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 12-31)
大运河的历史-民族史大运河的起源与拓展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这个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庞大工程并不是一次性开挖完成,开凿至今经历了2600多年的历史沿革,从春秋时期开始,经过历个朝代的不懈努力,逐步完成这样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大运河的起源从春秋时期开始,据司马迁在《史记》的《河渠书》中记载,楚国是春秋时期开凿运河最早的诸侯国。公元前613年,孙叔敖为楚相,在晋楚争霸中,为了北上结盟...
永乐帝朱棣亲征漠北鞑靼和瓦剌( 12-31)
永乐帝朱棣亲征漠北鞑靼和瓦剌-民族史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的捕鱼儿海一役,击破脱古思帖木儿。脱古思帖木儿西逃之后,被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儿用弓弦缢杀。此后蒙古帝国进入了东西两部的分裂期。东部蒙古又称蒙古本部,他们活动的主要区域在今天的蒙古高原南北两侧的草原之上,也就是我们习称的漠南、漠北。这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之后,蒙古民族活动的核心区域,明人习惯将这里的蒙古政权称为鞑靼。西部蒙古主要由瓦剌部组成。瓦剌是明代人对该民族的蒙文称呼的音译,在史籍中又有“斡亦剌”等不同译写,今天多写作“卫拉特”,时至今日,还有卫拉特蒙古这样的说法。瓦剌人的生活区域在今天俄罗斯南西伯利亚的叶尼塞...
明朝土木堡之变和北宋靖康耻,同样皇帝被俘虏,硬汉和软骨头导致战争影响大不同( 12-28)
明朝土木堡之变和北宋靖康耻,同样皇帝被俘虏,硬汉和软骨头导致战争影响大不同-民族史赵佶父子是软骨头,英宗朱祁镇是条硬汉。“靖康耻”发生在北宋靖康二年,金军在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的带领下,攻破宋都城东京(开封),将宋廷宫内财物洗劫一空。俘获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掳走皇室宫妃、皇族、各种工匠3000余人。金人押解着这一行数千人,浩浩荡荡北上,班师回朝。史称“靖康之耻”。(靖康耻)“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御驾亲征西蒙瓦剌,结果大败,60多名文武大臣战死,英宗本人也被蒙古瓦剌部领袖北元太师也先俘获。那么,同样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同样是皇帝被掳,为什么结局却不一样呢?一,战争前不同的历史背景。战败方:明朝正值鼎盛,而北宋已呈亡国之相...
拓跋鲜卑的“拓拔”本意是什么?( 12-28)
拓跋鲜卑的“拓拔”本意是什么?-民族史十六国北朝鲜卑诸部遍地开花、杂采纷呈。部落与部落之间,酋邦与酋邦之间,原始国家与原始国家之间,以及鲜卑与乌桓之间,鲜卑与其它北族之间,重组、融合的历史浪潮席卷了一切,改造了一切。等到拓跋珪建立北魏时,在拓跋鲜卑统一的旗帜下,已经整齐地排列着此前二百多年间为各自部族的前途而奋力打拼的鲜卑各部的人民。拓跋语源的探讨对于“拓跋”语源,《魏书》开篇就有解释:“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资治通鉴》载北魏孝文帝改姓诏书,亦称“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这种说法后世或偶有信从者,如清人吴广成辑《西夏书事》,...
契丹人长什么样子?契丹的人种特征( 12-27)
契丹人长什么样子?契丹的人种特征-民族史契丹之名始见于《魏书》,其与库莫奚一道,被认为同属“东部宇文之别种”。在登国三年(388年)为北魏军所破,“遂逃迸,与库莫奚分背”,避居于潢水(今西拉木伦河)以南,和龙(今辽宁省朝阳市)以北,从事游牧。从此,契丹族加强了独立发展的倾向。从4世纪中叶至10世纪初,契丹人走过了长达5个半世纪之久的艰难曲折的路程。唐朝末年,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了契丹各部,其势力才日渐强大。907年阿保机即可汗位,916年称皇帝,年号神册,国号契丹。至太宗大同元年(947年),改国号为大辽。契丹族自建国以来,在200余年的历史过程中主宰了北部中国的政治舞台,1125年,为女真人所...
