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翟魏政权: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个古老民族短暂的建国历程( 10-20)
丁零翟魏政权: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个古老民族短暂的建国历程-民族史导读:丁零是个非常古老的民族,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游牧在遥远的贝加尔湖畔。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前秦失败、群雄并起的历史时刻,丁零人迎来了建国良机。首领翟辽自称大魏天王,以黎阳为中心建立魏国,史称翟魏。丁零民族虽然屡屡出现在史书中,但是这个短暂的政权却一直鲜为人知。所以我们把它做一下简单的梳理以飨读者。数百年来丁零人唯一的国家政权-翟魏从遥远的贝加尔湖畔来到河南的丁零人丁零历史非常悠久,早期居住在遥远的北方草原的贝加尔湖畔。这个民族从原始的部族开始就不断依附强势民族。当汉朝击溃匈奴后丁零人才开始南迁逐渐和中原政权接触。从三国以后,丁零人逐渐分化:一部分留在祖地;...
高仙芝:这个高句丽后人在中亚挑起的战争影响了大唐和阿拉伯的历史走向( 10-20)
高仙芝:这个高句丽后人在中亚挑起的战争影响了大唐和阿拉伯的历史走向-民族史唐玄宗好大喜功,贪婪的高仙芝垂涎于石国的财富,想要掠为己有。天宝九年,高仙芝诬告石国王“无蕃臣礼”,领兵前去讨伐。其实石国与唐朝关系还是不错的,据《册府元龟》卷971记载,石国对唐朝一直朝贡不断:天宝二年(743年),遣女婿康国大首领泰染缅献方物;天宝五年(746年)。遣使献骏马十五匹,石国副王伊捺吐屯屈也遣使献方物;天宝六年,遣使献马,天宝八年(749年),还派王太子远恩入关朝觐。对比西域各国,石国国王对唐朝的态度可以说是比较恭顺和真诚的。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继位之后,因为对唐朝忠诚,曾被唐玄宗册封为怀化王,并赐予优待和免罪的证明——铁券。所以当唐军到来...
突厥历史:突厥人曾让唐朝低头12年,后反被唐朝三次灭国,西迁碾压西亚、欧洲( 10-19)
突厥历史:突厥人曾让唐朝低头12年,后反被唐朝三次灭国,西迁碾压西亚、欧洲-民族史在古代,中原王朝如何在游牧民族的侵袭下生存与发展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便是强大的汉朝、唐朝、明朝,也曾在和游牧民族的战与和之间下了不少功夫。而每当一个王朝刚刚建立之时,由于国力尚未恢复,因此暂时的退让也算是个明智之举。就如汉初和匈奴和亲,是为了休养生息,以图发展,最终问鼎天下。而就算是曾经让万国来朝的大唐,却也曾受向一个游牧民族国家低头12年。但是,正所谓“男子汉能屈能伸”,一时的退让,只不过是为了更快的强大。可当时这个国家还是非常狂妄,在唐朝主动和好的情况下,依旧连年袭扰,掳走了北方不少人口财物。因而当大唐强大之后,唐军马上强势反击,把这个国家灭国...
唐朝历史:国都六次被攻破,皇帝九次被迫逃跑,后人为何还说唐朝强大?( 10-19)
唐朝历史:国都六次被攻破,皇帝九次被迫逃跑,后人为何还说唐朝强大?-民族史大唐国都六次被攻破,皇帝九次被迫逃跑,后人为何还说唐朝强大?现在许多人都把大唐视作中国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也是最引以为豪的时代,与强汉并列,称“汉唐”。不过,有意思的是,终唐289年,首都长安六次在内斗亦或是外敌入侵时被攻破,皇帝九次逃难外地,狼狈不堪。756年,安史之乱,玄宗弃都而逃;763年,吐蕃进犯,直逼长安,代宗李豫走陕州;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叛变,靖难之师哗变,德宗逃亡;881年,黄巢攻入长安,僖宗逃到成都;885年,神策军溃散,僖宗逃凤翔;894年,李克用进逼长安,昭宗逃往凤翔;895年、901年,昭宗又逃离京师;907年,朱全忠将昭宗劫持...
