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教起源于陀罗尼( 04-30)
密教起源于陀罗尼-民族史藏传佛教又叫密教或密宗,又称为喇嘛教,汉地流传的佛教叫显教,显教是显明易懂的教法,密宗把一切佛教分为显教与密教,他们认为其他教法都是如来的‘’随缘方便‘’说法,而本派的教法是如来所宣的‘’真实密意‘’,不可轻易示人,需秘密传授,因此称为‘’密教‘’。关于密教起源,众说纷纭,不过笔者个人更承认这个观点:即密教起源于大乘佛教中的陀罗尼,陀罗尼的意思的“总持”,包括保持、留住、护持等的意思。陀罗尼最早似乎是古印度记忆术的一种称呼,在印度还没有文字的年代,传法教法,全部靠陀罗尼口耳相传,后来陀罗尼的意思逐渐变得复杂化、神秘化,出现了咒陀罗尼、音声陀罗尼等。《大智...
莲花生大师将密教传入西藏( 04-30)
莲花生大师将密教传入西藏-民族史密教是怎样传西藏的?密教未传入西藏前,当地人流行信仰“苯教”,也有人称其为黑教:专以咒语役使鬼神祈祷禳福降祸,与巫术无异,像原始萨满教。(然今藏地苯教近乎绝迹,仅有西康噶鲁这个地方,尚存一丝踪迹。)大约公元400年,第二十九代藏王赤尼松赞在位,相传有一天王宫屋顶轰隆发出一声巨响,国王马上派人察看情况,发现一尊水晶观音像,以及两部经典(诸佛名称经、宝箧经)。经典用梵文书写,对当时尚无文字的西藏人来说,根本无人识读,这无疑是天书降世,自然要供奉起来了。公元650年,三十二代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大约在唐贞观十五年时,唐朝文成公主嫁入西藏。藏王先前已娶尼泊尔王女白...
印度历史上不断被外族入侵的原因是什么( 04-25)
印度历史上不断被外族入侵的原因是什么-民族史有种观点把印度不断被入侵归结于印度民族安于现状的性格以及寄希望于来世的宗教,这从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二战之时,日本军队打到了印度的家门口,就在英国组织抵抗之时,甘地却主张英国人退出印度,印度有自己的方法抗击敌人。这是什么办法呢?“将有一排排印度人,纪律严明,手无寸铁,面无惧色地向敌人的刺刀冲,他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直到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从而使敌人心慈手软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印度被轮番入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从地形地貌、民族和文化的统一性、种姓制度、外部力量等方面进行逐个分析。地形地貌方面。印度地区东边是平均海拔超过...
印度简史:一部被外族轮番入侵的历史( 04-25)
印度简史:一部被外族轮番入侵的历史-民族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印度次大陆(注意,是印度次大陆,而不是指印度这一国家)被不同的民族进行过入侵,并被入侵者进行了长时间的统治。为一目了然,我们先来看一个“被入侵”顺序图(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地道,但这是事实啊)。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样的入侵过程,形成了今天南亚次大陆的民族、语言、文化格局。有据可考的首批入侵者是中亚的雅利安人。没错,作为入侵的一方,往往来自于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也不例外,他们原是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的游牧民族,后迁移至中亚。大约公元前1500左右,雅利安-旁遮普人发现了进入“桃花源”的秘密通道——开伯尔山口,于是长驱直入进入南亚次大陆,进入南亚以...
回族为什么多姓马( 04-24)
回族为什么多姓马-民族史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西北地区是我国回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作为中国回族第一大姓马姓,在这里表现的尤为突出。根据宁夏固原县(包括今彭阳县)户籍调查,回族马姓占总人口的1/3。俗语道:“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回族为何多姓马呢?因为马姓源于源于回族,属于文化上汉化改姓为姓,回族中马姓这么多,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甚至有人称穆...
