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马仙之打窍( 12-0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不知道的,不一定不存在。这是一篇从网上收录的文章,出马仙应源于北方萨满,既然对民族历史感兴趣,不妨也通过出马仙来了解一下萨满文化。说到打窍,也许很多朋友都知道,可是如果说详细些,打什么窍、为什么打窍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下面根据我个人知道的一些知识,将打窍简单的介绍一下,让后来的朋友有一些了解,本文章纯属个人见解。所有有出马缘分的人一定会经历打窍现象,痛、麻、冷、热、胀、跳、刺、心慌心堵、咽喉有异物、肩膀发沉、骨骼响等等。打窍是出马必须经过的过程,因为一个堂口要出马的时候,仙家首先把弟子的窍打好。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天眼。打窍通常主要分为三...
高句丽与渤海高氏有关系吗( 12-04) 如果说高句丽的高姓都是源于渤海高氏,那就完全证实了高句丽是中国的,其它都不用谈了。高句丽贵族唐朝时,高句丽为唐高宗所灭,包括王族的大部分高句丽人民被强制迁入中国,而高句丽故地为唐朝和新罗国所瓜分。高句丽王族均以高为姓,传国数百年。其后,唐军消灭高句丽,国王高藏等高句丽王族尽数被俘。被迁往长安洛阳,当上了唐朝的官吏。除此以外,还包括数十万高句丽富户和权贵,可以说高句丽的精英尽入中国腹地。在网上看到文章说:“上世纪90年代,西安发现高句丽王族墓群,墓主们皆为高藏等王室成员的后代,他们有高震、高玄、高性文、高慈、高足酉、高铙苗等等,其中与旧高句丽王族血缘最近的...
柔然人( 12-04) 南北朝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活动着一支强大的部族,史称“柔然”。虽然柔然存在了短短200多年,但它依然在华夏文明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柔然的来历关于柔然人的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且简略,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等诸多的说法。比如《魏书·蠕蠕传》当中,说它是东胡和匈奴的后裔,还说它“先世源由,出于大魏”,也就是说柔然是鲜卑的一支。《宋书·索虏传》和《梁书·芮芮传》也认为柔然是匈奴别种,而《南齐书·芮芮虏传》则认为柔然是“塞外杂胡”。柔然在公元五世纪到六世纪最为兴盛的时期,势力北到贝加尔湖,南抵阴山北麓,东北达大兴安岭,西达准葛尔盆地和伊犁河流域,征服了...
阿瓦尔人的历史( 12-04) 前路茫茫,东方被击败的柔然人去往何处?展开世界地图:印欧各族所处的西部大草原和蒙古人所处的东部大草原,被绵延千里的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截然分开。分界线以西雨量充沛,牧草丰美,牛羊成群,而分界线以东则地势较高,气候干燥,只适合放牧马羊驼。正是这一地理环境上的不平衡,引起了持久的、影响深远的、由东向西的民族大迁徙。趁突厥南下进攻哒国之机,驻扎在亚欧大陆交界处的一个游牧部落--据说是柔然的阿瓦尔人,中原人一直称柔然为阿拔,突厥称柔然为阿帕尔,欧洲人称阿瓦尔为欧伯尔,意为蛇。显然,阿瓦尔是阿拔、阿帕尔、欧伯尔的其他音译形式。于公元6世纪下半叶沿着匈奴人多年前的足...
柔然的历史与匈奴突厥有什么不同( 12-04) 统一蒙古高原的匈奴和突厥作为对两汉和隋唐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游牧民族政权,一直被广为熟知。夹在两汉和隋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乱世,中原乱,蒙古高原也乱,随着北魏逐渐统一中国北方,一个名叫柔然的游牧民族也同时崛起,并统一了蒙古高原,于是,北魏王朝和柔然政权上演了一场如同汉—匈奴、唐—突厥那样精彩,却鲜为人知的历史大戏。柔然建国北魏王朝的建立者是鲜卑拓跋部。鲜卑人是继匈奴人之后统治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不过,鲜卑人并没有像匈奴人那样建立起长期统一的政权,而是维持着松散的部落联盟形态,拓跋部便是众多部落中的一员。鲜卑各部在魏晋时期沿着东、中、西三条路线南迁,拓跋部...