古代突厥人并非今天土耳其,而是蒙古、哈萨克、图瓦( 10-17)
古代突厥人并非今天土耳其,而是蒙古、哈萨克、图瓦-民族史古代突厥人现在是哪国人?并非土耳其!亚洲心脏的中亚和蒙古高原,活跃着很多威胁欧洲西亚东亚乃至南亚各民族各国家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鹘、蒙古前仆后继。现在,自称是突厥人的民族有土耳其人、土库曼人、鞑靼人(塔塔尔人)、维吾尔人、雅库特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撒拉尔人(撒拉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等,这些民族分别属于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等国。从名字上来看,和突厥最相近的,就是西亚国家土耳其。近代西学传入,我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国家和历史上的突厥有什么关系,就音...
北方民族史之匈奴、丁零、东胡( 10-17)
北方民族史之匈奴、丁零、东胡-民族史简明:北狄之匈奴、丁零、东胡(《山海经》图片/来自网络)根据《史记》、《山海经》、《周易》等古籍以及商代甲骨文的记载,中国古代以华夏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为“四方之夷”,在地理上分别处在华夏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夷加上华夏共计五大块人民组成了古人心中的“天下”。北狄严格意义上应叫做“狄”,只因其地处华夏以北而被冠以“北狄”,同时也有在空间上区别另一支民族联盟“南蛮”的意思。狄作为民族称谓较早出现于《国语。郑国》,在西周末期的史籍中已有记载,是华夏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广泛称谓。狄字,本意有“远”、“剔除”之意,引申有强悍有力、行动迅疾的意思,...
清朝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0-17)
清朝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民族史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猛增到4亿?据史家考证,唐朝开元盛世的时候,实际人口已达7000万,之后增长缓慢。康熙盛世的晚期,中国的人口一下子猛增到了4亿,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人口增长得如此之快呢?第一个原因:税负改革。在清军入关之后,改变了以往的收税方式,采用“摊丁入亩”的方式,彻底地废除了人头税。具体怎么做呢?政府将要征收的丁银摊入到田赋之中进行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这样一来,无地的农民就不用再交人头税,而少地的劳动者则少交了很多的税收,摆脱了千百年以来的丁役负担;同时,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的兼并。根据《嘉兴府...
希腊文明属于亚洲( 10-17)
希腊文明属于亚洲-民族史何新:亚裔人种的东方伊奥尼亚是希腊文明的真正起源何新按:国内出版的几乎所有关于希腊历史的书上无不这样说:”希腊文化是西方(欧美)文化的源头。希腊文化开始于爱琴文化,爱琴文化包括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希腊文化一产生,就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质……云云“殊不知,这些说法完全违背考古实证,也没有任何可资考证的可信史料作为支持。1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人所说的古希腊文明,是指从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以来自神话传说的首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起点)开始,到前146年被罗马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当时西方史家还未考虑解释希腊文明的来源问题。而19世纪以后的西方学者则认为,...
波斯《列王记》,伊朗世俗化还是伊斯兰化( 10-17)
波斯《列王记》,伊朗世俗化还是伊斯兰化-民族史伊朗列王记(又译《王书》)长篇叙事诗。是中古波斯(今伊朗)著名诗人菲尔杜西的代表作。长达12万行(流传下来10万行)。《列王记》是作者35年的艺术结晶,完成于1010年。当时是波斯历史上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阿拉伯人的入侵,社会的黑暗,尤其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屈辱生活,使作者燃起爱国主义的热情。长篇叙事诗《列王记》就是在作者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列王记》从波斯的神话传说写起,一直写到萨珊王朝的末期,包括了4000多年间25代玉朝和50多个帝王公侯以及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全诗由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和历史故事三部分组成,其中英雄故事占着重要地位。《列...
波斯帝国是如何崛起的?( 10-16)
波斯帝国是如何崛起的?-民族史波斯帝国是如何崛起的?(图)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首创了中央集权理论体系和成熟的行省制度,被后来的各大帝国奉为模板,就让我们来从头还原波斯帝国的光辉年代。上世纪伊朗巴列维王朝时期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统计,谁是伊朗两千多年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大部分人选择了居鲁士大帝。他是波斯帝国的创建者,在犹太历史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正是他把巴比伦之囚释放出来,帮助犹太人重建第二圣殿。居鲁士大帝所处的时期在公元前550年前后,当时的伊朗地区分为两个国家,一是波斯,二是波斯北面由雅利安人...
