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归属的争议( 04-18)
高句丽归属的争议-民族史世上争夺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说拥有各自的道理,一切争议的归根结底都是立场不同。我们历史爱好者就是为了把历史学好,就是为了了解更多的史家观点。先简单回顾高句丽历史,高句丽王朝,前37年建国,668年灭。第一代国王高朱蒙,历28代,计705年。自建立起,前期历史,高句丽一直处于中央王朝打压下。公元前37年,扶馀国贵族高朱蒙在西汉王朝下属玄菟郡卒本(今辽宁省桓仁地区)建立高句丽国。公元3年高句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由卒本川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公元209年,辽东公孙康乘高句丽内讧进袭高句丽,“焚烧邑落,攻破国都”,国内城被毁...
高句丽与唐的战争( 04-18)
高句丽与唐的战争-民族史唐初贞观年间,唐朝攻灭东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西域诸国,打败薛延陀汗国,四夷威服,李世民被尊为天可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贞观十七年(六百四十三年),新罗遣使入朝,述说高句丽图谋断绝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争战,遭高句丽权臣、莫离支泉盖苏文拒绝,唐太宗因此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644年十一月,太宗李世民诏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出兵就要把高句丽灭了吗?竟然叫平壤道),太子詹事、左卫率李勣(徐懋功)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分道进击高丽。十九年二月,唐太宗率六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张亮率水军渡海袭占卑沙城;李绩军攻克辽...
高句丽怎么灭亡的( 04-17)
高句丽怎么灭亡的-民族史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时任高句丽东部大人的盖苏文发动政变,杀害高句丽王高武,立高藏为王,自任莫离支(近似中原王朝的宰相,但超越宰相)。在他执政期间,对内残酷统治,国人不堪其苦;对外积极备战,进攻新罗,挑起战端,并且拒绝唐中央政府的停战告戒,在辽东归属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上与唐发生激烈矛盾,由此引发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直至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消灭高句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尽管渊盖苏文成功地抵御了唐朝想灭掉高句丽的企图,但另一方面,他残暴弑君,铁腕统治导致政局不稳,连年战争,国力损耗,百姓苦不堪言,这些宣告了高句丽在盖苏文死后两年的灭亡...
弓裔创建的泰封是怎么回事( 04-17)
弓裔创建的泰封是怎么回事-民族史泰封是后高句丽时期一个短暂的王朝称号(901年—918年),虽然号称高句丽,其实是由新罗三韩人弓裔所建。它是王氏高丽之前的一个短暂混乱动荡的过渡时代。泰封是新罗贵族弓裔在朝鲜半岛建立的分裂政权。899年,新罗末年弓裔追随农民起义领袖梁吉,后将其反噬,进攻新罗。901年建都开城。新罗人弓裔声称复兴高句丽,定国号高句丽,史称后高句丽。高句丽疆域北及平壤,南至尚州。后高句丽904年改称国号摩震。905年又改国号为泰封。泰封与新罗和甄萱的后百济形成鼎立,史称后三国。弓裔自称弥勒佛,愚弄人民,统治暴虐。泰封在918年被部将王建(왕건)所建的王氏高丽(왕씨고려)所灭...
王氏高丽与高句丽什么关系( 04-17)
先简单说一下王氏高丽是怎么建立和怎么结束的:王建创建的高丽(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弓裔部下起事,拥立王建为王,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统一。高丽历经34代君主,共475年。1388年李成桂威化岛回军掌握实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让王自立,王氏高丽结束。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第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朝鲜国是怎么来的呢?王氏高丽到了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朝鲜是这一地域的古称),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
王氏高丽是高氏高句丽的继承者吗?( 04-17)
从下面几方面,证实​王氏高丽不是高氏高句丽的继承者。1.高句丽民族是古代东北地区夫余人别部。其领土主要部分处于汉朝的辽东、玄菟、乐浪、带方四郡。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玄菟郡高句丽县辖区内建立政权,国都为纥升骨。2.高句丽历史上,对中国阳奉阴违。高句丽帝国的扩张大致上始于大武神王高无恤时代,也就是王莽篡汉时代。王莽贬高句丽为下句丽(这套路源远流长),从此引发了战火。高句丽连战得手,击败新莽政权,占有乐浪。并吞并了周围的小国,势力进入朝鲜半岛。后光武帝刘秀击败高句丽,收复乐浪,以朝鲜半岛上清川江为界,以北归东汉,以南归高句丽。后来,高句丽趁五胡乱华时期大举入侵,名义上尊奉北方政权,但暗中掠夺土地,到南北朝末,不仅占有了辽东四郡,而且...
