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宗族研究( 08-06)
通论性宗族研究的代表作是杨宽著《试论西周春秋间宗法制度和贵族组织》(杨宽《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年版)作者系统论述了周代贵族宗族组织,并深入剖析了宗庙、族墓、姓氏、名字、婚制等宗族制度内容。商代家族研究。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科学出版社,1956年版一书,勾画了商代氏族组织形态以及经济制度。张政烺撰《古代中国的十进制氏族组织》(《历史教学》2卷3、4、6期,1951年9、10、12月),据卜辞和金文资料,论述了军事和生产合一的氏族形态与功能。又在《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考古学报》1973年第1期)中指出殷代时一族百家,属于农业共同体。林沄在60年代完成的论文《从武丁时代的几种"子卜辞"试论商代的家族形态》(《古...
隋唐为什么非灭高句丽( 08-06)
隋唐为什么非灭高句丽-民族史隋唐两朝四位君王坚定不移征讨高句丽,非灭高句丽不可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讲解。高句丽建国于西汉时期,早在三国末年就已经和曹魏政权产生了交锋。最终被曹魏政权赶到了朝鲜半岛北部的沃沮,苟延残喘,一直到五胡乱华之前都不敢再次侵犯中原。而在曹魏政权和西晋政权建国后,两个政权一直都在试图去恢复汉朝边疆安定的秩序。在西晋时期中央政权对于外族也是以拉拢安抚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这使得边疆基本恢复了安定的秩序,而高句丽也凭借着一系列变法和学习中原先进的制度,开始发迹并慢慢壮大。在五胡乱华之后,西晋建立的边疆安定的秩序立即陷入了崩溃。胡人开始南下烧杀抢掠,而高...
新疆境内分裂组织的恐怖主义特征( 08-05)
新疆境内的分裂活动由来已久,恐怖活动是分裂势力进行分裂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日趋恐怖主义化,其主要原因是新疆分裂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已经融为一体。由于地理因素,新疆与中亚相连,因之,新疆分裂势力与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在地缘上靠得很近,受国际恐怖势力的影响,恐怖暴力即成为分裂主义分子进行分裂活动的主要手段。采用“和平方式”还是恐怖暴力形式进行分裂活动,在分裂组织中曾经有过争论。1997年,中亚地区的“东突”分裂组织召开会议,批判了艾沙的“和平斗争”主张。1999年12月,四十多个分裂组织的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会议,统一了认识,要走所谓“暴力建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东突厥斯坦伊斯兰...
新疆分裂势力制造的恶性案件( 08-05)
(一)20世纪80年代分裂主义分子制造的主要案例这一时期,分裂主义分子寻机闹事,他们往往利用日常生活中某些刑事案件以及党和政府实施的某些政策,煽动闹事。不仅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而且将黑手伸向大专院校乃至中、小学生,毒害青少年,妄图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新疆掀起大浪,以实现其分裂目的。较典型的有以下案件:(1)1981年1月13—16日,叶城一清真寺失火,分裂分子乘机煽动暴乱案。清真寺工匠取暖不慎失火,是一责任事故,闹事头目艾买尔·托乎提却煽动为公安干警有意纵火。暴徒及其不明真相的信徒顷刻汇集,冲击地方政权机构,党政部门、公安局、广播站等严重受损。机关干部、干警、执勤部队等共一百五十多人被殴打,多人受伤,闹事最狂热时,约有八百人。分裂骨...
