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 01-28) 沙俄曾经是一个令欧洲乃至世界敬畏的军事巨人,但日俄战争失利之后,俄国与英国开始走近,并带着雪耻和复兴的追求,毅然参与对巴尔干事务的干涉之中,对奥匈帝国宣战。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国力羸弱,俄军在东线战场伤亡惨重,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随着战场局势的糜烂,其内部先后爆发了两场革命,直接迫使其率先退出了大国争霸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苏维埃的掌权,同盟国将苏俄视作软弱可欺的良机,协约国却将其视作扰乱棋局的叛徒。结果就是一战后期,苏俄遭到同盟国的猛烈羞辱,俄国为此不得不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利托夫斯克和约》,割让乌克兰、波兰、芬兰、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地,以...
游牧民族内迁和西晋黑暗统治,导致五胡乱华( 01-26) 东汉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内附)和西晋末年的黑暗统治是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汉族的统治地区实际上采用的是农耕加城市的方式。也就是说,汉族需要占领大片的土地,然后开垦种田,自给自足,最后形成城市规模,统治阶级从而可以进行网格化统治。但是对于草原民族来说,这种方式根本就不可行。蒙古高原以草地为主,土壤贫瘠,土壤的营养供给系统十分脆弱,按照古代的农耕方式,也就二三年的样子,就会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沙漠化,根本不能持久耕种。如此也就没有了农耕经济基础,无法满足自给自足,不适合定居。蒙古高原草原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草场,从适应环境的角度来看,游牧经济更适合。但...
俄罗斯四次瓜分波兰( 01-21) 伴随沙俄和普鲁士的崛起,昔日欧洲强国波兰逐步被蚕食,最后被俄普奥瓜分亡国。17世纪后半期,波兰的农奴制已经进入了危机阶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分崩离析。1654年,沙俄对波兰宣战,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655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波兰丢失部分领土。第一次北方战争(1655~1660年)初期,波兰被迫追随俄国参战。十七世纪末与十八世纪初,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地位一落千丈,由欧洲主要强国沦为俄罗斯的保护国(或称属地、附庸国),而所谓的自由选举,实际上是由俄罗斯沙皇挑选波兰立陶宛联邦君主,而且沙皇还操纵...
波兰攻占莫斯科( 01-20) 很多人对波兰的了解,仅知道波兰在二战中被纳粹和苏联瓜分,感觉波兰是一个很弱小,很无辜的国家。但是波兰祖上实实在在地阔过,曾经从蒙古、奥斯曼手里拯救了欧洲。17世纪时波兰立陶宛联邦是欧洲人口和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超过1100万,领土占据东欧平原大部,涵盖现今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斯洛伐克以及大片俄罗斯土地,那时候波兰立陶宛联邦风头无两,单枪匹马战胜欧洲强国瑞典、奥斯曼帝国、莫斯科公国,特别是1612年波兰立陶宛强势攻占莫斯科,连续扶植两个傀儡沙皇,给俄罗斯人留下无比惨痛的记忆。1480年后,莫斯科彻底摆脱蒙古金帐...
成吉思汗喜欢什么样的美女( 01-19)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豪爽有气概,做他的女人,注定不一样。那么,成吉思汗的铁血柔情给了谁?是哪位美女陪伴成吉思汗征战沙场呢?这个女子就是忽兰妃,她多次伴驾出征,也是仅次于嫡后孛儿帖的第二皇后,是第二斡儿朵的首领。西征七年,成吉思汗只让忽兰一人跟随,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女人。为什么说她就是一代天骄最爱的女人呢?不妨看看嫡后孛儿帖,她虽是成吉思汗的正妻,也是第一斡儿朵排在首位的皇后,年老色衰时,也依然是最受敬爱的皇后,可这不等同于就是最爱,毕竟嫡后的身份很尊贵,尊贵到岂能用儿女私情来混淆?别忘了,孛儿帖也是一个特别杰出的女政治家。忽兰是蔑儿乞人答亦儿兀孙之女,“...