柔然和阿瓦尔人的历史( 12-04) 柔然汗国是继匈奴和鲜卑之后又一个争雄草原的霸主。在公元四至六世纪中叶同北魏,南朝并立,游牧于今天蒙古,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东至额尔古纳河西岸,西至阿尔泰山西麓。柔然汗国历十九王,一百五十二年,胡运兴盛,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对世界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英雄不问出处,在南北朝群雄争霸的时代,孔武有力的英雄豪杰阔步登上历史舞台。柔然汗国的创立始祖叫车骨闾,在一次部落争霸赛中,成了鲜卑人的战俘和奴隶。车骨闾身高体壮,枭勇善战,被鲜卑人选作一个骑兵队的队长。车骨闾是一个志向远大的英雄人物,在一次犯错误之后,干脆炒了主人鱿鱼,开始独立创业的历史。车骨闾北逃时聚集了一百...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伐柔然( 12-04) 公元42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亲率大军深入大漠三千里,大破柔然这一少数民族部落,俘虏部众三十余万,从此使强大的柔然走向衰落,为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这也是继汉武帝之后,中原政权对草原部落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图: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唐国强饰)根据史料,柔然是活跃于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后裔。也有另一种说法,它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而欧洲的一些著作里,则称柔然为“阿瓦尔人”。而柔然人公认的始祖,则是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身边奴隶出身的一位骑卒,名叫木骨闾(鲜卑语秃头的意思),木骨闾犯了罪,逃亡到沙漠,聚集了数百名逃亡者,在沙漠中当起了沙匪。到其子车鹿会时,他们已...
柔然西迁将马镫传播到欧洲( 12-04) 柔然西迁“马镫”是军事技术的重大变革,骑兵从此“人马一体”冲击吓人,不再担心从马背上摔跟斗。那么,“马镫”是谁发明的呢?久远的历史糊涂账,难免有些模糊,一般认为专利权属于中国人,并且最早的马镫出土在中国。“马镫”在西晋以后比较普及,而单脚马镫就更早,中国人在铁骑征战中发明“马镫”的可能性极大,世界考古专家们也承认:中国人智商靠谱。铜鎏金木芯马镫好东西人人想要,像中国的“养蚕”技术就被偷学、中国的茶种被偷运,改变战争命运的马镫就更不用说了。总之,马镫以其简单实用,很快就应用于东方各大战场。突厥赶跑柔然1世纪末,东汉北击匈奴,迫使匈奴人西迁。于是,北方之地尽...
柔然人简史( 12-04) 柔然帝国是南北朝时期和北魏、东魏、西魏并存的北方草原帝国,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因为柔然帝国和南朝政权友好往来,牵制了北魏南下,使北魏对南朝的军事计划一直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三世纪中叶,柔然帝国的创建者郁久闾氏.木骨闾幼年时被鲜卑拓跋部的拓跋力微擒获作为奴隶。木骨闾成年以后英勇善战被免去奴隶身份升为骑兵队长。后来靠自已的威望和影响力带了一百多个骑兵跑到北方草原另创天地。木骨闾死后他的儿子车鹿会更加骁勇善战,不断兼并其他部落势力大增。车鹿会觉得自己的势力足够强大了自称柔然,附属于北魏。402年车鹿会社仑自号豆伐可汗。势力东到朝鲜故地西至焉耆,南临大漠北穷...
李自成起义原因:失业后被逼债和通奸所困( 12-03)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驿卒,汉语词语,拼音是yìzú,意思是担任驿站差役的士卒。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明朝在原有驿站基础上设立递运所,加强了物流信息。京师设置会同馆及乌蛮驿,供予赴京公干或者朝贡人员居住。万历以后,驿站制度弊窦丛生,大小官员往来于道路时,常常任意勒索夫、马,而且公器私用,“用于私事的占十分之八”,崇祯年间因而有节裁驿递之举。李自成因驿站被裁失意潦倒,又被债主逼债、老婆通...
