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700年对抗中原王朝战争史( 03-14)
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立国700余年,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三国时代。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后又吸收些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南韩、北韩国,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高句丽,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是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时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夫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建国(公元前37年-公元52年)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
扶余国( 03-14)
扶余国,又作“夫余国”等,公元前2世纪-公元494年的东北少数民族政权,中国史家认为它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国家。下面这段是戏说:公元前约1800年,肃慎南支的惠(秽)、漠(貊)两族逐渐迁徙在喜都(长春)融合成为惠漠(秽貊)部族(满族前身一支),为了纪念两大部族融入肃慎王国,肃慎王遂改国号为德惠(得秽),改“喜都”为“合龙(合隆)城”。为什么是戏说呢?因为即使有其事,也不会使用汉语。东汉时期著名学者王充在《论衡.吉验篇》中,为了证实王候将相的出现都是天命、都有天降的吉祥征兆,讲到夫余东明王的故事,这故事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也提到:传说在秦汉之际,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有一个橐离(搜神记称槁离,高夷,高离,高阳)国。一天,国王...
匈奴历史沿革( 03-14)
本文细述匈奴从崛起到淡出中国的历史沿革在匈奴崛起建国以前,北方草原从未出现过如此庞大的部落联合体,从未有任何势力能够有效地管控各草原部落,南方农耕文明世界也从未感觉到那些北方草原牧羊人拥有令人恐怖的战斗力。那时候,东北亚草原被许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分别割据。各部落和部族联盟的情况“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各分散居溪谷,自幼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余,然莫能相一”。当时按草地、沙漠、高山等影响放牧的地理因素竞争,分布在蒙古草原东南西喇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的,是东胡部落联盟(也就是后来契丹生活的地方,契丹承继鲜卑,属东胡,应无疑异);分布在贝加尔湖以西和以南色楞格河流域的,是丁零部落联盟(那么,贝加尔湖东南方向呢?那里的草场应该比西部要好,这...
匈奴起源( 03-14)
匈奴自战国后期兴起,直到北魏时期退出历史舞台,长达700年,最终融入周边民族。关于匈奴的起源,一直以来没有定论,众说纷纭。现归纳如下:1、来自草原的匈奴与华夏同源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华夏族和匈奴族同一起源源,大禹儿子开启的夏朝约前16世纪灭亡以后,夏朝最后的君王桀的一支后裔一路向北狂奔,逃到了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曾经辉煌的匈奴是古代蒙古草原上的游牧部落集团,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高原建立国家,一说起于阴山。匈奴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它是蒙古草原的一个游牧部族联盟,匈奴国的鼎盛时期从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终被汉武帝刘彻打破。在秦朝时,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被秦将蒙恬驱逐出黄河河套地区。西汉时...
吐蕃人在西域( 03-14)
吐蕃人在西域-民族史吐蕃人夺取大唐西域及其在西域抗击阿拉伯帝国穆斯林入侵唐朝时崛起的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吐蕃很早就在青藏高原过着农耕和游牧生活,阿里地区已发现前吐蕃时期较大范围这业遗迹。吐蕃人称君长为:“赞普”,相当于汉人的天子、皇帝,朝廷官职有大相、副相、都护等。在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的羊同(象雄)等众多部落,开始定都逻些(今拉萨),制定法律,创立官制、军制、建立政权,和同一时期的中原王朝同步强盛起来。在634年,吐蕃遣使通唐共灭吐谷浑。641年,唐遣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结为和亲。唐太宗伐龟兹,吐蕃曾遣兵北越昆仑山(尽管那时高原的气候比现在温和,但吐...
中国北方东突厥历史( 03-14)
东突厥到了583年,对中原王朝造成空前压力的统一突厥汗国在内部争权夺利及怕老婆的一代雄主隋文帝杨坚的离间下最终分裂。突厥虽然分裂,但是东突厥仍然有很强大的军事实力,仍然对隋朝边境造成重大压力。因为东突厥汗位继自原统一的突厥汗王正统,所以,很多史料对东突厥直称突厥。我们汉人要感谢老谋深算的隋文帝杨坚,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而隋文帝杨坚支持突利反叛。599年突利失败,隋文帝立刻隆重迎接突利,并且承认他的可汗地位,让他在河套地区建国,册封突利为启民可汗,做隋的盟邦,东突厥自此分裂,加上589年隋朝灭陈统一中国,隋朝在和突厥的对抗中处于上风。600年,东突厥都蓝可汗死,西突厥多次攻击启民可汗,并且侵扰隋朝边境。突厥掠夺成性,对自己的...
