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史试题( 05-07)
中国古代经济史试题-民族史试题:中国古代经济史姓名_________一:考点记忆Ⅰ.经济重心南移问题1.“江南地区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反映的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主要原因及作用?2.“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开始和完成时间分别是?Ⅱ.农业工具革新及水利工程建设耒耜+磨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P1)——铁制农具+牛耕(春秋战国P2)——曲辕犁+筒车(唐玄宗P5)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P2)——灵渠(秦朝,珠江+长江P3)——大运河(隋炀帝,北涿郡…P5)Ⅲ.农业著作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什么?2.我国...
隋唐时期的城市发展与经济中心南移( 05-06)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产物,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环境所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它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它只是一个“点”,有着自己的影响区域(腹地或集散区)。隋唐时期陆路交通、大运河和海外贸易线路的发展和完善,使其沿线中心城市和重要港口在其影响区域内成为焦点或核心,与腹地之间产生强烈的互动关系,带动整个区域繁荣发展。关键词:隋唐时期;区域开发;城市;腹地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进步的结晶。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学术界分歧很大,目前尚无公认的定论。主要有防御说、集中说、地利说、礼仪中心说和政治权利说,当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第一种解释,也就是“城市兴起的具体地点虽然不同,但是它的作用则是相同的,即都是为了防御和...
大运河的历史沿革与武清( 05-06)
北京和天津之间的武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自北而南纵贯武清全境62.5公里。早迄元代,作为漕运之冲的武清就已成为中国北方商贸、文化的枢纽,是历代帝王环顾、将相驻足之地,多处留有康熙、乾隆等皇帝的御笔亲题及大量的历史掌故传说、名人诗词歌赋。大运河是武清人民的母亲河,是武清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大运河是骨,文化是魂”。大运河与武清地处京津两个直辖市之间,“半天下财富悉经此路而进”的武清,风光秀美,聚集繁华,人文浓郁。这里得天滋养,河流纵横,洼淀棋布。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迤逦浩荡,自北而南纵贯武清全境62.5公里。大运河是武清的母亲河,她不仅是武清经济的命脉,也流淌着文化的玉液琼浆。追溯往古,自东汉建安十一年(...
北京药铺历史( 05-06)
北京药香最沉的几大老铺都在城南历史背景清兵入关进北京后,多尔衮下令在内城的汉人一律迁到正阳门之外的外城,内城不准设会馆、戏楼、妓院,许多店铺被强迫着迁到南城。这样,店铺、酒楼、茶肆、摊贩小商,就在正阳门外蜂攒蚊聚,把那里闹成了那时的京城平民的商业文化娱乐区。有别于前门内皇城里的达官贵人的生活居住区,当时多是居住着京城的平民和全国各地来京城的人,所以南城的老药铺多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悠客"感言又当冬令进补时节,寒风起处想起能“滋阴补肾”的老药铺,回眸望去,城南已是药香满街几百年了。《大宅门》《大长今》,带火了荧屏收视,带红了老药回现实。百草之乡,药汤伴浓美味入饭食。清末主宰北京城药业的几大老药铺说法不一,但全在城南同仁堂:“都门药铺属...
水稻沿着”稻米之路”从中国传播到东南亚( 05-06)
水稻的起源和发展:水稻沿着"稻米之路"从中国传播到东南亚 摘要水稻在中国与东南亚历史和文化发展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稻米之路是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最早形成的文化交往之路。由于一些学者对1960年代-1970年代东南亚主要是泰国北部考古新发现的解读,产生了栽培稻起源和发展于东南亚并且从东南亚传播到中国的观点,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对中国和东南亚大量农业考古资料的科学研究充分证实,栽培稻和以栽培稻为基础的稻作业在从大约公元前1万年到公元前6000年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产生并且逐渐得到发展,此后通过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东南亚的海路、江西湖南经广东广西进入中南半岛以及从中国云南南下这几条道路逐渐传入东南亚。公元前40...
清末帝国主义对天津的侵略( 05-06)
帝国主义对天津的侵略学习笔记重点难点分析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逐步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清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人民一浪高过一浪的奋力抗争。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天津成为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主战场。天津军民同仇敌忾、保卫祖国、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壮举,为这座城市的历史增添了一系列光荣的记录。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与天津人民的反抗天津是拱卫京畿的海上门户。从海上封锁或攻占大沽口,沿海河兵临天津城下或改陆路直逼北京,这早已是西方帝国主义精心选择、多次实践的最佳入侵战略。于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白河投书”起,天津在60年内就遭遇到西方军队的四次大规模的入侵和长达一年多的...
新疆“三史”知识竞赛试题( 05-06)
新疆“三史”知识一、单选题1、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年,西汉中央政府在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是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汉在西域统治的确立,西域从此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CA、80年B、70年C、60年D、50年2、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内地人民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与来往。DA、班超B、班勇C、郑吉D、张骞3、为确保对新疆各地的军政统治和维护西北边陲的安全,()年,清政府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省正式建立。CA、1881B、1883C、1884D、1885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由此掀开了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篇章。CA、1949年...
近代宁波帮在汉口的历史( 04-29)
 摘要:宁波帮是汉口各大商帮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商帮。在武汉开埠并走向近代化城市的进程中,宁波帮在汉口的各类商业活动可圈可点。宋炜臣、沈祝三、虞洽卿、卢镛标、庄俊等著名人物,他们分别在近代汉口实业界、近代汉口建筑业方面,展示着杰出的才能。在航运业方面,宁波帮也凭借其实力和经营方式,开辟航线,拓展长江航运业务,与国内多个重要城市建立了商贸联系。武汉在武昌首义,国民革命军北伐和战时首都这三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之时,宁波商人均不同程度在卷入革命高潮。除了从商和参与政治活动之外,宁波人在丰富武汉的历史文化方面,也做了大量的贡献。其中尤以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为代表,在武汉文史研究方面的影响长盛不衰。关键词:宁波帮汉口建筑业营造厂宋炜臣...
