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内丹术的发展( 11-09)
道家内丹术的发展-民族史内丹术是道家重要的一种修炼方法。内丹术指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的身体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在体内结丹,达成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甚至“成仙”的目的。《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真人”、“至人”、“圣人”的修炼境界,以及「提挈天地...
唐代道教的“盛唐气象”( 11-09)
唐代道教的“盛唐气象”-民族史在近三百年的唐代帝王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其扶植与崇奉,道教的地位更是处于三教(道教、佛教、儒教)之首,而抵达了前所未有的“盛唐之气象”。道教,因此而大盛于唐代。此间,道教中是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既有帝王公主,也有宗师高道,还有诗仙才女。唐代帝王的崇道之盛唐王朝建立之后,因皇室李姓和道教尊奉的老子同姓之缘故,而将老子奉为道教始祖,自称为老子的后裔,更将道教定为国教。由此,道教和皇权进入到一个相融合的境界,而历代唐代帝王对道教的尊奉可谓抵达至一个痴迷的地步。例如:唐高祖李渊广泛利用道教为他制造舆论,散布谶纬图符,使得道教为其“天命所归”、逐鹿中原而服务。即帝...
道教是如何衰落的?( 11-09)
道教由明清步入衰落由于明清统治者对道教实行利用和严加控制的政策,加上外来文明的进入,道教,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开始走向衰落。道教的世俗化明太祖建立大明王朝后,为了防止宗教泛滥造成政治和经济的混乱,他有限制地对宗教加以利用和控制,更对教团严加检束。所以,明初期和中期,道教根本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一直到明世宗时,情况大为改观,他专以扶植道教为事,使明代统治者对道教的崇奉达到顶峰。他具体的表现是:宠信道教徒和方士,并授予其高官厚禄。广建斋醮,迷信乩仙。不惜耗费民财,建筑宫室。爱好道教青词,对擅长者大加利用。迷信丹药方术。为其父母及自己加封道号。总之,崇道之滥,使明初所定下的道教管理制度大都被废弃。明世宗之后,道教在上层的政治地位日趋衰落,...
金代和元代道教的发展( 11-09)
金朝是原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建立的,灭了辽和北宋后,由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不可能不与广大汉族人民发生尖锐的矛盾。一些汉族士人拒绝在政治上与金朝统治者合作,而又不愿参加各地人民群众反抗金朝统治者的斗争,便走向隐遁之路。于是,在山东、河北一带,汉族士人先后创立了新的道派,主要有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刘德仁创立的真大道,王重阳创立的全真道等。这些新道派一经建立,便得到了迅速发展。出于政治和生活的双重需要,金朝对这些中原的道教派别很快就承认和接受了。太一道由萧抱珍创立,其教主要崇奉“太一神”,并因此而得名“太一”。最初,萧抱珍只是在家传教,后信徒日益增多,于是,在县东三清院故址建茅庵而居,后扩展至山东,河北一带,发展极为的迅...
宋徽宗崇尚道教之闹剧:“自封天下教主”( 11-09)
宋徽宗崇尚道教之闹剧:“自封天下教主”-民族史宋徽宗继位,推动了北宋第二个崇道高潮。他对道教的崇尚,在宋代历史上达到极点。他编造“天神下降”的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为了发展道教不惜耗费巨资,大动土木,兴建宫观。热衷于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仿照朝廷官吏品秩,设立道阶、道职。对道士给予优宠,提高道士地位。提倡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编修道教历史,访求道经,编修《道藏》和《仙史》。其具体事实如下:一、政和七年二月,宋徽宗称天神青华帝君下降宣和殿,又夜梦老君谕曰:“汝以宿命,当兴吾教。”于是,命道士林灵素宣谕,称其为神霄玉清王下凡,左右近臣及宠妃皆是神仙下凡。于当年四月,宋徽宗授...
