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 03-22)
新疆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一、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1.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在新疆的传播2.1933年“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的出笼与覆灭3.40年代反分裂斗争二、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的反分裂斗争1.20世纪50年代新疆的反革命暴乱2.伊宁、塔城反革命武装叛乱3.“东突人民革命党”的分裂活动4.南疆阿洪诺夫集团反革命武装暴乱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的反分裂斗争1.分裂主义的活动及其背景2.分裂势力制造的恶性案件3.分裂组织的恐怖主义特征4.专项治理的成果四、新疆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分裂斗争1.境外分裂势力的渗透2.意识形态中的分裂思潮3.宗教极端势力的恶劣灌输...
“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习题集( 03-22)
人文教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习题集锦“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习题集1、试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中国近代化历程开始的特殊性在哪里?4、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5、试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6、如何评价洪秀全?7、试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8、论述晚清从“夷务”到“洋务”话语转换的社会背景及思想根源。9、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地位与作用。10、试述曾国藩的理学经世思想及其实践。11、如何评价“湘军”和“淮军”?12、与日本明治维新相比较,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在哪里?13、如何评价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14、中国近代外交是如何...
明代宦官能够专政的原因是什么( 03-22)
是什么导致明代宦官专权?明代宦官能够专政的原因是什么?明代自成祖开始,宦官便在政治舞台扮演重要角色,而明之宦祸,始于英宗之王振,盛于武的刘瑾,极于熹宗之魏忠贤。然而宦官之得势,因素甚多,并非一、两点所能概括。现就各因素陈述如下:首先是君主宠信所促成。明太祖鑑于汉朝宦官之弊,曾效法唐太宗禁制宦官,下令禁宦官预政领兵;不久又定宦官不许识字的禁令;其后更制铁牌置宫门中,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此外,又禁宦官与各司往来,不得兼外臣之职衔,不得着外臣冠服,并规定其官不得过四品,可见太祖是要宦官成为君主的忠诚僕人,不许他们掌握政事。可是,太祖却自乱禁制,以宦官承办观兵奉使等外事。【然而太祖始终能严密控制宦官,因此太祖时,宦官只能...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清朝不谙国际事务所导致( 03-22)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有言鸦片战争,乃清朝不谙国际事务所导致。此说当否?试评述之。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第一次与西欧列强爆发的战争。关于此次战争的起因,有论者谓乃因清朝不谙国际事务所导致,这说法确有一定的道理。美国的中国近代史权威费正清教授(J.K.Fairbank)认为十九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只能从中国传统的朝贡制度来了解。而朝贡制度,则是以「中国人为中心」及「天朝意象」的观点为基础。同时这种朝贡制度,不仅限于中国同亚洲的关系,也包括来自远洋的欧美人之间的关系。鉴于朝贡制度的不变性,使得中国与西方国家接触时,毫无心理准备,而当对方作出反抗时,中国立即採取了敌对的态度,冲突便在所难免。换言之,清朝不谙国际事务,以自己的...
鸦片战争及之后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03-22)
鸦片战争及之后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民族史鸦片战争及之后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1842年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签订《南京条约》。条约全文共十三条,其要点如下:五口通商:清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开放为通商口岸,许英人贸易通商、携眷居住及派设领事。割让香港:中国政府将香港全岛,永远割让予英国。赔款:清赔偿英国军费、商欠及姻价等款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协定关税:英商货物之进出口货税,均由中英双方「秉公议定则例」,按例交纳。缴纳进口税后,准由中国商人贩运内地各处,不得再加货税。外交平等:以后两国往来文书,用平等款式。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门户洞开:鸦片战争失败,清廷被迫签订《南京...
明代宦官之祸的影响( 03-22)
明朝宦官祸乱的影响。明代自成祖至熹宗200多年间,除孝宗、世宗两朝外,都是宦官专权的日子,宦官把持之司礼监,有批决奏章之权,加以皇帝之支持信任,成为政治中心,阁臣无论贤与不肖,若要安于其位,就必须与宦官联结,若要倾轧敌党,更不能不依附宦官以增声势,宦官于是成为真正之领袖,对政治影响极大。政治方面,首先是强化了君主专制。明代推行「特务政治」,以宦官掌理厂卫,作为皇室耳目,可以不经国家司法机关,秘密逮捕和杀戮朝臣,使厂卫成为宦官对付异己的机构。在厂卫严密控制下,朝臣对皇帝唯命是从,而明代罢废宰相,君权高涨,成了君主专制的政体。其次是加剧了党争。明代内阁其初虽受制于宦官,但当时一般士大夫,尤其是言官,多以敢言为荣,对宦官权臣常作激烈的攻击...
