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语系包括哪些语言(
04-28)
阿尔泰山脉位于南西伯利亚、蒙古和中国的交汇处。阿尔泰语系被认为起源于这里,并且以此地名阿尔泰山来命名为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语言通常分为三类:突厥、蒙古、通古斯人。所有三种语言都是凝集的粘着语,句子结构有相似之处(Reinhard)。这些子组单独跨越亚洲巨大的地理区域,使用人数超过8000万人。然而,正如Ruhlen指出的那样,“没有共识今天在阿尔泰语系家族的成员或子群”。一些学者将朝鲜语和日本语归入阿尔泰语系,但与其它的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关系又有些遥远,如果将朝鲜语(韩语)和日语算在内,阿尔泰语系人数大幅提高,达2.5亿以上。其他人会认为完全原创的概念原...
东胡(鲜卑和乌桓)的民族演进(
04-28)
东胡,在秦汉时期分为鲜卑和乌桓两部分。东胡是我国东北历史早期三大族系之一,在很早的时(公元前1000年)由东胡首次占领中国东北,东胡就是东部的野蛮人(胡人)的总称。北方草原的游牧骑士首次在公元前4世纪的历史记录中出现,那些住在远东的人被周朝的书称为“东胡”。到公元前三世纪东胡已开发出一种先进的青铜时代的文化。用图画刻蚀的骨制品表明,东胡的战车、弓箭和狩猎都是用狗来拖拽的。东胡在中国早期历史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东胡不是一个单一的、统一的文化,更准确的来说东胡是中国东北部的松散部落联盟,其中多数是游牧民族。鲜卑和乌桓在战争中人人都是弓箭手,他们只有推选出的领...
满族风俗(起源、信仰、语言文字、服饰、礼节、美食)(
04-28)
满族风俗简介,满族人,人口10682263(2000年),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的满族人最多。满族人是中国北方一个武士部落的后裔。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肃慎人,他们是满族最早的祖先。在辽、宋、元、明时期,他们被称为“女真”。大多数满族是从事农业相关工作。他们的主要作物包括大豆、高粱、玉米、小米、烟草和苹果。他们也养蚕。紫禁城在16世纪的末,伟大首领努尔哈赤率领下,Nuchen伟大领袖,被认为是清王朝的创始人,完成了女真各部落的统一和一个新的民族满族的形成,满族由女真人和部分汉人、蒙古和、韩国人构成。然后满族他们向南移动,入...
蒙古佛教信仰(
04-28)
宗教在蒙古藏传佛教的黄教(即格鲁派)从16世纪后半期开始从西藏进入蒙古。从那时起,大多数蒙古人都信奉佛教。但蒙古佛教与藏传佛教不同。蒙古佛教与蒙古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关。在1930年以前,40%的男性人口出家当喇嘛(和尚),1930-1940年间俄罗斯和蒙古士兵摧毁了大约700座寺庙。直到1990年,蒙古的任何宗教都被禁止。在1990年的民主运动之后,所有的宗教都重新开放。2002年,蒙古大约有180个宗教寺庙和教堂,其中110座佛教寺院,70座基督教堂。佛教:16世纪下半叶,藏传佛教的黄教(因带黄色僧帽)或喇嘛教进一步传入蒙古。根据蒙古佛教教义,据说天上的父亲祝福所有的世界,有一个人可能会说,我是世界的主人,蒙古佛教坚持因果学说,认为...
蒙古人的游牧生活(
04-28)
游牧的生活方式蒙古是世界上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自从匈奴帝国时代起,在广阔的森林,草原和戈壁沙漠上,蒙古人一直努力提高他们的五个家养动物(包括绵羊、马、牛、骆驼,和山羊)的数量。蒙古人尤其重视他们的马,蒙古人认为他们的马是他们最好的朋友。蒙古游牧民族每年迁徙2-4次,这取决于牲畜对牧场的挑选。蒙古游牧民族总是追随他们的牲畜。因为牲畜知道哪里是最好的牧场。牧民生活在蒙古传统的(被盖住的)蒙古包里。蒙古游牧生活的五种动物。蒙古是牲畜的土地。现在在蒙古国有超过5590万头牲畜,包括2490万只羊,2360万只山羊,380万头牛,330万匹马和36.79万双峰骆驼。蒙古国家的繁荣昌盛就依赖在这些动物身上,动物依赖于国家的繁荣。羊群中都有头羊,...
