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试题(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04-13)
七年级历史试题(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民族史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说明: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⒉请将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纸选择题答题区,将第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A.盘古开天B.炎黄传说C.禅让传说D.大禹治水2.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A.石雕佛像B.司母戊鼎C.地动仪D.葡...
印度历史文化的发展浅述( 04-12)
印度历史文化的发展浅述,本文让我们中国人了解一下神秘的印度。一、印度历史文化特性古代中国称印度为「天竺」、「身毒」,古波斯及阿拉伯称印度为「兴度」(Hindu),西方称印度为‘India’,但其实古代印度自称其国家为「婆罗多」(Bharata)。现今的印度为独立后的印度共和国,领土仅佔南亚次大陆的一部分,但古代印度版图不仅涵盖南亚次大陆,甚至包括中亚、阿富汗、伊朗的一部分。本文所称的印度是指在近代独立之前涵盖南亚次大陆具有地理及历史意义的印度,也可说是泛指南亚的印度文化圈。一般而言,历史的变迁虽影响印度文明及文化的内容及发展,但印度文化的特性及体质先天上主要则是受到地理因素所左右。印度历史文化始自史前时代绵延至今,既古老且悠久,是世...
谈西汉初期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影响( 04-10)
谈西汉初期汉与匈奴和亲的影响摘要:汉初的和亲政策是西汉初年汉王室在军事上无力与匈奴相抗衡,为求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妥协政策,它对西汉与匈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键词:西汉;匈奴;和亲;影响关于西汉初年和亲政策的影响,中国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并不多。施伟庆在《关于西汉政府与匈奴和亲的若干问题》[1]一文中西汉前期和亲的原因与得失,仅仅提到部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影响,对文化方面所提甚少,而对匈奴的影响几乎未提;王柏灵所编的《匈奴史话》[2]一书中对其所提也不多;林幹编写的《匈奴史》[3],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和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共同编写的《中国古代北方各族简史》[4]中仅仅提到了匈奴与中原的关系;...
世界/中国(东亚)历史年代对照表( 04-07)
世界/中国(东亚)历史大事年代对照表约前4300-3500年苏美尔地区出现原始的城市,约前3500年进入乌鲁克文化期,早期城邦国家出现。约前3500年埃及城邦时期开始,约前3100年上埃及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前3000-2600年爱琴海地区先后进入早期青铜时代前2900-2371年苏美尔早王朝时代,各城邦国家争雄称霸、征战不休。前2686埃及第三王朝开始,定都孟菲斯,3-6古王国时期建造金字塔。约前2500年印度河文明形成,称为哈拉巴文化。前2371-2230年萨尔贡一世建阿卡德王国,短暂统一巴比伦尼亚;前3000-2000年黄河流域许多地区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包括仰韶晚期到整个龙山时代),即传说中的黄帝、炎帝、颛琐、帝喾、尧、舜时...
谈中国历史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04-07)
谈中国历史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绪 论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色1.透过与周边民族的血统交融,汉民族本身不断地注入新血前进,虽在过程初期有所冲突,但大体上历史潮流的方向是民族融合2.融合的重点是文化而非血缘,突显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质是「兼容并蓄」二、继秦汉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帝国:隋唐1.汉帝国与欧洲罗马帝国东西辉映,但结果不同A.罗马帝国因蛮族入侵而瓦解后,欧洲从此陷于分崩离析,未再统一过B.汉帝国的崩解,经历了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分裂动盪,但胡汉民族融合却开启了隋唐统一的盛运2.以政治威望、军事武功、经济富裕、文化发达四美兼备的强大国力,深为亚洲各国欣羡仰望,中外关系互动不绝3.英国史学家威尔斯认为,在七、八、九三个...