明朝宦官是如何专权的( 03-22)
明代宦官专权之经过明之宦祸,始于英宗之王振,盛于武的刘瑾,极于熹宗之魏忠贤。现将明代宦官专权之经过分述如下:明英宗时,宦官王振得皇帝庞信。王振出身进士,其后因为失职,被逼充当宦官,被选入内书堂侍从太子。宣宗去世后,英宗即位,王振掌管司礼监。可是,当时张太后听政,政务尽委四朝老臣杨士奇,王振未敢专横。但当张太后去世,杨士奇等老臣相继退休,王振于是开始逼害异己,其至移去太祖铸立「宦官不得干政」的铁牌。而英宗也对他甚为尊重,称他为「先生」,亲王大臣更称他「翁父」,朝臣争相依附。王振欲以战事邀功,致有麓川之役,战争10年,明损失严重。后又劝英宗亲征瓦剌,引发「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王振被杀。其后,大臣于谦拥立景帝,诛灭王振一族。王振专权7年...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的原因( 03-22)
明太祖朱元璋凭什么能够统一中国?元末之际,群雄并起,兵强地广者大不乏人,结果由出身寒微的朱元璋驱逐元主,重建汉族政权;当中朱氏的个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民族主义元末群雄,志在称霸一方,并无远大志向,惟朱元璋以民族主义号召民众,例如l367年(明朝建立前一年),朱元璋授命宋濂起草的《谕中原檄》说:「......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復中华......」文中以民族主义和重建汉族威仪为号召,正好针对饱受民族压逼的汉人,甚至比利用宗教思想吸纳民众更为有效。人才鼎盛元朝末年,陈友谅、徐寿辉、张士诚、方国珍等先后起兵。然而,他们人才有限,终难成大事。惟朱元璋积极求才,所得贤士最多,文臣有李善长、范常、陶...
明初的统治政策(明太祖朱元璋)( 03-22)
明初的统治政策(明太祖的治绩)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金陵)即位,建元洪武(意即宏大军力),是为明太祖。太祖建国后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建立新的政治秩序。他鉴于宋朝孤立而亡,元朝则组织不善而亡,深虑日后皇室孤立无援,加上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国防方面的重建,都需要由强而有力的中央政府统筹,于是厉行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后世称为君主集权政策。全国政策全国政策,是普遍在全国推行的措施,属于太祖的善政。劝课农桑元末群雄混战,耕地荒废,农业凋敝。太祖建国后,积极恢復生产,例如准许人民自由垦荒,并督修水利,使农业復兴。此外,太祖多次宽减粮额,甚至免除田租,更命户部凡遇飢钟,可先开仓济民,然后上奏。元代末年,人民苦于苛政...
明太祖朱元璋的君主专制措施及其影响( 03-22)
试述明太祖之君主专制措施及其影响。明太祖兼有圣贤和暴君的双重性格,因此他的政治措施,有些极受称赞,有些却又极不合理。他出身微贱,深知民间疾苦,即位后严惩贪污,厉行法治,禁止好外戚宦官干政,开放言路,这些都是的一面。但他的「家天下」思想极浓,加上猜忌、残忍的性格,使他做出很多独裁、残暴的举动,足以抵消他的善政有余。废宰相,是明太祖时的一件大事。中国旧制,宰相是全国的政治中心,综理大政,对皇帝负责。明初承袭元制,以中书省总理政务,左右丞相主理,下设六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以「图谋不轨」被杀,太祖以为相权过重,于是罢中书省,废宰相,一切政务分归六部,由皇帝总其成,变成君权的极度集中。太祖的独裁猜忌,是不信任臣下的表现,这种表现,并不止废宰...
