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人为主的中亚五国,共同信仰伊斯兰,能否统一成一个国家呢?( 12-16)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结合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中亚又是世界重要的能源中心,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被誉为第二个中东。由于中亚对于地缘政治格局博弈非常重要,因此一直成为大国竞相争取的对象。特别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后,美国的军事力量将进入中亚,引起俄罗斯的警觉。中亚五国相继独立后,与俄罗斯保持着相对紧密的关系,俄罗斯一直视中亚为自己的后院。中亚五国从单个国家实力上看,每个国家都不足以抗衡美国和俄罗斯。但是如果这五个国家联合起来成为一个国家,那么中亚的综合...
西域三十六国( 12-16) 根据考证,公元前17世纪西域地区已出现基本的国家形态,并于阿富汗一带的商人进行青金石贸易。此外,于阗(tian,阳声)国(今中国新疆和田县附近)出产的和田玉也在商朝帝王武丁的坟茔中所发掘,说明当地在前13世纪就已经有人定居。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西域地区开始逐渐繁荣,西域各国利用地处东西方交往要道的地里优势逐渐发展,在西汉管辖下各国的经济文化的道德极大发展。1、鄯善(楼兰)西域古国名。国都扜泥城(今中国新疆若羌附近)。东通敦煌,西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东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扼丝绸之路的要冲。产马、驴、驼等。本名楼兰国,旧都在楼兰城(遗址在今新疆罗布泊...
帖木儿攻占印度德里( 12-15) 几乎和伊斯兰教兴起同时,中亚和北印度就已经是突厥人的天下了,先回顾一下帖木儿之前的那段历史:萨曼王朝(SulalaSamaniyya),又称萨曼帝国。阿巴斯王朝时期波斯人在中亚地区建立的波斯-伊斯兰教中央集权封建帝国(874~999),10世纪为中亚乃至世界军事强国之一,其领土以乌兹别克斯坦为核心,囊括哈萨克斯坦南部,土克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以及伊朗大部分,与西部的布韦希王朝遥相呼应。加兹尼王朝(GhaznavidDynasty,Ghaznawiyun,962~1186)是由中亚突厥人建立,统治中亚南部、伊朗高原东部、印度河流域等地的伊斯兰王...
天佑大唐,西秦霸王薛举暴毙,李世民平定薛仁杲( 12-15) 在唐朝建立之初,李世民的胆略和胸怀就初露端倪。唐王朝建立之初,势力范围仅仅就在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北有空前强大的东突厥,东边有契丹、室韦,西边有吐谷浑、高昌诸国,河北有窦建德,陇西有薛举,中原地区有王世充等等,一个个的草头王们,都跃跃欲试,局势相当严峻。要想统一全国,谈何容易。眼下李唐最大的威胁无疑就是近邻西秦薛举。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薛举起兵,自称西秦霸王,年号秦兴。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薛举称帝,迁都秦州。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开始,发生了著名的浅水原之战,在这一战中,李世民驻军在高墌城,正好赶上生病,然后吩咐刘文静和殷开山要坚壁不...
帖木儿为什么要打金帐汗国( 12-14) 1395年,中亚的帖木儿,将主要目标对准了高加索山脉以北的金帐汗国,是什么原因导致帖木儿和脱脱迷失反目成仇呢?帖木儿和脱脱迷失之间的恩怨情仇蒙古列国时代金帐汗国就与中亚的伊尔过不去虽然金帐汗国的核心区域,一直位于高加索山脉以北,但其具有极大的辐射范围。这也让其自立国以来,一直和位于中亚的强权发生地缘性冲突。早在蒙古系四大汗国并立的时候,金帐就和控制波斯等地的伊尔汗国为敌。14世纪后期的帖木儿汗国,不过是接过伊尔汗国的衣钵,继续着古老的斗争模式。从地缘格局来看,金帐汗国与中亚强权的天然矛盾,还有很深的经济和战略安全因素。无论对手的核心区域是在波斯还是河中,...
蒙古草原游牧文明的鹿崇拜( 12-14) 西伯利亚南部广阔的草原和森林交界地带,水源丰沛,为青苔和湿草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从而为草食动物中最高级的角类动物鹿得供了生存条件,保证了以鹿为主的角类动物的繁殖进化。大量的角类草食动物的岩画,记录了早期猎牧人的生活中,温顺的小型草食动物成为驯化的最佳选择,角类动物的繁衍直接关系着先民的生存状态。在这一过程中,鹿的意义成为原始失民生存依靠的全部而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期先民的民族群落,都是以森林为栖息地进行发展,北亚蒙古草原猎牧先民漫长的角类动物的驯养历史,奠定了后来游牧文明的基础。鹿在对称角类动物中最有象征意义,又因其具备优雅轻盈的大角,足以满足原...
从《西游记》看佛教的本土化和佛道相争( 12-13) 一流佛祖二流仙,汉传佛教站稳脚跟的绝招,长出一张华夏面孔佛教入汉后,通过一步步本土演化的过程,与道教相争、相融,乃至某些神话之中神级体系共用。如果说中国的宗教类别,恐怕最先想到的就是道、佛二教。自古以来,除却儒教严重的政治化,就只有道教和佛教成为了民间真正广泛流传的宗教。在被民众广泛接受之后,不仅宗教与宗教之间产生了众多的纠葛,民间群众的口中也盛传着更多的故事。最知名的大概就属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了。在《西游记》广泛影视化的过程中,它也成为了中国人民老少皆宜的经典,它的故事被人们观看过一遍又一遍,所以其中的故事也是如数家珍。但是细细品味...
