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蒙古族吗?蒲松龄到底是回族、蒙古族、女真族还是汉族?( 11-02) "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老舍曾这样评价过清代文人蒲松龄。他的一部《聊斋志异》,说尽鬼道人间,刺贪刺虐,在中国妇孺皆知,甚至走出国门,对西方文学家如卡夫卡等人也产生过重要影响。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出生在崇祯十三年(1640)农历四月十六日。那天夜里,他的老爹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个身穿袈裟,瘦骨嶙峋,走路摇摇晃晃,胸脯上又贴着一块铜钱大的狗皮膏药的和尚来到了自己的卧室里。当时妻...
五胡乱华的匈奴、鲜卑、羯、羌、氐最后的结局( 10-29)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北方民族。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历劫而不屈。以最强的延续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从魏晋时期五胡十六国的历史演进中充分证明的这一点。司马氏在曹魏统一北方和王浚渡江灭孙吴一统天下的基础上,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制度。由此造成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统治的基础。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八王之乱后,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这一段历史,在历史学者眼中,视为“中华的崩溃与民族...
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真这些古代民族...( 10-28) 中国古代民族至少有一百六十多个,其中著名的有匈奴、鲜卑、羌、铁勒、柔然、回纥、突厥、沙陀、党项、契丹、女真等族,极大多数不在现存的五十六族之中。这些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或建立朝代,或统一漠北,都曾叱吒风云,而今安在?他们是消失在历史中,还是到那里去了呢?让我们来探究一下他们都到哪里去了。匈奴·塞外昭君首先说匈奴,匈奴崛起於河套阴山一带,从战国以来便是漠北的大族,控弦三十万,威胁秦汉帝国的北边,著名的万里长城就是为防御匈奴的侵扰而修筑的。秦汉帝国倾全国之力,软硬兼施,或和亲通好,或通西域断其右臂,或采主动攻击,深入大漠;终於大大削弱匈奴势力。东汉初年,匈奴...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无人超越的女子( 10-27) 武则天——她的光芒万丈,至今无人超越一、媚娘并不妩媚武则天的人生是强悍的。命运把她带到了宫廷那种复杂的境况里去,稍有不慎,便全部玩儿完。武则天的野心,在她进宫之初已经显现出来。在其他女人极尽展现无限妩媚柔情的时候,她不走寻常路。唐太宗的一匹劣马,谁也训不服它。武则天自告奋勇,她需要三样工具,分别铁鞭,铁錘,匕首。这些冷冰冰的器具,令人胆战心惊。太宗问她为什么要这三样东西?她说,若马不服,先用铁鞭抽它,再不服,用铁錘砸它,再不服,拿匕首割断它的喉咙。一个十几岁的女子,居然如此血腥而冷酷,太宗看到了她的心狠手辣,也看到了她的野心,看到了她的顽劣与无限种可能性...
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竞争的中国历史( 10-25) 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竞争的中国历史北方民族历史与发展关系图注:本文笼统地把北方民族都归类游牧民族,其实东北的肃慎系从来就不属游牧生活方式(最北边也仅是养鹿,与草原上的牛马羊不同),而是渔猎、半渔猎半农耕或完全农耕。游牧民族对整个欧亚大陆都曾产生影响,但一些大型的游牧帝国主要出现在中国境内,比如匈奴,突厥等等。中国的游牧民族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西部的羌人、藏人;一类是北部的蒙古人、鲜卑人;一类是居于东北,渔猎、农耕和游牧混杂的满人、女真人、辽人等。历史上,羌人、藏人对中国的影响不大,仅仅出现在东汉和唐朝初期。北方蒙古帝国虽然军事力量强大,占领中国全境...
谁是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 10-25) 炎黄子孙是谁?——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虽然在中国历史记忆中炎黄是同时代的人,但炎帝被画成蛮荒时代豪酋,而黄帝则是文明帝王之像。这两幅画像表现战国时人处在一个华夏刚形成的时代,在此新时代、新认同下、他们以炎帝时代的原始,崩乱来衬托黄帝时代的文明,统一以黄帝打败炎帝来表现“当代”与“过去”间的断裂。炎黄的历史形像留在中国文化记忆中,巧妙的表现在《三才图会》的这两幅画像里。炎黄子孙是谁?蚩尤的后代到哪去了?与黄帝同时代的其它人,他们的后代到哪去了?中国民族的蒙古﹑藏族﹑苗族﹑满族等,也是炎黄子孙吗?——“我们是炎黄子孙”,在这一最简单的中华民族史判断中...
封狼居胥,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最强反击( 10-24) 蒙古境内有一座山,古代华夏盛世必到此山此山就是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因霍去病封狼居胥而成名。公元前119年,霍去病率五万骑兵出代郡,深入敌境2000余里,大败匈奴左、右贤王所部,歼敌七万余人,战斗胜利后霍去病率军一路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东),并在这里举行了祭天仪式。霍去病命人堆土增山,然后他登临山顶,南面中原设坛祭拜天地,并在山上立碑纪念,以示此地纳为汉家疆土。这就是著名的封狼居胥,后来封狼居胥成为中华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至此,狼居胥山就与中原王朝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狼居胥山第二次迎来中国的军队是在唐朝,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为灭东突...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女人( 10-21) 历史上活到极致的10个女人,不得不服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人何其多,而下面的十个女人,无论褒贬,她们都把人生活到了极致,让人不得不服!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上官婉儿是历史上非常才气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传奇。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貂蝉:最早的女“间谍”貂蝉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闭月”就是讲她。貂蝉也是女“间谍”的鼻祖之一,她亲身实践了美人计和连...