新疆分裂主义的活动及其背景( 08-05)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我国的政治、经济均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在恢复经济、全面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新疆分裂主义势力蠢蠢欲动。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宽松,分裂主义势力乘机兴风作浪。主要表现如下:(1)在落实宗教政策过程中,被取缔的经文学校死灰复燃。此类经文学校,当初因为灌输分裂思想毒素,所以被取缔。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文学校开始隐现,办校之人尚存顾虑,选择办校地点比较隐蔽,主办人有阿訇、一般教徒,甚至学校教员,入学者以青少年为主。由于国家处于落实各项政策之中,此类私办经文学校的出现,并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更未进行干预。20世纪80年代中期,私办经文学校呈现大张旗鼓之势,一个阿訇即可教数百名...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时期新疆的反分裂斗争( 08-05)
1.20世纪50年代新疆的反革命暴乱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旧政权更替,矛盾交织,斗争复杂,分裂分子与国民党顽固派残余势力、外国反华势力等搅和在一起,其破坏形式主要有与新生政权对抗、发动武装叛乱等。国民党顽固派残余势力的叛乱,目的是要复辟旧政权,妄图东山再起,而分裂分子却是要分裂新疆,要把新疆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叫嚣“独立”。与国民党顽固派和国外反华势力纠合在一起的典型案例有乌斯满、尧乐博斯、贾尼木汗等在哈密、镇西、伊吾等地胁迫两万余名哈萨克族牧民暴乱;乌拉孜拜、司的克等胁迫万余名哈萨克族牧民暴乱。乌斯满叛乱,得到美国及国民党势力的支持。美国驻迪化领事曾派克斯顿和副领事马克南在新疆解放前夕,直接与乌斯满等接触,鼓动其对抗新疆和平解放,...
从察和台文到现代维吾尔文字的发展与演变( 08-05)
察合台文由于在部份辅音t、z、s与元音o和u、u、e、a等在字母表达上的不一致性,在近代已凸显出在学习上的不方便,故从本世纪30年代开始,便出现了改革式的老维吾尔文。老维吾尔文去掉了重复的辅音字母,曾加了数个元音字母,为维吾尔语文语词的书写增加了便利。但是原来维吾尔语文中吸收的大量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却仍按原来的形式书写。1949年建国后,对原有老维吾尔文字母的元音部份予以简化,使前后一共为30个字母。1954年新疆民族语文指导委员会又对上述文字中的个别字母做了修改,并且公佈了维吾尔文正字法,这便是使用到现在的老维吾尔文字母。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化政策的执行,新疆地方政府与当地在维吾尔族知识份子在着手改进老维吾尔文字母的同时...
当代新疆地区民族语言使用环境的基本概况( 08-05)
新疆地区旧称西域,自古以来便是我国西北民族与文化交流荟萃的十字路口。从西汉时期开始,新疆地区便成为中原王朝向西经略的重要目标与根据地。今日以天山南北路为主要范围的新疆地区,系为清干隆25年(1760年)平定准噶尔部与回部两地后,才正式成为清代的直辖领土。清光绪10年(1884年),清廷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新疆改制建省,此一规模尔后继续为国民政府所承袭。1949年新中国建政后,于1955年10月1日取消原新疆省建制,改为同省一级的民族区域自治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迄今。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为165万平方公里,几佔大陆总面积的六分之一,为中国行政区划中之最大者。按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与外蒙及前苏联重新勘定边界,将原新疆省北部阿尔泰山...
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08-03)
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是新疆民族分裂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是危害新疆社会稳定的罪魁祸首。1.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在新疆的传播泛伊斯兰主义也翻译成大伊斯兰主义,它宣扬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泛伊斯兰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上半叶。首创者是阿富汗人哲马鲁丁,他针对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提出振兴伊斯兰教,主张建立统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建立世界伊斯兰教联盟等。哲马鲁丁的超民族、超阶级、超国家的狭隘宗教观,被奥斯曼土耳其的国王阿卜杜尔·哈米德二世所利用。哈米德二世积极推行泛伊斯兰主义,大肆喧嚣将全世界的穆斯林置于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哈里发的统治之下。为了征服所有穆斯林,他在国内外多次发动战争,对异教徒和其他民族进行血腥屠...
日本人给伪满洲国定都长春( 08-03)
日本人给伪满洲国定都长春-民族史当年日本人是怎么建设长春的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年号“大同”,“定都”长春并改名“新京”。对当时居留沈阳的日本人来说,“定都”长春的消息无疑是一炮重弹,冲击重重。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沈阳,日本工商业者在沈阳的经营也为时良久,很多人对沈阳之未来定位抱以较高的期望值。日伪控制的沈阳商工会议所在1932年3月向关东军陈情,请求重新考虑立案中的都市计划和“定都”长春一事,然大势已定,不可能重新来过。长春现状回头看看长春,或许正是规模甚小,才让它雀屏中选。哈尔滨向来是俄国的政治据点,一时难以撼动;奉天(沈阳)同时有中国人和俄国人的政治势力存在;古都吉林又离交通...
