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后期政局——谈三国东吴是怎样衰落的( 11-14)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无论是同时代的曹操、刘备,还是后来的苏轼、辛弃疾,大家对孙权的评价都很一致——英雄!有这个评价一点都不意外,从孙坚、孙策开始,老孙家就都是猛人,猛人基因顺着传到孙权手里,一点都不奇怪。江东这块地盘,也正是在他手里,发扬光大,三分天下,从而成就帝王霸业。而曹操、刘备、孙权三人中,又是孙权活的最长:曹操死于220年,刘备死于223年,孙权则活到了252年,比他两个老对手足足多活了30年之久。但是,短命有短命的洒脱,长寿却也有长寿的烦恼。对于早早离世的曹操和刘备来说,他们逝世之后,再...
中西民族观念的区别( 11-14) 中国历史悠久,而悠久的历史也塑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那么悠久的历史对中国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将整个欧洲历史发展的角度和中国相比较,才可以发现中国悠久文化的意义。在对比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民族"。"民族"的观念不同于种族,种族是一个生物的概念,但是民族则不同,民族是由文化而疏导出来的概念。指长期在一种文化当中,使得"我"归属于这个文化,成为文化的一份子,由此可以说"我"是归属于这个民族当中。"民族观念"问题中西历史发展中是有巨大区别的。第一,西方民族观念1.受宗教影响,没有民族概念如果回看欧洲的早期历史,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他...
不吃鸡蛋,曹振镛的为官之道( 11-13) 曹振镛作为魏武帝(曹操)嫡脉后裔,是新安曹氏的杰出代表,从政时间长达52年。乾隆皇帝画像嘉庆皇帝画像道光皇帝画像曹振镛一生经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在乾隆46年(公元1782年),27岁的曹振镛考取进士,入选庶吉士,是青年后备干部;到了嘉庆朝,他得到重用,任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工部,进入内阁;到了道光朝,他再升一级,任武英殿大学士,成为道光的心腹之臣,曾代理皇帝事务三个月。他的仕途如一马平川,一江春水,步步高升,无灾无难,年届80岁才退休,当官长达52年,清代官宦岁月之长几乎无人能超过曹振镛。有不少人说身为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老臣的曹振镛一生唯唯...
历史上在今天浙江省内建都的九个政权( 11-13)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正所谓七山一水二分田。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因此浙江也是割据一方的不错之地。浙江地区在古代一共建立过九个国家,现在进行一一详解。防风国:存在时间为夏商时期。古防风国在今浙江湖州德清的三合乡封山和禺山之间,即下渚湖一带,深入其中,犹处汪茫之地。防风氏是远古防风国的创始人,又名汪芒氏,或曰汪罔氏,是天下汪姓的始祖。堇国:存在时间为夏朝。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
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的轮回( 11-12) 中国封建社会有一大特征就是频繁的改朝换代,这种现象又被总结为历史周期律: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尽管不少,然而自秦始皇构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以来只有汉、唐、宋、明、清这几个屈指可数的王朝的寿命达到了两百年以上。几乎所有中国王朝在灭亡时几乎会呈现出同样的特点:官吏贪腐、财政紊乱、军备空虚、权臣乱政、农民起义、外族入侵......这些基本构成了中国王朝灭亡的全部原因。中国历史从某种意义上看就像是不断循环轮回:秦王朝缔造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然而却二世而亡;之后两汉维持了长时间的统一安定局面,为华夏文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黄巾起义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一时间天下群雄并...
历史上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方封建社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政治体系( 11-12) “封建”一词最初的含义是封邦建国:天子受命于天而治理天下,因此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说。天子将自己受命于天的领土分封给世袭诸侯,诸侯再将自己从天子受领的土地分封给卿大夫等贵族阶级,由此形成一种层层分封的体系。实际上我国自秦始皇以来就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帝国,反倒是盛行采邑制度的中世纪欧洲保留了这种分封形态。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使现在一部分史学家提出:马克思关于封建社会的定义可能只适用于盛行采邑制度的中世纪欧洲,而同时代的中国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而是一种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极为独特的社会形态。事实上我国所谓的封建社会和西方的封建社会具有本质的不...