蒙古简史和近况(
04-28)
蒙古的历史非常长,5000年前蒙古人的先祖就已经繁衍于中国的东北部和蒙古高原。长期以来蒙古人和其他亚洲北部的游牧民族一样,未走向联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2世纪之前,蒙古人始终只是一个松散的家族团体,在12世纪后期,出现了一个20岁的名叫铁木真的蒙古英雄人物,铁木真统一了蒙古人的大部分部落。在1189年,铁木真被授予了至高无上的“成吉思汗”的名号,意思是“宇宙之王”、“拥有四海的汗”。在此之前或之后没有任何一个蒙古领导人能如此有效地团结蒙古人。蒙古的历史女真的后从满族从1691年到1911年统治蒙古。正是由于满清王朝的覆灭,蒙古才摆脱被满清控制的历史。各蒙古部落的台吉们宣称由活佛在库伦统治全蒙古。蒙古人一直虔诚地信奉藏传佛教,蒙古和...
东北地区历史(元、明、清)(
04-27)
东北地区元朝历史1234年,蒙古人摧毁了金朝。后来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龙江设斡朵里、火儿阿、桃温、脱斡怜、孛苦江五万户府,管辖当地女真人和水达达女真(也是女真)。后来,元朝政府为了筹粮,强迫他们改渔为农,在当地实行屯田,这样应该会促进这些落后女真的发展。此外,征调一部分女真人和水达达女真到浦岭路和肇州屯田。至治元年(1321年)三月,元朝政府明令“罢女直万户府及狗站”。狗站就是以狗供役的驿站,这些驿站用狗拉爬犁,每个爬犁四条狗。元朝至元六年(1269年),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于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称东京行省,后徙治北京(内蒙古宁城西)。至元十五(1...
东北地区历史(金)(
04-25)
这里我们介绍东北地区的生女真人建立的金国历史。1113年,生女真完颜部酋长乌古乃的孙子完颜阿骨打继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并驱逐契丹的统治,建立金朝,国号为“大金”,以示与契丹人的“大辽”对抗。东北地区的女真人保持着在狩猎的生活方式,兼有渔猎、农耕和畜牧。此外,在都市里保持着军队的生活方式。后来被准许和其他种族通婚。原辽朝统治的东北区域与漠南地区,这是金朝龙兴之地,包括女真各部落的住地,还有契丹、奚、渤海以及五国部、吉里迷、兀的改等各族。金朝建国之初,对各占领地一概搬用生女真旧制。如1116年金太祖占有辽东京州县以后,“诏除辽法,省税赋,...
东北地区历史(辽和东丹国)(
04-25)
辽朝,916年由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在东北地区西南建立,国号初称契丹。定国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在赤峰北200公里。南临潢水,又称饶乐水,今西拉木伦河。大契丹国兴起后,对渤海国发动进攻。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辽国灭亡渤海国,封皇太子耶律倍于其地,称“人皇王”,因渤海在辽东方,故名为东丹国(东契丹之意)。建都于渤海故都忽汗城,改名为天福城(今中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南部宁安),年号甘露。东丹国按照渤海制度治理,君主有权任命百官,每年向辽国贡纳细布五万匹、粗布十万匹、马一千匹。有四个宰相,契丹与渤海人各有二个。不久,辽太祖死,作为皇太子的耶律倍前...
东北地区历史(渤海)(
04-24)
渤海国(698年—926年),疆域几经变化,大部时间国土位于今中国东北地区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以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渤海立国前的形势背景,668年,历经隋唐前仆后继的打击后,唐高宗李治和新罗最终灭亡了强盛的高句丽,唐朝控制了今嫩江—松花江一线以南的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大同江以北原汉四郡的土地,而三韩的新罗则控制了朝鲜半岛的大同江以南的土地。高句丽遗民纷纷反唐,试图复兴高句丽。事件导火索,696年5月12日,由于武周设在辽西的边将对周边异族的肆意欺压,契丹夷离堇、松漠都督李尽忠(契丹人)联络当地的高句丽、靺鞨、突厥、奚等部反唐,占领营州(今辽宁朝阳),斩杀...