明政不修,乃明太祖废相之故?( 03-22)
史称明政不修,乃太祖废相之故,此说当否?试评述之。不少史家每提到明政之不修,多归咎太祖之废相,认为有明一代的乱源,主要是因太祖开始实施君主集权统治所导致。这说法未免过于武断,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其实明政治的败坏,太祖的废相只不过是众多因素之一。但凡每种制度的确立,必有其利弊,论其优劣,不外乎衡量其利多,抑或弊多。此外,即使所订立的制度本为一良好制度,但长期施行而未能因时修改的话,至后期也难免流弊丛生。考宰相制度盛行于汉唐,汉设三公坐堂论道,以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彼此牵制,一起辅助王室,汉室因而得以兴盛。但至西汉末年宗室瘖弱,最后被外戚王莽所篡。光武中兴,重建汉室,仍沿用西汉制度以三公统理全国政务,只是改了三公名称...
张居正执政采取了哪些措施?( 03-22)
张居正执政采取了哪些措施,不过十年,而内治外安。其故安在?试就有关史实,加以评述。穆宗崩,神宗年幼继位。当时明室内则政制废弛,官僚苟且因循,贪污风气严重,加以皇室奢侈浪费,土地兼併严重,以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外则受土蛮、俺答及倭寇的威胁或侵扰。国家正处于内外交迫、百废待兴的局面。而神宗又因年幼,毫无政治经验,国家的兴替重任,便落入首辅张居正身上。穆宗崩,遗诏张居正、高拱、高仪一同辅政,当时神宗尚年幼,由两宫太后听政,而宦官冯保又得陈皇后、李贵妃支持,驱逐司礼掌印太监孟沖,夺其位,并督东厂,势兼内外。冯保本与高拱不和,高拱曾上疏请求罢免冯保,结果失败免职。加上高仪不久病死,张居正于是跃升首辅。自隆庆6年6月直至万历10年6月止,可算...
台湾的一份中学历史试卷( 03-22)
台湾的一份中学历史试卷-民族史  臺中市立福科国中九十九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科二年级题目卷选择50题:(每题2分)本试卷採电脑阅卷,请同学用2B铅笔在电脑卡上选出适当的答案,否则不予计分。唐代的文学家元稹,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白」。就你对中国历史的知识,元姓的由来有可能是从哪件史事而来?(A)西汉末年以来,塞外胡人纷纷迁入塞内(B)西晋末年,胡人纷纷举事建立政权(C)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改胡姓为汉姓(D)隋文帝统一中国,结束数百年来的分裂。 隋朝开国皇帝完成不少建设,缔造了后世称道的「开皇之治」。下列哪一个不是他的成就? (A)设置粮仓 (B)平定东突厥(C)开凿...
关于朝鲜战争的反思( 03-22)
关于朝鲜战争的反思-民族史关于朝鲜战争的几点反思作者:子辰  一、对二战后的世界战略格局没有清醒的认识  武力统一朝鲜和中国的红色革命是截然不同的。中国的红色革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内部现象,而北南朝鲜是苏美两国终结日本对朝鲜的占领状态后依据商定的受降分界线分别扶持起来的两个政权,如果以武力统一北南朝鲜,实质上就是美苏两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因此朝鲜战争的本质是美苏争霸,爆发的起因是金日成、斯大林头脑发热,怀着侥幸心理进行政治和军事冒险。  1949年的4月金日成派特使向毛泽东递交了朝鲜劳动党致中共的信,主要内容是请求中共把解放军中的朝鲜师转交给朝鲜政府,这一请求得到中共的满足,毛...
解读三国名将周瑜,风流千古数周郎( 03-22)
解读三国名将周瑜夏冬波引言汉末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东汉末年,政治黑暗,民生凋敝,自和帝永元元年(89)刘肇开始,都是儿皇帝当家。和帝即位时刚刚十岁,由窦太后临朝,她的兄弟窦宪、窦景掌握实权。由此而后,外戚和宦官专权长达百年,史称“党锢之祸”。大批朝官、党人被镇压,士人被禁止做官,“所以海内嗟毒,志士穷栖”(范晔《后汉书·宦官列传》),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时代。东汉灵帝光中平元年(184),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张角为首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东汉王朝派皇甫嵩、朱儁、卢植等率军镇压。经过数年的拼杀,黄巾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东汉政权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起来。一方面,外戚和宦官两个集团的斗争加剧;另一方面...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