佛门禁忌有哪些?( 11-11) 新时代佛门弟子,仍有许多禁忌需要熟知,必须遵循。 关于佛门禁忌,网友提问千奇百怪,比如:在佛教寺院能抽烟吗?女生来大姨妈能拜佛吗?能在寺院的草坪上喝荤食吗?能穿着超短裙拜佛吗? 一、见到师父高兴,能握手拥抱吗?见了僧人是不可以握手的。佛门独有的礼节就是双手合十,双手合十说阿弥陀佛,这就像社会上你好的意思。阿弥陀佛这句话也非常好用,见面的时候就是你好,分手的时候是再见。不能握手更不能拥抱。特别是南传佛教的国家,异性之间不可以有肢体的接触,供养师父都是拿毛巾双手奉上,或者是放在其他物体上。更不可以有亲昵的动作。 二、逛庙时饿了,能在庙里吃自带的火腿肠吗...
佛教四大名山是什么?各自是哪位菩萨的道场?佛教四大菩萨,分别代表了什么?( 11-11) 我们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1.安徽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道场;2.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3.山西五台山是文殊师利菩萨的道场;4.四川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这四大菩萨形像,是起表法作用的,是帮助我们修行的。如果大家把它们当作神灵去跪拜求保佑,那就属于迷信了。这四大菩萨分别代表了大乘佛法修学的四个科目,缺一不可。一、地藏王菩萨地是心地,藏是宝藏,比喻智慧德能。意思是我们真心自性里含藏着无量的智慧德能,这就叫地藏。地藏王菩萨代表的是孝敬,是孝亲尊师,这是学佛的入门课程,这是佛门的孝经。只有先把孝亲尊师落实到实处了之后,我们真心里的这个智慧德能宝藏,才能被...
蒙古人是怎样统治俄罗斯237年的( 11-10) 从公元1243年,金帐汗国建立,再到1480年俄罗斯独立,但是金帐汗国真正灭亡是在公元1502年,也就是说蒙古人统治俄罗斯的时间长达两个半世纪,也就是259年。如国算俄罗斯独立的那一天起,蒙古人也统治了俄罗斯237年。仅仅数万蒙古人,却统治着俄罗斯以及白俄罗斯、乌克兰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数量庞大的罗斯人。这里我们探究一下蒙古人是怎么在俄罗斯维持这200多年统治的。1.首先,蒙古人虽然数量少,但依附于他们的势力可不小,特别是那些忠心耿耿的雇佣军,比如钦察人(游牧在乌克兰和南俄罗斯大草原的突厥人)。钦察人对蒙古人非常忠心,是蒙古人最为倚重的对象,蒙古军队的...
室韦和蒙古人的关系( 11-10) 蒙古族的族源问题,是多年来学术界争论、探讨的重大题目,如今,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多数学者认为,蒙古族出自历史上的东胡-鲜卑-室韦一系。鲜卑南迁之后,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最迟在公元378年之前,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契丹”的族群。差不多于此同时期之内,在契丹的北部,即现在大兴安岭北段区域,也出现了一些部族,被称为“室韦”。室韦,最早被记载为“豕韦”,后也有记为“失韦”或“失围”。《北史·室韦传》中有记:“盖契丹之类,其南为契丹,在北者号为室韦。”早期的中原人认为室韦与契丹为同族,只是居住地不一样。因此,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室韦与契丹一样,都源于鲜卑,再往...
