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和大食的联合绞杀下,突骑施走向衰落( 02-28)
唐朝和大食的联合绞杀下,突骑施走向衰落-民族史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后即将矛头对准了中亚的河中地区,而该地区是属于唐安西都护府管辖的羁縻区域。限于后勤及兵力等因素,唐朝没有选择正规唐军出战的策略,而是扶持活跃在葱岭以外的突骑施来抵御阿拉伯军队的北进。但突骑施在取得对大食的一系列胜利后,志得意满,开始不再忠诚于大唐,与大唐转为对抗。唐朝在西域经营多年,兵力虽少,但是却有完善的防御体系,并在要隘处筑有城池。而且由于施行军屯的缘故,城堡内的存粮也比较充沛。最初,唐朝不以为突骑施会对西域进行长期的围攻,因此只是敕令守军坚守作战,以待其师老兵疲之际将其逐出即可。但突骑施此时已经与吐蕃相互勾结,对西域的进攻从734...
突骑施与大唐交恶对抗( 02-28)
突骑施与大唐交恶对抗-民族史突骑施汗国壮大之后,不甘臣服于唐帝国,选择对抗。突骑施在唐朝的支持下成长为当初西突厥一般的庞然大物,其不仅占有了碎叶城,更在河中痛击阿拉伯帝国的过程中,缴获大量物资,并在河中诸国中影响力甚大。阿拉伯帝国将这个难缠的对手称为是“狂奔的公牛”,而突骑施可汗苏禄本人也愈发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到了无视唐帝国存在的地步。唐朝和突骑施苏禄之间的第一次军事冲突发生在724年。突骑施铸造的铜钱这一年,唐朝嫁到突骑施的交河公主派使者到安西互市,并向安西都护府副大都护、碛西节度使杜暹宣读公主教令。杜暹大怒:阿史那女敢宣教邪?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阿史那的女儿算个什么东西,敢向我...
突骑施鏖战中亚痛殴大食( 02-28)
突骑施鏖战中亚痛殴大食-民族史在中亚,突骑施起初是大唐的一把利剑!突骑施的娑葛得到册封后,立即与后突厥断绝了联系,并被唐朝规划到了大举进攻后突厥的军事计划中。710年的《命吕休璟等北伐制》中所称,唐军将出动瀚海、北庭、碎叶等汉兵及骁勇健儿五万骑;朔方道蕃汉兵募健儿十五万骑;赤水军与十六卫蕃汉兵募健儿七万骑;丰安军蕃汉兵马六万骑;临洮军所部两万骑以及建康军、玉门军、墨离军、伊吾军所部大举攻击后突厥。这个作战计划中金山道行军大总管吕休璟所部为主力军,因为该部除了汉兵五万骑之外,还有突骑施所部的二十五万骑。此文中对娑葛评价很高,称其是“金山道前军大使特进贺猎毗伽钦化可汗突骑施守忠,二庭贵绪...
从西突厥到突骑施( 02-28)
从西突厥到突骑施-民族史突骑施汗国具体是如何兴起,我们一起了解下。突骑施汗国初立聊突骑施前,咱们先了解一下突厥汗国的发展情况。《新唐书》载:突厥阿史那氏,盖古匈奴北部也。居金山之阳,臣于蠕蠕,种裔繁衍。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妻曰可敦。所谓的蠕蠕指的是柔然,阿史那氏为突厥的王系,到阿史那土门时,随着部族的强大,更名号为可汗,突厥汗国诞生。任何新政权的建立往往都是建立在推翻旧政权基础上的,突厥汗国的崛起离不开其550年合并高车部之战和552年大败柔然之战。新兴的突厥汗国在消灭柔然之后成为了东西控疆万余里的大国,不过统一的汗国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便在隋朝的离间下分裂为了东突...
