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怎么过清明节和寒食节?( 03-28)
宋朝时的节日很多,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和陈元靓《岁时广记》等,对宋代的岁时节令及民俗活动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今人朱瑞熙、王曾瑜等主编的《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3页)、游彪等主编的《中国民俗史·宋辽金元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99~200页),依据上述记载做了较为简明的论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利用其它相关史料,对宋代的“清明节”风俗活动略作介绍,欢迎批评指正。宋代“清明节”与“寒食节”相连。“寒食节”在冬至节后一百零五天,宋人又称为“百五节”、“禁烟节”或“一百五日”、“一月节”。“寒食节”前一日,即冬至后一百零四天,谓之“炊熟日”。而寒食节第三日,即清明节。这...
看今日宋都,保护百年老宅就是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03-28)
河南开封作为七朝古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区内现存的百年老宅规模、数量、质态在河南省17个省辖市中首屈一指。近代以来,开封的四合院和老宅不断被拆毁,而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拆毁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仅1958年全市就有233个门楼改成住房,还有许多四合院的门楼被拆掉。1959年夏到年底,仅某区房产科就用门楼拆除的石门墩、石狮、石条、抢鼓石等烧石灰2750吨,四合院门楼之毁可见一斑。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开封老城区的改造速度还是较慢的,这使得一些四合院、花门楼尽管残破却侥幸得以保存下来。近十多年来,现存的开封老宅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城市改造的加快,老式院宅数量减少较多,幸存下来的质量已大不如前了。当前在大力挖掘开封古城文化的进程中,充分挖...
论开封收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03-28)
河南开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收藏高潮发祥地。就中国收藏史中的地位和收藏品在这座城市中的有序传承而言,开封应该是全国最为典型的城市之一。开封人自古以来就以收藏为雅事,对收藏情有独钟。人们喜收藏、爱收藏、说收藏、比收藏,收藏活动之活跃,收藏氛围之浓厚,其他城市少有。2007年,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和开封市人民政府联手打造的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的成功举办,更对这座古城的收藏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各项收藏活动的不断开展,不但使得开封的名气越来越大,而且对全国收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2011年2月28日下午,文化部第三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正式...
通过“禹王碑”论证夏朝都城阳城在开封( 03-28)
史书记述夏朝都城在阳城,而阳城在哪里?此文从分析“禹王碑”,论证夏朝都城阳城在今天的河南开封。开封禹王台龟背形建筑禹王庙的西厢房内,有一通“岣嵝碑”。由于此碑内容是颂扬夏禹ᄃ治水的故事,所以又被称为“禹王碑”、“夏禹碑”、“大禹功德碑”。长期以来,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此碑原刻于湖南南岳的衡山岣嵝峰上,故称“岣嵝碑”。“禹王碑”原刻果真出自湖南衡山岣嵝峰吗?夏禹王都阳城和治水之地果真在湖南衡山或山西阳城等地吗?这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人通过对开封人文历史的探讨,对“禹王碑”的产生、内容、传承情况和夏禹王都阳城以及治水之地产生了一些粗浅看法,与同仁商榷求教。一、“禹王碑”产生和传承的历史脉络(一)“禹王碑”的由来公元前约5500...
北宋《营造法式》中的“幡竿颊”、“版引檐”是什么( 03-28)
北宋《营造法式》中的“幡竿颊”、“版引檐”是什么-民族史北宋《营造法式》中的“幡竿颊”、“版引檐” 《营造法式》是北宋将作监李诫奉敇编写的建筑专书,一向被视为最重要的中国古代建筑文献。但是,由于近千年来汉语的巨大变化,加之宋代建筑已所剩无几,致使人们对原文的理解造成极大困难,进而阻碍了对其研究与运用。在此,笔者对书中的“幡竿颊”与“版引檐”两项,参照其他文献、图画以及实物资料,进行解读,并绘出复原图。一、幡竿 幡竿,为系旗幡之竿,其材质有木、铁或铜等。它主要竖立在寺院中,在旗幡上标出寺名,如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卷24《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记述:“思温行至昊天寺前,只见真金身铸五十三参,铜打成幡竿十丈...