蒙元收继婚:窝阔台察合台争夺庶母( 01-18) 古代的草原牧民中,通行婚俗“收继婚”。汉代及其后的匈奴、乌孙、乌桓、鲜卑、突厥等北方民族都实行收继婚制。汉文史料中将这种风俗称为“烝母报嫂”,即父亲死后,儿子可以纳父亲的妾室为妻。兄弟死后,可以续娶嫂子或弟媳。收继婚其目的无非有二:一防止家族财富外流;二促使人口增长。即使作为部落的首领或者汗王,也不能例外。在蒙元时代的文献中,一个贵族有几十个妻子的记载是屡见不鲜的。按照当时的风俗,平民也可以娶有多妻。这是因为成吉思汗曾为此立法:“只要其种类子孙蕃衍,不许有妒忌者”(《黑鞑事略》)意思是只要有利于人口增长,娶多少个老婆,别人都不能妒忌。这个“妒忌”分明有着...
海参崴的建设者——华人,是怎样被俄罗斯驱离回国的?( 01-17) 海参崴,俄罗斯称其为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Vladivostok),俄语的意思是“统治东方”(владетьВостоком)。1860年,清朝与沙俄帝国签署的《北京条约》,正式将乌苏里江以东的国境切割给帝俄,位于日本海的海参崴成为俄罗斯帝国进入太平洋的东方第一大港。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在被割让以前,这地方几乎是没有汉人存在的,因为那个时候清朝政府把盛京开原柳边之外的东北土地视为满洲人的私家宅院,严厉禁止汉人进入这个地方。据当时俄国方面统计,1860年这里只有2000余流动性强的汉人。1860年至1880年后期,为开发这片土地,沙俄帝国以无...
扬眉吐气:北洋政府出兵西伯利亚,完美撤侨( 01-16) 中国出兵俄罗斯一直打到西伯利亚,它发生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快要结束的时候。1917年俄国发生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单独媾和,签下了一个不平等的停战条约,史称"布列斯特和约"。俄国在付出割让大片领土的巨大代价后,新生的红色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但也由此招致了更大的社会分裂、内战和列强干预。随之沙皇残余势力开始疯狂反扑,俄国内战(1918-1922)正式爆发,这导致苏联的整个西伯利亚地区一片混乱,这种局面中国不能坐视不管,因为在第一次大战中,冯国璋政府参加了协约国组织,向法国和沙俄派出了大量的从事后勤支持及工农业生产方面的...
金末到努尔哈赤起兵400年间“女真”的发展与演变( 01-15) 女真族具备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在东北地区的高山密林中长期保持着自身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学习吸取周边民族的长处,先后两次深入中原建立政权。梳理金国灭亡到再建后金这段历史,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各民族发展、融合的深层魅力。金国末期,蒙古崛起,曾经“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金国在与蒙古的战事中节节失利,不得已放弃中都,南迁至开封。此时的女真民族重心已经倾斜至中原地区,这一阶段因金朝政权的没落、金末民族矛盾的激化,以及南迁的女真人逐渐适应农耕定居生活,中原地区的女真人逐渐遗失了本民族文化特点,并有相当一部分遭受到蒙古人与汉人的仇杀,剩下的部分则被元朝划分到八种汉人之中,...
五胡乱华羯族人的发迹史( 01-14) 羯族人从哪来的,在西晋末是如何崛起的?羯族人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昙花一现,西晋末年出现的五胡乱华才让羯族人被华夏知晓,所谓的五胡乱华,就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族南下中原,对中原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差一点导致汉族在北方被灭族。羯族人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胡族,匈奴、鲜卑、羌、氐等胡族与汉人打了几百年的交道,匈奴就不用说了,鲜卑在匈奴衰弱后开始在北方草原兴起,东汉到三国时期,鲜卑的势力一度超过了乌桓,而羌人与东汉在西北进行了长达百年的战争,氐人势力一直较弱,常年依附于汉朝,彼此之间非常熟悉了,只有羯族人显得非常陌生。一、羯族人从哪来的?羯族是当时依附于匈奴...