突骑施的灭亡和对大唐的影响( 02-27)
突骑施的灭亡和对大唐的影响-民族史《长安十二时辰》这部戏,一切的因果起源于一场发生在西域的血战——烽燧堡之战。很多人在解读故事时,都把这场战斗的原型联想为“十三将士归玉门”或者“安西将士孤军坚守半个世纪”这些历史。需要严肃指出的是,我们中国发生在西域的悲壮战斗,远不止这些,烽燧堡战斗另有原型。其实原著和电视剧都已经直接点明了:“李泌道:‘那是在开元二十三年,突厥突骑施部的苏禄可汗作乱,围攻安西的拨换城。当时在拨换城北三十里,有一处烽燧堡城,驻军二百二十人。他们据堡而守,硬生生顶住了突厥大军九天。等到北庭都护盖嘉运率军赶到,城中只活下来三个人,但大纛始终不倒——张小敬,就是幸存的三人之一。...
突骑施挑战大唐和大食,看看大唐和大食谁厉害( 02-27)
突骑施挑战大唐和大食,看看大唐和大食谁厉害-民族史大唐从640年开始,连打带拉,将原先西突厥控制下的很多地盘纳入势力范围,建立安西四镇,实行羁縻统治。651年,大食灭掉波斯后,也从西面逐渐向中亚扩张。此时,西突厥十姓之一的突骑施部也开始强盛起来。苏禄自称可汗,拥兵20万,称霸西域。面对东西两大帝国,到底该何去何从?突骑施人打算先向东扩张,和大唐扳一下手腕。717年,突骑施联合大食、吐蕃两大强国,入侵大唐安西四镇,结果被大唐带着葛逻禄等几个小弟一通胖揍……于是突骑施赶紧向唐朝服软。东边的大唐显然不好惹,那么西边的大食国怎么样?正好,大食国在骚扰大唐在中亚的小弟们,于是大唐封突骑施可汗苏禄为金方道经略大使,...
司马相如休妻卓文君( 02-27)
司马相如休妻卓文君-民族史天下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你可能知道凤求凰,但不知道之后还有司马相如休妻卓文君。千百年来,人们传唱的爱情故事中,总是郎才女貌,情意浓浓。但是这些爱情故事,好像最终都并不能长久,或者就算最后有个圆满的结局,中间也总是要经历一些不少的挫折。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就被人们视为爱情的经典。但是,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爱情也曾经动摇过,他们的关系甚至到了决裂的边缘。当时司马相如给妻子卓文君写了一封休书,上面只有短短的13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在外人看来,这不过是几个数字而已,很多人初次看到,就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几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呢?看似很荒谬,但...
司马相如是不是渣男?骗财骗色!( 02-27)
司马相如是不是渣男?骗财骗色!-民族史人们对爱情的向往,自古既有,因此也产生了很多的典故,比如著名的"化蝶",以及"文君当垆,相如沽酒",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为爱私奔的故事,几乎流传后世!可是这根本就是千年前的爱情骗局,怎么说呢?司马相如和朋友做戏骗人事情还要从司马相如到卓文君的家乡临邛说起,当时因为梁孝王去世,司马相如无法谋生,只好到自己的朋友临邛令王吉处寻求庇佑。可是这个王吉,以来和司马相如交好,二来估计是因为久居官场,十分的熟悉达官贵人们的习性。就对外说"司马长卿因为求官而未得,所以才来到走我这儿。"这句话说得没有任何波澜,可是接下来他的做法就非常的意味深长!他让司马相如住在都亭,然后自己...