宋都开封的钟鼓楼( 03-28)
开封研究---宋都开封的钟鼓楼 钟与鼓是我国古老的器物。钟,《吕氏春秋》:黄帝命伶伦铸十二钟。《世本》:黄帝二人垂所造。鼓,《帝王世纪》: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皇帝内传》:帝与蚩尤战,玄女为帝制夔皮鼓,又请帝制鼓鼙以当雷霆。钟与鼓,都称始于黄帝,但钟则用于作乐,鼓则被用于战争。钟在古代文献中记载不少,多用于礼乐。如在祭祀、大礼中常常用到,最经常的如成语钟鸣鼎食则是贵族在宴会用到它。鼓似乎始制的时候就是用于战争的,一击打它,就发出雷霆般的声音,可以激励士气,《左传·曹刿论战》中提到长勺之战,齐国击了三通鼓,曹刿没有举动,齐军已经懈怠了斗志,曹刿才一鼓作气取得了胜利。在中国古代,鼓与旗是列入军队编制的,所谓“旗鼓相当”是指两军的实力基...
北宋的“重文抑武”与”积贫积弱”( 03-28)
北宋的“重文抑武”政策最终导致了“积贫积弱”吗?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宋太宗即采取“重文抑武”的国策。这一国策对结束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扭转武人政治的混乱局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奠定了文人执政的稳定政局,但也造成了武将地位的降低和社会尚武风气的缺失。北宋中后期,执掌军事的枢密院长官大多由文臣充任,更是北宋朝廷“重文抑武”的极端表现。“重文抑武”政策的持续推行造成了北宋政治制度完善、文化昌明、经济高度发达与军事萎靡的失衡,和北宋灭亡有着直接关系。罢收兵权“重文抑武”是宋朝基本国策,即所谓:“兴文教,抑武事”[1]。北宋初年实现这一政策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专权的局面密不可分。唐末藩镇割据,君弱臣强,五代政权短暂,如同走马灯般地变化,...
北宋都城东京城水陆城门考补( 03-28)
开封是中国历史上重要古都。近年来,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北宋东京城,不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考古角度都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深埋地下8米的北宋东京城的神秘面纱,正一层层地被揭开,东京城的外城、内城、皇城三重城,举世闻名。然而,从史籍记载到今人研究,对于东京城城门数量的叙述均不统一、不完整。笔者就此一一考证,希望能得到准确的数字,并补充、命名了四座水门。一、外城《宋史》卷八十五记载:新城周回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南薰,东曰宣化,西曰安上。东二门:南曰朝阳,北曰含辉。西二门:南曰顺天,北曰金耀。北四门:中曰通天,东曰长景,次东曰永泰,西曰安肃。汴河上水门,南曰大通,北曰宣泽。汴河下,南曰上善,北曰通津。惠民河,上曰...
开封市龙亭景区文化旅游发展构想( 03-28)
河南开封龙亭景区是六朝皇宫遗址,4A级旅游景区。园内的龙亭大殿是闻名遐迩的文物古迹,是古都开封的象征性建筑,旅游界有“开封览胜必游龙亭”之说。多年来,龙亭景区积极配合开封市委、市政府发展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努力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大宋文化为核心,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宫廷文化品牌。2011年2月,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龙亭宋代宫廷文化产业区位居“十二产业区”前列,这意味着开封市已将龙亭景区独特的宫廷文化品牌推向了市场前沿,增加了龙亭景区文化积淀的市场份额。今年龙亭大殿申报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在一定层面上提升了文物保护力度和景区的文物价值。近几年,龙亭加强了对景区发展的统筹规划,首先明...
开封挖掘铁塔文化,服务宋都旅游( 03-28)
一、千年宝塔的精心建造铁塔始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位于开宝寺上方院内。铁塔未建以前,在开宝寺福胜院内,曾建有—座纯木结构的佛塔—灵感木塔,后人视为铁塔的前身。灵感木塔建筑历经八年,于端拱二年(989)建成。由木工大师喻浩负责全部工程,内廷供应的费用以亿万计。喻浩尤善建塔,他在杭州建梵天寺塔时,就科学地解决了木塔的稳定问题,为时人所注目。陈师道《后山丛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喻浩十分赞赏唐人所造的相国寺门楼,多次自谦地对别人说,楼门别的部位他都能造,只是对于卷檐不解其意。所以他每次到相国寺楼门下,就仰起头仔细观看,站得累了就坐下看,坐得困了就躺下看,反复琢磨以求其理。喻浩还为相国寺圣容殿前东西两旁的古井建造了井亭,周城《宋东京考...
