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民族饮食文化( 02-15)
蒙古民族饮食文化-民族史让我们看看今天的蒙古人一日三餐都是怎么吃的,保证让您直流口水:在蒙古,主要有三类食品,肉食、粮食和奶食。因为在牧区,菜很少,经常都是食用野葱或是蘑菇等。早晨和中午一般喝奶茶、吃奶食、肉食。晚上的时候就吃面条、饺子等。在蒙古,烤全羊是招待外宾和贵客时传统佳肴,也是当下中国人十分喜爱的肉类食物之一。手扒肉是肉食中的一种,蒙古人也叫肉食为红食,用蒙语来说就是“乌兰伊德”。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是蒙古民族的一直以来的传统食物,牧民们经常食用。手扒肉的做法也很简单,把带骨羊肉按骨节拆开,在大锅里直接煮熟,什么佐料也不加。吃的时候一只手抓羊骨,另一只手用蒙古刀把羊肉剔...
高句丽是如何一步步由强盛走向灭亡的( 02-06)
高句丽是如何一步步由强盛走向灭亡的-民族史今天我们来说说高句丽这个牛逼到不行的国家到底从哪生出并一步步强盛而后又是如何自取灭亡的。许多人都知道朝鲜半岛曾经有个称呼叫做高丽(lì),高丽是其古代国家之一。然后还有许多人知道我国东北边曾经有个政权叫做高句(gōu)丽(lí),这个高句丽不仅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同时也间接把李世民给气死了。虽然他们都是历史上曾经存在于朝鲜半岛上的不同古国,但是由于名字相近,许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就会把他们混为一谈。说到高句丽的起源,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在汉朝的时候,他的东北边有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叫做北扶余(公元前239年-公元前58年)。像所有的政权一样,他们内部也有...
鲜卑、柔然、蒙古、契丹、室韦都源于东胡( 02-06)
鲜卑、柔然、蒙古、契丹、室韦都源于东胡-民族史柔然,是继鲜卑之后崛起的民族,与北魏和南朝对峙,存在于450年-555年,后来被突厥灭亡,西窜而成阿瓦尔人,盘踞匈牙利平原200多年。蒙古、契丹就不用说了,大家都很熟悉。当然,契丹和上面几个相比,相对弱一些,但西辽确也曾雄霸中亚一时。那么,都活动于东北亚的鲜卑、柔然、蒙古和契丹有什么联系呢?他们的祖先是一个吗?是的,这些东北亚民族的祖先都是东胡。东胡,历史学家认为就是居住在匈奴东边的胡人。东胡族而语言学家认为东胡来自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的“Toung-gu(s)”,就是通古斯,通古的通是柳树丛,古是河流的意思。所以说东胡是对居住在长满柳树的河边的族群,在...
鲜卑族建立了哪些政权( 02-06)
鲜卑族建立了哪些政权-民族史鲜卑居住在西拉木伦河流域,在公元45年跟随匈奴攻打中原王朝的时候,才被我们所知,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五胡乱华之后,东晋时期,鲜卑各部分别建立了7个政权,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南凉、西秦、北魏。上述4个燕国都是鲜卑慕容世家建立的,慕容氏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前燕名将慕容恪,在他活着的时候,东晋桓温不敢北伐。另一位便是建立后燕的慕容垂,襄邑之战,斩杀桓温3万。可怜桓温尽遇慕容家人了。西秦为乞伏部所建,而南凉为出自拓跋鲜卑的秃发鲜卑建立。最为牛逼的当属拓跋部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统治长达150年。鲜卑慕容还分化出了吐谷浑部,在隋、唐时也很强劲,至五代十国时期被辽国统...
回鹘服饰对中晚唐汉服的影响( 02-06)
回鹘服饰对中晚唐汉服的影响-民族史梳回鹘髻、戴金凤冠、穿回鹤装的晚唐贵妇及变体宝相花纹云头锦鞋,在唐朝非常流行。回鹘是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即现在的维吾尔族的前身。在唐朝开元年间,回鹘曾一度是北方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回鹘族人民与汉族人民,有着亲密友好的关系,相互间的文化交流与经济来往从未间断。回鹘族的服装,对汉族人民曾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在贵族妇女及宫廷妇女中间广为流行。回鹘装的基本特点略似男子的长袍,翻领,袖子窄小而衣身宽大,下长曳地。颜色以暖色调为主,尤喜用红色。材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花边。穿着这种服装,通常都将头发挽成椎状的髻式,称“回鹘髻”。髻上另戴...
清朝12位皇帝以外还曾有一位皇储溥儁( 02-06)
清朝12位皇帝以外还曾有一位皇储溥儁-民族史历史书上写的满清十二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皇帝、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其中,皇太极使用了两个年号天聪和崇德,而其他皇帝都只使用了一个年号,故满清有12帝13朝的说法。另外,多尔衮死后被顺治帝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其实还有一位我们不知道的差一点儿成为皇帝的皇储,清保庆帝爱新觉罗溥儁(1885年—1908年),清朝皇族成员,曾经被慈禧太后立为光绪帝的嗣皇帝,但后又被废。光绪帝主持“戊戌变法”,慈禧太后与心腹荣禄商议立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的儿子15岁的爱新觉罗溥儁为皇帝。光绪二十四年(18...