满族的生育习俗( 04-16)
   满族的生育习俗很有特色,和其他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一样,满族生育习俗同样少不了萨满主持或参加,孩子出生就要见萨满。   满族信奉古老而神秘的萨满教,因此,若三十无子,则要请萨满求子。妇女怀孕时有诸多禁忌,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不准参加他人婚礼。孩子出生前,要请萨满向佛托妈妈(类似汉族的子孙娘娘)祷告。产房不能设在西屋,孩子出生时,炕上要铺草,孩子生下来,叫“落草”。生的如果是男孩,则悬弧(树条作成弓形,中间插一羽毛作箭)于门左;如果是女孩,则挂红布于门右。孩子生下第二天,要请儿女多、身体好的妇女给他喂第一次奶,称为“开奶”。然后,在第三天时为孩子行沐浴礼,用放了槐树枝、...
​源自萨满舞的太平鼓( 04-16)
   “太平年间太平鼓,边打边唱边起舞”,太平鼓源于满族萨满祭祖跳神时用之单鼓、呈椭圆形,蒙以马、驴或羊皮。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悠久历史的萨满教衰落了,萨满也销声匿迹,但萨满舞中积极的文化内涵却在民间得以传承。流行于北京西部地区的太平鼓就是从满族祭祀、祈福、驱邪、庆喜的萨满歌舞演变而来的优秀民间舞蹈艺术,太平鼓在京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太平鼓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唱。舞离不开鼓点,鼓点又随舞而变化,鼓和舞有机配合。击鼓技法有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颤铁环等,形成清脆多彩的音响,充分体现着鼓手与鼓...
萨满与柳( 04-16)
萨满眼中,柳树是神。300多年前,有一条1300余公里的种着柳树的壕沟土堤横亘在东北大平原上。这就是满清顺治、康熙朝修建的“柳条边”。清朝统治者修这道边墙的目的是为了实行种族隔绝,禁止汉人越过边墙打猎、放牧和采人参。“柳条边”的壕沟上每隔5尺插一根4寸粗6尺高的柳条,柳条间用绳连结成篱笆状,称之为“插柳结绳”。为什么偏要在壕沟上栽种柳条呢?这是因为当权者有两个考虑,一是柳树易栽易活繁殖快;二是满族人对柳的崇拜会导致人们爱护柳条,不会乱砍滥伐,这对于柳条边的保护很重要。源于民间悠久的萨满文化,柳树是神,当然没人砍。柳崇拜是东方神秘的萨满教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自然崇拜中处于重要地位。柳图腾崇拜在一些少数民族先民的心目中,具有...
跳大神治病仪式( 04-16)
跳大神,在东亚流行的历史非常久远,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一些农村,今天仍然能够见到。神秘的“跳大神”治病请神要有两个人共同完成,一个是萨满,还有一个助手,被称之为“栽立”。   民间萨满为人治病的跳大神仪式一般是这样的:傍晚,在患者家中,点燃一种木本植物,发出香气。届时,萨满身穿“神衣”,头戴“神帽”,左手持鼓,右手拿槌,盘腿坐在西北角的专门位置上。萨满打几个哈欠后,开始击鼓。然后起身,边击鼓,边跳跃,边吟唱。萨满唱一句,“栽立”和参加跳神仪式的人们伴随着合唱。鼓声渐紧,萨满下巴哆嗦,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双目紧闭,周身摇晃,表现出一种痛苦情状。这时,有人拿出一团烧红的火炭,放在萨满脚前,谓之“为神引路”。这就...