中国北方后突厥历史( 03-14)
后突厥,突厥再起。草原游牧民族,冷兵器时代,生命力是打不死的小强,没有贬义喔。在隋唐的连续打击下,伴随着突厥内斗,突厥不断衰落,自公元630年东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宣告亡国以后,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唐朝统治下的东突厥各部基本上稳定。但由于朝廷常征调他们东征西讨(没办法,谁让你突厥那么能打呢),渐渐引起突厥群众不满,而突厥上层有人有一定的野心,于是滋生了复国思想。突厥复兴,在679年,冬十月,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他们,部众共达数十万人。运气不佳,突厥重出适逢名将裴行俭。680年春三月,唐朝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大破突厥军于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中国北方西突厥历史( 03-14)
西突厥,这段历史很重要,有助于让我们了解中国西北各民族的来龙去脉。583年,令人恐怖的统一的草原游牧突厥汗国分裂两部,东突厥、西突厥交战不止。西突厥汗国强盛时期疆域从山西到中亚河中地区。战火笼罩草原,在587年(隋开皇七年),突厥阿波可汗大逻便被叶护可汗处罗侯生擒。西突厥立达头可汗一后裔为泥利可汗继其位。泥利妻向氏为“中国”人,生子达曼。泥利死后,达曼继位为泥撅处罗可汗。向氏再嫁泥利可汗弟婆实特勤。半个中国人血统的西突厥处罗可汗当政期间,所部西突厥一直算是隋唐的附庸,隋唐也一直在帮助处罗可汗。在600年(隋朝开皇末年),婆实和向氏至隋京朝觐,因突厥内乱,留在京师鸿胪寺居住。达头可汗败亡以后,处罗可汗成为西突厥最高统治者。处罗治国无道...
泛蒙古主义( 03-13)
泛蒙古主义-民族史与泛突厥主义类似,还存在泛蒙古主义,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小一些。目前,有些国内媒体妄言外蒙古主张回归,这无异于痴人说梦,由此可见,我们对外蒙现状缺乏了解,对历史特别是蒙古历史知之甚少,有必要在这里向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泛蒙古主义。泛蒙古主义的现实危害,虽不如泛突厥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害明显,但仍然有必要予以重视。历史上,“泛蒙古”思潮往往在国家爆发革命、内战或外敌入侵的时候兴风作浪;同样,俄国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都伴随着“泛蒙古”幽灵的复活。而在政治事件之外,“泛蒙古”思潮的日常催化剂——作为蒙古语族精神纽带的藏传佛教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那么,泛蒙...
突厥汗国文化( 03-13)
突厥汗国文化-民族史突厥汗国文化南北朝后期,北方草原突然兴起突厥,为东北亚以至世界历史画下浓重一笔,突厥汗国的影响直到当代。古老的突厥族曾以狼为图腾,崇拜太阳和天地,曾崇信中亚的拜火教(祅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后来又信奉佛教。葬俗有坐葬和火葬;婚姻习俗中还存在“收继婚”,外族嫁入者亦无例外。沿袭柔然,突厥汗国最高首领也称“可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官爵依次分为二十八等。突厥的兵制与其游牧和射猎的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军队大体可分三种,侍卫之士,控弦之士,拓揭;军事编制与部落组织相结合,其酋长与部民的从属关系及父子宗法关关使军队组织稳固,战斗力强。突厥早期刑法规定...