匈奴鲜卑契丹人种体质特征和相貌比较( 12-27)
匈奴鲜卑契丹人种体质特征和相貌比较-民族史以低颅和阔面相结合为主要特色的北亚(西伯利亚)蒙古人种因素,在匈奴、鲜卑和契丹这3个古代游牧民族的种族成分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但是,在不同的民族中,该体质因素出现的时间、分布的地域以及具体的表现方式,又有所不同。在匈奴族中,低颅、阔面类型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其北部人群之中,或许我们可以将其视做北匈奴及其祖先的基本种族性状。这种类型居民的存在,在外贝加尔地区应该说是源远流长的,因为,该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居民就已经具有相应的体质特征了。尽管前苏联的人类学家杰别茨和高赫曼等曾经推断外贝加尔地区的匈奴,并非该地区前一阶段居民的直接后裔,从而认为他们是外来的移民,但我...
鲜卑人长什么样子?鲜卑的人种特征( 12-27)
鲜卑人长什么样子?鲜卑的人种特征-民族史鲜卑族是继匈奴人之后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崛起的另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据文献史料记载,其与乌桓同为东胡后裔。秦汉之际,东胡为匈奴所灭,乌桓、鲜卑并受匈奴役属。公元91年,北匈奴被东汉王朝联合乌孙、丁零、乌桓、鲜卑等族击败西迁。此时,鲜卑人大举南迁、西进,占据匈奴故地,留居故地的匈奴余众约10余万落,亦自号鲜卑。在鲜卑共同体内部又包括有许多不同的部别,大体可区分为北部鲜卑和东部鲜卑两大类。北部鲜卑又称拓跋鲜单,东部鲜卑则包括慕容、宇文、段氏等部。在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期间,鲜卑各部先后建立了众多的地方政权,尤其是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王朝,在统一中国北方,促进当时封建...
匈奴人长什么样子?匈奴的人种特征( 12-27)
匈奴人长什么样子?匈奴的人种特征-民族史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匈奴之名始显于战国时期。作为一个强大的草原游牧民族,自公元前3世纪始,匈奴人曾经在中国北方的历史舞台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她与中原的秦汉王朝时战时和,关系非常密切。公元1世纪中叶,在东汉军事力量的打击下,匈奴人内讧,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附,臣服于东汉王朝,北匈奴西迁。被某些西方史家称之为“上帝之鞭”的北匈奴铁骑,后来曾直捣东欧,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内迁的南匈奴人逐渐与其他民族杂居、融合,至南北朝后期,匈奴的族称日趋消失。对于匈奴人的种族类型,中外学者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做过许多推测。他们之中,有的学者从比较语言学出发,或认为匈奴族的...
从突厥汗国到今日土耳其,泛突厥主义是怎么回事?( 12-27)
从突厥汗国到今日土耳其,泛突厥主义是怎么回事?-民族史土耳其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及伊斯兰文化,因而东西文明在其得以统合。强盛一时的草原帝国对于东亚地区的中原王朝而言,占据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一直以来就是最能威胁其统治的心腹大患,而当统一的中原王朝崩溃,东亚地区又处于混乱和分裂的状态之时,这种威胁则会变得更为明显,突厥人的崛起,完美的验证了这个观点。作为继匈奴,鲜卑和柔然之后第四个占据蒙古草原并建立起强大奴隶制部落联盟国家的草原民族,突厥人在公元5世纪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关于突厥的来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根据唐代史学家李延寿的《北史》所述,突厥“盖匈...
白居易《长恨歌》戏说唐玄宗,大唐言论自由思想开放( 12-26)
白居易《长恨歌》戏说唐玄宗,大唐言论自由思想开放-民族史唐玄宗才死几十年,白居易就写《长恨歌》讽刺皇帝,不怕治罪吗?有朋友提问:大唐为什么没人举报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是典型的今人思维断古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诗的作用就是讽喻与咱们现在认为诗歌是种文学体裁不同,古代的士大夫是把诗作为一种政治教化的工具来看的。诗,产生于民间,所以代表着民众的情感取向、生活状态,以及官风评议、政治诉求。也就是说,诗的最初就是民意的代表。《诗经》是君王下令在民间收集整理的,其实这是类似于秦始皇的“书同文”的早期准备工作。周王室采集了各地的诗歌,加以整理,然后在各个诸侯王之间教化沟通,教民以礼,实际上也是作为一种政治交流工具来使用的...