(教学)中国近代的屈辱、探索和现代的崛起( 04-29)
中国近代的屈辱、探索和现代的崛起(汉铁寄)一、屈辱1、“三次灾难性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变化的主线之一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择原题》1,2《非选择原题》1(2)、(4)6(1),(2)事件国际背景条约主要内容影响、危害鸦片战争1840--1842年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海外市场,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1840-1949)的开端甲午战争1894----1895年...
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有哪些重大分歧( 04-29)
 [摘要]在中国近代,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买办势力相勾结,为中国社会的前进设置了更大障碍,中国只有通过斗争摆脱殖民主义统治,才能走上历史发展的正常轨道。中国在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对“和”、“战”问题,应当具体分析。但在外国已经大举入侵的情况下,“主和”实际上就是投降卖国。把“主和”说成“明智”、“爱国”是对历史的曲解。近代中国农民的自发反帝斗争是以笼统排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带有原始、落后的色彩,但它本质上是爱国的、正义的、进步的,把他们的排外与封建顽固派的排外混为一谈是错误的。同样,对“反排外”也应具体分析,“反排外”的既有积极学习西方、谋求救国自强的先...
试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04-29)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年级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总分一得分阅卷人一、选择题(共40题,题分合计80分,单选)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发生变化的表述,不妥当的是A.清政府被迫完全放弃“闭关”政策B.中国开始成为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C.中国丝、茶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英国棉纺织品进入中国市场,但未能大量倾销2.“合众国人民在五港口贸易,或久住,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院、礼拜堂及殡葬之处”这一条出自A.《南京条约》附件B.《望厦条约》C.《黄埔条约》D.《天津条约》3.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各国准备干涉中国革命,其中...
盛世隋朝( 04-26)
仁寿四年七月,隋文帝新崩,隋炀帝杨广即位。四个月后,隋炀帝刚平定汉王杨谅的反叛,未及改元,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洛阳。洛阳城,汉高祖刘邦曾经为之赞叹,“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史记·陈丞相世家》)说这句话的时候,刘邦在曲逆县,看到县里房屋壮丽,大发感概,“我行遍天下,只有洛阳城和这个县有这么状观啊!”洛阳城,如今则是炀帝寄以成就霸业巨大期望的丽都。在洛阳城,炀帝改元“大业”。隋都长安,是原后周的故都,也是炀帝的父亲隋文帝杨坚坐镇二十四年的国都。想当年,在这座城市里,还是晋王的杨广用尽心机,小心翼翼,对付忌心甚重的父皇。从晋王到太子,从太子到皇帝,每一步都是不堪回首。如今,长安也实在不是炀帝愿意再呆下去的地方。他要迁都,迁到一个可以...
唐太宗的开明专制和纳谏( 04-26)
 唐太宗以纳谏为特征的统治方法,实为一种开明专制,也成为历代人治所及的顶峰和极致。唐太宗号称千古明君,为后世历代君王景仰,贞观之治也是历代倾慕的时代。贞观之治,其治不在于经济,而在于政治,这与经济大发展的开元盛世不同。善于纳谏是太宗作为圣明君主的象征,也是贞观之治时政治清明的重要体现。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说: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或以勇力,或以辩口,或以谄谀,或以奸诈,或以嗜欲,辐凑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宠禄。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则危亡随之,此其所以难也。这是太宗为他纳谏的原因所写下的注脚。本章即摘取正史《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三书中涉及唐太宗纳谏的六十二项事迹分析其开明专制统治(事迹列表附本章后)。纳谏事迹...
宽以待人的唐太宗( 04-26)
唐太宗李世民在用人上唯亲贵是举。贞观十二年,太宗下诏要“宗室群臣袭封刺史”。这在用人制度上是一种倒退。虽然天下是李家的天下,但这是皇室的事。官员世袭自秦后就无此制度。无论是举孝廉,九品中正制,行科举,总不至于世袭。太宗对宗亲功贵之优容惟恐不足,还要让他们子子孙孙享受荣华富贵。对太宗的荒谬想法,左庶子于志宁和侍御史马周都立即提出了反对意见。太宗并没有把进谏意见放在心上。但另一方面,让宗亲功贵从京城到地方去,他们并不领情。过去在京城做京官和到地方做地方官是天壤之别。如当时的国舅长孙无忌被封到赵州做刺史,长孙无忌当然不肯去,百端滞留,后来干脆跟太宗讲:“把我放在外面,和流放有什么区别!”太宗也不高兴,说:“我为你们好,你们不领情,难道还要...
唐太宗征高句丽不接受任何进谏( 04-26)
在征高丽(即高句丽)这件事上太宗没有接受任何进谏。太宗原来对征高丽并没有什么兴趣。贞观十七年,有使者从高丽回来,提出要出兵高丽,太宗引用孔子的话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资治通鉴》卷197)三个月后,当唐朝亲密无间的小弟兄新罗的利益受到地方小霸高丽和百济的侵害时,太宗对高丽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随后的第二年,尽管群臣劝谏,太宗仍然执意决定出征高丽。在经过一年的准备后,贞观十九年,太宗亲率大军出征。太宗持“以大击小、以顺讨逆、以治乘乱、以逸敌劳、以悦当怨”的五必胜之道,长途征伐,历时整整一年。当车驾还京师之时,已是损失无数,所得甚少。在辽东的苦战岁月里,太宗已经知道不能成功,他自己“深悔之,叹曰:‘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