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慕容鲜卑的最后结局:北魏和高句丽灭北燕( 01-09) 在辽东高句丽曾被慕容鲜卑打得俯首称臣,但慕容鲜卑却没有在这里留下多少印记。长白山这一片依旧是朝鲜族的天下,他们经历了游牧民族和汉家文化的疯狂冲击还能顽强的存活下来真的很不容易。曹魏毋丘俭东征后,高句丽无力向辽东扩展,与中原王朝保持了四十余年的和谐安定局面。随着西晋王朝的四分五裂,高句丽又开始蠢蠢欲动了。但同时一个汉化的鲜卑慕容在辽西崛起,并很快和高句丽形成了势不两立的对峙状态。公元285年,慕容鲜卑建国,史称前燕。此后的50年里,前燕和高句丽互相征伐,各有胜负。慕容廆(音wei,4声)在第二次进攻高句丽的时候,还挖掘了西川王的陵墓作为要挟。慕容皝(音hu...
安史之乱原因剖析:募兵制和权力失衡( 01-03) 唐朝募兵制度下,将士们对直接统帅的认同感远胜对朝廷和皇帝的忠心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289年,是中国公认的强盛朝代。不过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造成了唐朝历史前后分成两个阶段,此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大帝国,此后则逐渐演变为一种藩镇割据、多方角力的政治形态。事实上,虽然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权威衰弱,并且百姓遭受战乱之苦。但是从唐朝在安史之乱以后依然能够延续150年就可以看出,战乱之后的唐朝也取得了一系列其他方面的成就(比如对南方的开发、地方乡村贸易的发展、盐铁和漕运的崛起等),帝国尚未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即便如此,安史之乱对...
唐朝为什么不修长城?受降城比长城重要( 01-03) 说起大唐北方的草原,先后为突厥、回纥这些拥有数十万兵力的汗国所控制。这无疑会给南方的唐朝造成极大压力。但为什么唐朝立国之初,不修长城防御呢?答案是,我不怕你,我还要进攻你呢!自唐太宗起,便注意利用草原汗国内部松散,统治权力分散的特点,各个击破,逐渐使得北方民族臣服甚至南下归附大唐。太宗、高宗时期军力强盛,以扩张为主,怎会修长城把自己封在圈子里?唐朝历代皇帝总的来看是善待胡人的,也常与周边修缮关系避免边患。长城的修缮太过劳民伤财,是下下之选。大唐民风开放,国内不止有汉,各族尽皆来朝,也是有容乃大。另外,唐朝也未忽视防卫,唐朝不修长城,但北部边境上,唐朝加强...
金宋联合灭辽后,金国为什么进攻北宋,为什么发生靖康之耻?( 01-01) 靖康耻是好大喜功又没本事的宋徽宗一手造成的!别被影视剧骗了,靖康之耻其实是北宋宋徽宗赵佶挑起的,堪称自作自受靖康之耻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和靖康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因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而得名。此战中金军大获全胜,不仅攻克了北宋的首都汴梁城,灭亡了北宋王朝,而且还俘虏了包括徽钦二帝在内的大量皇亲国戚、妃嫔大臣,其人数高达数千人之多,整个北宋王室基本被连根拔、连锅端了。对于靖康之耻的起因,世人大多认为是金国贪图中原的人口和财富而主动攻击北宋,但是说起来你肯定不信,靖康之耻实际上是北宋王朝主动挑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