什么是大乘佛教?什么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到底有什么区别?( 12-26)
什么是大乘佛教?什么是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到底有什么区别?-民族史《西游记》里有段情节:唐僧在长安说法,观世音菩萨变化为一个老和尚,对唐僧说,你讲的都是小乘佛法,我佛西天有大乘佛法,于是这才引出唐僧了西天取经一事。大小乘佛教有什么不同呢?“大乘”和“小乘”这两个不同的佛教学派,来自于印度佛教的一次内部分裂。在释迦牟尼去世以后很多年,佛教徒对教义有了巨大的分歧,新出现的学派就管自己叫做“大乘”,管原先的学派叫做“小乘”。所谓“大乘”和“小乘”的称呼,是大乘单方面取的。小乘佛教在历史上的正式名称是“上座部”教派。如今,这一派在亚洲南部等地仍旧存在。因此在正式的场合,不应该称呼“小乘”佛教,而是称呼“南传上座部”等名。大小乘...
吐蕃的衰落和灭亡( 12-24)
吐蕃的衰落和灭亡-民族史赞普热巴巾遇害赞普赤祖德赞时期,唐蕃不断互派使者加强和谈,经过双方和谈,公元822年,双方正式会盟。9世纪初,墀祖德赞父子极力与唐朝和盟(公元823年所立“唐蕃会盟碑”,一称“甥舅和盟碑”、“长庆会盟碑”,至今在拉萨大昭寺前保存完好)。唐蕃会盟碑也正是在此时建立近200年的吐蕃王朝各种矛盾开始激化,王族与宦族、宦族与僧俗、佛教势力与反佛势力之间的冲突,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王朝政务把持在佛教僧人钵阐布之手。赞普热巴巾规定了一人出家为僧,七户平民供养的制度,还制定了严刑峻法,镇压反佛势力,抑制贵族势力,最后遭到崇信本教的贵族权臣杀害。热巴巾被弑杀吐蕃末代赞...
极盛时的吐蕃:让大食胆寒,令盛唐蒙羞( 12-24)
极盛时的吐蕃:让大食胆寒,令盛唐蒙羞-民族史让大食胆寒,令盛唐蒙羞的高原帝国——吐蕃吐蕃最伟大的君主赤松德赞赤松德赞是吐蕃第五位赞普,是吐蕃历史上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伟大的君主,被藏人称为祖孙三大法王之一。他得武功使吐蕃帝国更加威名远扬。松赞干布之后,禄东赞的5个儿子,个个都是强悍的不成比例的人才啊!尤其是钦陵,大唐历代名将,没有一个人在钦陵手底下走过一个回合,什么薛仁贵之类的,大多都是一战全军皆没。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也是吐蕃国内闹矛盾,无暇顾及的政治因素。终唐朝290年寿命里,吐蕃与唐朝死磕,几乎没见过唐朝对吐蕃的大规模胜利,这其中,从高宗,武则天,到玄宗朝。前后一百年里。唐朝的名将,从薛仁贵到...
松赞干布:吐蕃王朝的建立者( 12-24)
松赞干布:吐蕃王朝的建立者-民族史从天神的儿子聂墀赞普起,至三十二世赞普弃宗弄赞,又号松赞干布,创立吐蕃王朝。松赞干布继位时尚年幼,虽未成年,奋战不屈,终于严惩罪犯,所有反叛者皆臣服。养护无数户口,安居乐业。在西藏,民族英雄松赞干布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不仅被视为观音的化身,而且是有口皆碑的祖孙三大法王之首。布达拉宫曲结竹普法王殿中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为巩固新建立的吐蕃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在西藏历史上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他被后人公认为吐蕃王朝的创建者。他的业绩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创制了通行至今的藏文和制定法律。传为藏文创造者吞弥桑布扎手迹按照藏族先民社会发展...
吐蕃起源:吐蕃第一代赞普聂墀赞普,天神之子( 12-24)
吐蕃起源:吐蕃第一代赞普聂墀赞普,天神之子-民族史吐蕃第一代赞普聂墀赞普,是天神之的儿子。古代藏史所记载“农田莫早于索当,国王莫早于聂墀赞普,房屋莫早于雍布拉康,经书莫早于邦贡恰加,就是说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块农田,第一代赞普,第一座宫殿,第一部经书等都是起源于雅砻河谷地区。清唐卡《藏民族起源图》第一位赞普-聂墀赞普我们首先看一幅唐卡,这幅唐卡位于西藏布达拉宫,讲述的就是西藏史上的第一位赞普聂墀赞普。聂墀赞普被推举为雅砻首领。雅砻部落人将他抬回部落,让他做了吐蕃的第一位赞普,因为人们用肩膀把他抬回部落,人们称他为聂墀赞普,意为用脖颈当宝座的英杰。我们史书记载开国的皇帝,几乎都是伴随着天降异像,或是一段传奇故...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