高仙芝:这个高句丽后人在中亚挑起的战争影响了大唐和阿拉伯的历史走向( 10-20) 唐玄宗好大喜功,贪婪的高仙芝垂涎于石国的财富,想要掠为己有。天宝九年,高仙芝诬告石国王“无蕃臣礼”,领兵前去讨伐。其实石国与唐朝关系还是不错的,据《册府元龟》卷971记载,石国对唐朝一直朝贡不断:天宝二年(743年),遣女婿康国大首领泰染缅献方物;天宝五年(746年)。遣使献骏马十五匹,石国副王伊捺吐屯屈也遣使献方物;天宝六年,遣使献马,天宝八年(749年),还派王太子远恩入关朝觐。对比西域各国,石国国王对唐朝的态度可以说是比较恭顺和真诚的。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继位之后,因为对唐朝忠诚,曾被唐玄宗册封为怀化王,并赐予优待和免罪的证明——铁券。所以当唐军到来...
唐朝历史:国都六次被攻破,皇帝九次被迫逃跑,后人为何还说唐朝强大?( 10-19) 大唐国都六次被攻破,皇帝九次被迫逃跑,后人为何还说唐朝强大?现在许多人都把大唐视作中国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也是最引以为豪的时代,与强汉并列,称“汉唐”。不过,有意思的是,终唐289年,首都长安六次在内斗亦或是外敌入侵时被攻破,皇帝九次逃难外地,狼狈不堪。756年,安史之乱,玄宗弃都而逃;763年,吐蕃进犯,直逼长安,代宗李豫走陕州;782年,节度使李希烈叛变,靖难之师哗变,德宗逃亡;881年,黄巢攻入长安,僖宗逃到成都;885年,神策军溃散,僖宗逃凤翔;894年,李克用进逼长安,昭宗逃往凤翔;895年、901年,昭宗又逃离京师;907年,朱全忠将昭宗劫持...
北方民族史之匈奴、丁零、东胡( 10-17) 简明:北狄之匈奴、丁零、东胡(《山海经》图片/来自网络)根据《史记》、《山海经》、《周易》等古籍以及商代甲骨文的记载,中国古代以华夏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为“四方之夷”,在地理上分别处在华夏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四夷加上华夏共计五大块人民组成了古人心中的“天下”。北狄严格意义上应叫做“狄”,只因其地处华夏以北而被冠以“北狄”,同时也有在空间上区别另一支民族联盟“南蛮”的意思。狄作为民族称谓较早出现于《国语。郑国》,在西周末期的史籍中已有记载,是华夏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广泛称谓。狄字,本意有“远”、“剔除”之意,引申有强悍有力、行动迅疾的意思,...
清朝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0-17) 清朝人口为何从7000万猛增到4亿?据史家考证,唐朝开元盛世的时候,实际人口已达7000万,之后增长缓慢。康熙盛世的晚期,中国的人口一下子猛增到了4亿,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人口增长得如此之快呢?第一个原因:税负改革。在清军入关之后,改变了以往的收税方式,采用“摊丁入亩”的方式,彻底地废除了人头税。具体怎么做呢?政府将要征收的丁银摊入到田赋之中进行征收,废除了以前的“人头税”,这样一来,无地的农民就不用再交人头税,而少地的劳动者则少交了很多的税收,摆脱了千百年以来的丁役负担;同时,地主的赋税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土地的兼并。根据《嘉兴府...
希腊文明属于亚洲( 10-17) 何新:亚裔人种的东方伊奥尼亚是希腊文明的真正起源何新按:国内出版的几乎所有关于希腊历史的书上无不这样说:”希腊文化是西方(欧美)文化的源头。希腊文化开始于爱琴文化,爱琴文化包括克里特文化和迈锡尼文化。希腊文化一产生,就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质……云云“殊不知,这些说法完全违背考古实证,也没有任何可资考证的可信史料作为支持。1文艺复兴以后西方人所说的古希腊文明,是指从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以来自神话传说的首次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起点)开始,到前146年被罗马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当时西方史家还未考虑解释希腊文明的来源问题。而19世纪以后的西方学者则认为,...
波斯《列王记》,伊朗世俗化还是伊斯兰化( 10-17) 伊朗列王记(又译《王书》)长篇叙事诗。是中古波斯(今伊朗)著名诗人菲尔杜西的代表作。长达12万行(流传下来10万行)。《列王记》是作者35年的艺术结晶,完成于1010年。当时是波斯历史上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时代。阿拉伯人的入侵,社会的黑暗,尤其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屈辱生活,使作者燃起爱国主义的热情。长篇叙事诗《列王记》就是在作者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列王记》从波斯的神话传说写起,一直写到萨珊王朝的末期,包括了4000多年间25代玉朝和50多个帝王公侯以及民间流传的历史故事。全诗由神话传说、英雄故事和历史故事三部分组成,其中英雄故事占着重要地位。《列...
波斯帝国是如何崛起的?( 10-16) 波斯帝国是如何崛起的?(图)波斯帝国是位于西亚伊朗高原地区以古波斯人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首创了中央集权理论体系和成熟的行省制度,被后来的各大帝国奉为模板,就让我们来从头还原波斯帝国的光辉年代。上世纪伊朗巴列维王朝时期曾经做过一次调查统计,谁是伊朗两千多年中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大部分人选择了居鲁士大帝。他是波斯帝国的创建者,在犹太历史中同样占据着重要地位,正是他把巴比伦之囚释放出来,帮助犹太人重建第二圣殿。居鲁士大帝所处的时期在公元前550年前后,当时的伊朗地区分为两个国家,一是波斯,二是波斯北面由雅利安人...