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五胡哪去了(
08-03)
“五胡乱中华”的五胡都到哪里去了?五胡十六国这段历史指的是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于西元304-439年间活跃在中国北方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实际上先后建立的地方政权超出16个)。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八王混战后期,西晋末年,天下大乱。散居在各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审时度势,纷纷建立政权。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他们连同汉人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从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他们互相攻伐,几无宁日,...
试题: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08-03)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西晋的建立者是()A.司马迁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2.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是()A.265年B.270年C.275年D.280年3.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A.灭蜀B.西晋定都洛阳C.灭吴D.西晋迁都长安4.西晋灭亡后,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在4世纪后期,建立了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氐C.羌D.鲜卑5.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A.晋武帝封王B.“八王之乱”C.“五胡”内迁D.匈奴起兵攻晋6.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A.西汉...
沿草原丝绸之路迁移的民族(
08-03)
与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相比,草原丝绸之路路分布的领域更为广阔,只要有水草的地方,就有路可走,故草原丝绸之路的中心地带往往随着时代的不同而改变。传统丝绸之路,刻下最多最深痕迹的民族,应是我们泱泱大族——汉民族,较早的还有月氏,而草原丝绸之路主要是不断迁移的蒙古高原持续涌现出来的强盛游牧民族,诸如匈奴、突厥、蒙古、契丹等。漫漫万里丝绸之路,是一个个民族,用血泪和汗水,书写的迁徙之路。自八百里秦川,经千里河西走廊,穿戈壁沙漠古西域绿洲,万里丝路,不知留下多少民族迁徙的足迹。华夏沃土滋润,不断崛起之游牧或农耕民族,每当强盛之际,就会向着东方富庶之地,向着西边...
教案: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08-03)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目标】知道西晋的兴亡,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教学重点】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教学难点】西晋速亡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是为什么?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些什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导读提纲预习课本。课件展示导读提纲1.西晋建立于什么时间?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里?2.八王之乱的原因、影响各是什么?3.北方游牧各民族内迁的方向和地点各是什么?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西晋的建立1.学生依据课本第78页第二段,简述西晋建立的有关知识。2.请学生简述石崇...
“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
08-03)
“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大家熟知的一句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由于某种原因,表现得极度的怀疑、惊慌和害怕,我们往往用“草木皆兵”来加以形容。“草木皆兵”这句成语,是怎样来的呢?原来是从秦、晋淝水之战的故事里产生出来的。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第二年,西晋的皇族司马睿在江南重新建立了汉族地主阶级政权,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叫做东晋。当时北方出现了十几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十六国”时期。到了公元四世纪七十年代,氏族人建立的前秦国主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形成和东晋南北对峙的局面。公元382年十月的一天...
唐朝盛行胡风(
07-28)
唐朝为什么胡风盛行?这跟唐朝建立者的民族成分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部分史家对唐室的民族成分多有质疑,鲜卑说和突厥说,未有定论。此文出自突厥说。史书记载唐王室屡现“乱伦”之象,太宗死后唐高宗便把太宗的美妾武则天拥为己有了。所谓“乱伦”是后人的说法,在唐高宗看来并无此嫌疑,“妻其后母”是游牧民族的古老习俗,对于突厥出生的唐王室来说不存在道德障碍,乃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游牧民族自古没有守寡的传统,故唐代公主再嫁也多。武则天的故事与清初皇太后下嫁多尔衮类似,在当事人看来并无不妥,完全符合风俗习惯。李世民有废太子名叫“承乾”,史载他学胡人椎髻,说胡语,吃胡食,爱慕...
西夏铁鹞子究竟有多强?(
07-28)
西夏铁鹞子是辽金时期重装骑兵的一种铁鹞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来,若电击云飞。铁鹞子是党项人西夏政权李元昊手上王牌中的王牌。骑兵马战,宋朝肯定不是西夏的对手。西夏翊卫司是西夏的军事统帅机构,飞龙院是负责京师卫戍的机关,群牧司掌管军马政务。西夏有专管军马的机构,这是西夏与大宋的不同,说明西夏对军马的重视,也是西夏骑兵强悍的基础。西夏军队有中央侍卫军、地方军和擒生军。侍卫军又分为帐前侍卫亲军和亲信卫队、卫戍部队三种。卫队有3000人的规模,多为骁勇之士,人着铠甲马披装具,属于重装骑兵,号称铁骑。卫戍部队有2.5万人的规模,装备特别精良,有7万副兵...
西夏王朝简史(
07-19)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拓跋思恭占据夏州(今陕北地区的横山县),封定难节度使、夏国公,世代割据相袭。1038年,李元昊建国时便以夏为国号,称"大夏"。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夏毅宗与夏惠宗时期时,夏廷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常与宋辽两国处于战争与议和的状态。大兴儒学,提倡汉文化与技术,废行蕃礼,改用汉仪,国势开始衰弱。夏惠宗时宋朝正值王安石变法而国力增强,并在1071年由王韶于熙河之战占领熙河路,对西夏右厢地区造成威胁。西夏与宋朝贸易中断使经济衰退,战事频繁又...
