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与佛教( 11-30) 鲜卑族开凿石窟、大兴佛教,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是我国佛教发展史的一个黄金时期。鲜卑人在定都平城和洛阳后,大兴佛教,开凿举世闻名的云冈和龙门石窟,兴建佛寺,使西方文明逐渐融入中国文化中。山西云冈石窟大佛。拓跋鲜卑建都平成后,崇尚佛教,并模拟皇帝的形象造佛像。当时佛教艺术得到高度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佛造像,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村(原址是北魏云中宫的一座庙址)出土一座精致的「太和八年」鎏金铜佛像,释迦牟尼佛盘坐于亚腰形须弥座上,慈目修眉,两耳垂肩,身披袈裟,右袒,右手作说法状;须弥座束腰部位是两只狮子,其下四足台座正面是两个似持帚的供养人;底座之...
鲜卑发展史( 11-30) 鲜卑族兴起于密林深处的大兴安岭,是首个统一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国的民族史上曾占有显赫的历史地位。而这个民族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秦、西燕、南凉、南燕、吐谷浑、代国、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十二个地方政权。其中,拓跋鲜卑曾经横扫群雄,终结了十六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区,建立的北魏政权更是开创了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统一黄河流域的先例。那么问题来了,“鲜卑”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它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呢?到了今天又是哪个民族呢?我们本文一起来探析一下!“鲜卑”一词的含义关于“鲜卑”一词的含义,在史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看法,目前来说主要有以下四种观...
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族消失( 11-30) 鲜卑为了繁荣昌盛,而迷失了自我。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域辽阔,若是少数民族想要在中原建立政权,必须要使自己的文化融入到中原来,且中原人数众多,如果不学习汉文化,是无法在中原如此宽阔的地域及众多的人群中立足的。所以想要长久统治中原,巩固政权,学习汉族的文化必不可少。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鲜卑族也是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一个民族,当时的统治时期还在北魏孝文帝时期,但是到了后来,为什么就再也没有过鲜卑族的存在呢?至今为止,我国的民族有56个,其中没有鲜卑族,这是为什么呢?这一切还得从孝文帝元弘着重学习汉文化,实习汉族政策说起。孝文帝,名元弘,献文帝的长子,孝文帝尚且年幼时...
古埃及是什么人种( 11-30) 我们时常会自豪地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而埃及,作为一个文明中断过的四大古国之一,不仅"古埃及"和今天的"埃及"不同,"古埃及人"和当下的埃及人也不一样。现代的埃及,其人口的约90%都是阿拉伯人,属于欧罗巴人种。余下的约10%,主要是科普特人,算是古埃及人的"混血"后裔。所以仅仅是从比例上来说,外来的人口深刻地影响了埃及人口的构成,现代的埃及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古埃及人的身影。那么,曾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埃及人去哪了?现在的埃及人是他们的后裔吗?首先不得不承认,对于古埃及,整个世界都还知之甚少。可即便是那有限的"已知",也已经让我们产生了大...
花木兰:鲜卑统治时的北方美女( 11-29) 电影《花木兰》里,北朝女子花木兰,化唐朝妆,住福建土楼,练五禽戏,那么真正历史上,鲜卑人统治时期的北朝女性日常,应该是什么样呢?刘亦菲版《花木兰》片段北朝没有美女吗?在汉乐府中,有一些称赞北方美女的诗篇。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大音乐家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诗中的美女是他的妹妹,也就是后来以玉搔头典故传世的李夫人,她是中山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定州。而她的籍贯又恰好能照映一首汉代的五言诗的说法:“燕赵多佳人,颜者美如玉。”但是,永嘉之后衣冠南渡,汉家芳华凋零。而北方经历五胡乱华,百年混战的血色洗礼之后,再次...
古都洛阳:历史延续六千年从未间断( 11-21) 在中国的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之中,洛阳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座古城。洛阳之所以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悠久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起,迄今从未间断。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涧西区谷水镇王湾村发现了一座重要的古文化遗址,这座遗址被命名为王湾遗址,王湾遗址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王湾一期是仰韶文化时期。王湾二期是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的过渡时期。王湾三期,是中原龙山文化时期。王湾遗址的发现,不仅将洛阳地区的历史追溯到了六千年前的仰韶时代,而且也进一步证明了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的承继关系。中国历史学界一般认为,进入夏王朝以后,中华民族进入到了文明时代。夏以前,称之为史前时...
挹娄人的历史( 11-21) 挹娄是古代中国东北部喜欢以打劫为生并且非常善战的少数民族。挹娄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在我国东北少数民族中,主要有三大族系:肃慎、秽貊和东胡,这些民族在每个朝代称呼都不同。具体演变过程如下:东胡-鲜卑-室韦-契丹-蒙古;秽貊-索离-夫余(扶余)-豆莫娄;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洲。三国时代中国东北地图其中肃慎一系,从西汉到三国时期这一种族在历史上被称为挹娄。挹娄族称呼在秦代就已存在,位于东北强国扶余东部,靠近大海,南面与另一个少数民族北沃沮相接。挹娄面积极大,向北不知到何处,史料没有记载。挹娄人身材威猛,高大有力气,初期的各个部落互不统属,散...
