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的后裔是达斡尔吗( 06-08)
契丹的后裔是达斡尔吗-民族史史学家根据契丹族的历史变迁和达斡尔族的历史传说,分析契丹语与达斡尔语的共同点,对契丹族与达斡尔族在生产、生活、习俗等方面进行比较,普遍认为达斡尔族是古契丹族的后裔。“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八旗姓氏通谱》和《辽史语解》认为“达呼尔”是契丹古八部之一大贺氏的音译,这是关于达斡尔族是契丹后裔的最早提法。1125年辽国灭亡,有文献记载,契丹族一部分誓“不食金粟”的族众,北投正在崛起的蒙古族。以库烈儿为首的契丹人,北迁至大兴安岭西北之额尔古纳河流域。今黑龙江根河以北仍有库烈儿山,直到明末清初,根河一带的达斡尔族酋长根铁木儿还被通古斯人称...
契丹人是现在的什么人( 06-08)
契丹人是现在的什么人-民族史契丹人是现在的什么人?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研究一下契丹人在中国北方建立的辽国灭亡后的人口流向。辽国在1125年被金国灭亡,辽国的大部民众自然是归附于女真人的金国,其中一部分随女真人一起继续汉化,进入元代,成为北方汉人的一分子。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在辽朝即将灭亡之际皇族耶律大石带领部众出奔,1132年,耶律大石在新疆额敏一带称帝,建元延庆。西辽帝国正式建立。随后耶律大石向新疆、蒙古高原、中亚及西亚地区扩张。在1141年的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成为中亚霸主。成吉思汗西征时,西辽被灭,并入蒙古。西辽灭亡后,也有部...
高句丽为何那么难打?( 06-08)
高句丽为何那么难打?-民族史高句丽为何那么难打?这与高句丽的民族性格、高句丽军队装备、高句丽山城易守难攻等因素密切相关。高句丽,尚武好斗,史载高句丽人,“其人性凶急,有气力,习战斗,好寇钞”(注:《后汉书》卷85《东夷传·高句骊》)。这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上亦有描绘,比如洞沟12号壁画墓的斩俘图和三室墓第一室北壁的攻城图等。攻城图整个画面为某个城的一角,城门紧闭,城外有二将乘骑手持长矛,正在酣战,人马均着甲胄。在二将上方有二士卒滚抱厮打,画面简洁,主题突出,是描绘一幕城池的守御战,可能是为了表现墓主生前参与守卫某城有功的战绩场面。高句丽军队最初是由五部的高句丽人组成的,随着国土的扩张,...
柔然是现在的什么民族( 06-06)
柔然是现在的什么民族?柔然是北方草原的部落联合体,国灭后,柔然上层离散逃亡,部分并入西魏和北齐,最终融入中原汉族。留居草原的柔然部众成为突厥汗国的一部分,之后经突厥高车契丹成为现在蒙古族的组成部分。柔然是现在的什么民族?我们先弄清柔然的兴起,关于柔然人的来源,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如《魏书·蠕蠕传》提及蠕蠕为“东胡之苗裔”、“匈奴之裔”、“先世源由,出于大魏”;《宋书·索虏传》、《梁书·芮芮传》均认为柔然是“匈奴别种”。而《南齐书·芮芮虏传》则以为是“塞外杂胡”。实际上,柔然最盛时(约公元410年——公元425年),其势遍及大漠南北,北达贝加尔湖畔,南抵阴山北麓,东北到大兴安岭,与地豆于相接,东南与西拉木伦河的库莫奚及契...
拓跋和慕容决战参合陂( 06-06)
拓跋和慕容决战参合陂-民族史参合陂之战,是鲜卑拓跋和慕容两部最后争霸中原的决战。战争概述:公元395年,鲜卑慕容部的后燕灭掉西燕后,举兵十万征伐鲜卑拓跋部的北魏,自五原师疲而返。拓跋北魏展开千里追袭战,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岱海)大败慕容燕军。慕容后燕数十万大军仅剩数千人返乡。从此拉开了拓跋北魏崛起、一统北方的历史大幕。拓跋和慕容的争霸,也是拓跋珪和慕容垂两人之间,少年和老年的对决,后浪推前浪,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结局。拓跋和慕容在五胡乱华中建立了各自的政权,原本之间没有什么冲突。强盛的前秦统一北方吞并了拓跋和慕容二部,公元383年,前秦在淝水的溃败导致帝国崩盘,一切发生了变化。鲜...
柔然历史( 06-05)
柔然历史之柔然兴起公元3世纪中叶,柔然的最高统治集团郁久闾氏之始祖木骨闾,本姓包,是蒙国祁姓豕韦氏族(音译木骨闾包失韦或蒙古祁姓室韦氏族)王子,在拓跋力微时被拓跋鲜卑掠获的奴隶,后免为骑卒。3世纪末,拓跋猗卢总摄拓跋三部时,木骨闾郁久闾恰因“坐后期当斩”罪,“亡匿广漠溪谷间”,并集合逃亡者百余人,依附游牧于阴山北意辛山一带的纥突邻部。木骨闾,一说为“首秃”(或指髡头)之意,由于“木骨闾与郁久闾声相近,故后子孙因以为氏”。木骨闾卒,子车鹿会雄健,不断兼并其它部落,拥有不少部众和财富,成为世袭贵族,以柔然自称。役属于拓跋鲜卑,“岁贡马畜貂豽皮。冬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正如崔浩所云:“夏则散众放畜,秋肥乃聚,背寒向温,南来寇抄。”车...