西夏建立前的党项人历史(
07-19)
党项是西羌与西迁的拓拔鲜卑融合而成。最早的汉文文献记载党项为汉朝西羌的后裔。自远古以来,羌人就占据着青海湖周围的草原和青海湖以南,黄河、大通河、湟水源头附近的山地。在这一片地区的边缘地带,就是位于吐蕃东北部,习惯上称作安多的地方,早期党项和吐蕃的先民们大概都混杂居住在这一地区。南北朝末期(6世纪后期)开始活动于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上游和四川松潘以西山谷地带。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隋文帝开皇四年(584年)有千余家党项羌人归属隋国。次年,党项族领导人拓跋宁丛等,各率部落到旭州(今甘肃临潭县境)请求内附,隋朝授拓跋宁丛为大将军。开皇十六年(596年)党项首领...
击败匈奴的卫青和霍去病都是私生子(
07-19)
卫青和霍去病都是私生子在西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中,战功最大的非卫青和霍去病莫属。很多人不知道卫青,霍去病两个出身低微,并且都是私生子。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找不到像卫青霍去病这样一对声名显赫的名将组合了,更让人称奇的是他们居然是舅舅外甥的关系,而且都是私生子。时事造英雄啊,要是大汉时没有匈奴的边患,估计卫青和霍去病也不会走到历史舞台的中心。卫青的母亲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卫青自幼和生父后母生活在一起,后母及家人都不待见他,“父使牧羊,民女之子,皆奴畜之,不以为兄弟数”,少年时的生活比较困苦,成年后卫青回到母亲身边,平阳公...
陕甘回民起义珍贵照片(
07-18)
陕甘回民起义珍贵照片陕甘回民起义,又称陕甘回变、陕甘回乱等。是发生在中国19世纪清朝同治年间的一场战争和动乱。清朝统治者为巩固其封建统治,采取“护汉抑回”“以汉制回”的政策,竭力挑拨回汉民族间的关系,破坏回汉团结,另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1862年和1877年间,回民趁清军南下镇压太平军西北空虚的机会,发起了一场对汉族的仇杀,维持了十年多年,波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等地区,最后被左宗棠和多隆阿部队和以汉人湘军为主的清朝军队镇压。战乱对西北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口损失高达2000万。造成汉族聚居的村落及城镇出现十室九空的惨状。战后清廷将许多投降的...
五胡乱华的氐族和羌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蒲洪(苻洪)与姚弋仲(
07-17)
五胡乱华之氐族蒲洪与羌族姚弋仲氐族和羌族是在匈奴和羯族已把中原搅得天翻地覆后,方才登上五胡乱华舞台。后赵王石虎于公元349年去世后,冉闵夺取了政权,导致后赵很快分崩离析。先前投靠后赵的氐族领袖蒲洪和羌族领袖姚弋仲也先后脱离了后赵,各自占据地盘,成为重要的割据势力。蒲洪是略阳临渭氐人的领袖,字广世。他的祖先据说是上古有扈氏的苗裔,他自己则世代都是西部氐人的部落酋长。最初他家里的池中长有一株大蒲,长五丈,形状像竹子一般,有五个节子。人们因此都把他们称作蒲家,所以他们也就以蒲为姓氏。蒲洪的父亲蒲怀归曾担任过部落的小头领。最早,陇右即六盘山以西地带一直下大雨,把...
东北简史-关于东北三省您必须了解的历史(
07-16)
在今日中国大地曾建立强盛政权的外族(鲜卑魏、契丹辽、女真金、蒙古元、满清),无一例外都兴起于东北及附近,没有东北的牵制,史上和今天北京都不会成为首都。为什么称为东北?之所以叫东北,是因为这一块土地处于中国版图的东北方向,东且北。今天叫做东北,过去是不叫东北的。从什么时候开始叫东北,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我们中国的称呼,被用来完全指代这个国家,也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强调叫东北,是为了区别之前的满洲,强调国家一统。东北不限于东北三省。现在广义的东北,不仅指东三省,还包括内蒙古的东五盟。划分界线是在山海关向北划一条垂直线,线以东以北即为东北。是不是呢,你们试一试。近...
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北方强族(
07-16)
那些曾叱咤风云的匈奴鲜卑突厥跑到哪里去了?本文为您解说全部曾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北方强族。一匈奴在秦汉时期称雄中原以北的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前215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历经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中国古代的匈奴和欧洲的匈人(匈奴)没有血缘关系,不是同一民族。近年来使用DNA等测试手段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在商朝...
党项简史(
07-16)
党项一词首次出现于文献,应该是始于唐初魏征等人所修撰的《隋书》。在《隋书·党项传》中记载,南北朝的“魏”、“周”之际,党项数次骚扰边境。不过,《魏书》与《周书》却没有记载党项的事迹。李延寿撰写《北史》,杜佑撰写《通典》,五代、北宋修的《旧唐书》、《新唐书》、《五代会要》,以及新旧《五代史》,元朝所修《宋史》都对党项予以专门记载。这些书籍当时称呼党项,直接称呼为“党项羌”。党项主体源于西羌,之所以称党项为“羌”,皆因它是“西羌”的一支。据《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汉代的西羌主要居住地是:“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所谓析支也。”析支,即...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