北宋道教“高潮”:宋真宗崇道闹剧之“天书下降”( 11-09)
北宋道教“高潮”:宋真宗崇道闹剧之“天书下降”-民族史北宋是继唐代之后,道教史上的又一个兴盛时期,它沿袭了唐代儒、道、释兼容和对道教崇奉扶持的政策,从而,形成了真宗朝和徽宗朝的两个高潮期。不过,随着道教“高潮期”的上涨也促成了真宗和徽宗“崇道闹剧”的上演。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世,从南至北,道教都呈现出荒败之象,宫观毁坏,道士逃亡,经书亡佚。然而,由于一些统治者仍对道教表示尊崇,对道教的维系和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一些著名道教学者也为维护和加强道教的信仰做了不懈的努力。宋太祖在发动了一系列统一战争后,乱世终于结束了。因为他曾用符命为自己制造夺权舆论,特别是利用华山道士陈抟为他争取群众,所以,在他称帝...
“紫阳真人”张伯端和道家内丹学( 11-09)
“紫阳真人”张伯端和道家内丹学-民族史张伯端(公元983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人称“悟真先生”,又尊为“紫阳真人”。曾为府吏数十年,后看破功名,入成都潜心修道,著《悟真篇》,叙丹药之本末,晚年返回江南传道。张伯端为北宋著名的道士,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字平叔,人称“悟真先生”,亦被尊为“紫阳真人”。自幼好学,对儒释道三教经书,以及刑法、书算、医卜、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曾任府吏一职,后因触犯律法而被遣戍岭南,后随从于龙图阁学士陆诜转赴各地。据说,宋神宗熙宁二年,张伯端在成都奇遇“异人”,并授之于他金丹药物火候之秘诀,于是,其遂就改名为张用成,并著以《悟真篇》来阐述内丹功法。其后,又...
唐末五代道家发起内丹热潮( 11-09)
唐末五代道家发起内丹热潮-民族史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力衰退,政局动荡不安。加上唐末黄巢起义的冲击,使唐朝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藩镇军阀割据的局面也演变为五代十国的分裂混战。在这样极度动荡混乱的时代,盛行一时的道教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许多道教宫观被毁,道士星散,经书零落,道教世界可谓一片萧瑟。为了躲避战乱,在晚唐五代有许多文人儒士和失意的王公官吏,便纷纷隐遁于山林或者混迹于市廛,其间的好些人因喜好道教仙术,而成为隐逸的道士。这些人中,对后来道教发展影响甚大的是陈抟。陈抟是与钟、吕齐名的隐逸道士,为当时最负盛名的高道。其以传统道教学说为核心,并吸收儒家和佛教的禅定思想,而创立了一套系...
风情万种的唐代女道士:鱼玄机(李季兰)、玉真公主( 11-09)
风情万种的唐代女道士:鱼玄机(李季兰)、玉真公主-民族史女道士作为土生土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门职业,虽说女道士自古有之,可是到了唐朝才把这个行业推向了巅峰。行业代表基本上分两拨,一是公主派。一是才女派。最为著名的才女派是鱼玄机和李季兰。公主派则为玉真公主。鱼玄机作为才女派的代表,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她本为唐懿宗年间长安落拓士人家女,原名鱼幼薇,“性聪慧,好读书,尤工韵调,情致繁缛”。然而,因父亲早亡而落得个家道衰落。于十五岁时,被世家子弟兼状元郎李亿纳为妾,郎情妾意,但不被正室容。于是,在短短几个月后终被遣出家。她的传奇,便是来自于出家为道的日子。鱼玄机极富才情,她的诗作在她十一二岁时就已在京城内传开,并引起...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发生了哪些改变?( 12-03)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发生了哪些改变?-民族史“基督教是洋人的枪子儿打进来的,佛教是印度大白象驮进来的,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商船和骆驼运进来的”,那么,它们传入中国后,又经历了哪些变化?一、佛教的中国化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已经十分漫长,已经完全改造成为中国风格的宗教,中国化程度极深,中国人无论信奉与否,其思想观念中都有佛教的影响。故我们可以直接考察佛教关于神的观念在中国的变化。在中国的两汉三国时期,佛教刚传入中国,此时的佛教只能作为道术的一种而存在,在当时的中国人心中,佛教等于于道家的方术。这一问题可以汤用彤先生的研究:“汉代佛教,历史材料甚少,极为难言。但余极信佛教在汉代不过为道术之一。华人视之,其威仪...