东北地区历史(两汉到隋唐)(
04-24)
两汉至隋唐时期的东北地方史,本文只简要介绍东北地区的室韦、勿吉(靺鞨),鲜卑、夫余和高句丽见本站相应专栏。先说说挹娄,东北地区的挹娄,两汉时期他们是继肃慎后生活在东北的民族,东汉以来,临近的夫余势力渐强,挹娄是夫余臣民,扶余对他们征收重税,魏黄初三年挹娄反叛扶余,脱离夫余。扶余多次发兵镇压最终也没有压服挹娄。进入曹魏,魏明帝与魏元帝时代挹娄也向中原王朝进贡,在北魏前也有向中原进贡。唐代时挹娄属黑水部,一直生活到渤海国时代被渤海人统治,在辽代挹娄归属五国部,金代属胡里改路,挹娄是建州女真的族源之一。东北地区的室韦,也称失韦,是指中国隋唐史籍上的一个分布于今...
辽宁境内的高句丽山城分布(
04-23)
为便于防守,高句丽建立很多山城,高句丽山城属于堡垒式防御工事,在统治中枢的平原城附近建山城,平时统治者住平原城,战时入驻山城防御。高句丽山城修建所选择的地形与山体条件都有共性,一般是这样的:1、在山顶,三面有陡峭的岩壁,一般在陡峭的岩壁一边会有河流,几乎绝大多数的山城修建都遵循这个原则;2、高句丽山城修建的基本模式来源于高句丽早期的五女山山城的模式;3、早期高句丽山城都是石结构,石块砌筑,中后期出现夯土与石块混合结构;4、这些山城内部或者有蓄水池,或者有泉眼,水井,山城内有整套完备的排水系统,山城内一般有马道;5、在山下可以在河边耕种田地,灌溉较好;6、...
东北地区史前文明(
04-23)
东北地区的历史,史料记述较少,特别是上古时期,很多不能称为信史,只是推测。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也许再过几十年,东北地区史前文明才会研究清楚。9000年前的海拉尔扎拉诺尔人,7000年前沈阳新乐下层文化,6000至7000年前的吉林大安县长新南山遗址、辽东半岛小珠山文化,6000年前的海拉尔西沙岗文化、昂昂溪文化、密山新开流文化、饶河小南山文化,5000至6000年前的长春氏族部落、奈曼旗大沁他拉遗址、霍林河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西辽河红山文化,东北文化薪火相传,是后来形成的商族、肃慎、东胡、秽貊(扶余、高句丽)等东北各民族、部落共同的文明起源。据说,东北地...
中国东北地区历史大事件年表(
04-23)
约公元前4000年的时候,中国东北地区产生了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和茶阿冲文化。两周时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东北和中原开始交流;前300年,燕将秦开破东胡,开辟辽东;前226年,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蓟(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即今天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前2世纪,扶余国建立;前109年,汉武帝剿灭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对朝鲜半岛有很大的影响力。前37年,高句丽国在今天辽宁桓仁一带建立。105年,春天,高句丽举兵侵掠辽东六县:候地、望平、高显、襄平、居就、辽阳,这次侵犯被当...
东北是如何成为汉人居住区的?(
04-23)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存在三大族系,东北南部和朝鲜半岛北部起源的扶余族系,黑龙江和外东北起源的通古斯族系,东北西半部草原(科尔沁和大兴安岭)起源的东胡族系(蒙古族系)。后来大致的历史线是:扶余族系最终消亡,其地位为更北面的通古斯族系所取代;东胡族系分布范围一直保持稳定,但东界不断东移;汉人自进入东北后便一直局限在辽东,并成为抵挡东胡族系东进的主要因素。下面来理一下具体演变,按民族和时间:1、夏商时期:辽宁吉林北朝鲜是渔猎的獩貘部落(扶余语系),黑龙江外东北是同样渔猎的肃慎部落(通古斯语族),科尔沁草原和大兴安岭是东胡游牧部落(蒙古语族),燕山一带是红山系居民残...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