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西行之旅从高昌开始( 04-09)
《大唐西域记》西行之旅从高昌开始-民族史大唐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一路西行。历史上,玄奘西行求法明显带有“偷渡”的性质。他“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到河西一带时,就被当地官员拦下,并迫令东归。但玄奘坚定不移,之后昼伏夜行,绕过了戒备森严的玉门关和五座烽火台,又在沙漠中陷入断粮绝水的危机,历经九死一生,才到达西域。唐代西域佛教盛行,敦煌文书中就有玄奘所作的《题西天舍眼塔》、《题尼莲河七言》、《题半偈舍身山》等描绘唐初西域佛迹的诗歌。唐朝人真是把写诗的天赋点满了,玄奘在艰难的旅程中也不忘赋诗打卡。▲西安玄奘法师铜像图源/摄图网高昌国国君麴[qū]文泰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得知高僧玄奘...
神秘的西域国名正确读音( 04-06)
神秘的西域国名正确读音-民族史神秘的西域古国怎么都是拗口的国名?西域是汉代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所指范围按中原王朝政治势力的伸张、地理知识的扩展或时代与情况不同而异。一般没有固定的界限。西域一词正式使用,是从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府开始。这时所说的西域大致是现在的新疆南疆地区。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及西域诸国分布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发现西域小国林立,回来汇报以后,汉朝称之为西域三十六国。西域诸国多是城邦国,国土狭小,建于绿洲之上,领土以王城为中心,以绿洲为边界。这些古国有着迷离传奇的历史,曾经兴盛的楼兰文明,又谜一样地悄然消逝,汉朝、匈奴和西域诸...
汉朝经营西域的历史( 04-06)
汉朝经营西域的历史-民族史西域是什么样的,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过往,又有那些神秘而不为人知的历史?张骞、傅介子、班超、常惠、郑吉、班勇等纵横驰骋的英雄们是如何谱写那段荡气回肠的壮烈史诗?让时间飞转,穿越历史时空,让我们一起踩着先辈们的足迹,迈向那片神秘的地方。西域的概述西汉时期,出了玉门关、阳关往西都称作西域,那怕“西”到地老天荒。狭义的西域主要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自古,玉门关在中原人的心目中就是“苦寒”之地的代名字,尽管它有一个温润优美的名字,但它能让春风望而却步。所以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然而,春风不愿意去的玉门关却...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非要征服西域?( 04-05)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非要征服西域?-民族史为什么中国人非要征服西域?中国自汉武帝北击匈奴始,就对西域这块宝地充满了渴望,以至于之后的中原王朝只要国力强盛那么必定会派兵驻守西域,除了以扬国威外还有的就是保护商队的安全。从地图上看,西域是中原王朝中伸出的一只小手,其中有着比较狭长的走廊,就是这比较狭长的一块,往西走就是丝绸之路,这条路承载在中国对外交流、贸易的重要使命。然而以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对外交流、贸易是对国家发展非常重要的可是这些古人并不这么认为。有些反而认为正是这些文化的融合让中华文明"不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让国人满足现状中国古代的经济体系是农耕经济,这个体系的最...
高加索人种起源的吉尔吉斯人怎么成为了突厥民族( 04-05)
高加索人种起源的吉尔吉斯人怎么成为了突厥民族-民族史吉尔吉斯人是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又译为柯尔克孜人(中国境内的译作“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意为“山里的乌古斯人”,也有认为是“四十个部落”、“山里游牧人”、“赤红色”等含义。一提到吉尔吉斯人,我们大多会想到吉尔吉斯斯坦这个位于中亚天山腹地的小国。和大多数中亚国家一样,吉尔吉斯斯坦也是一个突厥语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但是也许你想象不到,在今天看起来存在感并不强的吉尔吉斯人却是所有所有突厥民族中历史最悠久的,甚至比突厥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还要早近千年。弹奏传统乐器库姆孜的吉尔吉斯人关于突厥人的起源,最早关于突厥人的历...
吉尔吉斯历史和现状( 04-05)
吉尔吉斯历史和现状-民族史作为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吉尔吉斯出现在中国文献记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201年,据《史记》所述,当时吉尔吉斯人被称为“鬲昆”或“隔昆”。《汉书·匈奴传》记载:坚昆分布在丁零以西、乌孙以东、乌揭以北,“东去单于庭七千里,南去车师五千里”。吉尔吉斯国旗印欧语系后裔 崇尚突厥文化吉尔吉斯人的始祖相信源自印欧语系的后裔,〈世界境域志〉与波斯地理学家葛尔迪齐提出吉尔吉斯人赤发,晢面,绿眼,身材高大。和印欧人较接近。中国的历史书也说吉尔吉斯人非狼种。后来,有部份部落迁徙至今日西伯利亚南部,并从6世纪至8世纪于叶尼塞河沿岸定居,成为突厥汗国的一份子。吉尔吉...
