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语言文字(
05-05)
鲜卑语言文字方面,鲜卑语言在中国史书中称为夷言、国语(就是普通话哟)、北语、胡语或者胡言,鲜卑语和源自东胡的柔然、契丹、蒙古的语言同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鲜卑语言应该和今天的蒙古语有些相似,或者就是蒙古语的前身,估计如果成吉思汗穿越到十六国时期,他可以和那些前燕后燕南燕的慕容们艰难地对话交流。鲜卑语言使用时期自2、3世纪交替至7世纪中叶,在东晋十六国至北朝时期被广泛地入主中原的鲜卑族作为本民族语言使用。作为当时统治者所使用的语言,鲜卑语一度在中国北方成为仅次于汉语或者超越汉语的权威性语言。变化发生在北魏中后期,孝文帝和冯太后(出自北燕,先世是鲜卑化汉人)下令进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改用汉语代替鲜卑语,更改鲜卑语姓名为汉字姓名,禁止入...
鲜卑人的宗教信仰(萨满、佛、道)(
05-05)
鲜卑族早期无疑崇尚萨满教,这点和起源于东北亚的其他民族一样。鲜卑族由于风俗习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等原因,长期保持着一种原始状态,所以在鲜卑人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萨满崇拜气息比较浓厚。萨满教是中国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从它的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建立在万物有灵性的基础上的原始多神信仰。在这种崇拜下,对于自然、图腾、祖先各鬼神的信奉都能够涵纳在它的宗教活动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各种知识的极度匮乏,人们击鼓完全处于自然力量的支配之下,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物和自然现象,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都能够对人的生活造成影响,也容易使人产生...
没有鲜卑就没有隋唐盛世(
05-05)
鲜卑,谈到对后世的影响,中国有史以来,鲜卑民族毫无疑问是影响中华文明进程最为持久的北方游牧民族。东汉时,鲜卑随匈奴登上历史舞台,十六国时期,鲜卑各部族政权为数最多,持续最久。分别为慕容氏的前燕、后燕、西燕和南燕,乞伏氏的西秦,秃发氏的南凉,吐谷浑氏的吐谷浑国,拓跋氏的代国、北魏、东魏和西魏,宇文氏北周以及鲜卑化的高氏北齐,先后持续近三个世纪。宇文鲜卑“别种”契丹族辽国持续近二个世纪,亡于女真族金国后进而西迁建立西辽国,直至被蒙古汗国所灭,又持续近一个世纪。另外,拓跋鲜卑支裔党项羌拓跋部的西夏国,也持续近二个世纪。从公元45年鲜卑做为匈奴帮凶入寇到1227...
鲜卑族创建过哪些国家?(
05-04)
如果问中国历史上除汉族外,哪个民族影响最大,那么,答案无疑是鲜卑族。五胡十六国建国最多的是鲜卑族,统一北方的是鲜卑拓跋部,称雄大漠的柔然源自鲜卑,北周是鲜卑宇文氏,北齐是鲜卑化汉人高氏建立,隋唐深染胡风,契丹的源头也是鲜卑。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鲜卑兴起于大兴安岭。为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乌桓和鲜卑都被匈奴所奴役。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也许匈奴也是...
曹魏毌丘俭东征高句丽(
05-03)
割据辽东的公孙氏被司马懿击败后,辽东诸郡尽数归入魏国。当时魏正忙于与吴、蜀的战争,内部司马氏与曹氏又斗得正欢,无暇回顾。反复无常的高句丽故态复萌,东川王又开始频频入寇,攻打辽东几个小城,获得一些小胜,就自以为兵强马壮,大吹大擂。有大臣沛者得来绝食死谏,劝国王不要惹恼大魏,招来亡国之运,东川王哪里听得进去。多行不义必自毙。果然,不久魏和吴蜀方面战事稍息,魏国就派大将毌丘俭东征,以报高句丽侵寇之仇。公元246年,毌丘俭带领魏军步骑万人,东出玄菟郡,向高句丽进发。高句丽东川王亲自率领步骑2万余人迎敌至沸流水,也就是浑江,今天辽宁吉林界河,战魏军于梁口(注:今通...
王建为什么建国号为高丽而不是新罗?(
05-03)
作为新罗人,按金富轼《三国史记》所载,王建生于新罗,长于新罗,称王于新罗。归根到底,只能将王建及其父辈认定为新罗人,既然不是高句丽遗民,王建建国号高丽是因为他与高句骊(高氏高丽)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王建死前颁布的《十诫书》第五条说:“朕赖三韩山川阴佑以成大业”,可见王建祖先更可能是三韩新罗人,但他为何建国号高丽?这其实与弓裔有很大关系。弓裔趁竹州农民起义起家,先是自称新罗王室出身,是新罗宪安王的庶子,他壮大后却放弃正统,在开城建都称王,声称复兴高句骊(高句丽),定国号高句骊(丽),史称后高句骊(丽)。在新罗统一后,由于一直奉行“骨品制”(一种严格的贵族制度),出身平平的普通百姓是得不到重用的,比如投唐的新罗人薛罽头。另...
高句丽与慕容皝前燕政权关于辽东的争夺(
05-03)
337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皝自立为燕王。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于辽西的龙城(今辽宁朝阳),史称前燕、慕容燕。中原西晋后期,高句丽迅速发展,313年,高句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贪婪的高句丽又觊觎辽东地区,这就直接引来与慕容鲜卑的军事冲突。在与鲜卑慕容家族建立的前燕争夺中国东北辽东的战争中,在高句丽故国原王任内,前燕取得压倒性的优势。342年,前燕又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前燕军重创高句丽军队。又发掘故国原王的先王美川王之墓,掳走美川王的尸体和故国原王的生...
匈奴概述(疆域、人口、军事、社会、官制、经济、后裔)(
05-03)
匈奴的疆域广阔,兵强马壮,东破东胡,南并楼兰、中原王朝北部边地,西击月氏与西域各国,北服丁零与西北的坚昆。匈奴地域范围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跨过阿尔泰山,直到葱岭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周边。匈奴被称之为“百蛮大国”。以大戈壁为中心分为南、北,即漠南和漠北。与现今不同的是,在漠南一带的山区,如阴山,当时尚有数量众多的树木,并且那时候漠南的平地有面积广大的草原,也就是说自然条件比今天要好很多,气候温暖,是当时匈奴人最理想的牧场。匈奴的兵力和人口,汉初匈奴是整个草原上的军事联盟...
高句丽和中原王朝到底是什么关系?(
05-02)
尽管现在的史料多数记载高句丽建于前37年,但实际上那时的高句丽仍仅是西汉王朝设立在玄莬郡的一个基层行政组织。高句丽虽然有了“王”,但这个“王”,在早期与随时面临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从《三国志》的记载也证实,西汉时期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由“高句丽令主其名籍”(《三国志》卷30《高句丽传》),而且作为西汉的一个基层官员,高句丽的“王”还从玄菟郡领取作为中国地方官应有的按品级的官服。高句丽政权的高官号“主簿”,正是中国县级官员的称号,高句丽就是高句丽县令,县长,这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