《封神演义》尊崇道教与《西游记》尊佛抑道( 12-13) 《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相承相悖国内文学史一般认定《封神》产生于百回本《西游记》问世(1592年)之后,而复旦新版《中国文学史》则认定其产生在天启年间(1621),即《金瓶梅词话》亦已问世之后。假如说《西游记》里有尊佛抑道的嫌疑,那么《封神演义》就是对中国神话系统的重新梳理分配,《封神演义》将时空定位在商周之际,由道教的创世为前提梳理出佛道的关系。创世伊始,天地间便有一元灵,元灵纳天地灵气修炼为创始元灵,而创始元灵有四个徒弟分别是:鸿钧老祖、混鲲老祖、女娲娘娘、陆压道君。鸿钧老祖又各有三大弟子: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就是太上老君(老子)...
佛教上香的规矩:初一十五上香有什么规矩?( 12-08) 佛教初一和十五上香有什么规矩?学佛之人先了解烧香的意义。初一十五上香和平时是一样的,一颗虔诚的心。恭敬的行为,上三炷香。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烧香的含义有四个方面:1、表示虔诚恭敬供养三宝,以此示范接引众生。2、表示传递信息于虚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宝加持。3、表示燃烧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门弟子无私奉献。4、表示点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喧、痴”意,佛并不嗜好世间大香贵香,但却喜欢佛弟子的戒、定、真、香。上香以三支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
佛教中的过去七佛( 12-08) 过去七佛,是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前的过去七位佛,为过去在娑婆世界度众的七佛。在佛教的等级体系中,佛是最高一等的存在,总计有八十八佛(过去五十三佛加现在三十五佛),唐僧的南无栴檀功德佛和孙悟空的南无斗战胜如来都属于现在三十五佛;其中又有以燃灯古佛为首的二十四佛和以毗婆尸佛为首的七大佛,现在这里要说的就是七大佛。TOP、7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立者,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原本是释迦部落的王子,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后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鹫峰顶上修得丈六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
麻将蕴含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 12-07) 麻将起源于中国,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到清朝中叶基本定型。相传明朝名为万饼条的人在“叶子格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另一方面有人说麻将是江苏太仓“护粮牌”。例如:“筒”图案就是火药枪。还有的说麻将基本张数为108张,代表着水浒里的108位好汉,东南西北则代表这些好汉来自东南西北四面八方,中发白是说这些人有的是中产阶级,有的是高官贵族,有的则是白丁出身。中国麻将不管历史如何变迁,麻将蕴含的思想始终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它是东、西文化智慧的融合结晶。古人在搓麻绳的时候,织麻布的“飞梭”就是麻将中“飞”的起源,麻球为饼...
十六国鲜卑前燕名将慕容恪( 12-07) 慕容恪,字元恭,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四个儿子,性格谨慎大度,慕容恪十五岁时,其父每次和他对话,都能说出经世之理,得到了慕容皝的看好,遂把军队交给了他。数次跟随慕容皝征伐,临机多有奇策,燕王慕容皝以慕容恪镇守辽东,慕容恪行至平郭,抚旧怀新,屡破高句丽兵,高句丽畏之,不敢再入燕境。慕容皝将终,对慕容儁说‘今中原还未统一,方建大事,慕容恪智勇双全,可以委以重任。慕容儁即位,慕容儁以慕容恪为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封太原王。光寿四年,慕容儁在邺城大阅郡国之兵,欲派大军进攻秦、晋,病情转危,遂召慕容恪、慕容鹜、慕容评及慕舆根等受遗诏辅政,旋即病卒,皇太子慕...
刘秀“光武中兴”新政( 12-06) 自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二十年的时间,此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是“十有二存”。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大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刘秀则“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刘秀下诏说:“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使得...
中国北部游牧民族的主要变迁( 12-06) 在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除了有汉唐宋明等农耕民族建立的王朝,也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而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最终统一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和今天中国的版图。历史上,农耕民族的统一是由汉民族完成的,而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统一是由游牧民族完成的。1、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最初是杂居的夏商周时期,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最初是杂居,华夏民族按方位将其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如犬戎、山戎、鬼戎等当这些游牧民族逐渐开始侵吞华夏族的领土和财产时,驱逐游牧民族便成了华夏民族的首要任务。春秋时期的华夷秩序春秋时期,能够成为霸主的一个重要条...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出征高丽(高句丽)( 12-05) 经过近300年的长期分裂后,隋朝终于在公元589年再次统一中国,这次的统一可以说再造中华,意义丝毫不亚于秦朝的大一统,然而其王朝寿命也与秦朝类似,只是昙花一现,究其亡国的原因也与秦朝的大同小异——主要是暴政与穷兵黩武,再作仔细分析,这里面的暴政目的也是为了穷兵黩武而已,所以亡国的核心原因就是穷兵黩武。说到隋朝的穷兵黩武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三征高丽的军事举措,所以就引出了今天的主题——隋炀帝三征高丽(高句丽)。说到这三征高丽,一般我们都知道这三次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隋炀帝要出征高丽。说起这个原因就我个人而言认为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一共有以下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