突骑施汗国的崛起和兴盛( 04-05)
突骑施汗国的崛起和兴盛-民族史公元八世纪,一个非阿史那氏的突厥汗国在中亚遽然崛起。在之后50余年里,一度左右着西域的战略格局,这就是突骑施汗国。突骑施、唐、大食、吐蕃、后突厥的位置关系一、突骑施的由来及崛起突骑施人和突骑施部落的源流,目前学界尚未完全达成共识。薛宗正先生认为突骑施是由突骑施、车鼻施、处木昆三姓为核心组成的部落联盟,也称“三姓突骑施”。其部落源出于漠北,在尚未突厥化前,曾以“铁勒”作为共名。苏北海先生则认为,唐朝把突骑施汗国列入西突厥是不符合历史的,突骑施人哈萨克族的先祖,突骑施汗国是哈萨克族历史上第一次建立的汗国。而李树辉先生在对葛逻禄的研究中认为,葛逻禄是一个有操印...
汉唐之间西域历史变迁( 04-05)
汉唐之间西域历史变迁-民族史两汉对于西域的经营控制,可以说非常严密,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东汉设置西域长史府,都是控制经营西域的机构。东汉末年,讨董之后天下陷入割据混战,对于西域的控制也形同虚设,直到曹魏建立之后,才逐步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经营。但整个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都忙于四处征战,没有彻底稳定下来,中原王朝没有太多余力经营控制西域。一,西域西部纷纷脱离控制在西汉时期,西域大约有30个国家,到了东汉时期已经分化为了50个国家。这些国家的国力基本都很弱,匈奴强盛的十分就投靠匈奴,汉朝强盛的时候就依靠汉朝。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西域和中原的联系相对减弱,史书记载的西域国家...
突骑施和唐朝关系( 04-02)
突骑施和唐朝关系-民族史起初突骑施是唐朝在西域的小弟,帮着唐朝花样吊打大食,而突骑施汗国崩盘后,唐朝和大食在怛罗斯爆发了直接冲突。正因为高仙芝在怛罗斯的溃败,让很多网友痛心疾首,认为唐朝联手葛逻禄、大食,搞垮了突骑施汗国是自断一臂的战略失误。那突骑施真的是忠心耿耿,给唐朝扛活的“小弟”吗?娶了唐朝公主的突骑施苏禄,又是怎么跟唐朝闹掰了的呢?刘涣事件爆发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四月,突骑施和唐朝突然就掰了。苏禄兴兵侵犯安西、北庭,战争打打停停持续了五年之久,直到开元二十六年,北庭都护盖嘉运破突骑施,苏禄被部下所杀,苏禄之子吐火仙继为可汗。开元二十七年,盖嘉运擒苏禄之子吐火仙,献俘...
西域传过来“姓胡”的食物( 04-02)
西域传过来“姓胡”的食物-民族史每个中秋你都会和这个食物一期一会月饼大多数人对它的认知是金黄油亮的外皮或粉白的酥皮以及莲蓉豆沙蛋黄五仁鲜肉甚至小龙虾等各种馅料但前些日子在家看《风味原产地·甘肃》的时候我发现了甘肃与众不同的月饼这里的月饼可能会颠覆你过去人生的所有认知乍一看,这分明是个巨型馒头:微微泛黄的表面,五斤一个的体格无死角的彰显着只有老面馒头才拥有的霸气怎么能是月饼呢?但切开一半缤纷的内核才显露出来白、黑、红、绿、黄一层叠加一层美丽得仿佛张掖丹霞地貌无法描述的香气顺着层层缝隙直冲冲的钻入鼻孔咬一口有点甜,有点苦,有点….咖喱(?)而且这苦来得很微妙有种点到舌尖后可以幻化成香的魔幻...
葛逻禄人的历史( 04-02)
葛逻禄人的历史-民族史在中亚众多突厥部落中,葛逻禄总是可以扮演“关键配角”的神角色。在几场决定中亚地区民族宗教发展的斗争中,左右了战局。重新对葛逻禄人做个简单的介绍,葛逻禄人操着一口突厥语活跃在6-13世纪的中亚,分为三个部落:炽俟(婆匐)、谋落(谋剌)和踏实力。其中“谋落”和“踏实力”在8~9世纪已经完成了突厥化,而“炽俟部”可能是以白人为主的粟特人,到11世纪还保留着自己的语言。从7世纪中叶的绿色范围逐渐扩展到8世纪初的灰色范围控制了巴尔喀什湖三姓葛逻禄艰难的生存在中亚地区,相继跟过得大哥有:突厥、薛延陀。最终在炽俟部落首领炽俟弘福的带领下投靠唐朝背叛西突厥,至此开始了发...
两汉是如何将西域纳入版图的( 04-02)
两汉是如何将西域纳入版图的-民族史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没人知道会在哪个节点拐弯。匈奴和汉廷掐架,一开始得意,又能娶公主,还能得财物。谁知,这时候横空出世一位特喜欢干架的皇帝,打着打着,匈奴不得不搬家了,往西搬。大概在公元前93年前后,匈奴在西域建立了童仆都尉。中国历史上的这些朝廷,有个共性,不太喜欢管人家的家务事。在汉廷看来,你匈奴管理西域,只要不冒犯我中原,大家皆大欢喜。只是匈奴的目的不单纯,它始终不忘和汉廷对立,它掌控西域,就是以此为后方基地,继续对抗汉廷。汉廷一直提防匈奴在西域的动静,张骞的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就是想谈合作对抗匈奴一事,虽没有成功,却是让汉武帝看到了更为...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