现代突厥语国家之间的关系( 03-13)
随着语言学、民族学的发展,现代各突厥语国家,不断提高对自己民族史的认识,摒弃芥蒂,求同存异,彼此间加强合作,展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和睦团结合作关系。各突厥语国家合作理事会峰会在哈萨克斯坦推动下,通过《阿拉木图宣言》。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011年10月21日声明,首届突厥语国家合作理事会峰会通过了旨在夯实多边合作基础、提高务实合作水平的《阿拉木图宣言》。纳扎尔巴耶夫是21日在第一届突厥语国家合作理事会峰会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宣告的。当天上午,峰会在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举行,纳扎尔巴耶夫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吉尔吉斯斯坦过渡时期总统奥通巴耶娃以及土耳其副总理博兹达分别率本国代表团参会。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
阻卜( 03-12)
本文专业性太强,没有耐心的读者,可直接记住:阻卜为室韦系蒙古语族游牧部落。阻卜,这一称谓在史书或古地图中有时会遇到。阻卜是元人编修辽金史书辽金对鞑靼的称呼,其名首见于《辽史》,汉语意为沙碛、沙滩,是契丹人对蒙古草原各部族的通称。就比如沙漠地区的部族。我们一般认为,阻卜也就是其它史料所记述的鞑靼,因蒙古人忌讳说鞑靼这个词,所以有了阻卜这个称谓。有学者还认为,术不姑也是它的别称。阻卜内部有西阻卜、北阻卜、西北阻卜、阻卜别部之分。大多数居住在今蒙古国境内,今天俄罗斯贝加尔湖以南部分地区亦为其故壤。主要从事游牧,兼以狩猎。在元朝人编修的《辽史》、《金史》中,有大量的关于"阻卜"的描述,而自从唐朝开始直至明清时期出现在史料中的"鞑靼"这一名称...
新疆是怎样伊斯兰化的?(乱世纷争及突厥化的蒙古人推动伊斯兰化)( 03-12)
新疆是怎样伊斯兰化的?(乱世纷争及突厥化的蒙古人推动伊斯兰化)-民族史新疆回鹘同族之间的圣战十世纪新疆,在喀喇汗王朝同于阗王国的战争中,由于位于新疆吐鲁番的高昌回鹘支持于阗,因此与同为回鹘人国家的喀喇汗王朝的关系逐渐恶化,喀喇汗王朝对信仰佛教的高昌回鹘人恨之入骨。现在只剩下高昌人民独自奋战了。。唇亡齿寒新疆吐鲁番高昌古城喀喇汗国穆斯林马哈茂德·喀什噶里在他的《突厥语词典》(伊斯兰世界综合性知识丛书巨著)中,就称不信仰伊斯兰教的高昌回鹘人是“最凶恶的敌人”。喀喇汗王朝在灭亡于阗王国后不久,就发动了对高昌回鹘的“圣战”,回鹘人开始了兄弟相残。但高昌回鹘不那么好对付,喀喇汗王朝的大汗艾哈迈德御驾亲征,率军从八拉沙衮(在今哈萨克斯...
新疆是怎样伊斯兰化的?(佛教和汉化的于阗灭亡)( 03-12)
新疆是怎样伊斯兰化的?(佛教和汉化的于阗灭亡)-民族史喀喇汗征服于阗十世纪初,除了伊斯兰化的喀喇汗王朝(喀什一带)和信奉佛教的高昌(吐鲁番、哈密)回鹘之外,在今新疆西部与南部,还存在着一个高度汉化的于阗佛教王国,佛教隆盛,汉文化兴盛,其中心大致在今和田地区,与中原内地联系较密切。于阗国土辽阔,“西南抵葱岭与婆罗门接,相去三千里。南接吐蕃,西至疏勒二千余里”。为什么说于阗是个汉化国家呢?于阗国王尉迟僧乌波是一位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人,他崇信儒学,习汉语,穿汉服,沿用中原汉族礼仪,延续了于阗国历来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他即位后不仅起了汉名——李圣天、向宋朝重续“舅甥关系”,而且按照中原朝廷的惯例,采用了内地通行的年...
新疆是怎样伊斯兰化的?(喀喇汗国皈依伊斯兰教)( 03-12)
新疆是怎样伊斯兰化的?(喀喇汗国皈依伊斯兰教)-民族史西域,中国的西北,新疆大地,历史上曾是佛教盛行的地方,遍布佛国,那么这些位于新疆的佛国是如何覆灭的?新疆又是如何伊斯兰化的呢?新疆地区,上古时期就是东西方一切传播的重要通道。在公元前1世纪,佛教就从今天的克什米尔传入了新疆南疆于阗,并在随后沿着丝绸之路不断东进传播,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城市都先后皈依了佛教,不久后佛教越过天山山脉,传入了北疆。佛教引入后1000多年的时间里,佛教在新疆兴盛一时,带有犍陀罗风格的各类佛洞与佛寺遍布天山南北,新疆变成了佛国,无数精美的佛教壁画与佛像出自新疆,从这里也走出了无数高僧,其中不乏如鸠摩罗什这样的译经大家。然而在今天的...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