宋朝植树造林的意义( 12-03) 我国古代讲求天人合一,主张将自然界和人类看作一个整体,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其中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文明保护思想,因此“环保”“绿色”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宋代延续前代的做法,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各州县又设“农师”之职,聘请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之,也为民众植树造林提供技术指导。宋代对植树造林尤其重视。我们展开《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到,不管是郊外的道路两旁,汴河沿岸,还是繁华都市内的街道两边,都是绿树成荫。这当然是宋朝政府大力推广植树造林的结果。宋太祖立国之后,即诏令沿黄河、汴河两岸的州县,必须多种植“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民欲广树艺者听”。...
蒙古人契丹人的区别和联系( 12-01) 1.蒙古人和契丹人有什么区别蒙古人和契丹人完全是两个概念,把蒙古人叫契丹人是十三世纪蒙元崛起后,中亚以西各地对占据原大辽及其后的西辽(均为契丹政权)辖地的蒙古人的习惯性统称,应当说是错误的。两者之间并无种族继承关系。当然从历史渊源上说,蒙古人和契丹人都来自先秦时期活动于东北地区的东胡部落。东胡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东胡族系包括的部落和民族很多:如东胡、乌桓、鲜卑以及由鲜卑分化出的慕容、宇文、段部、拓跋、乞伏、秃发、吐谷浑各部,此外还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室韦、蒙古。蒙古人发源于蒙古东部的蒙古高原,一直以游牧为主;而契丹人...
鲜卑族的文化风格( 12-01) 东汉刻狩猎纹骨板,为早期鲜卑族遗物鲜卑族的文化风格既有浓郁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又有受中原汉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的烙印。他们承前启后,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共同发展开拓了道路,并对后来的隋唐盛世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由于马能强国亦能富民,鲜卑族非常爱马并善于饰马。在鲜卑人的文化遗存中,最突出的是大量图案精美的铜鎏金镂雕工艺的鞍马饰具。鲜卑贵族一度十分盛行戴金银质的步摇冠,也给心爱的马装饰上华丽的金步摇叶。如1988年在辽西朝阳十二台乡鲜卑贵族墓出土前燕时期的成套鎏金马饰具,其马面饰中间当卢上部有三束火苗状的火炬形,顶部插马缨;当卢周边左右对称穿附28个套管穿连的...
鲜卑族的迁移和兴衰( 12-01)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东部草原东胡系分裂出来的一个部族,分为东部鲜卑和拓跋鲜卑两支,他们以成熟的骑马民族优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了整个北方。由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其疆域东起辽西,西至新疆东部,北至蒙古高原,南达淮南。北魏地形图东部鲜卑在两晋十六国时期建立了三燕政权西汉初年东胡被匈奴击破后,溃败分裂成两部,其中一部退居大兴安岭南端乌桓山中,史籍称乌桓族。另一部也就是鲜卑人,其中的一支东部鲜卑向北退居大兴安岭南段的鲜卑山游牧(今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一带山中),以此山得名,被称为东部鲜卑。最初匈奴强盛时,鲜卑因其势...
鲜卑族精美黄金制品( 12-01) 北朝鲜卑族嵌宝石野猪纹金带饰鲜卑族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鲜卑族同前代的匈奴、乌桓一样,对金银饰品有着特殊的喜好,并盛行戴步摇冠。如内蒙古乌盟达茂旗西河子出土的两件拓跋鲜卑贵族的步摇冠,其分别为雌雄鹿特征,头顶部延伸的枝杈上满饰桃形金叶,行走时发出唰啦啦的金属声响,以显示富贵和气派。同时出土的还有金丝编缀成的长125厘米管状中空的金龙项饰,其两端各有一龙首,龙身为可活动的绞索式,并间隔垂挂二盾、二戟、一钺、二梳共五件兵器为装饰,工艺极其精湛。可以说明,龙在鲜卑族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同寻常的。鲜卑族和在此之前的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十分讲究腰带的华丽和装饰,在鲜卑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