儒家、道教、佛教生死观有什么不同?( 08-24)
儒家、道教、佛教生死观有什么不同?-民族史儒家生死观——重视今生——格物致知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最大。儒家的生死观是重视生的价值,回避死亡之后的事。儒家认为死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是每个人无从躲避的宿命,任何想从肉体上达到永生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此,人们只能在生前努力于建功立业,致力于道德的修养与人格的塑造。通过立德、立言、立功创造不朽,超越死亡,亦即在个体之我的肉体死亡、腐朽之后,仍然能以精神价值的形态而存在于世,对社会、众生、国家、民族产生经久不衰之影响,从而达到永恒。佛教生死观——超脱轮回——涅槃成佛印度的佛教大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生死观方...
武侠小说中的打通任督二脉,理论基础源自道家内丹术( 08-03)
武侠小说中的打通任督二脉,理论基础源自道家内丹术-民族史内丹术是道家重要的一种修炼方法,内丹术是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的精粹。内丹术以“人身一小天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思想为理论,进行性命的修炼,以人的身体为鼎炉,修炼“精、气、神”等而在体内结丹,实现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甚至“成仙”。《道德经》、《文子》、《列子》、《庄子》、《内业》、《心术》、《楚辞·远游》以及黄老学派作品可以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一直是内丹法诀的纲要。丹者,单也,一者,单也。惟道无对,故名曰丹。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人得一以长生。在道家的内丹修行术里,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
为什么历史上只有灭佛而没有灭道呢?( 07-25)
为什么历史上只有灭佛而没有灭道呢?-民族史“三武灭佛”,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佛教和道教是给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也是最具规模的两种宗教,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佛教的势力都大于道教,佛教的命运相比道教也有更加坎坷,我们只听说过历史上有皇帝灭佛(三武一宗),而没有听说过要灭道,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佛教是一门外来宗教,它的很多思想和我们本土的思想是相违背的,比如佛教轻视家庭,而儒家文化下的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家庭。佛教主张出世,但是儒家文化下的中国人却主张积极入...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06-23)
中国古代的王朝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还是人口大国,如果粮食生产得到停滞,就会天下大乱。所以统治者不得不重视农业。统治者认为如果不限制商人和商业,人人都会去从事工商业,从而导致农业被荒废。“驱民而归之家,皆着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汉书-食货志》)。《吕氏春秋》中“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气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
阿拉伯、伊斯兰和穆斯林傻傻分不清楚?一文让你分清三者关系( 06-22)
阿拉伯、伊斯兰和穆斯林傻傻分不清楚?一文让你分清三者关系-民族史我们常常会提到“阿拉伯”、“伊斯兰”和“穆斯林”等词汇,可能会有不少人对其中的含义比较模糊,以至于经常会傻傻搞不清楚。阿拉伯地区难道指的就是中东地区吗?伊斯兰究竟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宗教?穆斯林究竟指代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这三者之间的不同。一、阿拉伯提起阿拉伯,我们首先会想到阿拉伯国家、阿拉伯语、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数字等等。如果排一排逻辑顺序的话,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阿拉伯族是基本组成部分,这些人所说的语言是阿拉伯语。如果有一个国家是以阿拉伯族为主的话,那么它就被称为阿拉伯国家。而阿拉伯国家集聚分布的地区就叫做阿拉伯地区,也叫做阿拉伯世界。在...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