刘焉“废史立牧”:州牧加快了东汉崩溃( 11-21) 东汉末年,汉室权利每况愈下,刘焉向朝廷提议,分别派出刘氏宗亲还有朝廷重臣到各州担任州牧,其权利在刺史、太守之上,这样便能稳住天下大乱的局势。这便是当时著名的“废史立牧”,只不过立州牧这件事并没有朝刘焉说的方向发展,而是进一步形成天下被诸侯割据的局面。刘焉,字君郎,东汉末年的宗室子弟,是西汉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刘焉通过被百姓推荐为“贤良方正”而步入仕途。所谓“贤良方正”,是汉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一种科目,由汉文帝设立。汉文帝希望从民间选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能够弥补皇帝治理朝政的不足,以示广开言路。那时候,正是汉灵帝刘宏在位。汉灵帝是东汉第十二位皇帝,昏庸无...
司马相如琴挑文君:两千年前的追女经典教程( 11-20) 古人男女之情方面的大胆与前卫,远比当代的年轻人狂野。西汉时期,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家十分贫寒。他的朋友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以琴心相挑,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开始了他们清苦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俏寡妇卓文君只是通过慕名和一首音乐就可以私奔异乡,一方面是因为妙龄少妇对爱情的强烈憧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司马相如精心策划的高超猎艳手段,很值得单身狗们认真学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落魄的司马相如失业回成都老家后,他的好友临邛县县令王吉给他提供了一条信息,那就是他们县的钢铁大王卓文孙的女儿卓文...
戊戌维新运动——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高考中外历史纲要上18课)( 11-17) 自李鸿章发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警示后,读书人渐渐意识到,只有实行变法才能救国。维新思想很快发展为政治运动。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之后梁启超在《时务报》的《变法通议》,更是明确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维新运动拉开序幕公车上书的时代背景,1中日甲午战争失败,2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3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4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学,不过是西汉末年的刘...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兴衰发展史( 11-17) 两汉经学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书记录下来的经籍(由于秦末战乱,汉初儒家经典大都先秦旧本遗失)。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今文经学家以西汉的董仲舒为代表,其尊孔子为经学之祖,注重阐述经文的微言大义。古文学家则尊崇周公,认为六经不过是孔子整理过的古董史料,真正的古意还有待研究,多注重名物训诂。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区别,还体现在对待孔子态度、学习经典顺序等方面:对待孔子态度,今文经学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主要特点是加入大量的占卜、阴阳学说,提倡...
突厥汗国的分裂与灭亡( 11-16) 552年,突厥可汗土门率领突厥主力东征,灭亡柔然,土门可汗的弟弟室点密留守故地,向南臣服高昌。约在556年左右,室点密率领本部以及铁勒等族十万部众开始西征。西征中,西域原来的一些操突厥语的部落如处月、处密、突骑施等加入突厥部落联盟,铁勒各部、葛逻禄、拔悉密等被迫役属于突厥。室点密先是与波斯萨珊王朝的库思老一世结盟,共同攻打西域霸主厌哒。到558年左右,突厥和波斯两国军队在阿姆河会师,并以此河为界瓜分厌哒的领地。不久,室点密击败柔然残部阿瓦尔人,将其逐往伏尔加河一带,并派军追击。因此功绩,室点密被封为西部可汗,名义上受东部总可汗的管辖,实际上取得独立地位,...
突厥人的源头和崛起( 11-16) 历史上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包括今日希腊、亚美尼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巴基斯坦、印度及孟加拉国等广阔区域,其中目前只有部分土耳其人及中亚一些国家将突厥人奉为祖先,土耳其的目的不过是仰慕奥斯曼帝国曾经的辉煌而已,因为他们最清楚自己的身体里究竟流淌着多少突厥人的血液。但凡承认过自己是突厥人的国家,或许都是这样的心理在作怪。突厥人的起源如同一团乱麻,突厥人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所创造的辉煌及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并不逊色于之前的匈奴人与柔然人。特别是突厥人较柔然人更将欧洲搅的天翻地覆,如果说柔然人的“欧洲之旅”还算的上是风浪,那么突厥人掀起的绝对是滔天...
从肃慎到满族( 11-15) 肃慎、秽貊和东胡是我国东北的三大族系,其中肃慎族系尤为重要,肃慎的兴衰贯穿了整个我国东北历史的始终。1、东北三大族系东胡,其位置在东北西部,在秦汉时期被匈奴击败后一分为二——鲜卑和乌桓。后来乌桓被曹操所灭,鲜卑入主中原,与汉民族融合后开创了隋唐时代,而唐之后的契丹、蒙古皆出自鲜卑。秽貊,其位置在东北南部和汉四郡,后来的扶余国和高句丽便源于这一支,高句丽被大唐所灭后,大部分融入华夏、肃慎,还有一部分迁入朝鲜。肃慎,其位置最北,历史绵延也最久,先秦肃慎之后,在汉魏时期称为为挹娄,北朝时则称勿吉,隋唐称靺鞨,其后宋明时期的女真和满族皆出于靺鞨。2、唐朝之前的肃...
土耳其人就是历史上的突厥吗?古代突厥和今日土耳其有什么不同?( 11-13) 突厥和土耳其不仅是译音的问题。从中国古代北方的突厥到今天西亚的土耳其,经过了突厥汗国、乌古斯叶护国、塞尔柱帝国、罗姆苏丹国、奥斯曼帝国、凯末尔建立现代土耳其这么几步。在欧亚大陆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亚洲游牧民族西征欧洲的事情,比如匈人(匈奴)、阿瓦尔人(柔然)、马扎尔人(匈牙利)、蒙古和奥斯曼突厥人。而在这些亚洲游牧民族在欧洲所建立的国家里,到现在仍然存在的只有匈牙利和土耳其。不过匈牙利早已完全欧化,所以土耳其可以算是唯一还保留有一些亚洲特色的国家了。那么土耳其既然是亚洲游牧民族西迁所建立的,它在亚洲又曾经是什么样的存在呢?它和中国古代的突厥是否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