汉四郡民族成分( 04-15)
汉四郡民族成分-民族史汉武帝在灭亡了卫氏朝鲜后,在原来卫氏朝鲜的领地上设立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个郡,史上简称汉四郡。各郡所管辖的居民民族成份是不同的。在卫满朝鲜建立时,周边就已经存在一些小国。下面文字证明,燕之亡臣卫满立国朝鲜,阻止周边属国朝见天子,是武帝灭卫满朝鲜的主要原因。汉惠帝刚即位,卫满南下驱逐箕准,夺取箕子朝鲜首都平壤,其国土还包括高句丽、真番、临屯、沃沮、夫余五国之地,方圆数千里,疆域远超箕子朝鲜。卫满在辽东取代了箕氏朝鲜之后,“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诸蛮夷君长欲入见天子,勿得禁止。以闻,上许之,以故满得兵威财物侵降...
契丹简介( 04-14)
契丹简介,天龙八部的契丹人萧峰,让大家都知道了历史上曾炫赫一时的契丹大辽。很多人想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契丹到底是怎样一个民族。我们在这里给大家做个契丹简介。契丹族的起源,先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天的西拉木伦河,为西辽河北源)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天的老哈河,是辽河西源西辽河上源)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的契丹族。老哈河、西拉沐伦河,是契丹的母亲河。古老的契丹族源于更早的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契丹”原意为镔铁,以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中上最早关于契丹族的记载始于公元389年,那是一场战役,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
女真族的社会形态( 04-13)
女真族的社会形态,在各分布区域是不同的,并且在不同历史阶段,曾出现倒退。史载公元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国,在东北正式建立了奴隶制政权。当女真统治者入主中原,特别是熙宗、海陵王时将大批猛安谋克户迁人关内后,入关女真族便开始逐渐封建化。金世宗时虽然在风俗习惯方面大力倡导遵从祖宗旧俗,却不可能从经济上阻挡女真族封建化的趋势。到章宗时,人关女真族已墓本完成了封建化过程。但是,金代女真族的发展很不平衡。总的来说,进入关内的女真族发展较快,封建化比较早;留居东北者发展稍迟,奴隶制成分保留的较多。当然,东北的发展也不平衡。南半部地区由于开发早,汉族、契丹等族居民比重大,其发展和关内相近;北部女真族聚居区的奴隶制成分则仍占优势。《金史•食货志》载大...
金国的胡里改路( 04-13)
胡里改这个名字,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满族起源,都与胡里改有关。胡里改路,金朝的重要政区,为金国上京路下辖诸路之一。该地名因胡里改江(今牡丹江)而得名。史载此地金初设置万户,金国海陵王时(1150—1161年)设置节度使。胡里改路的治所在今依兰县城北五国头城旧址。其辖境广阔,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鞑靼海峡,西以屯河(今汤旺河)与蒲峪路相邻,东南与恤品路接界。1130年(金天会八年),徙宋徽、钦二帝囚于五国头城。五国头城遗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胡里改路,辽金时期是女真重要聚居区,元明时期的建州女真南迁前的发源地。...
朝鲜东北部是巧取豪夺中国领土( 04-13)
图们江原本是明朝内河,朝鲜咸镜道原本是中国领土。长白山和图们江是现今朝鲜和我国分界,图门江朝鲜语称豆满江。朝鲜自己编修的李朝史书,表明图们江和长白山原来是女真人的领土:1、朝鲜李朝《新增东国舆地胜览》,卷五咸镜道庆源都护府,豆满江:“女真语谓万为豆满,以众水至此合流,故名”。长白山:“女真语谓善颜阿林,以白色的山峰,故名,胡(女真)人奉之为神山。”2、《李朝肃宗实录》记载,十七年十一月丙寅:“长白山,胡人(满族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图们江本是中国内河,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领。明王朝成立后通过招抚女真族,在图们江两岸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图们江南岸亦一度为明朝领地。朱元璋立国后定下奉行和平外交的基调,...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