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突厥的历史( 07-13)
后突厥的历史-民族史后突厥的63年,初期是一个突厥留学生和一个唐朝旁听生之间的战争网络上有中国古代疆域变化视频,在武则天称帝时,整个大唐的颜色变成武周的颜色,同时北方蒙古高原突然变成了一股独立的势力,不再属于中原政权版图。这就是东突厥人的复国,史称后突厥汗国或突厥第二汗国。也就是说43年前李世民消灭东突厥和薛延陀两大汗国的成果,在武则天篡唐的那一刻彻底失去了,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政权唯一一次统治范围达到了贝加尔湖畔,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李世民征服蒙古高原,中原北方边境平静了三十年】初唐时期李世民在蒙古高原上两次用兵,消灭了东突厥和薛延陀两个汗国,唐高...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没有之一( 07-13)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没有之一-民族史汉朝到底有多强,为什么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上的最强王朝王夫之有句话,“国恒以弱丧,汉独以强亡。”(王夫之注引《帝王世纪》)大致意思是历朝历代都在衰弱之际灭亡,唯独汉朝是在国力强大的时候亡国。这句话基本符合事实。汉朝除了建国之初被匈奴骚扰的狼狈不堪外,此后的三百多年,全是把别人按在地上摩擦,这是隋唐、两宋和元明清可望而不可即的顶配级帝国。不单是对外层面,汉朝的强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强,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生产力齐头并进,互相配合、交相辉映,所谓的顶配,就是指此而言。文化文化是民族和国家最深厚的力量。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早期,没有哪一种思想占据独尊地位,直到汉武...
神圣罗马帝国历史——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07-13)
神圣罗马帝国历史——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民族史神圣罗马帝国的最大版图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olyRomanEmpireoftheGerman,德语HeiligesRömischesReichdeutscherNation),是962年至1806年地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君主制帝国,版图以德意志地区(德国和奥地利)为核心,包括德奥周边的地区(整个捷克、整个瑞士、波兰的西半部),在巅峰时期包括了还有弗里西亚王国(今日所有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勃艮第王国(法国东部地区)、意大利王国(现在的北意大利)。鼎盛时期面积90万平方公里(1032年),人口2...
夫余国历史——中国东北早期的民族与国家( 07-13)
夫余国历史——中国东北早期的民族与国家-民族史夫余,又称“凫臾”、“扶余”。最早在史书里出现,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记载:燕“北邻乌桓、夫余,东绾朝鲜、秽貊、真番之利”。由此可见,在卫满朝鲜被灭时(公元前108年),夫余就已经存在,其建国时期当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世纪)。东汉王充最早记载了关于夫余建国的传说,他在《论衡·吉验篇》中记到:“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我,故有娠。”这个侍婢生下的儿子即夫余的创建者东明。东明出生后,被先后扔在猪圈与马栏里,得以不死。长大后逃离橐离,建立了夫余国。东北族群中有许多卵生降世的传说,基本都源于殷商神话。从这个传说中,可以推断...
唐朝向突厥称臣( 07-13)
唐朝向突厥称臣-民族史唐朝初年竟然向突厥俯首称臣十二年,忍辱负重终于彻底击败突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和强盛的朝代之一,但是在初建立时却有正史上讳莫如深的不光彩历史。这一切都跟它与突厥斗智斗勇有关。突厥是唐朝建立的功臣。隋朝末年,统一强大的中原政权渐趋衰落,各路势力纷纷起事,势力大的占领州郡称王称帝,势力小的也聚集了几百上千人割据一方,隋末北方有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者十多个。与中原陷入乱局相反,北方势力却逐渐统一强大起来。突厥政权趁着中原隋朝大乱,先后征服了包括吐谷浑、高昌在内的西域小国和附近的游牧民族部落,不仅疆域扩大了,军事力量也不断壮大。原本,突厥是向隋朝纳贡称臣的,但...
朝鲜半岛上的蒙古血统( 07-13)
朝鲜半岛上的蒙古血统-民族史朝鲜半岛上的蒙古血统朝鲜半岛北部,自古以来就是女真人繁衍生息的地方,所以居住在朝鲜半岛北部人们,有很多女真血统,这也是分析种族基因的时候,往往把满洲人和朝鲜人分一组。满洲-朝鲜型(ManchuKorean)是东亚型下属的子类型,这种类型可能起源于中国古代满洲地区的肃慎、扶余、沃沮、濊貊[huìmò](大致对应现在的朝鲜族、满族等)等农业或渔猎民族。其典型代表分布于朝鲜半岛和中国满洲地区。还有就是不太为外界所知道的,朝鲜半岛上,有很多蒙古血统。在历史上,蒙古帝国与朝鲜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从蒙古太祖十九年(1219年)至蒙元(亡(1368年),蒙古国与蒙元派...
一战和二战的关系:本质上是同一场争斗,分了两次打而已( 07-13)
一战和二战的关系:本质上是同一场争斗,分了两次打而已-民族史一战和二战本质上是同一场争斗,分了两次打而已生活在2018年的中国人都能感觉到,人类历史又到了一个重大关头。昨天看到这样一段话:短期变化,大家看到的是事件。中期变化,大家看到的是趋势。而长期变化,我们必须能够看到结构。对,2018年,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现象,比如中美贸易战,有人热衷于谈论事件本身,有人看到了背后的趋势,但是,真正影响我们这代人生存方式的,是那些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人类历史的结构性变化,发生了很多次,但是对我们今天影响最大的一次,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战结束时候的巴黎和会。那一代人,和我们今天一样,分明知道自己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参加巴黎和...