大运河“申遗”助推河南开封文化旅游( 03-28)
河南省开封作为运河城镇的杰出代表,在运河沿线的历史古城中扮演着其他运河城市无法替代的角色,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08年,我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后,开封市正式参加该项工作,其后相继开展了汴河遗址实地调查、遗产点本体保护、《保护规划》编制和“申遗点”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运河“申遗”是一项巨大的文化保护与建设工程,它的成功必将对开封市的文化旅游事业产生极大的影响,将会大大促进开封市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大槐树祭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 03-27)
大槐树祭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又到清明,再谈洪洞大槐树祭祖。“慎终追远”的观念意识,需要外化为更直观的形象符号,以便塑造民族的认同。大槐树正是这样的一种民间符号。  插录一段:民众迁徙、家园符号与地方认同——以洪洞大槐树和南雄珠玑巷移民为中心的探讨(冀满红),山西洪洞大槐树与广东南雄珠玑巷是众多移民及其后裔心目中精神家园的象征。在被塑造成为家园符号的过程中,两地在有关移民的迁徙缘由、时机选择以及文字记载等方面有诸多的相同之处。但是,洪洞大槐树移民与南雄珠玑巷移民毕竟是分处两地且在不同时代的移民,因此在迁徙的动机、规模以及组织领导等方面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并进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象征。洪洞大槐树与南雄珠玑巷本是地方的具体物象,但是却都...
民主精英对毛泽东的污蔑不攻自破( 03-27)
民主精英对毛泽东的污蔑不攻自破-民族史本文引自舟山教育学院,原文标题:民主精英对毛泽东的十大谎言一、解放初的土地改革,杀了二百万地主(若这样,平均每县得杀二千人。大地主土改标准:每户占有净出租土地1000亩以上,全家无一人劳动,全靠剥削生活;小地主:每户占有净出租土地40亩以上。——当时中国真富有,有这么多地主可杀哟。大概精明的民主苍蝇们的财产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而耿耿于怀吧)二、如果不去抗美援朝,台湾就能解放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6月27日美第七舰队以协蒋反共为名进驻台湾海峡,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没有第七舰队时都没解放台湾,有了第七舰队阻隔反而容易解放台湾了...
基辛格论中国( 03-27)
基辛格论中国-民族史这里只摘录了基辛格《论中国》的前半部分。论中国基辛格·  【序】  1962年十月的一个夜晚,毛泽东在中南海召见了他的政治军事将领们。在西部万里之外的喜马拉雅山脚下,中印两国军队正在刺骨严寒中对峙。争执发生在一条有争议的边界线上,印度坚持英国殖民者划下的麦克马洪线,而中国只承认大清前朝的国界。印度军队站在他们自以为是的位置上被中国军队包围了。这时,所有的外交努力都失败了。  毛泽东决定打破僵局。他在他宣称要抛弃的旧中国历史中寻得一条妙策。毛对他的将领说,中国和印度以前打过一个半战役:一个是在1300年前的唐朝,我们派兵帮助印度王朝平定了叛乱。那以后,两国...
砚台的起源和沿革( 03-27)
砚台,又称砚,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泥砚。中国的书法离不开砚台,本文谈谈砚台的起源和沿革。一种研墨许笔的文具。又称砚台。俗称砚瓦。砚和纸、笔、墨合称文房四宝。历代的砚台有石砚、陶砚、玉砚、瓷砚、铜砚、铁砚、木砚、漆砚、砖砚、瓦砚等。自隋唐以后,石砚的使用最为普遍,而且饰以雕刻,将实用和艺术结合起来,成为名贵的工艺美术品。沿革砚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陜西临潼姜寨村发掘古代文化遗址时,在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中,发现了一块石砚,掀开石盖,内有一支石质的磨杵,砚旁有数块黑色染料和一只灰色陶质水杯。1955年广州华侨新村汉墓出土的石砚8件,和1973年湖南长沙沙湖桥和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出土的石砚,说明砚作为一种研磨...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