香港是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被满清割让给英国的?( 10-16)
香港是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被满清割让给英国的?-民族史香港最终割让给英国,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3个条约有关。1840年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在英国的坚船利炮面前,清朝军队节节败退,几乎没有取得一场像样的胜利。1842年8月29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了著名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第三款规定:“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
突厥和蒙古西征的导火索,是回鹘被黠戛斯灭后的西迁浪潮( 10-16)
突厥和蒙古西征的导火索,是回鹘被黠戛斯灭后的西迁浪潮-民族史突厥和蒙古西征的导火索,是回鹘被黠戛斯灭后的西迁浪潮现在,人们习惯于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分界点,之前主要是各文明区域的独立发展史,之后则是真正的“世界”史。如果考虑美洲、大洋洲,那么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人类的文明史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都聚焦在亚欧大陆(包括北非),亚欧大陆又可以分为中国、印度、中东、欧洲、游牧世界五大板块,而整个亚欧大陆的打通显然不需要等到公元1500年,而是在突厥人和蒙古人在世界范围内的西征之时便已到来。那么,突厥人和蒙古人的西征是如何起源的呢?1、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衰落公元8世纪的亚洲,是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两极并立的局...
七幅珍品,让你3分钟了解西藏唐卡的历史和特色,从此不再是小白( 10-15)
七幅珍品,让你3分钟了解西藏唐卡的历史和特色,从此不再是小白-民族史七幅珍品,让你3分钟了解西藏唐卡的历史和特色,从此不再是小白实拍文物·让美流传我们在谈到藏传佛教艺术的时候,通常会提到“唐卡”,很多人误以为“唐卡”的“唐”是“唐朝”的简称。其实,所谓“唐卡”也称“唐嘎”、“唐喀”,是藏文的音译,藏文写作“tang-ga”、也写作“tang-ka”、“tang-kha”,意为“平面画”。其题材主要以宗教内容为主,在历史发展中,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的流派,它们各有特色。尼泊尔画派现今的尼泊尔,在我国古代汉文史籍如《旧唐书》、《新唐书》中被称为“泥婆罗”,在藏文史籍中被称为“巴勒布”或“巴尔布”。公元七世纪初,尼泊尔国王阿姆苏·...
南回北准与今日新疆民族构成( 10-15)
南回北准与今日新疆民族构成-民族史关于新疆民族构成的一篇重要的文,新疆各民族人口的来历清清晰可见要说新疆的民族构成,就要简单追溯一下乾隆朝重新将新疆纳入版图时期的民族构成,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如果你看清代关于新疆的文字,会常见到这个词,即:“南回北准”。什么是“南回北准”?天山横亘新疆中部,基本将新疆一分为二(南疆面积更大些),天山以北称之为北疆,天山以南称之为南疆,如果再细点分,还有个东疆,即哈密和吐鲁番地区。南疆和北疆因为天山的影响,水文气候都有很大的差别,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地理单元。地理环境的不同,必然就会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自然也就会有着不同的民族和文化。那么清代的南疆,主要...
突厥人的罗姆苏丹国沦为蒙古伊儿汗国的附庸( 10-14)
突厥人的罗姆苏丹国沦为蒙古伊儿汗国的附庸-民族史经地一场战争,罗姆苏丹国的失败,让它沦为伊儿汗国的附庸1237年,罗姆苏丹国苏丹阿拉丁‧凯库巴德一世逝世,虽然他属意次子伊兹丁继位,但其长子吉牙苏丁‧凯霍斯鲁二世还是在突厥贵族的拥立下得以继位。吉牙苏丁‧凯霍斯鲁二世继位后,所要面临的除了外在不断进逼的蒙古帝国,还有内部由深具群众魅力的传道者巴巴‧伊斯哈克(BabaIshak)所掀起的叛乱。在总算摆平巴巴‧伊斯哈克领导的叛乱的同时,蒙古帝国方面也发生异动。1242年,蒙古帝国坐镇波斯的大将绰儿马罕死后,其副将拜住继任。最初,吉牙苏丁‧凯霍斯鲁二世与绰儿马罕保持良好的私谊,并积极地向蒙古帝国进贡,以维持两国...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