乾隆平定准噶尔后,为什么不再向西吞并哈萨克呢?( 01-13) 哈萨克汗国紧邻准噶尔,饱受欺凌,哈萨克的战斗力远逊准噶尔,乾隆平定准噶尔后,为什么不再向西吞并哈萨克呢?大清距离哈萨克确实有点儿远,在西域作战,清军的粮食、军饷、武器全部都来源于几千公里外的内地,在对抗准噶尔的60多年中,这个后勤补给始终就是个难题。但如果清廷有打准噶尔的这种劲头,哈萨克必然不是对手。那么大清平定准噶尔汗国后,为什么不再继续向西攻打哈萨克汗国呢?关于这一点,我们要先弄明白大清不遗余力坚持近70年也要消灭准噶尔的原因是什么。明末清初的时候,蒙古主要分为了漠西、漠北、漠南三大块。至于漠西这一支,在明朝的时候就曾经强盛一时,被称为瓦剌,只不过衰...
去俄罗斯化:中亚在俄语和民族语言之间寻找平衡( 01-12) 所谓“去俄罗斯化”(俄语:деруссификация或дерусиф-икация),是指将俄语从由于自愿或俄罗斯化而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俄语环境中的某些人群的生活中排挤出去或彻底根除的过程。以下摘自澎湃新闻——中亚“去俄罗斯化”背后:一场文化叙事之争2021年8月11日,在哈萨克斯坦西部阿克套市,一名俄罗斯妇女因在商场大声斥责哈萨克人而被迫道歉的视频在哈萨克斯坦社交网络上流传。视频最初发布在油管频道Tilmaydani(“语言营”)上,频道所有者库厄艾哈迈托夫(KuatAkhmetov)自称为“语言哨兵”,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反俄运动。与该视频同时出现在“...
西迁的土尔扈特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东归?( 01-11) 土尔扈特部在西迁伏尔加河流域后后,对金帐汗国解体后的各鞑靼部落,带来很大冲击。金帐汗国在公元14世纪初转信伊斯兰教之后,其境内的蒙古后裔很快与周边的突厥和斯拉夫族群混血,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族群鞑靼人(跟中国古籍里指代蒙古人的鞑靼人不是一回事),到土尔扈特西迁的公元17世纪,这个族群和蒙古人已经完全分化,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化上乃至族群认同上都已经不是一回事了。比如,土尔扈特等卫拉特族群在欧洲被称为卡尔梅克人,有些观点认为这个词最早就是鞑靼人对卫拉特各部的称呼,意思是“分离的人”或是“剩下的人”,也就是指没有像他们一样转信伊斯兰教的游牧族群。这也说明当时他们是将...
你不了解的土尔扈特东归( 01-11) 清朝乾隆时期的土尔扈特部东归可说是历史上一件非常有名的大事件,不仅被选入历史课本,还被翻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不管是历史课本,还是电影电视都描述的是土尔扈特部不堪当时沙皇俄国的迫害与压迫,不甘成为沙俄的战争炮灰,进而突破沙俄的重重阻挠,毅然决然地投奔回祖国的怀抱,那么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当初,土尔扈特部受到崛起的准噶尔部排挤而不得已西迁至欧洲的伏尔加河下游。强龙不压地头蛇,土尔扈特部作为外部迁来的新势力,理应与当时该地区根基牢固的两大势力俄罗斯哥萨克、鞑靼人和谐交流,进而寻得一处立身之地,结果土尔扈特部直接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在南俄地区...
帖木儿VS脱脱迷失:黄金家族匍匐在我脚下( 01-10) 公元十四世纪末期,成吉思汗之孙拔都建立的金帐汗国已经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白帐汗国的大汗脱脱迷失在帖木儿的支持下成为了金帐汗国的君主,但是随着脱脱迷失的日益膨胀,他开始越来越不尊重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帖木儿了。从1385年开始,脱脱迷失多次带领蒙古大军入侵帖木儿帝国的河中地区,宣告着自己和帖木儿的决裂。帖木儿的帝国是在西察合台汗国内乱、伊尔汗国支离破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虽然脱脱迷失所代表的术赤系在这两个地方的统治「法理性」也并不算强,但再怎么不济也是黄金家族后裔啊!你巴鲁剌思家的帖木儿是个啥玩意儿?刘裕式的权臣?西察合台的瘸子驸马爷?干脆连黄金家族都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