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正确评价中国历史第一位女性统治者(
12-30)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8月18日),字娥姁(xū),通称吕后,或称汉高后、吕太后等等。吕后是砀郡单父县(今山东菏泽市单县)人。吕后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性统治者(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的第一个。后世又常把她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吕雉的父亲姓吕名...
秦始皇姓嬴,秦始皇不姓赵(
12-30)
一直以来,秦始皇到底应该姓嬴还是姓赵?都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并因为这个问题,对秦始皇衍生出两种不同的叫法,一种称他为嬴政,一种称他为赵政,当然,东汉时期的班固还曾顽固的将秦始皇称为吕政,原因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无非认为秦始皇是秦相吕不韦的私生子而已。秦始皇当然,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个问题不在今天的讨论范畴,姑且放过不提,咱们今天单单讨论下秦始皇到底应该姓嬴还是姓赵?嬴政、赵政哪个称呼更合适?个人认为,还是应该姓嬴,也就是应该将之称呼为嬴政妥当一些,为什么这么说?两个原因。一:传统。上古关于姓氏,一直有“五世乃迁”的传统,什么意思,古人大多出...
秦始皇姓赵?姓嬴?姓秦?别争了,汉高祖吕后说秦始皇姓吕!(
12-30)
有学者认为,秦王政系吕不韦私生子的说法,实际上是吕不韦的门客在吕不韦遭到秦始皇的毒手后,为泄私愤而编造出来的。还有人认为,这是吕不韦自己编造出来的,目的是借以提高自己的地位。秦始皇原来真的姓赵吗?西汉司马迁以其史学大家之笔如此记述:“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史记·秦始皇本纪》)针对自己的说法,他又在《史记·秦本纪》中作了解释:“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以该种解释,司马迁没有否定秦的原有嬴姓,而是说分封后秦国因为祖先分封在赵城,所以姓赵氏。看来秦王政姓赵似...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身世谜团(
12-30)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嬴政的长子,历史上对他的记载是姓赢,氏赵,名扶苏。也就是说扶苏既可以叫做赢扶苏也可以叫做赵扶苏,他和赵国的王族是一个祖先。在先秦时期,一般称呼男子只称呼氏而不直接称呼姓加名字。周天子认为秦国先祖护驾有功,给他赏赐了封地,就是现在的秦国。公子扶苏是不是怀有赵国王室的血脉呢?秦朝追根溯源据说还是上古帝王颛顼的后裔,他们有一个祖先叫皋陶,从唐尧时候开始就是士师官。皋陶对大禹治水有功,于是大禹就赐给他一个赢姓,掌管畜牧的工作。夏朝和商朝的时候,赢氏一族一直是诸侯的身份。可是商纣王的暴政让以西周为首的其他诸侯国发起了反叛起义,赢氏祖先没有选好队伍,...
秦始皇姓赢还是姓赵?这问题得问司马迁!(
12-28)
(秦始皇)《史记•秦始皇本纪》开篇就说:“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意思很明显,“名为政,姓赵氏”。那就叫赵政。司马迁在总结时候又说:“秦之先为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注意,这里说了秦始皇的祖先为造父。据说,造父擅长养马和驾车,造你能驾着八骏马车,在梅花桩里奔跑,能让着八匹马步调一致。何为步调一致?就是马蹄印很有规律,纵横大体...
二里头考古60年都有哪些发现?(
12-28)
二里头遗址宫殿区2015年春季发掘现场“听说又挖出个大墓,里面有啥不知道,要整个儿打包送到实验室!”二里头考古发掘近60年,这片土地上一旦有重大考古发现,就会成为附近村民们茶余饭后的新话题。自1959年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对二里头遗址进行试掘的第一铲开始,国内首次明确以探索夏文化为学术目标的田野考古一直没有停歇过,遗址丰富的内涵不断给世人以惊喜,众多的中国乃至东亚“之最”在这里一一浮出水面。三代考古人,田野挥洒青春二里头遗址分布范围为偃师市翟镇镇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和北许4个行政村。“我和他们都熟得很!”聊起二里头考古队的三任队长,圪当头村...
夏朝存在吗?夏朝和二里头考古什么关系?听听专家怎么说!(
12-28)
从1959年徐旭生先生“夏墟”调查开始,历三代考古人在二里头辛勤耕耘,但目前关于夏朝仍有许多困惑,这里整理一下国内外十余位顶级专家关于夏朝、关于二里头的观点,听听专家怎么说。李伯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夏代在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及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均有提及,但缺乏实物证据,很长时间未得到实证,直到二里头、登封王城岗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后才开始得到证实,即我们以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相结合证实了夏王朝的存在。夏问题的解决,夏商周断代工程起到很大作用,断代工程旨在解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夏商周三代的年代学问题。通过对发掘的夏代遗物和遗迹进行碳十四测年...
秦始皇姓赵,秦始皇不姓嬴(
12-26)
秦始皇姓赵,秦始皇不姓嬴!这要先从姓和氏的区别说起。古籍《通志》是这样论述姓氏之分的:先秦时期,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以别婚姻,故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因为天下同姓是一家。咱们不妨以具体的历史人物为例来说一说这个事情。大家一定还记得春秋时期那个因为和亲哥哥私通而臭名昭著的美女文姜吧,其实文姜并不是她真正的名字,而是后人对她的称呼,具体地说,文是她的谥号,姜是她的姓,当然也是她来自的齐国国君的姓。齐国的国君自然是男子,按照先秦风俗,虽然他们也以姜为姓,但他们的名字却应该是吕某...
