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及我国新疆的很多民族,都自称为突厥后裔,那他们真是传说中的突厥人吗?实际上,无论从史学还是民族学,都存在广义突厥和狭义突厥两个概念。《辞海》中解释突厥“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各部落,狭义专指突厥”,这又是什么意思呢?突厥和铁勒又有什么关系?这里所说的铁勒这一概念,并非专指“九姓铁勒”或回鹘,乃是指一个庞大的种族。广义的说,铁勒几乎包括了整个突厥民族。几乎所有的突厥人都来自于铁勒人。而突厥人统一了整个铁勒人。在突厥汗国的统治下,几乎所有的铁勒人都被称为突厥人。后来突厥成为全体铁勒人的代名词。西部铁勒尤为明显,而东部铁勒逐渐演变成为今天维吾尔的祖先。突厥与铁勒的关系好比蒙古与室韦,高勾丽与扶余,满洲与女真的关系。即铁勒包含突厥、扶余包含...
生活在今天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的巴尔虎蒙古族历史悠久,巴尔虎的起源有很大的铁勒成分。早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前就已经屡见史书记载。《隋书》称之为“拨野固”。《元史》称之为“八儿浑”、《蒙古秘史》称之为“八儿忽”、《史集》等称之为“巴儿古惕”。清代的各种史料称之为“巴尔虎”,沿用至今。从巴尔虎作为一个著名的部落名称出现在各类史籍上来看,巴尔虎蒙古族至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巴尔虎的起源地是明确的,巴尔虎蒙古部是蒙古族中最古老的一支,其部族原驻牧地在贝加尔湖以东巴尔古津河一带,当年他们从事游牧和渔猎生产。因此,巴尔虎,是一个以游牧地区而得名的部族名称。因为“巴尔虎”、“巴尔古津”在蒙古语中是同音,只是汉...
本文探讨今天内蒙的巴尔虎蒙古人在历史上的沿革和踪迹。巴尔虎又称拔野古。在蒙古民族形成以前,巴尔虎就做为丁零(高车、铁勒)的一个部落,生息在蒙古草原北部。根据史学家考证,活跃在北亚草原上的主要人群,在商周时期是鬼方,在汉魏时期是丁零(卫律曾封为丁零王),在十六国和北朝时期是高车,在隋唐时期是铁勒。学者进一步认为:鬼方、丁零、高车、铁勒,均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名称。范文谰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就提到:从公元前3世纪起,拔野古(巴尔虎)等15个部落参加了一个被称为丁零的部落联合体,活动在北海(贝加尔湖)以南,独洛河(土剌河)以北一带。由此可见,巴尔虎人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在丁零、高车、铁勒等民族中始终能见到古代巴...
随着蒙古东察合台汗国的衰落,叶尔羌汗国的势力渗入伊犁河谷和巴尔喀什湖一带。1516年,满速尔汗向赛依德称臣。之后,赛依德相继征服了巴达克山和帕米尔高原南部的瓦罕地区,并一度深入到今巴基斯坦俾路支地区。随后赛依德领兵进攻克什米尔,突入克什米尔腹地,并逼近克什米尔都城,但不久遭到当地军民的反抗,1533年,赛依德撤军,病死在返回叶尔羌的途中。叶尔羌汗位的继承权引发统治阶级内部纷争。汗国宰相赛依德阴谋篡权未遂,被赛依德汗的长子拉失德处死。1533年,拉失德成为叶尔羌汗国的第二代汗。他是一个对文化活动相当重视的君主,叶尔羌汗国进入了文化繁荣期。他在位期间,其妻子阿玛尼沙罕开始组编《木卡姆》,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1570年,热西德死后...
叶尔羌汗国是维吾尔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叶尔羌汗国世系叶尔羌汗国(公元1514--1680年)1.赛义德1514--1533⒉拉失德1533--1559⒊阿不都克里木1559--1591(一译阿不都哈林汗)⒋马黑麻1591--1609⒌阿黑麻1609--1618⒍沙拉夫.丁.速檀1614--1615⒎忽来失速檀1619(只在位9天)⒏阿不都.拉提甫1619--1630⒐速檀阿黑麻1630--1632⒑速檀马合木1632--1635⒒速檀阿黑麻(复位)1635--1639⒓阿布都拉哈1638--1667⒔尤勒巴尔斯1667--1670⒕阿不都.拉提夫1670⒖伊斯玛业勒1670--1680叶尔羌汗国在吐鲁番的统治者⒈马黑麻157...