海西女真叶赫部的由来( 07-13)
海西女真叶赫部的由来-民族史海西女真叶赫部的由来元末明初,女真人按居住地域划分为3个较大部落,即建州女真、野人女真和海西女真。其中海西女真有四大强国,当时被称为扈伦四部或扈伦四国。叶赫部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此消彼长,霸主的地位轮流坐,在明朝中后期成为扈伦四部的盟主,定都建国,易塔鲁木卫为叶赫部,冠姓叶赫那拉氏。叶赫,满语即为“月亮升起的地方”。叶赫部东城、西城和商监府城不仅是叶赫部的雄关,也是东北政治、文化和商业活动中心。叶赫部位置图叶赫部由来早在商周时期,东北地区的这片土地上就生息繁衍着满族的祖先肃慎族。魏晋时称挹娄,北魏、北齐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宋金时称女真。诸族一脉...
二战德军投降是在5月8日还是5月9日( 07-13)
二战德军投降是在5月8日还是5月9日-民族史二战结束时,为什么德军搞了两次投降仪式?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地在法国兰斯向盟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帝国走向了终结。那么5月9日发生在柏林的投降是怎么回事呢?其实两者都是真的。当年由于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苏联与其盟国之间一直存在着明争暗斗,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留问题,德国实际上在二战结束时进行了两次投降仪式。随着盟军在1944年和1945年取得的胜利,战场上的形势越来越明朗,美、苏、法、英在德国投降条件的问题上出现了各自的想法。但到1945年4月30日阿道夫·希特勒在柏林碉堡自杀身亡,他的独裁统治血腥终结之时,军事或政治投降的签署将如何进...
《开罗宣言》二战中国外交的最高峰( 07-13)
《开罗宣言》二战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民族史《开罗宣言》二战中国外交的最高峰1943年秋后,同盟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和北非、地中海战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中国军队在中国战场消耗和钳制了大量日本陆军主力,敌后战场的抗日军民逐步开始了局部反攻。从全局看,战争主动权已转入反法西斯盟国手中。但处于穷途末路的德、日法西斯军队仍在顽抗,企图拖延战争时间,苟延残喘。在此情况下,中、美、英3国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协调彼此间的军事行动,以加速击败日本法西斯,推动反法西斯战争早日结束,并就战后重建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定于11月下旬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首脑会议。中国方面对此次会议极为重视,会前做了充分准备。11月中旬...
《开罗宣言》:重要历史回顾( 07-13)
《开罗宣言》:重要历史回顾-民族史《开罗宣言》:重要历史回顾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开罗宣言》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英国、中国和苏联的结盟,由于四国的联手才消灭了疯狂法西斯的进攻,结束被蹂躏的耻辱历史。四国首脑人物大家再熟悉不过,但那些在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背后英雄,同样值得大家铭刻于心。电影中硬汉胡军演绎的密码破译高手叫石剑锋,实则他的原型叫池步洲,出生福建,早年家贫,在19岁的时候前往日本东京大学学习机电专业,后来又在早稻田大学工学部学习。他在日本期间结识了日本女子白滨英子并结为伉俪,也就是电影中由韩雪主演的江户英子。他们一共生育了三个孩子,而并不是电影中二个孩子。池步洲为何被南京国...
唐高句丽遗民为什么自称渤海人( 07-13)
唐高句丽遗民为什么自称渤海人-民族史转载论证高句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份。唐高句丽遗民为什么自称渤海人一、问题的提出韩国学者在论证渤海是高句丽人的后继国家时,引用高句丽末代王孙高震墓志中自称“渤海人”一句作为有力证据。指出高句丽灭亡后,许多高句丽遗民参与了渤海的建国,他们从政权初创时起即长期追随渤海王族大氏,并在渤海国的统治阶层中占据高位。作为王室后裔的高震,从中体会到与渤海国人之间的一种“同质性”,及对渤海国的归属感,进而自称渤海人。显然,这是把墓志中的“渤海”理解为唐代东北地区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渤海国了。但事实上,墓志中的“渤海”指的并不是渤海国,而是中原的世家大族渤海高氏的郡望。既然不是...
美国独立战争:从波士顿倾茶事件到独立宣言( 07-06)
美国独立战争:从波士顿倾茶事件到独立宣言-民族史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背景英国人在北美实行等级划分,英国人为最高等,欧洲人次之,随后是北美原住民,最低等的是非洲黑人。英国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疯狂的掠夺北美原始资源,进行着原始积累。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北美大陆的控制权,进行了一场决战,最终以英国胜利而告终。英国虽然取得了战争胜利,但是为了收回战争成本,扩大了当地的税收,并实行高压统治,从北美搜刮更多的财富。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不断加深,最终不可调和。(图一:英国统治下的北美大陆)1773年,波士顿的一艘茶船上登上了数个美国青年,他们将大批运往欧洲的茶叶倒进了大海中,以此表达美国人对于殖民者的不满,造成...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