近代韩国社会萨满教的发展和韩民族文化认同(
12-25)
当今朝鲜半岛,若没有萨满信仰,则没有檀君朝鲜,则没有韩国璀璨历史。很多世纪以来,韩国的统治者们都以消极的观点将萨满教视为民间宗教形式,但近年来,人们对萨满教的看法有了积极的变化,人们普遍地将萨满教作为一种和韩国民族之根联系在一起的文化象征来看待,同时萨满教也成为韩国民族-国家认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些相关研究表明,萨满教可能已经在朝鲜半岛存在了几千年,这也为韩民族的追根溯源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凝聚力。15-16世纪,儒教理学被尊崇为朝鲜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和礼仪标准。首先接受儒学思想的是两班贵族阶层。对于他们来说,坚持以儒学思想作为文明行为的标准是维护其...
祈福信仰:受传统萨满影响的韩国基督教(
12-25)
“祈福信仰”,顾名思义,是通过祈祷来获得神的祝福的一种宗教世俗化的表现形式。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韩国百废待兴,基督教会面临着贫穷、经济滞后和政治不公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韩国陷入经济困境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教会中祈福信仰之风盛行,所有人不仅盼望解决温饱和个人的成功,更寄希望于神灵来改变整个民族-国家的处境和命运。“祈福信仰”在现代韩国基督教历史发展中和1907年发生的大复兴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大复兴运动被认为是韩国基督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韩国学术界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就是“要知韩国基督教,必知复兴运动”。在一系列复兴运动中,很多教会的信徒获得了圣灵临在的宗教体验,信徒真实地悔改并祈求宽恕,在那样一个困难重重的岁月中这样的祈...
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的历史意义(
12-25)
满清消灭准噶尔的历史意义在于:一方面遏止了沙俄在亚洲的扩张,保卫了西部和北部边疆,将新疆和西藏真正全面纳入统一王朝版图。另一方面终结了漠北蒙古的离心倾向,捍卫了满清做为蒙古大汗继任者的权威性,为牢牢掌控蒙古实行满蒙一体夯实基础。和准噶尔70年搏杀,清朝笑到最后。1755年,准噶尔因天花而内乱不止,乾隆皇帝趁势出兵,在1757年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随后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于1759年彻底平定天山南北。那么清朝消灭准噶尔汗国到底有哪些历史意义呢?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平定西域,二是确立东亚霸权。清朝消灭整个汗国,绝不仅仅消除了西北部的心腹大患,更重新确立...
“奋六世之余烈”:秦孝公起连续七代秦王奋发图强,终灭六国(
12-24)
秦之所以能灭六国,千百年来已有无数人讨论,其中君王个人因素,也是成败的关键,秦国地处西陲,民风彪悍,历代君王代领秦人自强不息。一、秦孝公秦在孝公以前,历经几代动荡,国力被极大削弱,河西地区被魏所夺。孝公即位后重用商鞅,实行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力大增,百姓富裕。在马陵之战十万魏军精锐被歼,大将庞涓战死后,秦国抓住机会,夺回河西失地。魏国受到严重消弱。二、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时六国看不得秦国崛起,合纵攻秦,惠文王采纳谋士张仪的连横策略,瓦解了六国联盟,破掉了六国的合纵。尽管惠文王杀害了商鞅,但瑕不掩瑜。并且惠文王延续了商鞅的大部分变法措施,继孝公后,秦国...
韩国基督教的萨满教化表现(
12-24)
韩国基督教融入了韩国主要的宗教价值观,特别是融入了位于韩国宗教文化核心的萨满教因素,这样确保了这一外来宗教得以更好地生长于韩国的土壤之中。我们知道,萨满教是韩国宗教文化的核心,是位于韩国人精神深处基本的信仰观念,不仅对韩国人的心态和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也对后来的宗教有很大影响,包括韩国的佛教和基督教,都合并和吸收了萨满教因素以便于增加韩国民众的接受度,因此韩国基督教通过萨满教化的本色化是需要的也是必然的。萨满教实用主义的特点被基督教所吸收,促进了独一无二的韩国基督宗教的产生。萨满教的神灵概念包括祖先,自然物,韩国历史上的帝王、将领等,他们有能力转变个体的命...
哈纳宁:韩国萨满和基督教共同的神(
12-24)
在韩国萨满教的诸多神灵中,最高位的神是哈纳宁,“哈纳宁”是对土生土长的韩国神祇的称呼。佛教在进入韩国及其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萨满教“哈纳宁”这个名称,并用来指代宇宙的最高统治者。基督宗教在进入韩国的过程中也借用这个名称指称《圣经》中以色列人的神。在韩国基督徒的意识中,哈纳宁是唯一真神,因为其不仅和其所创造的宇宙完全分离,而且完全独立于其他所有神灵、魔鬼系统之外。对哈纳宁的崇拜大概是从高丽王朝时期(公元10-14世纪)开始,“哈纳宁”这个词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朝鲜王朝时期。“哈纳”(音译,下同,Hana)是天空、天堂的意思,“哈纳宁”这个词由“哈纳”和“宁”(...
韩国萨满教概况(
12-24)
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在东北亚的历史上广泛分布,韩国亦是如此。学者们将韩国各宗教信仰间的关系比喻成三层同心圆模式(朴钟锦,2004),即影响了韩国人最基本思维方式的萨满教居于核心层,影响了韩国人伦理道德和人生观的儒教、佛教居于第二层,而还未渗透到韩国人伦关系之中的基督教位于最外层。作为韩国的本土宗教,萨满教从远古到今天一直给人们提供行为准则。其通过两种原理来指导人们的行为:一方面是通过对邪恶神灵的诅咒和控制来避免灾祸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对一些良善神灵的世俗性祝福、祈祷和献祭来获取平安和幸福。萨满教不仅是韩国最古老的宗教也是最为普遍的信仰形式,在韩...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