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疆(
05-29)
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先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接着是西晋的短暂统一。期间,曹魏、西晋都像汉朝一样,保持着对西域(新疆)的统治,进行有效管辖。他们设置西域长史和戊已校尉分驻海头(在罗布泊西北)和高昌,对西域(新疆)各地首领进行册封,并颁发印绶。西域各地首领不断向中央王朝派遣侍子,保持着“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的局面。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在我国北方地区相继建立了许多地方政权,西域各地一直与他们保持着隶属关系。327年,前凉在车师前部(在今吐鲁番地区)置高昌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将郡县制推行到了新疆地区。381年,车...
西汉对西域(新疆)的统治(
05-29)
汉代,新疆起初被称为“西域”。当时,在塔里木盆地周围以及天山山谷地带,分布着许多小国,人口多者八万余人,少者仅一两千人。由于这些小国有30余个,所以《汉书》称其为“西域三十六国”。又由于它们多以城郭为中心,故又称“城郭诸国”。西域(新疆)三十六国大概分布是:沿塔里木盆地南缘自东而西,有婼羌、楼兰(后改称鄯善,在今罗布泊西北尚存其遗址)、且末、精绝(今民丰县)、抒弥(今策勒县)、于阗(今和田县)、皮山、莎车等,习称南道诸国”;沿塔里木盆地北缘自西而东,有疏勒(今喀什)、姑墨(今阿克苏)、龟兹(今库车县)、乌垒(今轮台县)、尉犁、焉耆、车师(今吐鲁番)等,习...
汉以前新疆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05-28)
古代新疆地区,一直是东、西方不同人种交汇地带,不同体质类型的人群曾在这里彼此接触、相互融合,自然就对这片地区古代以至现代居民的种系特征、民族发展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考古资料表明,史前新疆古代居民中不仅存在着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即黄种人和白种人,而且还存在着两种人种的混合人种。人种,也称种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各种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最初,是根据人体外部特征,如肤色、发色、身高来区分的,后来增加了某些生理和生化特征,如血型、遗传基因等加以区别。人种(种族)与人种(种族)的分类主要是生物性质的,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它和民族、部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是一...
新疆早期的文化考古遗址(
05-28)
新疆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文明起源很早,距今4000年起,新疆大地陆续步入了青铜时代,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新疆开始使用铁器:这柄铁剑"锻铸"并存,"中西"合璧,综合了东西方铁器工艺。新疆大地,很早就存在古代人类的活动。但受考古工作的局限,我们还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目前所见最早的文化遗址,均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绝对年代在距今两万年至一万年前。遗址点有吐鲁番盆地内交河故城西南台地旧石器地点,艾丁湖烽火台附近旧石器地点,和布克赛尔骆驼石旧石器地点,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河谷吉日尕勒人类烧火遗迹,阿勒泰哈巴河多尕特彩绘洞窟等处。吐鲁番交河沟西旧石器地...
新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05-25)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着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他的东、南面与甘肃、青海、西藏接壤,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与俄罗斯为邻,西面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毗连,边界线长达5600多公里。这里有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沙漠,奔腾的河流和生机盎然的绿洲。在高山之间,沙漠之下,绿洲之中,河流两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其他各种资源。新疆大地,在距今十亿年前,还是碧波万顷,一片汪洋。三亿多年前,由于地壳升降的影响,逐渐成为陆地。到距今六七千万年前,地球上又发生了一次剧...
陕甘回乱前的回民是从哪里来的?(
05-24)
(本文2017年摘自网络)大家都知道陕甘回乱,清朝同治年间,西北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历时十余年的带有种族灭绝性质的大规模动乱和战争。冲突主要是回族对于汉族的大规模种族灭绝式屠杀,目的是建立起高度自治的伊斯兰政府乃至独立的国家。这场动乱自1862年起至1873年结束,给当地经济文化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更导致陕甘地区人口锐减,具体数额说法不一,从400万到2000万,堪称民族洗劫。满清中央管理层打击回族上层叛乱分子。陕甘回乱前,中国内地回族主要聚居在陕甘,两地的回民数量在500万以上,那么,原本是中华民族兴起之地的陕甘特别是关中地带哪来那么多穆斯林呢?又是从何...
新疆地方史大事年表(
05-24)
下面列出的事件,有一些(比如匈奴冒顿即位)并没有发生在新疆大地上,但其对我国新疆的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约6、7千年前新疆地区巳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09年匈奴冒顿单于即位。公元前176年月氏由敦煌、祁连山间西迁伊犁河流域。公元前161年乌孙打败大月氏,占据伊犁河流域。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05年细君公主出嫁乌孙猎骄靡。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轮台、渠犁屯田,设“使者校尉”管理。公元前92年匈奴在西域设置“僮仆都尉。”公元前64年汉以郑吉为“护鄯善以西使者”,护南道。公元前60年汉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西...
清代道教在新疆的复兴(
05-19)
道教在新疆的复兴情况与佛教大体相同。它也是随同内地官兵、商贾和百姓的到来而得以复苏的。由于当时进入新疆的军民以信仰道教者居多,所以道教在新疆取得了比佛教更大的发展。当时,大型的道教宫观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带有我国多神崇拜传统的道教建筑,如万寿宫、关帝庙、龙王庙、城隍庙、娘娘庙等等,却遍布天山南北,数量之多仅次于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据《三州辑略》记载: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的道教宫观很多,如万寿宫、关帝庙、城隍庙、文昌宫、龙王庙、真武庙、文昌庙、魁星阁、财神庙。巴里坤会宁城有万寿宫、关帝庙;汉城有万寿宫、城隍庙、关帝庙等等,多达百余座。由此不难看出,道教在北疆地区发展之迅速。道教不仅在北疆地区迅速传播,在南疆地区也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据《回疆通...