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几个阶段( 04-07)
民族关系的几个阶段: 春秋战国 两汉 隋唐 元朝 明清主要事件春秋战国 两汉边疆各族社会状况与西汉的关系与东汉的关系匈奴(北方)秦汉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建立强盛的奴隶制国家。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南迁,与汉族人杂居。北匈奴退居漠北,不断南下骚扰北部边郡,控制西域各族政权。①初期:"白登之围";"和亲"。②汉武帝对匈奴的三次大规模战役,使匈奴不敢轻易南下。③呼韩邪单于归汉,昭君出塞。大将窦固、窦宪先后大败北匈奴,匈奴政权瓦解,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解除。西域(西部)狭义上说,西域是指我国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从广义上说,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长期受匈奴控制前138年和前119年...
北魏孝文帝汉化笔记( 03-31)
(北朝的胡汉融和)北魏孝文帝汉化笔记课题重点:1.为甚么北魏孝文帝会推行大规模的汉化?(原因)2.北魏和北周的汉化有甚么内容?3.北魏和北周的汉化对重建长期统一的局面有何贡献?4.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在当时(南北朝末期)造成甚么流弊? 1.为甚么北魏孝文帝会推行大规模的汉化?引言: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为笼络当时尚留关中之汉姓及巩固北魏政权,遂实行汉化政策。然其推行之汉化措施,并不全面,至孝文帝才推行全盘汉化。孝文帝推行大规模汉化是因为自小受袓母冯太后的薰陶和他有统一中国的理想,他希望藉汉化来巩固北魏的统治,统一全中国。「汉化」的定义:首先,「汉化」是指汉胡融合(狭义方面:从语言、衣饰等方面),但孝文帝的汉化不单是使汉胡融合...
明朝到底有多强?傲视全球( 03-31)
明朝到底有多强?傲视全球-民族史经常看到有些历史爱好者对明朝进行贬低,他们的理由是:偌大的明朝居然被小小的后金(女真族)打败,皇帝都被逼的上吊自杀。小编只想说,再强大的王朝也会覆灭。明朝的灭亡,并不能否定它曾经的强大。在明朝强盛时期,综合国力傲视全球,特别是军事实力,更是秒杀当时世界上所有国家。如果你不信,请看下面明朝军事上的几个“世界第一”。一、发明了水雷在十六世纪中期,明朝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水雷,那时候被称为“水底雷”,并被广泛应用于大明海军,这要比西方国家水雷的发明和使用早了两百多年。在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万历皇帝就派兵进行抗日援朝。当时的大明海军就使用水雷击沉了日本的战舰...
地域建筑与建筑史研究的时代意义与省思( 03-31)
地域建筑与建筑史研究的时代意义-以臺湾地区传统建筑为例-*简聪敏淡江大学土木研究所建筑组博士生**阎亚宁中国科技大学建筑系副教授摘要全球化与国际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要发展趋势,网路与通讯科技的蓬勃,宣告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当人们坐享取手可得的便捷资讯时,原来驻足的在地文化(localculture)正藉由地域的跨越路径,进行文化输出的活动。自二十世纪初的包浩斯(Bauhaus)到后起争峰的国际样式(TheInternationalstyle);乃至于后工业、资讯时代的数位建筑,引领了一股对现代建筑的革命思潮;却遗忘了既往地方文化活动所驻留的轨迹。国人研究中国建筑史的进程甚晚,海峡两岸至今仅六十、七十余年的历史,研究成果仍显不足。面对...
元代美术( 03-31)
第八章元代美术ChapterEightArtofYuanDynasty(公元1271-1368年)  元朝是蒙古贵族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公元1206年,铁木真继位大汗(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以来南北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  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巩固元朝统治。政权主要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汉人则处于受歧视的地位。自隋代开始实行的科举制被废止,文人效命朝廷的正常途径被堵塞。此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在意识形态方面,元统治者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蒙古族中极力维护本民族固有的风俗习惯;在汉族中提倡程朱...