辽朝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 02-06)
辽朝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民族史戴着黄金面具下葬的契丹少女,原来是契丹萧燕燕的孙女。1986年,内蒙古自治区发掘了一座辽朝古墓,该墓的随葬品非常丰富,一共有3227件,其中很多随葬品都是用金、银、玉石以及玛瑙、琥珀、珍珠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无不彰显着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和显赫地位。随着墓志铭的出土,人们终于揭开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原来这是辽朝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经考证,墓中公主死时年仅18岁,正是芳华正茂的年纪。萧绍矩是陈国公主的亲舅舅,比她大十几岁,死时也不过三十出头而已,夫妻俩先后去世,死因成谜。与其他辽朝公主墓不同的是,陈国公主死后以黄金面具覆面,其中有何深意,人们百思不得...
满清灭亡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的时候,老百姓们都是个什么态度呢( 02-06)
满清灭亡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的时候,老百姓们都是个什么态度呢-民族史清朝终结不但要面临传统历史更替的规律,还要面临数千年所未有的世界大潮和民族自醒,所以清朝的灭亡是很值得玩味的,那么当1912年春节前夕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的时候,老百姓们都是个什么态度呢?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直到1912年亡国,这中间可经历了七十多年,期间清政府为了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用了他们能够使用的所有手段,凭良心讲清政府干的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时代和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无论如何挣扎都改变不了灭亡的命运,所谓时势造英雄。清朝不该亡时,太平天国纵有数百万大军都奈何不得,清朝该亡时,武昌区区三千新军就点燃了火药桶逼皇帝退位。所...
突厥族和回鹘族的恩怨-世仇( 02-06)
突厥族和回鹘族的恩怨-世仇-民族史在中国历史上,突厥族和回鹘族是世仇,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突厥的崛起与回鹘密切相关,突厥汗国的灭亡也与回鹘密切相关。突厥族在中国历史上,突厥族是一个强悍的民族,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突厥汗国,疆域非常大,东自辽海以西,西至里海,南自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根据资料记载,突厥本来是匈奴的一个部族。曾经有一个美好的传说,这部落被邻国灭了,只剩下一个10岁的小男孩。士兵见男孩很小,没忍心杀死他,便将他砍去双脚扔到荒草中。后来,一只母狼救了这个男孩,结成了夫妻,生下了10个小男孩。他们逐渐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繁衍后代,其中一支,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阿尔泰山形似...
宁夏固原北周墓穴出土萨珊波斯“鎏金银壶”( 02-05)
宁夏固原北周墓穴出土萨珊波斯“鎏金银壶”-民族史拥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因为黄河流经此地,形成了灿烂的黄河文明。同时,宁夏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给众多专家学者研究丝路文化提供了实地考察。不仅如此,各朝各代均可在宁夏找到他们的遗迹。20世纪80年代初,在宁夏固原县就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千年古墓,经过逐步考察,考古学家们慢慢揭开了古墓的神秘面纱。1983年,固原县城南郊外矗立着十多座三四米高的土堆,引起了到此勘探的考古人员的注意,从外形推断这应该是古代的贵族墓葬。于是考古队对其进行深入发掘,经勘探,这座墓为斜坡墓道土洞式墓,在其墓道上还有三个天井,考古学家们选择了古墓被碰坏得最为严重的一处进...
凿壁偷光的匡衡贪污腐败( 02-05)
凿壁偷光的匡衡贪污腐败-民族史有些历史故事,知道一半就好汉元帝时,有一个少年的励志故意影响了我们上千年,小时候,父亲常常用他的故事教育我。他就是匡衡。“凿壁偷光”故事的主人公。匡衡家里很穷,既点不起灯也买不起蜡烛,这对于喜欢读书的匡衡无疑是最大的痛苦。好在邻居家的灯光很明亮,他便把自家的墙壁凿了一个洞,让灯光透过来,他坐在洞口,借助透过来的灯光读书。这无疑是个好办法,也说明匡街从小就非常聪明,善于解决难题。后来他又去一个大户人家打工,不要工钱,条件是让他免费阅读大户家收藏的书籍。大户人家的主人同意了,并且为他这种求学的精神感动了。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也感动了。如果故事...
刘备有几个儿子( 02-05)
刘备有几个儿子-民族史说起刘备的儿子,人们一般会想起的就是那位扶不起的阿斗,而此后更是有诸葛亮的出师表,一位军师将自己全部的心血,奉献给刘备的儿子,而事实上,刘备不止有一个儿子,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是四个。首先是刘备的长子名叫刘封,是罗候寇氏所生,但是属于刘备收养的儿子,当时因为刘备膝下无子,就将荆州刺史刘表的儿子收为自己的长子,刘封从小就力气很大,性格勇猛,于是经常跟着刘备从军作战,战功赫赫,同时也深受刘备的信任,但是,因为后来刘封拒绝援助关羽,而导致关羽被杀,最终父子离间,刘封自杀。刘备的二儿子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刘禅,或许也是因为儿时的一些经历,长大后的刘禅实在厌倦官场的争斗,...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