近代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在新疆的传播(
05-19)
基督教又称“耶稣教”,是中国对基督教“新教”的专称。基督教是近代传人新疆的西方宗教之一。据《新疆图志·交涉志》记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喀什瑞典耶稣教堂设于疏附县北关,男教士三人,女教士四人”。这是关于基督教传人新疆的最早的汉文记载。但据西方基督教会20世纪初的一项调查,在19世纪最后的二十年,瑞典行道会的传教士到达南疆地区,在那里同其他传教士一起传教近四分之一世纪。1892年,行道会进入喀什;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到1921年,在南疆地区已形成四个传教中心:喀什、叶城、疏勒和英吉沙,有传教士7人。这项调查还附列了新疆基督教的传教点和各传教点设立的时间:喀什,1892年;叶城,1895年;迪化,1908年;疏勒,1909年;...
伊斯兰教是怎样传入新疆的(
05-18)
今天新疆最主要的宗教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中国旧称“大食教”、“天方教”、“回教”、“清真教”等。公元7世纪初由麦加古莱什部落人穆罕默德创立于阿拉伯半岛。基本教义由信仰、宗教义务和善行三部分构成。信仰包括六个方面,故称“六大信仰”,即信仰安拉为唯一、至上的主宰,信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仰安拉派遣的天仙无处不在,信仰《古兰经》为天启经典,信仰后世复生和末日审判,信仰一切皆由安拉前定。宗教义务有五项,称为五项宗教功课,又简称“五功”,即念诵清真言、作证词以表白自身信仰,按照教法规定做礼拜、斋戒、缴纳天课和朝觐。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是《古兰经》和“圣训”,前...
摩尼教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
05-18)
摩尼教是继祆教后,传入新疆的又一古代波斯宗教。摩尼教约于六世纪传入新疆地区。在内地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佛时,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新疆的古迹遗址及文书中有不少摩尼教的踪迹。摩尼教的艺术文化遗址主要集中在回鹘高昌古城,包括草庵、壁画、绢麻、刺绣文献、译经等等。回鹘是维吾尔的先民,高昌即今天的吐鲁番。我国旧译“末尼教”、“牟尼教”。因其崇尚光明,又有“明教”、“明门”、“明尊教’’之称。摩尼教于公元3世纪中叶由摩尼(216q76年)创立于波斯...
景教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
05-18)
景教是基督教中最早传入中国的一个教派。唐代传入中国,被称为“景教”。元代又与当时传入中国的天主教统称为“也里可温教”。公元5世纪上半叶由叙利亚人聂斯脱利(约390-451年)创立,故称聂斯脱利派,亦称“波斯教”、“弥施诃教”。公元428年,时任基督教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聂斯脱利,公开抨击阿里乌派的上帝“一位论”,否认基督的神性与人性结合为一个本体(位格)的“二性同体论”,被视为“异端邪说”,不久即被革去教职流放国外。5世纪末,聂斯脱利的追随者受到东罗马帝国的迫害和镇压,遂逃亡到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等地,聂斯脱利教派也随之传播到上述地区。后来,一部分信徒由叙...
道教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
05-18)
新疆是多种宗教汇集之地,道教同样在新疆曾广泛传播。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以其最高信仰为“道”而得名,产生于2世纪上半叶的东汉顺帝年间。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和巫术、谶纬、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吸收道家学说和黄老思想而逐渐形成的。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其基本信仰和教义的核心是“道”,认为“道”乃“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物以之生,五行以之成”,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本原。由“道”所化生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等“三清尊神”,是道教崇拜的最高尊神。道教还发展形成了包罗众多天神、地祗、人鬼在内的神仙体系。道教经书的总集称为《道藏》,现存...
佛教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
05-18)
佛教是最早传入新疆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新疆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信仰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大,文化遗存最丰富的宗教。佛教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在印度,创始人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西部提罗拉科特一带)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即佛教徒所尊称的“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者”)。释迦牟尼虽贵为王子,但也为人世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所困扰,又对婆罗门教不满,遂于29岁时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道。最终“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此后就在印度北部和中部恒河一带传教,受到中下层人民欢迎,信者甚众。后来一些统治阶级的上层分子也受其教化,皈依了佛教。佛教在印度本土逐渐...
祅教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
05-18)
祆教传入新疆祆教又称“拜火教”、“火教”、“火祆教”等,是中国汉语文献对琐罗亚斯德教的异称。祆教是古代波斯宗教,公元前7至前6世纪由琐罗亚斯德创立于波斯东部的大夏(今阿富汗的巴尔赫地区)。该教的经典是《阿维斯陀》,宣扬善恶二元论,认为原始之初就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善与恶两大本原。善本原阿胡拉.马兹达是善良和光明的代表,恶本原阿赫里.曼纽是邪恶与黑暗的化身。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两大势力将进行若干千年的斗争,最后以善神的完全胜利和恶神的彻底失败而终结。该教以火为善与光明的象征,对火尤为崇拜,有专门祭祀圣火的仪式。此外,还崇拜日、月、土、木等。祆教产生后不久,就传播...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