“维吾尔”名称起源( 08-03)
“维吾尔”名称起源-民族史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中国古老和优秀的少数民族之一,如今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维吾尔族是经过漫长的民族融合与发展而形成的,同我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兄弟民族一样,她在历史上曾有过各种不同的民族称谓,直到1935年才开始统一使用“维吾尔”这个汉译名称(也有一说是在1934年)。“维吾尔”是维吾尔族自称“Uyghur”的音译,具有“联合”、“同盟”(拉施特《史集》第1卷)和“凝结”、“团结”、“协助”之意。这就是说,“联合”、“同盟”、“凝结”、“团结”、“协助”等是维吾尔族“Uyghur”的本意,但汉译“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呢?二者之间在字...
唐朝时的黠戛斯人( 08-03)
唐朝时的黠戛斯人-民族史唐时的黠戛斯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北宋欧阳修、宋祁编著的《新唐书》-《回鹘传下·黠戛斯》里记述:“人皆长大,赤发、析面、绿瞳,以黑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男少女多,以环贯耳,俗趫伉,男子有男黥其手,女已嫁黥项。杂居多淫佚。”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黠戛斯意思是,黠戛斯人都高大魁梧,赤发、白脸、绿眼珠,视黑发为不祥。黑眼珠的,就说是李陵的后裔。男少女多,戴耳环。民俗矫捷粗犷,男子勇敢者在手上刺花纹,妇女结婚后在颈上刺花。杂居,男女之事很随便。黠戛斯人真的讨厌黑头发并且生活随便吗?答案当然不是。他们不但与黑头发的中原人认亲戚,而且妇女以“黥项”的方式表示已婚...
李世民推倒魏征墓碑( 08-03)
李世民推倒魏征墓碑-民族史李世民为何悔婚并推倒魏征墓碑?千百年来,太宗李世民与谏臣魏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盛世明君贤臣的典范,魏征尽谏诤之责,唐太宗李世民有纳谏之量,他们两人同心协力、合作之默契,共创“贞观之治”的大业,为后世留下诸多佳话,成为历朝历代君臣竭力仿效的楷模。魏征,字玄成,因直言进谏,颇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和重用,贞观十七年,一代名臣魏征溘然长逝。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罢朝五日,下诏以一品官的礼制安葬魏徵,将魏徵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并且经常前去凭吊、赋诗。同时太宗还亲手为魏征立碑做撰。这一切都记载在史书上,成为后世美谈。可是仅过了半年后,唐太宗便下诏解除了衡山公主同魏征...
试题:宋元文化( 08-03)
宋元的文化与社会经济(每格2分)班级:座号:姓名;宋代文学以_词____为代表;元代文学以___曲__为主。宋代文人士大夫提倡诗、书、画一体,因而有「_文人_画」的兴起。宋代书法家不仅精通各种书体,而且各具特色。其中以宋徽宗的__瘦金______体最富特殊韵味。元代最着名的山水画家是赵孟頫。科举制度创立于__隋___代,从北宋_代以后,科举制度愈加完备,取才任官有比较客观的标准。这个时代实施文人政治,科举成为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而且录取后即可任官。因此促进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使_门第____观念淡薄,逐渐形成「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价值观。元代的科举规定以_朱熹__的四书集注为试题的标准答案,影响了数百年的学术思想发展。北宋的...
里坊制度——中国古代城市建设( 08-03)
里坊制度——中国古代城市建设-民族史里坊制度——中国古代城市建设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里坊制度从北魏起日益完备,至隋唐长安城达到鼎盛。在城市结构上,里坊整齐划一,千百家似围棋局。在市民生活上,实行严格的“夜禁”制度,唐长安城夜间坊门紧闭,坊外空无人行,呈现出寂静夜色。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空间规划的基本单位,是一种聚居方式、生活方式,它像巨大躯体中的一个个细胞组合起来,运转着城市的生命活力。里坊作为一种制度,曾经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几百年不变的稳定格局,它在世界古代城市中是独创而且几乎独有。因此,研究中古时期城市的里坊问题备受关注,诸多学者发表了精闢地见解,也有不同意...
最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