靖康耻:北宋土崩瓦解的原因是什么( 04-22)
靖康耻:北宋土崩瓦解的原因是什么-民族史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二年,金兵浩浩荡荡地杀入了开封府,将太上皇宋徽宗、皇帝宋钦宗父子,以及达官显贵、后宫嫔妃三千多人一块掳走,押送到北方。北宋王朝至此土崩瓦解。《满江红》里的“靖康耻犹未雪”,说的就是发生在靖康二年里的这段惨案。史料很难直观地向人呈现北宋末期的腐败,不妨看看《水浒传》对社会现状的描述,我们就能看出这个王朝早已呈现出了寿元无多的迹象。当时的统治阶层沉浸于吃喝玩乐,变着法的剥削老百姓。在国家面临危难之时,那些作威作福的王公大臣没有一人站出来拯救江山社稷,反而将精力放在苟且偷安上。这一出出一幕幕荒诞的戏码在北宋晚期的朝廷中上演,逐渐耗光了北宋之国运...
渤海遗民郭药师:辽宋金交替之际的倒戈将军( 04-20)
渤海遗民郭药师:辽宋金交替之际的倒戈将军-民族史郭药师是渤海人。渤海人这个概念可就大了,和契丹、女真、汉、高句丽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渤海国的建立者是粟末靺鞨。崛起于乱世之间郭药师出生于渤海铁州,是唐朝东北的渤海国遗民。渤海国时期的铁州辖境相当今吉林省敦化市西南大蒲柴河马圈子古城(浪柴河古城)西南60里处,一说在辉南县境,一说在吉林省和龙县西古城子之西南60里之英子城古城(今西古城子西南30里有卧龙铁矿)。因地产铁而得名,为渤海产铁重镇。下辖位城、河端、苍山、龙珍等四县。辽朝灭渤海,废铁州,天显三年(928年)移百姓居今辽宁营口一带,仍以原州名置铁州(治在今辽宁省大石桥市东南34里汤池镇)。金朝废。当...
吐火罗人的历史( 04-18)
吐火罗人的历史-民族史吐火罗人,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发源于乌拉尔山和南西伯利亚,南下进入塔里木盆地,最东到达河西走廊。我们在看西域的历史文化时,总是会看到一个名词,吐火罗人,仿佛这些人会吐火的法术一样,那么他们究竟是谁,从何而来,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上发挥过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个系列的文章,就会试图发掘吐火罗这个名字背后的来龙去脉。由于学术成果在不断更新,所以吐火罗人的早期历史尚无可信的论断。早期历史语言和人类学特征这些最早的吐火罗人,其实和日后影响过世界文明进程的印欧语系诸民族关系密切。除了对塔里木盆地出土的古代木乃伊进行的体质人类学研究足以证明之外,语言学本身也是一项有力证明:...
金国为什么往南跑( 04-13)
金国为什么往南跑-民族史金国之所以往南跑,一来是因为定都燕京后,对东北地区的管理逐渐放松,导致了东北地区局势混乱;二来是因为南方距离蒙古较远,可以短暂的避开蒙古的攻击;最后就是金国还计划攻打南宋,企图依靠“北失南补”的政策延续政权,结果也正是北失南补的政策加速了灭亡。金国由女真族建立,他们确实起源于东北地区。曾经在辽国统治时期,女真族占据了鸭绿江、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以南的大片领土。公元1114年,金太祖起兵反抗辽国,并于次年建立金国,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市]。公元1125年,金国灭亡辽国。随后金国马不停蹄的入侵北宋,并且在1127年擒获徽、钦二帝,灭亡了北宋。靖康之耻...
历史上的丘处机( 04-11)
历史上的丘处机-民族史丘处机,在金庸先生笔下是一位刚烈勇武的豪侠。他满腔民族主义情怀,一出场便是千里追杀通金的宋奸,从始至终都以家国大义为立身之本。义守襄阳的郭靖,其实便是放大版的丘处机。而历史上真实的丘处机,是一位纯粹的宗教人士。作为道教的宗师级人物,他一生行止都以光大道教、传播道法为己任。他并不敌视金朝乃至后来的元朝,更对南宋没什么感情。宗教徒的归属总是要超越于世俗政权,他们要效忠的是自己的信仰,而非某朝帝王。丘处机出生于1148年,即金熙宗皇统八年,南宋的高宗绍兴十八年。他出身于山东登州栖霞县一个农人之家,字通密,年幼失去双亲,由兄嫂抚养成人。因为家境贫寒,丘处机未能就...
