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随笔——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02-26)
元宵节,又称为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元宵节有多少个来历和传说。一个来源是,在2000年前的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第二个来源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
为什么说“出马仙不过山海关”?(
02-23)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出马仙”在东北的传说非常多,“胡黄白柳灰”世代受供于东北民众,东北地区的人们也是十分崇信的。其实,出马仙,是原始宗教萨满教的延续,修炼有成的精灵神怪出山为济世渡人。在人群中选出自己的弟子,借弟子人身行善渡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出马仙”在东北盛行,可过了山海关,就很少见了,这是为何呢?一、封仙时的约定老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些地仙们也不例外,也要受“人皇”的统辖。而且,这些精怪们若是想“成道”,需要有人的点化加封,而最好的,就是皇帝的加封。相传,当年精怪们遇乾隆皇帝,求得乾隆加封点化,乾隆虽加封500年,可却也立下约定,不许出...
东北人的“保家仙”、“出马仙”、“胡黄白柳灰”都是什么来头?(
02-22)
中国人喜欢在家里拜神求佛。东北的神仙名儿,保准你第一眼看到会大吃一惊:黄小跳、胡翠花、胡三太爷、黑妈妈……东北老铁,你确定这不是搞笑的吗?“太爷”还勉强能靠上神仙的边,胡翠花是什么鬼?别急,咱细细品一品,东北的神仙其实还挺有来头。保家仙、出马仙是什么东北民俗中拜的神仙,大致有保家仙、出马仙两类。值得注意的是,拜两种仙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了保佑家人平安,这和宗教有着质的区别。佛道中的佛陀神祇,本质上是帮助人匡正心灵的助手。观音菩萨解的不是人间万苦,解的是每个人心中的贪嗔痴喜恶怒。道家的三清四御,则是镇压人间的邪魔外道,维持道的运行。简单说,佛道往深了...
东北的“淫祀”——“出马仙”,动物仙与萨满教夹揉道教(
02-22)
淫祀,这里的“淫”并非是男女之淫。淫祀[yínsì],淫者,放纵,过多,过度,失其节制,不合法度。所谓“淫祀”,按“先圣”所言,当作如此定义:“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简而言之淫祀是指不合礼制的祭祀,不当祭的祭祀,妄滥之祭。包含了越份之祭与未列入祀典之祭两种。中国古代传统祭祀中对祭祀的对象规定很严格,除了自己的祖先祭祀之外,祭祀国家规定的神祗之外的,便都称之为淫祀。何为出马?在东北一带,很出名的“出马仙”,便是淫祀的一种。出马仙是东北一带对妖仙的称呼,这些妖仙一般为狐黄白柳灰,即狐狸、黄鼠狼、刺猬、蛇、老鼠五种精怪,在东北很多家庭都有供奉。...
东北旧俗:出马仙、保家仙(
02-20)
“出马仙”,本是指一些动物,植物,或者灵魂通过修炼,然后来到世俗界积累功德,达到位列仙班的目的。大家要区别好,什么是“出马仙”,什么是“保家仙”。马仙通常有,胡,黄,白,柳,灰,但是因为一些自然原因白家仙和灰家仙,在世俗界已经很少见到了,再有就是灵魂,人们常称为,清风,胭魂,悲王。自然还有一些野仙和草仙,野仙就是山猫,豹子等动物成精,草仙,顾名思义,就是草棵里有的东西成精之后形成的精灵。胡,黄,白,柳,灰出马弟子,也叫香童,弟马,仙家抓弟子出马是有原因的,有的是出生时辰导致的体质特殊,有的是先辈有做出马弟子的,有的是被仙家直接看上,都叫做“有仙缘”,但是...