蒙古扩张的原因( 11-09) 蒙古人在十三世纪,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强悍力量,本文探究蒙古快速扩张的内在原因。(蒙古帝国区域图)首先,与蒙古人的历史遭遇有关。蒙古人在历史上长期受打压,被迫害,居无定所。在成吉思汗崛起之前,蒙古人长期被契丹人,被女真人,被周边稍微强悍点的民族打压迫害。女真人为了防止蒙古人壮大起来,每年还会派军队到蒙古居住地去屠杀蒙古人,这种残忍的政策,他们称为“减丁”。可以说,生存危机是蒙古人与生俱来的。其次,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决定强大就快速扩张。蒙古人过的游牧生活。游牧生活决定着蒙古人需要非常多的牧场。牧场越多,他们的牛羊才会发展得更快。所以攫取更多的土地,开辟成牧场,...
真实的宇文化及,编造的宇文成都( 11-08) 隋唐时期的电视剧有很多,里面所描绘的英雄人物,宇文成都和李元霸等英雄好汉就很是让人向往,但是这些人物在历史上都并不存在,不过他们的父亲历史上倒是有这些人,比如说李元霸的父亲是李渊,宇文成都的父亲是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是隋末叛军的领袖,他的祖先是匈奴人,本姓是破野头,武川人,北周上柱国宇文盛的孙子。宇文化及的父亲是宇文述,宇文述在隋文帝统领的时期被封为右卫大将军,因为他在与陈的战斗中取得了良好的战绩。之后在杨广还是晋王的时期,宇文述参加了支持杨广为太子这一阵营,并且参与了铲除吐谷浑的战争,为了感谢宇文述在自己继位时的支持并且他在战争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战功,杨广...
穆桂英本姓慕容,是鲜卑人( 11-07) 穆姓,除了源自商汤的汉族后裔之外,还有北魏王朝丘目陵氏,以及满清入主中原的满洲旗人改姓为穆。穆桂英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她是杨宗保的妻子,也就是杨业的孙媳妇。虽然史书上无记载,但民间都认为穆桂英当有其人,而且是一个顶天立地、勇冠三军的女英雄。民间说她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具备很多妇女没有的文化心理素质和出类拔萃的英武行为:年纪轻轻,自作主张,挑选丈夫,不受礼制等框架限制,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男人不同意,就把他缚绑,用刀架在脖子上硬意逼婚,这种以女性为主体的快速结婚模式,是穆桂英一大创造;刚过门的媳妇,就敢...
慕容氏的历史( 11-07) 慕容氏是鲜卑族主要部落之一,该部落进入中原后,就以“慕容”为姓。历史上的鲜卑族在今内蒙自治区西拉木伦河与洮儿河之间。慕容氏的发源地和老家便在这里。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238年,莫护跋带领部落士卒随魏太尉司马懿征讨公孙渊有功,被魏明帝封为率义王。从此,慕容鲜卑族入居棘城(义县境)。从此,慕容氏家族在中国北方大地上,建国立业,叱咤风云。经由莫护跋、慕容木延、慕容涉归三世的努力称雄于北方,慕容氏盛时,尝东侵高句骊,北并夫余,西破宇文氏。今辽宁全省,吉林西南境皆其地。西晋时,慕容廆(又作奕洛瓌、若洛廆,269-333)占领燕北、辽东一带,自...
“慕容”起源( 11-07) “慕容”之名,记载最早的是王沈的《魏书》,此书已佚,在《三国志·魏志》裴松之注中,曾引述该书。云:鲜卑檀石槐在漠北,“乃分其地为中东西三部。…其大人曰柯最、阙君、慕容等,为大帅。”那么,“慕容”是怎么来的呢?依据慕容氏之先曰莫护跋,有人考证他们祖源波斯。莫护跋当古波斯语Mogu-van的对音,mogu是拜火教教职名,犹言火师;van是“所有者”、“追随者”之意(《大公报在港复刊三十周年纪念文集》)。吕思勉说有一种可能:“慕容”由祖名“莫护”转音而来(《吕思勉读史札记》,1982)。第二种是来源于Moron(河)的译音。苏日巴达拉哈说:“慕容先人无此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