为什么元朝蒙古人没有被汉化?( 04-10)
为什么元朝蒙古人没有被汉化?-民族史蒙古人没有被汉化的原因就是因为蒙古人见多识广。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灭亡。西晋的灭亡不仅是一个王朝的结束,也意味着少数民族第一次入主中原。之后开始的五胡乱华,有众多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不过这些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无一不被汉化,最后变成了我们。不仅是五胡乱华的少数民族被汉化,后面统一北方的氐族、鲜卑族、也都被汉化了。再之后建立辽国的契丹人、建立金国的女真人、建立清朝的满族人也都被汉化了。总的来说,给人的感觉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都会被汉化。不过有一个民族却比较特殊,这个民族就是蒙古族。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建立了大蒙古国。这个帝国建立后,立...
满清差点儿成为横跨亚美的超级大国( 04-10)
满清差点儿成为横跨亚美的超级大国-民族史俄罗斯曾经短暂地跨欧亚美三洲,这在世界史上绝无仅有,另外,很多人不知道,满清也曾有机会发展为亚美超级大国,遗憾失之毫厘,进军关内,成为中华民族最后的封建帝国。我们来推演一下,如果清军坚持不入关,只在关外继续发展壮大,到底会怎样?是发展成横跨美亚两大洲的列强?还是会在各方势力的绞杀下亡于东北亚?此时我们就不去管国内的形势了,如果按照李自成和南明那几块姜来看谁都不是雄主。最后统一的肯定是矬子里面拔将军,而且这个统一和恢复国力肯定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大清在关外生存发展和确定发展防线的历史时期,如果规划好的话大清就有可能改写世界史!第一种、横跨亚美大陆...
杨万春射瞎唐太宗眼睛是真是假( 04-09)
杨万春射瞎唐太宗眼睛是真是假-民族史韩国人喜欢“宣传”自己的历史,这一点可以算是世界闻名的,而中日邻国对此现象极为反感,毕竟韩国人有的宣传确实过火。但有些宣传则有些复杂了,这里最典型的是高句丽问题,韩国人是历来将高句丽视为自己独有的历史的,对中国宣传高句丽经常歇斯底里(当然,关于此问题中国史学界之前的疏忽也有一定责任)。也正是因为韩国这个态度,他们当面一直是将高句丽与隋唐之间的战争视为“朝鲜民族的反侵略战争”的,而对于这其中的一些“战术胜利”,更是大张旗鼓的宣传。但这里面有些宣传就令人啼笑皆非,而其中最奇葩的是:韩国方面竟然将中国三流小说的虚构的角色,当成了自己国家的民族英雄。这个虚构的人...
通古斯人建立的国家有哪些( 04-09)
通古斯人建立的国家有哪些-民族史通古斯人(Tungusicpeoples)作为族群的称呼最初是雅库特人(Yakuts)对鄂温克人(Evenks)的称呼,现代一般是民间泛指母语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各族群。“通古斯”一词来源于通古斯语中的“Donki”,意为“男人”。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源自汉语中秦汉时期的“东胡”,因为现代汉语发音的“东胡”,音近于通古斯(Tungus)。朱利叶斯·克拉波特则认为,通古斯(Toŋus)为雅库特语的突厥语借词,意为“猪”。通古斯族群基本是渔猎民族,最早其实是雅库特人对鄂温克人的称呼,生活在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外东北,以及中西伯利亚的通古斯河一带。他们的语言与东北...
唐朝经营西域的历史( 04-09)
唐朝经营西域的历史-民族史我们今天讲唐朝经营西域,从高昌这个小国说起。1、唐灭高昌唐代的“西域”,广义上指的是敦煌以西、天山南北,乃至今中亚、西亚、北非、东欧等地区;狭义上则是指东起玉门关、阳关,西到波斯(今伊朗),北抵阿尔泰山,南至克什米尔的广大地区,有时特指今新疆及其周边地区。在古代,中、西亚的伊斯兰教徒曾将中国人称为“唐家子”,足见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早在汉代,张骞凿空西域,霍去病打通河西,汉武帝置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域三十六国就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交融,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汉民族血脉相连。魏晋南北朝时,中原战乱不休,历代政权依旧与西域保持联系。到了隋...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