(Evenks)的称呼,现代一般是泛指母语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族群。他们生活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外东北,以及中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河一带。他们的语言与东北的满族语言相近,故这个语言群体被称为满-通古斯语族虽然现代用“通古斯”这个名称称呼说通古斯语系各语言的族群并没有太大问题,但“通古斯”这个词汇却并不是来源于说通古斯语...
鄂温克与鄂伦春是一个民族吗(
11-04)
东北地区的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在语言学的分类上同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系的北语支。他们的语言在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完全相同,鄂温克和鄂伦春是同源关系。他们是十七世纪前古鄂温克部落的两个分支,同源于古鄂温克部落,只是到了十七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两个民族。使鹿鄂温克人鄂伦春猎手鄂温克古部落长期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山林中,从事于狩猎和捕鱼生产。十六世纪初,鄂温克古部落分布于贝加尔湖和黑龙江各支流的情况是:一支在贝加尔湖西北威吕河一带;一支在黑龙江上游石勒克河、聂尔察河一带;一支在中游精奇里江和牛满江一带。当时他们过着大氏族的生活。《明一统志》说,他们是“以桦...
满族就是女真人吗?(
11-03)
这是一篇抛砖引玉的文章,欢迎批判。满族人就是女真人吗?不,从根儿上说满族跟女真一点关系都没有,女真(女直)是泛指居住于整个东北(即满洲大地)之上的原住民,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族群名称。努尔哈赤那波人从根儿上说根本就不是女真,一点关系都没有,无论从文化上还是血统上。那很多人就会问了,那为什么今天某族天天碰瓷金国的女真人是因为明朝给他们按头女真,给了他们碰瓷的机会。古代通讯不发达,民族识别工作做得很烂。明朝时说的女真,相当于我国古代的东夷,地理名称的含义更多。满洲是努尔哈赤、皇太极时候生造出来的族群概念,即后金的国族,本身就是为了和明朝的天下体系进行切割,以及由...
满族姓氏起源(
11-03)
说起满族的姓氏,首先要搞清楚“哈拉”和“穆昆”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哈拉”即是姓氏,是一个男性祖先社会血缘关系的群体,早年间人们都居住在一起,后来这一个个群体扩大了。人们为了打猎捕鱼及生活方便,便分居在不同的地方,这一个个分地而居的群体,满族人称之“穆昆”即是氏族。满族人称自己的姓氏为“穆昆哈拉”,即“迁出氏族的姓氏”之意。清《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解释得十分清楚:哈拉得之于生,穆昆是来自占据(分居)的地方。满族先民是北方的渔猎民族,人多了都在一处打猎捕鱼是不行的,保证不了人们生活食物的来源。于是,同一哈拉的族人便分散而居。正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凡例》所载...
楚科奇人:历史上俄罗斯遇到的最狠“战斗民族”(
11-01)
唐朝《通典》中记载到,在堪察加半岛以北有个国家叫夜叉国,这个国家的居民穿着海豹皮、狗皮做的衣服,用石头和骨头做箭簇,长相青面獠牙,骁勇善战。从地理位置来看,这夜叉国就是后世北山女真的一支,也就是今天的楚科奇人。而楚科奇人真正进入现代文明视野的,则是在沙俄向东扩张时期。17世纪初,沙俄向东一路迅猛东扩,哥萨克骑兵作为彼时纵横天下的铁骑,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入侵的势力遍及整个远东,推进到了堪察加半岛一带。就当时整个沙俄东扩的脚步来看,尽管他们在西伯利亚的疯狂扩张,也曾遭遇到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但沙俄军队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先天优势,对那些落后的蛮荒部族,基本...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