准噶尔灭亡后,北疆民族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
02-19)
清代乃至上溯到明代的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新疆的民族构成是“南回北准”——南疆维吾尔、北疆准噶尔蒙古人。(“回回”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所著《梦溪笔谈》一书中,多数意见认为回回即回纥、回鹘的音转。顾炎武在《日知录》卷29吐蕃回纥条中说:“唐之回纥即今之回回是也。《唐书》回纥一名回鹘,《元史》有畏兀儿部,畏即回,兀即鹘也,其曰回回者,亦回鹘之转声也。”)如果说当时北疆一点维吾尔族都没有也不对,因为准噶尔人也要吃菜、也要吃面、也需要人来种地,但他们不种啊,怎么办?好办!到南疆抓一些人过来种呗。需要说明的是,在清政府将新疆重新纳入版图之前,南疆的维吾尔人一直是被北疆的准噶尔人统治的。这就抓了一些维吾尔人到伊犁来种地,为什么是伊犁?因为一是伊犁水土...
李娥姿和阿史那皇后(
02-19)
李娥姿比宇文邕大6岁,是宇文邕最宠爱的女人。那么,本来该统一天下的宇文邕去世后,杨坚夺了宇文家族的天下。他夺位以后,是怎么对待李娥姿的呢?(李娥姿剧照)李娥姿是南北朝时期南梁江陵民家女。说起来江陵这地方本来只是南梁的一个郡县,但在公元552年,梁元帝在平定侯景之乱后,由于他在江陵即位称帝,于是江陵的地价便升了值。不过凡事有利有弊。当时西魏趁南梁内乱,先后攻占了益州和襄阳,以致江陵的形势也危在旦夕。然而梁元帝却在此时向西魏权臣宇文泰讨要益州,且言辞颇为傲慢。宇文泰于是借机发难,命于谨、宇文护等人率5万精兵攻打江陵。不出两月,江陵城破,梁元帝被俘遭杀,城中十...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突厥皇后—阿史那氏(
02-19)
阿史那氏,名字不详,突厥族。北周时期皇后,突厥木杆可汗阿史那燕都之女。天和三年(568年),嫁给北周武帝宇文邕,册立为皇后。隋朝开皇二年(582年),去世,时年三十二岁,谥号武德皇后,陪葬于孝陵。宣政元年(578年),北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尊为皇太后。大象元年(579年),北周静帝宇文阐即位后,尊为天元上皇太后。大象二年(580年),尊为太皇太后。一突厥伊利可汗消灭柔然之后,独自占领完塞外之地,拥有数十万兵力,志在侵犯中原。这时北周文帝宇文泰正在与北齐争斗抗衡,就同突厥结盟。突厥木杆可汗开始想将女儿嫁给宇文泰,不久又后悔了。武成二年(560年),北周武帝宇...
安史之乱的那些叛臣(
02-19)
安史之乱使北方遭受沉痛打击,此后四川盆地和长江以南的经济、文化发展加快,超越中原。安史之乱中,安禄山聚集的队伍可不是乌合之众,里面能人辈出,甚至薛仁贵的后人也参加造反,唯安禄山马首是瞻。一、安禄山叛乱的核心成员历史记载,安禄山叛乱,独与安庆绪、高尚、严庄、阿史那承庆密谋,叛乱之前,将校都不知道实情。1、安庆绪:安禄山之子,在安禄山征讨奚族、契丹的战斗中救其父于危难中。安禄山造反,儿子里只与安庆绪密谋。因为安禄山偏爱幼子,安庆绪被严庄挑唆,通过安禄山的近侍李猪儿而弑父,继位为大燕皇帝。其军队先后在长安香积寺和河南灵宝一带大败,安庆绪逃出洛阳,逃到河北的相州...
后突厥汗国为什么没有统一整个突厥(
02-19)
679年开始,经过三次的暴动,突厥人终于恢复了在漠南的统治,后突厥汗国正式于682年建立起来。后突厥(682年~745年),是突厥阿史那氏族在蒙古高原重建的东突厥汗国,又称“后突厥汗国”、“后东突厥汗国”、“突厥第二汗国”。681年(开耀元年),唐高宗杀害归降的突厥可汗伏念,于是次年(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突厥吐屯啜骨咄禄反叛唐朝,建立后突厥政权,继而攻陷漠北,连年侵犯唐朝边境,势力趋于壮大,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与此同时,唐高宗去世,武则天实际掌握了帝国大权。此时的唐朝早已失去了唐太宗时代的威风,吐蕃不断侵扰边疆,西突厥多次叛变,就连新罗也乘机...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是真爱吗(
02-19)
世人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之间的爱情,有很多解读。而被解读得最多的一种是,他们是一对“才子佳人”。从“一见钟情”到后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直到后来,有人很直白地指出,这就是一个谋划已久的刻意安排。才让这段看上去纯真又美好,甚至是很多人心之所向的感情,变成了一个“笑话”。对于这两种解读,个人更为的偏向后者,因为那的确是一个“笑话”。要知道在一开始,司马相如并不认识卓文君,就算是听坊间流传卓文君多么貌美,多有才华,也不可能就直接在宴会上弹一首凤求凰表白心意。而且在还没有去到卓家宴会的时候,司马相如就提前和自己的好友王吉做了一个局给外界...