维吾尔是新疆人口最多的民族,超过千万。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结”的意思。“维吾尔”一名最早见于汉籍是在公元4世纪的《魏书·高车传》里,当时被译写为汉字“韦纥”,是高车部落联合体中的一个部落。韦纥在约公元7世纪开始史书记为“回纥”(《新唐书》卷217);788年又改译为“回鹘”(取义“回旋轻捷如鹘”,《资治通鉴》卷233),这个称呼一直延续至宋及五代。元明时期一般译为汉字“畏兀儿”。清朝又称缠回。1934年,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正式规定“维吾尔”为汉译民族名称,此后这一译名就一直沿用到今天。维吾尔的始祖回纥源于丁零。早在公元前3世纪的时...
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地区,古称西域,从公元前60年就已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早在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了今天新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当时,在天山以北及蒙古草原上生活的是匈奴人,他们建立的游牧政权经常对西汉中央政权进行骚扰,威胁到西汉边疆的稳定。为此,西汉中央王朝多次派兵,联合西域各国,展开对匈奴的军事征服。到公元前60年,匈奴的日逐王被迫降汉,西汉在吐鲁番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天山南北各地,从此西域统一于中央政府。此后,无论中原政局动荡与否,天山南北始终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受中央政府的管辖。清初,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强盛起来,推翻南部维吾尔人的叶尔羌汗国,肆虐西域并向东攻掠喀尔喀蒙古,挑战满清统治。1755年清朝军队灭亡了...
本文为锡伯族源出女真论,原作者都兴智,1950年生,现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起源于我国东北的锡伯族,与满族同源,都是女真人的后裔。明代锡伯部族的首领是出自女真苏完部瓜尔佳氏的一支,即尼雅哈奇及其后裔,他们的祖居地是今吉林省双阳。尼雅哈奇的长兄佛尔和、弟珠察的后裔后来都加入了满洲,成为今天满族的成员。现有的家谱资料和调查材料证明,锡伯人的90几个姓氏绝大多数都与八旗满洲的姓氏同,有的姓氏与金代女真人的姓氏一脉相承。锡伯人的语言与满语基本相同,许多习俗也与满族相同。构成锡伯部的主体部民,应是元明时期的海西女真人。锡伯是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如今祖国多民族大家庭当中的一员。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多数锡伯人都离开了自己的...
鲜卑简介,本文介绍鲜卑人的简史,做为历史类科普入门。鲜卑是东北古代东胡系统的民族之一,因居于鲜卑山得名。鲜卑山和大鲜卑山是不同的。经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和民族史研究,证实鲜卑山在今大兴安岭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大鲜卑山在大兴安岭北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西北。鲜卑部落集团,可能在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而鲜卑名称始现于东汉初年。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北匈奴被汉朝与乌孙、丁零、乌桓、鲜卑等族击败,被迫西迁,于是鲜卑大规模南迁、西迁,到达匈奴故地,与当地的匈奴、丁零、乌桓、汉人等混合,自此势力大振。鲜卑成为南北朝时期的北方霸主十六国时期,鲜卑族中的慕容氏、宇文氏、段氏、乞伏氏和拓跋氏,都先后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统...
自《春秋公羊传》那个时代以后,中国人大一统的思想的思想深入民心,但各地不同的血统渊源以及农业社会相对封闭的生存空间,导致直到今天,各省人仍然存在着不同的性格和文化特征,形成各地人文社会的多样性。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各省人血统起源和性格特点:1.河北、京津:多为中原汉族与契丹、女真人混血后裔。明代朱棣曾从安徽调遣数万士兵驻守天津卫,因而天津大部分居民又糅合了安徽人血统。北京人起源于山顶洞人(不严肃),有古老的历史,有古老的底蕴。北京本地历史上属于燕国之地,很少出名人。不过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倒是北京人。作为几代的古都,北京本地虽然很少出名人,但中国人近乎过半的名人却都在北京。北京人自豪于元明清三朝的皇家胜地,更自豪于五星红旗...
我国古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凶险的时刻莫过于五胡乱华,晋朝“八王之乱”,国力大减,天下大乱,无法掌控北方局势,自汉代以来陆续内附的北方胡人,主要是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羌五胡纷纷趁势作乱,称王称帝。五胡乱华给华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么这乱华的五胡后来下场如何呢?我们来逐一细说乱华的五胡匈奴、羯族、鲜卑族、氐族、羌各自的结局:羯族哪去了?羯族结局较惨,乱华自身也付出惨痛代价。羯族是乱华外来族群里路途最远的一支,源自中亚。羯族也被称为最残暴的民族,以杀人为快。网上有很多夸大性的造谣文章,据传羯族行军打仗从不带军粮,而专门抓捕汉人女子,行军的过程中晚上发泄兽欲,白天当军粮吃掉,被称为“双脚羊”(实际上双脚羊这一词源于赵宋),十分残暴,相...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