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的胡汉融和)北魏孝文帝汉化笔记课题重点:1.为甚么北魏孝文帝会推行大规模的汉化?(原因)2.北魏和北周的汉化有甚么内容?3.北魏和北周的汉化对重建长期统一的局面有何贡献?4.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在当时(南北朝末期)造成甚么流弊? 1.为甚么北魏孝文帝会推行大规模的汉化?引言: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为笼络当时尚留关中之汉姓及巩固北魏政权,遂实行汉化政策。然其推行之汉化措施,并不全面,至孝文帝才推行全盘汉化。孝文帝推行大规模汉化是因为自小受袓母冯太后的薰陶和他有统一中国的理想,他希望藉汉化来巩固北魏的统治,统一全中国。「汉化」的定义:首先,「汉化」是指汉胡融合(狭义方面:从语言、衣饰等方面),但孝文帝的汉化不单是使汉胡融合...
地域建筑与建筑史研究的时代意义-以臺湾地区传统建筑为例-*简聪敏淡江大学土木研究所建筑组博士生**阎亚宁中国科技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摘要全球化与国际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发展趋势,网路与通讯科技的蓬勃,宣告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当人们坐享取手可得的便捷资讯时,原来驻足的在地文化(localculture)正藉由地域的跨越路径,进行文化输出的活动。自二十世纪初的包浩斯(Bauhaus)到后起争峰的国际样式(TheInternationalstyle);乃至于后工业、资讯时代的数位建筑,引领了一股对现代建筑的革命思潮;却遗忘了既往地方文化活动所驻留的轨迹。国人研究中国建筑史的进程甚晚,海峡两岸至今仅六十、七十余年的历史,研究成果仍显不足。面对...
第八章元代美术ChapterEightArtofYuanDynasty(公元1271-1368年) 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公元1206年,铁木真继位大汗(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南北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 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巩固元朝统治。政权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汉人则处于受歧视的地位。自隋代开始实行的科举制被废止,文人效命朝廷的正常途径被堵塞。此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在意识形态方面,元统治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蒙古族中极力维护本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在汉族中提倡程朱...
第六节 元代的中外美术交流SectionSixCommunicationofChinaandForeignCountiesonArt 元朝版图空前广大,横跨欧亚两大洲,包含的民族众多,国际交往频繁.元朝在对外用兵过程中,注意搜罗工匠艺人。来自中亚、西域、中国三部分地区的人,合作修建城市,制造器皿,三种文化便自然结合了。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中国的有识之士注意观察、记录外国事物,提供新的信息。如周达观《真腊风土记》详细记录了该国的各种事物。元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述了元朝与数国、数十个地区的交往情况。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元朝作官十七年(1275-1292年),他曾作为元世祖忽必烈的特使,巡视各省,出使外国。《马可.波罗游...
1.有关「大人」制,船木胜马有一篇关于大人制的研究,〈匈奴、乌桓、鲜卑の大人について〉,收入《内田吟风博士颂寿纪念东洋史论集》(京都:同朋舍,1978年),页453~470。而且从「大人」两字的词义开始探讨,(1)匈奴、乌桓、鲜卑、挹娄、西域诸国皆有「大人」。(2)乌桓、鲜卑的大人主要是推戴制,但后来有世袭的情况。(3)乌桓的大人中有称王者,或被汉人政权封为王侯。(4)鲜卑之大人成为其分割统治的官制。2.部落解散游牧民族的基本结构是部落制(政治、军事、社会三位一体),平时聚散无常,导致部族可以迅速改变政治效忠对象,加入实力较强的势力团体,这也是为什么草原中人们期待大汗的出现(也可以说为了要分享更丰富的战果过更好的生活,例如:分享战利...
金庸小说中乔峰的英雄形象与悲剧特征摘 要:《天龙八部》主人公乔峰,本是中原丐帮帮主,武功高强,豪迈勇敢,为众人敬仰。其英雄气概、豪迈作风、绝世武功让人敬仰。然而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在杏子林,他被揭发身世秘密。从此,他便开始寻找“带头大哥”,那个杀父仇人。然而所有知情人相继死去,世人怀疑他杀人灭口,他又误杀了阿朱,被认为是残忍无情的人。所有的一切,根源在于他的身份,汉人还是契丹人,支持汉人还是支持契丹人。他的蒙冤受屈、离奇身世、壮士情怀更撼人心魄。最终,他只能选择死亡。然而其悲剧性结局虽悲壮崇高,但也令人扼腕叹息、发人深省,促使读者认清其悲剧所蕴含的文化、命运与时代等因素。 关键词:英雄,悲剧,身份,复仇,命运一、英雄乔峰乔峰是...
《台湾通史》与连横1、《台湾通史》体裁仿司马迁的史记,分纪4、志24、传60,共88篇,36卷。记录则起自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迄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凡约1290年的历史。内容举例:纪:a开闢纪—隋代至郑成功收復台湾前的历史。b.建国纪—明永历15年至清康熙22年统一台湾前的历史。c.经营纪—清康熙22年至台湾割让给之前200多年的历史。d.独立纪—台湾割让给日本之后,台湾同胞不愿作亡国奴,成立台湾民主国的血泪史。「光绪二十一年夏五月朔,臺湾人民自立为民主国,奉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初四日辰刻,日军入城,海军亦至安平,遗兵二十余人被杀,而臺湾民主国亡。」2、此书所体现的民族精神a.移民精神:台湾移民主要来自闽南...
我国史书的体裁和年代分类我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史学非常发达,早在先秦即已产生许多优秀的史学名着,如春秋、春秋左氏传、国语、战国策。后世更因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史书类型,如依体裁分类,则有编年体和纪传体之别,如依所记年代分类,则有通史和断代史之别,其他另有纪事本末体、国别史类,兹简介如下:编年体:此类史书是以﹁间﹂为纲目,依年代先后将其历史记录下来,着名的春秋、春秋左氏传、资治通鑑,即属此类。纪传体:包含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志体例。本纪记帝王;世家记诸侯,採编年方式;列传记人物,採传记方式;表繫事;书、志则记典章制度。中国的正史(清代 乾隆年间曾刊行二十四史为正史),都为纪传体。通史:此类史书是贯通各代,不以单一朝代为限...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