突厥王族阿史那氏为什么效忠于唐王朝?(
02-16)
阿史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突厥帝国的王族姓氏。《周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二·突厥》云:“突厥者,盖匈奴之别种,姓阿史那氏,别为部落。”阿史那在突厥语中的含义为“高贵的狼”,与大火的图书《狼图腾》中关于突厥的说法相契合,同时也具有“蓝色”之意,因此纯正的突厥帝国也被成为蓝突厥帝国。然而,正式这个高傲的漠北王族之中,竟有人为了大唐效忠三代,贯穿了唐王朝的中前期历史,成为了唐朝无可争辩的良将家族。01弥射与步真公元7世纪初突厥帝国分裂之后,东西突厥帝国之间的内战终日不休,大量的突厥王族的权力的斗争中失势逃亡。随着中原唐王朝的兴起,富庶的中原开始成为了政治逃亡者...
那些甘愿为李世民自杀殉葬的番将: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
02-16)
唐朝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是一个鼎盛的王朝,贞观年间唐朝几乎是世界第一大帝国,当时世人敬称中国人为唐人。而唐朝的皇室是李氏,李氏自唐高祖时期就与少数民族有联姻,李世民的母亲就是北周的末代公主,而北周皇室宇文氏就是鲜卑族,所以唐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整体来说是包容的。在此基础上,唐朝的华夷之防也没有那么严重,很多番将被重用,而在这些番将之中,又有很多名将。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唐朝的疆域大部分是通过他多年征战而来。因此,李世民称帝后,其麾下名将如云,除了我们熟知的这些汉族将领,还有一些番将。所谓的“番将”是指出生于少数民族的将领,贞观年间,...
鸦片战争时英军眼里的中国火药(
02-15)
从15世纪中后期开始,随着明朝国内的战事平定,火器的发展出现了停滞,而在同时期的欧洲,因为没有出现大一统政权,火器的发展则在战争中不断创新。以至于从16世纪开始,欧洲先进的火器与中国的火器对比后,明朝火器的缺陷一览无遗。火器的基础是火药,抛开原理,从威力来看,中国古代火药和西方近代的黑火药,完全是两个东西。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也是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一项重要发明,不过,尽管中国人首先发明火药,但在火药的应用领域却乏善可陈。火药是中国古代道士们炼制丹药的副产品。早在唐朝时期,孙思邈老神仙就有硫磺伏火法的原始火药的明确记载,这是世界历史上有关火药的...
西域伊斯兰化:从喀喇汗王朝到叶尔羌汗国(
02-14)
本文所说西域,主要指中国新疆。唐时西域的佛国林立,与后世的新疆截然不同。这一转变产生于宋初至明代。这是西域文化的断层,也是新疆文化的重塑。文化的转变,归根结底是势力碰撞的结果。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退出西域,由此形成大国权势的真空,拉开文化重塑与民族融合的序幕。西域三十六国一、喀喇汗王朝:伊斯兰教传入使得新疆第一次伊斯兰化的是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的建立是西域格局改变的重要事件。自怛逻斯之战后,阿拉伯人停止了东进的脚步。伊斯兰教的再次东进,则是凭借喀喇汗来势凶猛的铁蹄。此前,西域的主要国家大多信仰佛教,兼有拜火教、景教等。面对伊斯兰教强劲的推进,于阗、...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