东北仙家由来以及家庭关系、官僚体系( 02-27)
东北仙家由来以及家庭关系、官僚体系-民族史东北的出马仙、保家仙是以华北动物仙信仰(四大门/五大仙)为核心,深受萨满信仰影响,再加上了一些道教元素。说白了:是华北民间动物仙信仰+萨满教+道教。1/东北家仙、出马仙信仰的由来正如同前文所讲,东北的出马仙、保家仙是华北民间动物仙信仰+道教+萨满教。关于东北淫祀的研究,日本学者有过考察:“胡仙是随着移民而传进来的崇拜。辽源县公署、吉林省公署、间岛省公署、延吉县公署的胡仙堂与吉林望云山钱的灵仙堂、奉天城墙外东南西北四角的仙人洞等建造时间都不早。吉林巴处门外桃园子的胡仙堂是光绪三十二年四月,黑山头下的灵仙府是光绪十四年建造的,其他各种胡仙庙都是在此后建造的。...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02-27)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是怎么来的?-民族史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民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正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据说,中国人过元宵节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每年都过元宵节,但是有关元宵的由来和传说却不一定每个人都知道,那么,亲们想知道有关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吗?一起来看看吧。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元宵节的由来:元宵节源于何时?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春节的起源和...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你知道吗?( 02-26)
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你知道吗?-民族史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上元节”、“灯节”,是春节过后的又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关于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说法很多。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般认为,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元宵节就已经初具雏形。相传汉文帝和元宵节有关。汉文帝是在开国老臣周勃、陈平等平定“诸吕之乱”之后,才被拥立为皇帝的,而周勃、陈平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所以就把平定“诸吕之乱”的农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逢此夜,便大赦天下,普天同庆。为什么叫元宵节呢?因为宵就是夜晚的意思,每年的第一个月就是元月,所以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这一夜叫做元宵。汉代史...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的传说、习俗和饮食,别忘了讲给孩子听( 02-26)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的传说、习俗和饮食,别忘了讲给孩子听-民族史正月里来正月正,正月十五挂花灯,耍狮子舞大龙,圆圆的汤圆碗里盛,你一口我一口,甜美的生活好心情。春节期间的最后一个喜庆日子就是元宵节,过了元宵节,这个年就过完了。孩子们纷纷开学,大人们安心工作,努力奋斗的一年拉开了序幕。元宵节好像比过年那天更有节日气氛,赏花灯、猜谜语、放烟火,节目众多。过年那一天,家家户户忙着团圆。元宵节这一天则不同,人们纷纷来到户外。空中烟花四射,地上熙熙攘攘,好一个热闹的气氛。我们忙着过元宵节的同时,可曾被孩子追问过,为啥要过元宵节,元宵节都要做什么呢?元宵节到来的时候,不妨给孩子讲一讲元宵节的传说、习俗和饮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
正月十五,元宵节。你知道,有哪些起源传说?快来一起看看吧( 02-26)
正月十五,元宵节。你知道,有哪些起源传说?快来一起看看吧-民族史阳历2021年2月26日,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人们欢欢喜喜,欢天喜地,开开心心吃汤圆、舞龙灯、看花灯等等,热热闹闹过元宵。可是,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吗?有哪些传说?我是养花绿植,大家来一起看看,了解元宵节的传统文化。1、说法一:起源于“纪念平吕”据说,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吕”功绩,而设立:元宵节。是“平吕”特制的节日。来看看有什么讲究。汉惠帝,吕后之子。其死后,吕氏独揽朝政。但是等到吕后死了,吕氏家秘谋造反,直接夺取刘氏江山,世世代代变成吕氏江山。为保刘氏江山,在一些老臣的帮助下,正月十五日这天,齐王刘襄决定起兵伐...
正月十五吃元宵,但元宵为啥又叫汤圆?专家:和一位历史名人有关( 02-26)
正月十五吃元宵,但元宵为啥又叫汤圆?专家:和一位历史名人有关-民族史元宵佳节将至,它也是春节之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古人又称元宵节为“上元节”,并且会举行盛大的灯会来庆祝元宵节。现如今已很少有地区保留举行灯会的传统,但家家户户依旧会在元宵节吃上一碗热腾腾的元宵,由此可见,吃元宵是元宵节最为重要的习俗。想必大家也会困惑,为什么很多人又把元宵称为“汤圆”呢?“元宵”和“汤圆”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专家:和一位历史名人有关。一、元宵的来历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元宵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昭王所命名。当时楚昭王横渡长江,在江面上发现了一种外白内红的食物。楚昭王品尝之后,发现该食物味道十分鲜美。于是,楚昭王向孔子咨询这是何物,孔子回答道:...
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诗词?你都知道哪些?( 02-26)
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诗词?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元宵节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元宵节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古时候元宵节被称为上元节,我们可以从唐诗中窥探一二。如:唐代诗人崔液有诗《上元夜六首·其一》云: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一词多见于明清时候,唐宋时期的诗词,多称上元夜或者正月十五夜。现代人忙碌的生活,早已忘记了元宵节的那些美丽传说和习俗,今天主要来聊聊元宵节动人的故事。元宵节源于何时?元宵节,因为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半,所以被称为正月十五夜,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为千百年来,这一节日人们有观灯赏灯的...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