元代的建筑、雕刻与工艺( 03-31)
元代的建筑、雕刻与工艺-民族史 第一节 建筑、雕刻与工艺Section One    Architecture,SculptureandCraftsof YuanDynasty一、城市建筑  和林和林为蒙古国都城,忽必烈建元后为岭北行省治所。全称“哈拉和林”。明初,北元政权据以为都,后废。由于蒙古国的强盛,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的城市。和林城的建筑由汉族匠人和伊斯兰各地送来的匠人完成。城内建筑极为豪华,供皇帝专用的御殿座落在巨大的花园中央,御殿左右还有为皇帝的兄弟、诸子和秃儿台黑准备的房屋。夏季为使皇帝避暑,在山中为他修造了一所契丹帐殿,叫昔拉斡尔朵。在和林城内,基督教堂相当...
元代的绘画( 03-31)
元代的绘画-民族史 第二节 元代的绘画SectionTwoPaintinginYuanDynasty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元代,进入一个新时期,与唐宋绘画相比,已存在明显差异。“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元画简率灵动,形似被看得无足轻重,“画不过意思而已。”(黄公望语)反映到画风上,唐画宏伟,宋画充实,元画空灵。在艺术形式方面,唐画绝少题诗书款,宋画款题多在石隙树缝间,元画必题诗书款押印。诗书画印结合已成为元代画家普遍采用的艺术形式。综合艺术形式的出现,标志着文人画已走向成熟。人物画仍沿袭宋人传统,没有多大发展。花鸟画中“四君子”题材――梅、兰、竹、菊的作...
元代绘画的杰出代表――元四家( 03-31)
元代绘画的杰出代表――元四家-民族史 第三节 元代绘画的杰出代表--元四家SectionThree  RepresentativeAtists,Yuan-si-jia  元代绘画中最富特色而又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山水画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元四家。诚然,高克恭、赵盂頫“提醒品格”之功不可忘记,然而使元代山水画迥别于宋,独具时代风貌的是元四家。四家均为修养全面的文人。诗书画印结合是他们共同采用的艺术形式。强调个性表现,强调作品的娱乐性是他们的共同的追求。但是,由于各人阅历不同,审美理想不同,又有各自的鲜明风格。一、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年),字子久,号大痴,一峰道人。本姓...
元代“四君子”题材的风行( 03-31)
元代“四君子”题材的风行-民族史第四节 “四君子”题材的风行SectionFourthePopularityofFour-man-of-honourPainting元代花鸟画中最富特色的是水墨画梅、兰、竹、菊。元代画家几乎无人不画,而且人各一态,形式手法多种多样。梅兰竹菊之被画家看中,除去元代这个特殊时代的原因外,那些自然物本身具有客观的审美属性,足以唤起画家的美感,引起画家对人的类似品格的联想。画梅始于何时,现在难以确指。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梁张僧繇画过《咏梅图》,查阅《全唐诗》,其中有题画牡丹,题画桃花,题画松,题画柏,题画竹等,唯独没有题画梅花,说明在唐代画梅花尚未形成...
喇嘛教艺术( 03-31)
喇嘛教艺术-民族史第五节 喇嘛教艺术SectionFivethe ArtofLamaThurch  喇嘛教和喇嘛教艺术流行,是元代所特有的现象。它与内地流行的佛教及佛教艺术差别极大。其宗教艺术形象中,有些形象狰狞可怖,怪诞难晓;其中喜金刚形象则赤裸裸地描绘男女交媾,颇使俗人困惑。喇嘛教,一般指流行于西藏、内蒙和西南少数民族中的佛教。“喇嘛”为藏语,义为无上,即汉语称僧为“上人”(或和尚)的意思。梵语称“居卢”。喇嘛教对正统佛教而言属于“另一系统”,是印度“密宗”教派的远亲。正统佛教与之相对,被称为“显宗”。  显宗与密宗有明显的区别,一是二者尊奉的神祇不同。显宗尊奉释迦牟...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