简明游牧民族史( 06-04)
简明游牧民族史-民族史介绍游牧民族史之前,先弄清楚什么是游牧,游牧是在干旱地区通过移动放牧的方式利用水草资源,以获取生活资料,并保持草场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式。游牧生活方式的形成原因,游牧已存在了七千年,是人类适应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生态环境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游牧不是一种漫无边际、没有目的的流动,而是有着非常清晰的社会边界,这种边界是依赖于社会的规范-它非常明确的规范着人们的行动。这种流动性不仅体现在游牧族群能够在多变的生态条件下灵活应对的这样一种能力,而且也体现了他们自身的社会组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保持秩序和整合的一种能力。比如中国北方干旱草原区几千年来存在着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
小高句丽( 06-04)
小高句丽指的是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王族后代建立的一系列复兴政权。小高句丽之一:高句丽灭亡仅两年后,大唐咸亨元年(670年)四月,吐蕃发兵攻陷西域18州(均在今新疆境),唐朝西北边境告急,唐高宗命安东都护薛仁贵出师西北。薛仁贵一走高丽酋长钳牟岑立刻乘机起反唐,于四月拥立高丽王高藏的外孙安舜(又记为安胜,他还是高句丽渊盖苏文之弟渊净土之子)为主,进犯唐朝东北地区。唐高宗于是任命高侃为安东都护、东州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卫大将军李谨行为燕山道行军总管,率军进攻,并派司平太常伯杨防收容高丽逃亡者。在唐军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安舜将钳牟岑杀死,投奔新罗(位于朝鲜半岛东南部)。咸亨二年(671年)七月初一,高侃率军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东南营城子)击破钳...
唐朝与新罗的战争( 06-03)
唐朝与新罗的战争,发生在公元670到676年,是唐朝联合新罗灭亡百济和高句丽之后,两国为争夺对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统治权而爆发的战争。战事主要在朝鲜半岛平壤和泗沘附近。唐朝方面主要指挥官有高侃、李谨行、薛仁贵,新罗方面新罗文武王、金庾信、大阿湌晓川。唐朝与新罗的战争背景,唐朝联合新罗灭亡百济与高句丽之后,唐朝在百济故地设立熊津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地设立安东都护府,并且唐朝以新罗地为鸡林州都督府。唐朝的意图是要在高句丽和济故地实行羁縻统治政策。而新罗则要争夺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由其直接统治。为争夺对百济和高句丽故地的统治权,唐朝新罗战争爆发。西面空前强盛的吐蕃造成的压力,迫使唐朝对朝鲜半岛采取退守政策,唐朝新罗最终以大同江为界划分势力范围。唐...
朝鲜半岛的统一新罗时代( 06-03)
统一新罗时代(668年-901年)是朝鲜半岛的一个朝代。统一新罗时代的主要民族:朝鲜族统一新罗时代的政治体制:君主制公元668年,新罗联合唐朝灭亡了百济和高句丽不久,罗唐战争爆发,新罗获得了平壤以南的朝鲜半岛,朝鲜半岛进入了统一新罗时代。892年后百济建立,901年泰封国建立,统一新罗时代结束,朝鲜半岛进入后三国时代。统一新罗时代这一史学名词是1945年南北分治以后的新创造的术语,与现代政局有关,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政治的渴望,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历史学家建议使用南北国时代,其中包括了渤海国,此观点被中国抵制,渤海国是中国满族祖先靺鞨建立的政权。在北朝鲜于50年代提出主体史学后,渤海国一度代替统一新罗成为朝鲜历史主线。认为渤海国在北...
古代突厥人的相貌( 06-01)
古代突厥人的相貌-民族史古代突厥人的相貌是什么样子呢?古代的各种“突厥人”大多都会长得更接近蒙古人种,也就是与中国人和韩国人、蒙古人差不多。古代的各种“突厥人”,甚至连最纯粹的“阿史那氏”突厥人大多都会长得更接近蒙古人种,更像“小眯缝眼”的中国人和韩国人。诚然,突厥中有一些混血,但宋代以前的突厥人长成欧洲人的样子,是很少见的。所谓“突厥”为阿史那氏在欧亚草原上建立的一系列政权的名称,其时间大概在中原王朝的南北朝后期到唐朝。在其政权覆灭之后,又有不少族群都自称或被称为“突厥”。上世纪初,奥斯曼人就将国号改成了土耳其,也即突厥之意。纯正突厥人是黄种人6世纪中叶,阿史那氏的伊利可汗建...
靺鞨人的发式,靺鞨人梳辫子吗( 06-01)
靺鞨人梳辫子吗,史书明确记载靺鞨“俗皆辫发”,但仅黑水靺鞨的发式可以考知,有较明确的记载。黑水靺鞨在当地周边,属较原始的部族,《新唐书·北狄传》记载:“黑水靺鞨……俗编发,缀野豕牙,插雉尾为冠饰,自别于诸部。”野猪牙、野鸡尾,编发,即辫发,但黑水靺鞨的辫发是何种样式已不得知。不过,女真来源于黑水靺鞨,满族又出自女真,文献中有关于女真发式的记载则是比较清楚的。《大金国志》卷三九记载:“金辫发垂肩,留颅后发系以色丝。”靺鞨人的发式,靺鞨人梳辫子吗,《北风扬沙录》称“(女真)人皆辫发,与契丹异,留颅后发以色丝系之,富人用珠玉为饰。”契丹、奚、高句丽、室韦都是不辫发的(有待商榷)。《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则云“(女真)男子辫发垂后,耳饰金环,后...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